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楷书如何表现“笔力”更有感觉?

黄康锐


楷书如何表现“笔力”更有感觉?要搞明白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清楚什么是“笔力”。

一般书法意义上的笔力,是说的我们在写书法作品的时候,作品中的点画线条表现出来的一种质感所具有的力度,这种力度蕴含在笔墨与纸摩擦后的墨痕当中。

单独说“笔力”两个字是很抽象的,但是它也有一些具象的表现,例如颜真卿的楷书被称作是“颜筋”,它表现出来的就是一种筋力。唐代楷书是中国历史发展当中的顶峰,颜真卿能在如此众多书家中脱颖而出,就是因为他的书法特有的这种“筋力”。具体表现就是,颜真卿将之前楷书多方整的特点,易方为圆,增加了篆籀之气,点、竖、捺、折、钩等笔画,外圆内方显露出弹性大,刚劲、雄强、饱满、筋力十足的特点。

而柳公权的楷书被称作“柳骨”,它表现出来的就是一种“骨力”。柳公权的楷书用笔精严爽健,一笔不苟,点画轻重合度,骨法洞达,结体端庄劲媚,给人一种“骨力”感觉。

当然,用笔之“笔力”不仅仅是“颜筋柳骨”,不同的书家有不同的“笔力”表现,有平缓之力、柔和之力、绞转之力、方折险峻之力等等。那如何才能写楷书的时候让“笔力”更有感觉呢?

要想练就“笔力”,说一千道一万还是要从临帖上下功夫。临帖的目的就是学习古人的笔法,驾驭毛笔的方法,提高自己的控笔能力。临帖的时候要细心揣摩古人的用笔发力的方法,因此临帖的时候务必要求形似,形似了才说明你的用笔是对的,当然那种画字的方法是不算的。

一旦在临帖中获得了这种用笔的技巧之后,然后再自己创作书写的时候,自然会有“笔力”的体现了。

我是翰墨今香,专注分享传统书法文化,希望得到您的支持和关注。


翰墨今香


梁启超在《书法指导》一文中说:“写字全仗笔力,笔力的有无,断定字的好坏,而笔力的有无,一写下去立刻就可以看出来。”

说起笔力,书法史上有个著名的典故——“虞戈高妙”。

讲的是,唐太宗李世民练习"戈"钩许久,可总也写不好,又不好意思向虞世南请教。有一天,他写了一个“戬”字,故意留下戈,让虞世南补上。然后,李世民就拿给魏征看,魏征说只有“戈”写得高妙绝伦。唐太宗听后感叹不已。


书法笔力是什么?

陈振濂教授在《书法美学》一书中谈到“笔毫的运行与动作、笔锋的走向、墨的枯湿处理、笔毛与纸面的摩擦力的大小、形状,这些便是笔力为展现其根本魅力所必须研究的课题,也许它是一个物理色彩很浓的课题。”

有的人把笔力定义为“摩擦力”,认为笔力,就是运笔时笔毫在运行时与阻力对应的反作用力。于是就在增加阻力上做文章。

比如:选择表面毛糙或质地松软的纸,写字时重按笔,甚至用笔在纸硬搓等等。

我认为这对表现笔力没有作用。摩擦要保持中锋,才能有浑厚的效果,侧锋、一味颤抖产生的飞白,多是俗书一味地使蛮劲,肯定是不行的,即使将纸戳破,也是没有好效果的。

我就见过有高手在光滑的玻璃上、在光滑的纸上、在悬空的纸上练笔力,反其道而行,他也试过。

这是为何?继续看下去,会有答案。


“笔力”古人多以人体之筋骨喻之。

我想,“笔力”是靠点画来体现的,一笔一画的力量体现着书法的本质。

笔力的体现:

一是要硬,“书贵瘦硬方通神”,中锋行笔、笔笔送到、骨力洞达、用笔分明;

二是要饱满,饱满是一种张力的体现,要浑厚、充盈;

三是要有弹性,就是要有韧劲,筋力内蕴;

四是要有势,势是一种内含的力量。


想要把楷书写出力量,当然不是蛮夫野力,而是气息与势态的力量。

那怎么做到呢?

刘熙载在《书概》中说:“用笔者皆习闻涩笔之说,然每不知如何得涩,惟笔方欲行,如有物以拒之,竭力而与之争,斯不斯涩而自涩矣。”

相当准确地描述了笔力的感觉——“涩感”,就是“如有物以拒之”。

根据我的体验,不妨从下面几方面来把握。

第一,执笔很重要,不能过紧、过松、过高。

执笔不宜过高,过高了,写字容易飘忽不定,太紧容易僵硬,太松则点画易靡弱,所以执笔最好做到“紧而不僵、松而不懈”取中和之道,笔头宜刚劲,而手腕令轻便,以运腕为主,务求笔力从腕中来,则点画自然沉劲而不飘浮。

