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楷書如何表現“筆力”更有感覺?

黃康銳


楷書如何表現“筆力”更有感覺?要搞明白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清楚什麼是“筆力”。

一般書法意義上的筆力,是說的我們在寫書法作品的時候,作品中的點畫線條表現出來的一種質感所具有的力度,這種力度蘊含在筆墨與紙摩擦後的墨痕當中。

單獨說“筆力”兩個字是很抽象的,但是它也有一些具象的表現,例如顏真卿的楷書被稱作是“顏筋”,它表現出來的就是一種筋力。唐代楷書是中國歷史發展當中的頂峰,顏真卿能在如此眾多書家中脫穎而出,就是因為他的書法特有的這種“筋力”。具體表現就是,顏真卿將之前楷書多方整的特點,易方為圓,增加了篆籀之氣,點、豎、捺、折、鉤等筆畫,外圓內方顯露出彈性大,剛勁、雄強、飽滿、筋力十足的特點。

而柳公權的楷書被稱作“柳骨”,它表現出來的就是一種“骨力”。柳公權的楷書用筆精嚴爽健,一筆不苟,點畫輕重合度,骨法洞達,結體端莊勁媚,給人一種“骨力”感覺。

當然,用筆之“筆力”不僅僅是“顏筋柳骨”,不同的書家有不同的“筆力”表現,有平緩之力、柔和之力、絞轉之力、方折險峻之力等等。那如何才能寫楷書的時候讓“筆力”更有感覺呢?

要想練就“筆力”,說一千道一萬還是要從臨帖上下功夫。臨帖的目的就是學習古人的筆法,駕馭毛筆的方法,提高自己的控筆能力。臨帖的時候要細心揣摩古人的用筆發力的方法,因此臨帖的時候務必要求形似,形似了才說明你的用筆是對的,當然那種畫字的方法是不算的。

一旦在臨帖中獲得了這種用筆的技巧之後,然後再自己創作書寫的時候,自然會有“筆力”的體現了。

我是翰墨今香,專注分享傳統書法文化,希望得到您的支持和關注。


翰墨今香


梁啟超在《書法指導》一文中說:“寫字全仗筆力,筆力的有無,斷定字的好壞,而筆力的有無,一寫下去立刻就可以看出來。”

說起筆力,書法史上有個著名的典故——“虞戈高妙”。

講的是,唐太宗李世民練習"戈"鉤許久,可總也寫不好,又不好意思向虞世南請教。有一天,他寫了一個“戩”字,故意留下戈,讓虞世南補上。然後,李世民就拿給魏徵看,魏徵說只有“戈”寫得高妙絕倫。唐太宗聽後感嘆不已。


書法筆力是什麼?

陳振濂教授在《書法美學》一書中談到“筆毫的運行與動作、筆鋒的走向、墨的枯溼處理、筆毛與紙面的摩擦力的大小、形狀,這些便是筆力為展現其根本魅力所必須研究的課題,也許它是一個物理色彩很濃的課題。”

有的人把筆力定義為“摩擦力”,認為筆力,就是運筆時筆毫在運行時與阻力對應的反作用力。於是就在增加阻力上做文章。

比如:選擇表面毛糙或質地鬆軟的紙,寫字時重按筆,甚至用筆在紙硬搓等等。

我認為這對錶現筆力沒有作用。摩擦要保持中鋒,才能有渾厚的效果,側鋒、一味顫抖產生的飛白,多是俗書一味地使蠻勁,肯定是不行的,即使將紙戳破,也是沒有好效果的。

我就見過有高手在光滑的玻璃上、在光滑的紙上、在懸空的紙上練筆力,反其道而行,他也試過。

這是為何?繼續看下去,會有答案。


“筆力”古人多以人體之筋骨喻之。

我想,“筆力”是靠點畫來體現的,一筆一畫的力量體現著書法的本質。

筆力的體現:

一是要硬,“書貴瘦硬方通神”,中鋒行筆、筆筆送到、骨力洞達、用筆分明;

二是要飽滿,飽滿是一種張力的體現,要渾厚、充盈;

三是要有彈性,就是要有韌勁,筋力內蘊;

四是要有勢,勢是一種內含的力量。


想要把楷書寫出力量,當然不是蠻夫野力,而是氣息與勢態的力量。

那怎麼做到呢?

