03.03 普利和沙坦可以换着吃吗?

手机用户73969597252


了解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比较一下这两类药物,这两类药物都是指南推荐的一线降压药物,都是临床常用的药物。两类药物作用机理虽然不完全相同,但是都是属于同一大类的药物,都是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药物。生理情况下,肾脏分泌的肾素经过酶转换后生成血管紧张素Ⅱ,之后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的血管紧张素受体,引起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当然血管紧张素Ⅱ还通过其他机制升高血压。



基于以上原理,研发人员就研发了普利类药物和沙坦类药物,普利类药物可以抑制使肾素转换的酶,使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减少,从而发挥降压作用。临床上常用的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雷米普利、培哚普利等,这类药物具有很好的靶器官保护和心血管终点事件预防作用,对糖脂代谢无影响,临床应用广泛,但是ACEI类药物有一个比较明显的不良反应,它会引起10%~20%的患者出现喉咙发痒、陈发性发作的刺激性干咳,以夜间为重,严重的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这个时候就应当停用普利类药物了,就可以换用沙坦类药物治疗。

沙坦类药物不影响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但是它可以阻断血管紧张素Ⅱ与受体结合从而发挥降压作用。常用药包括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替米沙坦等,这类药物不良反应少见,适应症与普利类药物类似,也同样具有普利类药物的优点,所以普利类药物不耐受患者可用转换为沙坦类药物治疗。

另外,这两类药物均应注意监测血钾及肌酐水平变化,禁用于双侧肾动脉狭窄、妊娠妇女及高钾血症者。

参考文献:

2011年高血压指南

常见降压药的不良反应,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 2014


南开孙药师


普利和沙坦类药物,确实像是一根藤上的两个瓜,但相似的同时,又各有优势,具体选择普利类降压药,还是要根据药物的降压效果,身体的副作用情况,身体的耐受性,身体需要的靶向器官保护情况等多个方面来综合考量。

普利和沙坦的相同点

普利类药物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这类药物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从而达到减少血管紧张素的生成,最终达到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S),达到抑制血管紧张,降低血压的作用;而沙坦类药物则属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它的药物作用更加直接,直接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与受体的结合,从而达到抑制RASS的作用,同样是通过抑制血管紧张,降低血压。因此,从作用机理上来说,两者很类似的,简单说,这两类药物都属于RASS抑制剂,都能够有效的降低血压,保护肾脏,保护心血管系统,都是很好的降压药。

除了作用机理的类似以外,在药物作用时长上,除了最早的卡托普利属于短效药物,其他的普利类药物和所有的沙坦类药物,都属于长效的降压药物,一般每天服用一次即可,用药依从性都不错。虽然各种普利和各种沙坦,由于药物结构上的差异,药效方面有一定的差异,但基本上其降压效果和降压作用还是类似的。

两个药物还有相同的禁忌症:双侧肾动脉狭窄的患者和妊娠患者,都禁止服用普利类和沙坦类药物。

普利和沙坦各有优势

这两个药物没有明确的孰优孰劣,可以说是各有优势。

沙坦类药物的优势:相比于普利类药物,沙坦类药物直接作用于血管紧张素受体,更充分,更直接的阻断RASS,避免了血管紧张素Ⅱ的“逃逸现象”,降压效果更直接;除此之外,沙坦类药物极少发生干咳的副作用,因此常用作服用普利类药物干咳不耐受的患者作为替代药物服用。

普利类药物的优势:相比于沙坦类药物,普利类药物除了能够抑制血管紧张,还具有减少缓激肽降解的独特药理作用,缓激肽这个物质的累积,一方面有可能引起干咳的副作用,但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缓激肽具有修护心肌细胞的作用,因此,对于心脏的靶向器官保护方面,普利类药物有着沙坦类药物所不具备的优势和特点。

普利和沙坦如何选?