第二,要学会如何发力。

传统的书法理论将笔力的表现概括为“平、圆、留”三个字。

用笔须平,力量沉稳、起收明朗、如锥画沙、入木三分;

用笔须圆,中锋行笔,圆润遒劲,如烛火倒垂,徐徐收笔,自然而富有内劲;

用笔须留,无往不收,自然而凝重,如屋漏痕。

说起来很玄,使初学者不易理解和把握。

就是要注意藏头护尾加以蓄势、蓄力,如果不会收拢,就会剑拔弩张,自然是没有力量的。

第三,行笔的速度很重要。

写快了容易造成线条的浮躁,要快而不浮,捷而不草。反之,“缓则失势”,写慢了容易失去气势,笔力羸弱。当快则快,当慢则慢,把握节奏。

第四,是要学会用墨。

墨的干、湿、浓、淡、润、枯、燥会严重影响点画表现出来的质感。现在市场上所能买到的瓶装墨汁,汁液浓,而且大部都有胶,直接拿来用,滞笔、拖不动。所以,常写字的人都会适量加水,浓和淡则根据个人喜好。还有的更讲究一些,调好后,再用墨块磨一下,使墨与水溶合,达到运笔通畅,手到笔现的效果。当然,想要写出高质量的笔画,还用“古墨新研”兑好水、用好砚、用好笔、写好纸。

总之,笔力的显现,不但与表现技巧有关,也与书写者的风格、习惯、修养有关,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在实践中、在长年累月的练习中,慢慢去体会、研究、探索方能得之。


剑飞斋主人


我是陕西省某县初级中学语文老师,我主要从学生书写的实用角度来回答这一问题。

笔力,顾名思义,笔画的力度。

哪些基本笔画写好了,可以最为明显的、最为快速的让阅卷老师觉得考生书写的笔画有力度呢?我觉得是竖画、捺画。因为悬针竖、垂露竖、斜捺、长捺,常需要写得给阅卷者视觉上的冲击比较大。所以,对于广大学生(考生)来说,突出竖画、捺画的书写,当是一个快捷、有效的途径。具体来说,竖画特别注意起笔、收笔,捺画特别注意其形态、轻重之变化,当收实效。当然,这不等于说平时只注意这两个笔画的书写。

另外,要特别注意很多复合笔画的转折处,比如:横钩,横折钩,横折斜钩,横折折折钩,竖折折撇等笔画,都要在“折”处多加注意。所以,我们要在“折”画处学会驻笔后行。

最后,某些笔画要特别伸展一些,增强其视觉上的冲击力,也会显得有力度,比如:斜钩,长横等。所以,我们要多多注意斜钩等笔画的书写。

图一为学生作业,从书写来看,正确、工整,但缺乏笔力。








成小崧


我们常评论一件书法作品“笔力强健”“遒劲有力”等,对作品的欣赏与批评总少不了“力”字。那么,究竟什么是笔力?

笔力不等同于体力,不是手上的力量,也不是胳膊上的力量,它是写字的人,通过正确的笔法,将一种生命活力融入点画,从点画线条中表现出的生机与活力。不仅楷书如此,其他书体亦如此。

要表现笔力,关键在用笔上。

一、中锋

中锋不能误解为要求笔杆垂直,或所谓“笔笔中锋”。中锋之“中”,就是合适,类似河南话所说的“中”。

它并非笔锋完全在中央、中间,而是笔锋在笔画中最合适的位置运行。中锋的目的,就是防止力量外泄,让力始终鼓荡在线条之内。


讲中锋,不能排斥侧锋。中锋所表现的笔力,是一种含蓄之力、内蕴之力丶绵柔之力,而侧锋所表现的则是一种爽快之力、外发之力、税利之力。

二、逆锋与藏锋

书法用笔要出入取逆势,起收照应,起处逆,收处藏,笔势有来有往,有去有回,有放有收。

为什么要“逆”?逆是一种力量的积蓄。跳高要先蹲下,出拳要先收回,逆才能使线条充满筋力,从而显示生命的活力。

起笔要逆,收笔也要逆,这是为下一笔积蓄力量。在书法中,顺为劣,逆为优。逆实际上玩的是一种捉对厮杀的游戏,使形式内部跌宕多姿。“逆”几乎成为书家的不言之秘。

三、涩笔

如果说逆向起笔,回锋收笔,是在用笔的起收方面为笔力作准备,那么行笔中的涩笔,则使得线条内部一下冲突起来,形成内劲充足、势力圆满的感觉。

所以,疾涩之道,是关乎书法行笔的中截能否产生笔力的关键。



在行笔过程中,仿佛纸的摩擦力很大,必须要不断克服,节节推进,涩涩前行,产生充分摩擦。

此时笔杆略后倾,运笔如刮鱼鳞,这样写出的线条,如钟表时时运转的发条,弹性十足,活力十足,沉着痛快。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笔力,就是笔意作用的控笔下,字与线条所展示的蓄力感。