劉熙載在《書概》中說:“用筆者皆習聞澀筆之說,然每不知如何得澀,惟筆方欲行,如有物以拒之,竭力而與之爭,斯不斯澀而自澀矣。”

相當準確地描述了筆力的感覺——“澀感”,就是“如有物以拒之”。

根據我的體驗,不妨從下面幾方面來把握。

第一,執筆很重要,不能過緊、過鬆、過高。

執筆不宜過高,過高了,寫字容易飄忽不定,太緊容易僵硬,太鬆則點畫易靡弱,所以執筆最好做到“緊而不僵、松而不懈”取中和之道,筆頭宜剛勁,而手腕令輕便,以運腕為主,務求筆力從腕中來,則點畫自然沉勁而不飄浮。

第二,要學會如何發力。

傳統的書法理論將筆力的表現概括為“平、圓、留”三個字。

用筆須平,力量沉穩、起收明朗、如錐畫沙、入木三分;

用筆須圓,中鋒行筆,圓潤遒勁,如燭火倒垂,徐徐收筆,自然而富有內勁;

用筆須留,無往不收,自然而凝重,如屋漏痕。

說起來很玄,使初學者不易理解和把握。

就是要注意藏頭護尾加以蓄勢、蓄力,如果不會收攏,就會劍拔弩張,自然是沒有力量的。

第三,行筆的速度很重要。

寫快了容易造成線條的浮躁,要快而不浮,捷而不草。反之,“緩則失勢”,寫慢了容易失去氣勢,筆力羸弱。當快則快,當慢則慢,把握節奏。

第四,是要學會用墨。

墨的幹、溼、濃、淡、潤、枯、燥會嚴重影響點畫表現出來的質感。現在市場上所能買到的瓶裝墨汁,汁液濃,而且大部都有膠,直接拿來用,滯筆、拖不動。所以,常寫字的人都會適量加水,濃和淡則根據個人喜好。還有的更講究一些,調好後,再用墨塊磨一下,使墨與水溶合,達到運筆通暢,手到筆現的效果。當然,想要寫出高質量的筆畫,還用“古墨新研”兌好水、用好硯、用好筆、寫好紙。

總之,筆力的顯現,不但與表現技巧有關,也與書寫者的風格、習慣、修養有關,從來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在實踐中、在長年累月的練習中,慢慢去體會、研究、探索方能得之。


劍飛齋主人


我是陝西省某縣初級中學語文老師,我主要從學生書寫的實用角度來回答這一問題。

筆力,顧名思義,筆畫的力度。

哪些基本筆畫寫好了,可以最為明顯的、最為快速的讓閱卷老師覺得考生書寫的筆畫有力度呢?我覺得是豎畫、捺畫。因為懸針豎、垂露豎、斜捺、長捺,常需要寫得給閱卷者視覺上的衝擊比較大。所以,對於廣大學生(考生)來說,突出豎畫、捺畫的書寫,當是一個快捷、有效的途徑。具體來說,豎畫特別注意起筆、收筆,捺畫特別注意其形態、輕重之變化,當收實效。當然,這不等於說平時只注意這兩個筆畫的書寫。

另外,要特別注意很多複合筆畫的轉折處,比如:橫鉤,橫折鉤,橫折斜鉤,橫折折折鉤,豎折折撇等筆畫,都要在“折”處多加註意。所以,我們要在“折”畫處學會駐筆後行。

最後,某些筆畫要特別伸展一些,增強其視覺上的衝擊力,也會顯得有力度,比如:斜鉤,長橫等。所以,我們要多多注意斜鉤等筆畫的書寫。

圖一為學生作業,從書寫來看,正確、工整,但缺乏筆力。








成小崧


我們常評論一件書法作品“筆力強健”“遒勁有力”等,對作品的欣賞與批評總少不了“力”字。那麼,究竟什麼是筆力?