对于有如下情形的高血压患者,可以这样选择普利类药物和沙坦类药物:

1.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普利、沙坦都可以,主要看身体耐受性。

2. 高血压合并急性心梗、心衰等问题,首选普利类的药物,如果普利类不耐受,可用沙坦替代。

3. 高血压合并肾病,有微量蛋白尿者,普利沙坦都可以,主要看身体耐受情况。

4. 高血压合并缺血性卒中:普利类加噻嗪类利尿剂是优选方案。

5.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普利类药物由于沙坦类,有助于逆转视网膜病变。

总之,这两个药物,普利类的靶向器官保护作用,在降低心血管疾病全因死亡率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由于普利类药物有引起干咳副作用的可能性,特别是我国患者,这种干咳的发生几率更大,因此选择普利类药物还是沙坦类药物,还要根据患者的身体耐受性情况来确定。


李药师谈健康


普利类降压药常见的包括:卡托普利、贝那普利、依那普利、赖诺普利、培哚普利等等。

沙坦类降压药常见的包括:缬沙坦、氯沙坦、坎地沙坦、替米沙坦、厄贝沙坦等等。

这两大类降压药都属于五大类降压药之一,是临床最常用的两种降压药,也是高血压的首选。

这两种药物,有着非常深的渊源,可是说是亲戚,在作用机理方面,普利的作用点更靠上,沙坦稍微靠下,所以,虽然是两种药物,但很相近。

普利和沙坦常用于哪些情况:

1、高血压,是降压药的中坚力量,降压平稳,长效,保护靶器官,相对副作用小。指南推荐首选的药物。

2、各种心衰:心衰的基石用药,可以抑制心室重构,防止心脏扩大,降低心衰住院率,降低死亡率。只要是心衰,都建议服用,可以降低心衰死亡率,最新指南对于沙坦的推荐指出:缬沙坦、氯沙坦、坎地沙坦作为心衰药物,而不是所有沙坦。

3、糖尿病肾病:可以降低糖尿病尿蛋白,糖尿病肾病的好帮手。

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先选择普利,如果普利出现干咳、喉头水肿等等副作用时,才会以沙坦来替代普利。


这是正确的关系:普利出现副作用,这时候用沙坦。当然如果出现高血钾,严重肾病肯定两种都不能使用。

但在临床从来没有说两种交替使用或联合使用!

总之,普利和沙坦都是不错的药物,但要在医生指导下,而不能交替使用。


心血管王医生


普利类降压药可不可以和沙坦类降压药换着吃?这个问题临床上也常常被患者们问起。今天,张大夫来说一说这个问题。希望能够帮到手机前面的你。

对于普利类降压药和沙坦类降压药,他们就像一根藤上的两个果实,脾气秉性很相似,治疗的疾病也类似,同时降压效果也不相上下。那么,它们之间可不可以换着吃呢?首先,如果一位高血压患者吃其中一个药,没有什么不适和副作用,同时降压效果也不错。那么,真心没有什么必要调换着吃。但是,如果一个高血压患者正在吃普利类药物,发生了比较常见的副作用,比如说干咳,而这个患者还特别适合吃这一类的药物控制病情,这个时候就可以吃沙坦类降压药。也就是使用沙坦类降压药替换普利类降压药,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患者干咳的副作用会很快消失。

普利类降压药和沙坦类降压药都是非常好的降压药,用好了不但可以降低血压,还能保护心脑肾免受损伤。希望我的解答对大家有些帮助。


张之瀛大夫


这里是肾上线,肾病患者最喜欢的肾病交流平台!关注肾上线!一如既往地为您守护肾病健康!关爱肾脏健康,从一点一滴做起!

关于普利和沙坦这类药物,相信关注肾上线的小伙伴不会陌生,肾上线常给大家介绍这类药。在临床上,普利和沙坦常常应用于高血压、慢性肾病、心力衰竭的患者。

常见的普利类药有培哚普利、贝那普利、依那普利等等;沙坦药有缬沙坦,氯沙坦等等

在慢性肾病患者中应用,不只是因为它们有说明书上写的降低血压作用,实际上药物说明书没有写明的是:它们具有强大的降低尿蛋白、保护肾功能的效果,相对而言,肾病患者在医生指导下,长期应用副作用少。

既然都可以降尿蛋白,可以互换吗?

普利、沙坦同属于一类药物---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抑制剂。

它们都可以起到降低尿蛋白,保护肾功能的效果,在临床上可以互换,但是肾友们一定要注意剂量问题。

前段时间,遇到一IgA肾病的小伙子,实际上他的医生给他用的一直是缬沙坦胶囊 80mg,一天两次。但因为门诊只能带2周的药,其余时间,他一直是在药店里买的缬沙坦胶囊,以为药名一样就行,医生开80mg,小伙子自己一直用40mg,蛋白尿反复不稳定。

(剂量规格在药盒上通常有标注)

这类药物在降低尿蛋白方面,有剂量效应,通常剂量越大,降低尿蛋白的效果越显著。

剂量不一样,效果当然会不同,如果医患没能及时沟通清楚,这样会直接影响到医生对患者病情的判断。

另外,一些患者因为普利类的药物吃了后,发生副作用干咳(干咳是普利药物最常见的一个副作用),受不了要换成沙坦类的;或者因为沙坦类药物较贵,想换成普利类的,一般是可以互换的,但同样要注意药效对等情况下的剂量换算。

以贝那普利10mg为基准,进行等效换算:

贝那普利10mg = 福辛普利10mg = 培哚普利4mg = 氯沙坦50mg = 厄贝沙坦150mg = 缬沙坦80mg

因为存在个体差异,在更换以后,需要监测血压、尿蛋白,以便适时调整。

进口换成国产的呢?

至于是用国产药还是进口药方面的问题,可以根据经济实力进行选择。

进口药主要是原研药(也就是自主研发),而国产药主要是仿制药。另外国外药品的标准,在纯度、吸收等方面通常比国产药品要高。因此,进口药和国产药在价格上面差距比较大。

如果经济实力不佳,选择国产药其实也可以。

注意:本文仅作为科普学习!具体的用药需咨询您的主治医生


肾上线


首先,所谓的普利指的是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降压药物,常见的有贝那普利(洛汀新)、福辛普利(蒙诺)、卡托普利(开博通)、赖诺普利等。而沙坦指的是AR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类降压药,常见的有缬沙坦(代文)、氯沙坦(科素亚)、替米沙坦(美卡素)等。两者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两种降压药物,降压机制也非常类似,除了降压外,还额外有抑制心肌重构、脑卒中预防、改善血糖代谢、减少蛋白滤出等诸多好处,那么两种降压药能不能换着吃呢?这主要取决于用药的目的。

如果用药的目的只是为了降血压,两种降压药都可优先选用,且可以互换,无太多特殊要求。用于降压时两者的降压效果也差不多,用药禁忌症也类似(如高钾血症、双侧肾动脉狭窄、肾功能衰竭),可以相互互换,只要不是今天吃沙坦,明天吃普利,后天再吃沙坦这样太频繁换就行了,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这两种药一般不能联用。唯一稍有点区别的是普利类引起干咳的副作用比较多,出现此类情况时可以换成沙坦类药物。

如果是作为心血管病患者的治疗,还是有所区别的。按照目前指南要求,如果是心衰治疗,普利和沙坦都可作为首选用药,除此之外的冠心病治疗目的,原则上是首选普利类药物,如果出现不能耐受的咳嗽可考虑换成沙坦类药物。但最新发表在JACC(美国心脏病学院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建议,沙坦类药物的安全性高于普利类药物,心血管病患者应首选沙坦药物,而非普利类药物,建议修改目前指南。

总之,沙坦和普利类药物大多数情况上是可以互换的,唯一有争议的是用在心血管病的治疗上。


医患家


这件事要看怎么说。

“普利”类降压药和“沙坦”类降压药,在降压的作用机制上,都是通过阻断人体内同一个影响血压的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来达到降压目的的。

“普利”类降压药,叫做“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抑制有收缩血管作用的血管紧张素II产生。“沙坦”类降压药呢,叫做“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是抑制组织器官上的血管紧张素II受体去和血管紧张素II结合的。

这两大类药都是在阻断血管紧张素II作用的环节上,只是“普利”类药阻断在血管紧张素I转化为血管紧张素II的环节,“沙坦”类药阻断在血管紧张素II的受体部位,一个在上游环节,一个在下游部位,总体的作用都是一致的。这样呢,血管紧张素少了也降压,组织器官里血管紧张素的受体不接受血管紧张素的作用也降压。也因此,这两大类药在降压治疗中一般不主张合用。