筆力不等同於體力,不是手上的力量,也不是胳膊上的力量,它是寫字的人,通過正確的筆法,將一種生命活力融入點畫,從點畫線條中表現出的生機與活力。不僅楷書如此,其他書體亦如此。

要表現筆力,關鍵在用筆上。

一、中鋒

中鋒不能誤解為要求筆桿垂直,或所謂“筆筆中鋒”。中鋒之“中”,就是合適,類似河南話所說的“中”。

它並非筆鋒完全在中央、中間,而是筆鋒在筆畫中最合適的位置運行。中鋒的目的,就是防止力量外洩,讓力始終鼓盪在線條之內。


講中鋒,不能排斥側鋒。中鋒所表現的筆力,是一種含蓄之力、內蘊之力丶綿柔之力,而側鋒所表現的則是一種爽快之力、外發之力、稅利之力。

二、逆鋒與藏鋒

書法用筆要出入取逆勢,起收照應,起處逆,收處藏,筆勢有來有往,有去有回,有放有收。

為什麼要“逆”?逆是一種力量的積蓄。跳高要先蹲下,出拳要先收回,逆才能使線條充滿筋力,從而顯示生命的活力。

起筆要逆,收筆也要逆,這是為下一筆積蓄力量。在書法中,順為劣,逆為優。逆實際上玩的是一種捉對廝殺的遊戲,使形式內部跌宕多姿。“逆”幾乎成為書家的不言之秘。

三、澀筆

如果說逆向起筆,回鋒收筆,是在用筆的起收方面為筆力作準備,那麼行筆中的澀筆,則使得線條內部一下衝突起來,形成內勁充足、勢力圓滿的感覺。

所以,疾澀之道,是關乎書法行筆的中截能否產生筆力的關鍵。



在行筆過程中,彷彿紙的摩擦力很大,必須要不斷克服,節節推進,澀澀前行,產生充分摩擦。

此時筆桿略後傾,運筆如刮魚鱗,這樣寫出的線條,如鐘錶時時運轉的發條,彈性十足,活力十足,沉著痛快。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筆力,就是筆意作用的控筆下,字與線條所展示的蓄力感。

筆力分四個層面。

一,筆意。

筆意,實質就是尋力借力。

有時原貼的一橫就是活生生的,自己怎麼臨摹都是“死橫”,只有“形”,沒有生命。其實就是差了筆意。

我個人悟筆意較晚。其實很簡單。

“凌空是圓,落筆成方”。或者相反。

王羲之的鵝翅撥水筆法、黃庭堅的蕩槳筆法、米芾的八面出鋒筆法,其實就是“凌空是圓,落筆成方”。張旭的船振驚沙筆法、顏真卿的屋漏痕筆法,實際就是“凌空是方,落筆成圓”。懷素的折釵股筆法,落了下乘,屬於靜態的發力,一出手就是僵化的,他學張旭筆法,未得其道,他對自然的山水樹鳥之形認識還是形的、表層的,至顏真卿處才懂力之道。

二,勢之力。

一塊石頭,放在平地上,石頭小,則只有重力。如果放在斜坡上,就有滾動趨勢的蓄力感。勢,指趨勢、姿勢。所以,楷書的橫,沒有純水平書寫的,就是要造成動態感。

三,骨之力。

中鋒取力,偏鋒取妍。藏鋒抱勁,露鋒喧神。

一個字,能夠站立有精神,在於骨骼的支撐。

一個字,能夠出彩,關鍵在主筆。

歐楷講瘦險。顏楷講肥重。柳楷講瘦拔。趙楷講骨肉。歐柳有剛少柔。趙體剛柔相濟。顏體像相撲士,咱肥,但咱力大。

褚楷講情致,靈飛經講精緻。魏碑講蒼勁。

相對來說,褚趙靈飛經更接近自然性書寫。

歐柳顏魏碑,裝飾性更強。

四,重心之力。

重心之力,指結體的重心位置造型。

歐體取正方形,重心居中。顏體取梯形,重心居下。柳體取豎長方形,重心偏上。趙體取扁長方形,重心偏下。

重心位置的不同,造成風格的不同。冷峻、寬博、挺拔、秀力。

同樣,對於筆畫,重心的不均衡佈置能產生不對稱的動態效果。如周慧珺的橫畫,寫成長扁三角形,左粗右細。下圖“藏”字的橫畫,則“左細右粗”,就是重心佈置的不均衡變化。





urna風之度0


我想用幾個詞語形容筆力,一個是疾,一個是澀,還有就是藏鋒。

筆力用現代物理解釋就是筆鋒對紙的壓強,這裡要注意不是壓力,是單位面積所承受的筆鋒彈力,我管這種壓強叫做萬毫齊力。是把墨逼入紙內的,入木三分的,凝重的,厚重的,圓勁的審美感受。

所以說根據上面這個理念,我們如何增強筆力,用一下幾點來敘述:

第一,工具,筆毫要健,這樣傳遞力量會很直接,如果毛過軟那麼手部的力量就沒法傳遞到紙面。然後筆根要深栽,會增加筆頭腰力。

第二,學會萬毫齊力,彈性發力。筆頭對紙的力量來,自於筆頭的彈力,所以第一要凝聚筆鋒這是萬毫齊力的基礎,第二要筆鋒相對垂直些,這樣就便於傳遞力量,也就是說在正確執筆下使用中鋒。第三則是要學會發力的原理——彈性——提按,用古代理論來說就是《蔡邕九勢》中疾勢,澀勢,藏頭,這樣在書寫時才會不斷的通過提按用筆來發力。

第三,還有很多力量感,來自於筆畫的組合,間架結構,這都是力量感的來源。比如歐陽詢的筆畫,他的鏈接使用榫卯結構,他的內擫用筆,導致結構如盔甲一般,這是外露的力。還有虞世南筋骨內涵的力,綿裡藏針,筆鋒不露,筆筆藏鋒,十分厚重內斂,這都是筆法與結構的關係,互相生髮,需要一體來看。

第四,追求筆力時不要忽略流暢,用張懷瓘《用筆十法》來說是“遲澀飛動”,既要注重筆法的力,又不要用蠻力,要流暢起來。

簡單解釋這麼多,如果哪裡有問題,歡迎大家討論,指教!!!



法永禪師


書法藝術無論何種書體和風格,都必須有“力感”。

力感是書家筆下功力長期積累的結果,也是其筆墨技巧成熟的體現。

楷書點畫線條的力感。如古人所謂一橫“如千里陣雲”、一點“”如高峰墜石”,一撇“”如陸斷犀象”,一鉤“”如百鈞弩發”,一豎如“”萬歲枯藤”等等。

楷書結構的力感。古人所謂上密下疏,如“高嶽之聳秀”;中密外疏”如崩石之飛天”;外密中疏”如急水之歸譚”……。

楷書佈局的力感。古人形容楷書結字和章法如“水泛連鷺”,“晴郊駟馬”,通篇的力量則如“注飛澗之瀑流,投全牛之虛刃”。

離開筆力,任何楷書作品便毫無生氣,古往今來的書法大家都將筆力的美,視為欣賞書法的主要依據,楷書如何表現筆力之美,是書法藝術的主要審美因素。

楷書要具有力之美的藝術效果,一是須用筆精熟而得法,點畫線條才能有力,墨才會沉著不浮,即所謂力透紙背,從而顯示出作品的精氣神。二是講究中鋒用筆,萬毫齊力。筆力強弱直接影響一幅楷書作品的生命力,古人云:藏頭護尾,力在字中,下筆有力,肌膚之麗,故曰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惟筆軟則奇怪生焉。”三是筆力是技巧與智慧,情感綜合作用所創造的一種藝術表現力。有的表現出果敢之力,剛健雄渾之力和含忍之力;有的顯示出陰柔之力,輕盈柔婉之力等等。正是由於這些經典楷書作品“寓剛健於婀娜之中,行遒勁於婉媚之內”,才讓我們感覺到楷書大家那如鐵畫銀鉤,堅挺方折,雄強清勁,風格各異的筆力之美。

以上僅為一家之言,請諸書友批評指正。

(以下是我近期創作的楷書作品)





申正義文


書寫時通過努力練習,使筆畫具有如下幾個特點就可以達到目標!