当然,药物作用的具体细节方面还是有所差别的。

普利类降压药问世比较早,临床应用的时间长,对这一大类药物的各个具体药物的临床研究比较多,药物的临床疗效得到了很好的证实。沙坦类降压药问世比较晚,临床应用的时间相对短些,但这些年也做了不少临床研究,也都陆续证实了和普利类药相类似的临床疗效,加上很少有引起干咳的副作用(这一点,是普利类药物出现得比较多的副作用),所以临床应用沙坦类药明显增加,颇有点后来居上的势头,只是价格偏高。

所以,普利类降压药和沙坦类降压药的适应证、禁忌证大致是相同的。这两类药的好处,是在降压的同时,可以抑制血管紧张素系统对脏器的其他损害,对心脏、肾脏有比较好的脏器保护作用。如抑制心肌肥厚,防治心脏扩大,保护心功能;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还有对血管壁的保护等,除了用于降压,还适合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糖尿病蛋白尿的病人。

前面说过,有些人吃普利类降压药后会出现干咳。如果干咳轻微,过一段时间能够适应,也是可以继续吃的。如果不能耐受这种干咳,或者越来越重,可以考虑换用沙坦类药物。如果服普利类药物后降压效果好,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是不必换药的。

再有,一些研究显示不同的沙坦类药物在脏器保护方面有所不同,也是可以根据病情选择换药的。比如厄贝沙坦的降尿蛋白作用,氯沙坦钾的抑制心室肥厚、降尿酸作用等。

不赞成在用药后病情稳定的情况下来回换药,一会儿沙坦,一会儿普利;或者不同的沙坦、不同的普利交替吃(这在临床上是可以见到的)。因为每种药物都有自己的代谢规律,药物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服用才能在体内达到稳定的水平,持续地发挥疗效。频繁换药,不同药物的血药浓度不稳定,药物的降压作用也会波动,血压自然会波动,这对于患者的降压治疗是不利的。


心血管内科侯晓平


关注李博士和你谈健康,带给你更多更实用的健康知识!

降压药普利类在药理分类上属于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ACEI),而沙坦类属于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

在对高血压和高血压的控制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S)对调节血压有重要作用,因此产生了这两类药物。从它们的类别就可以看出来,无论是普利类还是沙坦类都是对RAAS系统里的这个“血管紧张素”起作用的,所以两者在作用和副作用上还是有些类似之处的。

那么两者倒底能不能换用呢?答案是:可以的。

不但这两个降压药可以换用,如果有临床需要或经济原因,换用其他类别的降压药如地平类也是可以的。服用降压药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好血压,类别的选择主要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作用好副作用小适合自己的。

不过,可以换着用并不意味着我今天吃普利类,明天吃沙坦类也是可以的,而是如果某一种降压药如果适合自己,一定要长期坚持服用,保证血压控制平稳。

不过,尽管两个药很类似,但它们也有一些自己的特点,所以在选择上也是有一点点区分的。

一、普利类出现的时间长,因此,对普利类的研究更多一些,支持它的证据似乎也多一些。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服用普利类可以减少全因死亡率;因此,对于55岁以下的非黑人高血压患者,指南推荐应当优选普利类;普利类也推荐用于1型糖尿病并且有糖尿病肾病及其他慢性肾病的患者;也可以改善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和生存率。因此,冠心病和心力衰竭的病人也推荐普利类;普利类和倍他受体阻滞剂(洛尔类)是心力衰竭病人降血压的首选。

二、近些年,沙坦类也在努力追赶普利类的研究结果,近些年的研究支持沙坦类在预防降血压、预防心脑血管病及改善整体预后和死亡率上,除心力衰竭病人,其他与普利类一样有效;而且用于2型糖尿病肾病病人,沙坦类的证据似乎更充足(主要是缬沙坦和坎地沙坦)。

三、从副作用上来说,普利类咳嗽和血管源性水肿(头面部、脚踝等部位水肿)更多见;如果不能耐受这两个副作用的,可以试着换用沙坦类。沙坦类似乎头晕的副作用略多一点,同样如果不能耐受也可以换用其他降压药。

四、普利类最大的优势,可能就是总体来说,普利类的价格要比沙坦类便宜,对于需要长期服用的药物来说,这也是需要考虑的。

总结一下,普利类和沙坦类可以换用,一旦换用也要长期坚持;两者效果和副作用类似,有各有自己的优缺点,应当根据自身情况,在医生指导下选择用哪一种。


李博士和你谈健康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困扰人们的健康,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使用降压药物进行治疗,目前常用的副作用较小的降压药物是普利类和沙坦类。普利和沙坦降压药物其实同属于一类药物——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抑制剂。