1.墨色均勻

一個筆畫內部的墨色程度是均勻的,如果筆畫內部有的地方很黑,有的又偏白一點,那麼筆力就不是很好。

2.邊緣光滑

沒有筆力的筆畫邊緣往往是不光滑的,這種不光滑往往體現在筆畫的右方,下方或者右下方。

3.弧度適當

事實上每一個書法的筆畫都是有一定弧度的,沿著筆畫某一側邊緣劃一條弧線,你就會發現它們都是一條弧線。

筆畫呈弧形的狀態會讓筆畫更有力,但是過猶不及,如果彎得太厲害,筆畫就會軟弱無力。

總而言之,要寫出有力的楷書筆畫,具備如上一些特點,需要我們大量的堅持練習才能達到效果。

關於楷書的筆力,你有沒有什麼新的看法呢?


佳順書法網院小行老師


筆力的問題很重要,有力就是有勁。要讓寫出的書法線條有力,首先是對要書寫的內容要熟練,熟練了才能有自信,自信了下筆就容易產生力。

準確是產生力的必要條件,一個筆畫只有在合適的位置上才能產生力。力也需要從筆畫之間互相的關係中產生。

儘量中鋒用筆,中鋒能夠更好的體現力量和立體感,使書寫的線條產生一種厚重有力的感覺。

另外,不要拖筆寫字,要讓筆桿的傾斜方向和筆畫的運行方向相反。這樣吃墨重,有入木三分的效果。

寫字時像刀子割牛皮,牛皮厚,不好割,要用力,要紮實,。像在泥濘的路上行車,要克服困難,努力前行。

要戰行,要積點成線。

說了這麼多,只是一體會和見解。希望能有所幫助。





書法家項新環


我是一個業餘書法愛好者,斷斷續續練習書法也有好長一段時間了。我無師無派,也沒去臨過那一家的字體,更沒有去學過書法方面的理論知識,全靠自己去揣摩練習。對楷書如何表現筆力,說說我個人的心得體會,希望對你所幫助。

要回你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明白什麼叫”筆力”?顧名思義,筆力就是指字體筆畫或筆鋒的力度。

那麼如何表現楷書的力度呢?我認為:

一、對所書寫的字的筆畫順序要相當熟悉。如不熟悉,在書寫過程中,還要去看看那個字的寫法的話,就會停滯,做不到一氣呵成,那力度就會有欠缺。

二、書寫時要快。快,最能把字的力度表現出來!如寫筆劃橫“一”時,從逆筆或順筆起峰到收筆,要快如閃電,既快但又要做到輕盈流暢。要做到快,應對順鋒、逆鋒、藏蜂、提筆等等這些要領,要相當熟練方可,這都離不開平時的刻苦練習。

三、書寫時,捉筆的手,要做到鬆緊自如。捉筆書寫按個人習慣,有用三個手指握筆的,也有用二個手指的。如習慣使用三個手指的,不妨改用二個手指試一下,也許你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做到了輕鬆自如,筆就會隨心走,你要怎寫就怎寫了!

四、不要刻意留澀筆。澀筆是會讓人感到字的力度,但刻意或過分使用澀筆反而傷雅。我認為,澀筆是書寫過程中,不經意或書寫過快抑或墨將幹而留下的,在楷書中一般不會出現。

五、要剛柔兼顧。字由筆劃組成,筆劃有剛有柔才有對比性,美才能突顯出來。至於那筆該柔,那筆該剛,則是人的天賦與練習的問題了。

下列圖片,是我前些年練習時拍下來的,望交流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