  普利类药物指的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能够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活性,使血管紧张素Ⅰ不能转换为血管紧张素Ⅱ,常见的有贝那普利、福辛普利、卡托普利、赖诺普利等。沙坦类药物是指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主要通过阻止血管紧张素Ⅱ与AT1受体结合,使其收缩血管作用不能发挥,从而降低血压。常见的有缬沙坦、氯沙坦、替米沙坦、厄贝沙坦等。相比较而言,普利类药物除了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外,还可使缓激肽堆积,从而诱发咳嗽,这也是该类降压药物的常见副作用。

  普利类和沙坦类药物其实是作用于同一通路的前后两个不同环节。普利类作用在前面,使有升压作用的血管紧张素Ⅱ不能合成;沙坦类作用于通路的后面环节,使有升压作用的血管紧张素Ⅱ不能起效。单纯用于高血压的治疗时,两种药物是可以换着吃的。它们降压效果、使用禁忌症等都是相似的。唯一稍有点区别的是普利类引起干咳的副作用比较多,出现此类情况的患者可以换成沙坦类药物。

  但是高血压的治疗上来讲,通常建议长期使用一种降压药,没有特殊情况下不要频繁更换药物种类,因为血药浓度达稳态后,血压波动小。如果换用另一种药物,由于两种药物降压的强度有一定的差异,可能会引起血压暂时性波动,对于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来讲是有一定危险性的。

关注“家庭医生在线”头条号,更多健康问答轻松看~~~


家庭医生在线


普利类和沙坦类是临床常用的两类降压药,除了降压之外,还可以用于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肌梗塞、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下面我就介绍一下这两类药物。


普利类药物又称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简称为ACEI。其能够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活性,使血管紧张素Ⅰ不能转换为血管紧张素Ⅱ(是一种收缩血管的物质,使血压升高),从而降低血压。普利类除了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外,还可使缓激肽(一种参与炎症反应的肽类)堆积,从而诱发咳嗽。


沙坦类又称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简称ARB。它和普利类作用不同,主要通过阻止血管紧张素Ⅱ与AT1受体结合,使其收缩血管作用不能发挥,从而降低血压。因为沙坦类对缓激肽没有影响,所沙坦类很少引起咳嗽。


从以上普利类和沙坦类作用机制,大家可能明白了,这两类药物作用于同一通路的前后两个不同环节。普利类作用在前面,使有升压作用的血管紧张素Ⅱ不能合成;沙坦类作用于通路的后面环节,使有升压作用的血管紧张素Ⅱ不能起效。


1不良反应

由于普利类药物能够升高缓激肽水平,因此干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沙坦类多。国外报道发生率在5%-10%,国内发生率较国外高,大概在10%-20%。所以,当患者不能耐受ACEI时,可用ARB代替(I类推荐,A级证据)。


2疗效

虽然沙坦类不良反应发生率较普利类低,但目前试验研究均未证明沙坦类疗效优于普利类。两者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的实验研究表明,普利类改善心肌重构的效益优于沙坦类,这可能与缓激肽水平增高有关。因此,普利类仍是治疗心力衰竭的首选药物。当患者不能耐受时,可用沙坦类代替(I类推荐,A级证据)。


关于题目所说两者能否换着用,我不是太明白其中原因。是因为副作用换药,还是因为其他原因经常换用?不过,我个人建议如下:


1如果应用普利类,出现咳嗽 ,可换用沙坦类。


2不建议经常轮换。

长期使用一种降压药,血药浓度达稳态后,血压波动小。如果换用另一种药物后,由于两种药物降压的强度差异,或者剂量不能等量转换,可能会引起血压波动。并且部分沙坦类药物达稳态所需时间较长,比如替米沙坦需要4-8周,才能稳定降压。如果应用2周就换药,血压就会波动较大,长期如此,可能对靶器官造成损害。


3不建议二者联用。

现有指南均不推荐普利类和沙坦类联用。因为疗效并未显著增加,高血钾、急性肾衰发生率反而升高。只有肾科在治疗膜性肾病蛋白尿时,可能会联用。


“刘药师话用药”关注百姓用药安全,欢迎大家关注并留言咨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