笔力分四个层面。

一,笔意。

笔意,实质就是寻力借力。

有时原贴的一横就是活生生的,自己怎么临摹都是“死横”,只有“形”,没有生命。其实就是差了笔意。

我个人悟笔意较晚。其实很简单。

“凌空是圆,落笔成方”。或者相反。

王羲之的鹅翅拨水笔法、黄庭坚的荡桨笔法、米芾的八面出锋笔法,其实就是“凌空是圆,落笔成方”。张旭的船振惊沙笔法、颜真卿的屋漏痕笔法,实际就是“凌空是方,落笔成圆”。怀素的折钗股笔法,落了下乘,属于静态的发力,一出手就是僵化的,他学张旭笔法,未得其道,他对自然的山水树鸟之形认识还是形的、表层的,至颜真卿处才懂力之道。

二,势之力。

一块石头,放在平地上,石头小,则只有重力。如果放在斜坡上,就有滚动趋势的蓄力感。势,指趋势、姿势。所以,楷书的横,没有纯水平书写的,就是要造成动态感。

三,骨之力。

中锋取力,偏锋取妍。藏锋抱劲,露锋喧神。

一个字,能够站立有精神,在于骨骼的支撑。

一个字,能够出彩,关键在主笔。

欧楷讲瘦险。颜楷讲肥重。柳楷讲瘦拔。赵楷讲骨肉。欧柳有刚少柔。赵体刚柔相济。颜体像相扑士,咱肥,但咱力大。

褚楷讲情致,灵飞经讲精致。魏碑讲苍劲。

相对来说,褚赵灵飞经更接近自然性书写。

欧柳颜魏碑,装饰性更强。

四,重心之力。

重心之力,指结体的重心位置造型。

欧体取正方形,重心居中。颜体取梯形,重心居下。柳体取竖长方形,重心偏上。赵体取扁长方形,重心偏下。

重心位置的不同,造成风格的不同。冷峻、宽博、挺拔、秀力。

同样,对于笔画,重心的不均衡布置能产生不对称的动态效果。如周慧珺的横画,写成长扁三角形,左粗右细。下图“藏”字的横画,则“左细右粗”,就是重心布置的不均衡变化。





urna风之度0


我想用几个词语形容笔力,一个是疾,一个是涩,还有就是藏锋。

笔力用现代物理解释就是笔锋对纸的压强,这里要注意不是压力,是单位面积所承受的笔锋弹力,我管这种压强叫做万毫齐力。是把墨逼入纸内的,入木三分的,凝重的,厚重的,圆劲的审美感受。

所以说根据上面这个理念,我们如何增强笔力,用一下几点来叙述:

第一,工具,笔毫要健,这样传递力量会很直接,如果毛过软那么手部的力量就没法传递到纸面。然后笔根要深栽,会增加笔头腰力。

第二,学会万毫齐力,弹性发力。笔头对纸的力量来,自于笔头的弹力,所以第一要凝聚笔锋这是万毫齐力的基础,第二要笔锋相对垂直些,这样就便于传递力量,也就是说在正确执笔下使用中锋。第三则是要学会发力的原理——弹性——提按,用古代理论来说就是《蔡邕九势》中疾势,涩势,藏头,这样在书写时才会不断的通过提按用笔来发力。

第三,还有很多力量感,来自于笔画的组合,间架结构,这都是力量感的来源。比如欧阳询的笔画,他的链接使用榫卯结构,他的内擫用笔,导致结构如盔甲一般,这是外露的力。还有虞世南筋骨内涵的力,绵里藏针,笔锋不露,笔笔藏锋,十分厚重内敛,这都是笔法与结构的关系,互相生发,需要一体来看。

第四,追求笔力时不要忽略流畅,用张怀瓘《用笔十法》来说是“迟涩飞动”,既要注重笔法的力,又不要用蛮力,要流畅起来。

简单解释这么多,如果哪里有问题,欢迎大家讨论,指教!!!



法永禅师


书法艺术无论何种书体和风格,都必须有“力感”。

力感是书家笔下功力长期积累的结果,也是其笔墨技巧成熟的体现。

楷书点画线条的力感。如古人所谓一横“如千里阵云”、一点“”如高峰坠石”,一撇“”如陆断犀象”,一钩“”如百钧弩发”,一竖如“”万岁枯藤”等等。

楷书结构的力感。古人所谓上密下疏,如“高岳之耸秀”;中密外疏”如崩石之飞天”;外密中疏”如急水之归谭”……。

楷书布局的力感。古人形容楷书结字和章法如“水泛连鹭”,“晴郊驷马”,通篇的力量则如“注飞涧之瀑流,投全牛之虚刃”。

离开笔力,任何楷书作品便毫无生气,古往今来的书法大家都将笔力的美,视为欣赏书法的主要依据,楷书如何表现笔力之美,是书法艺术的主要审美因素。

楷书要具有力之美的艺术效果,一是须用笔精熟而得法,点画线条才能有力,墨才会沉着不浮,即所谓力透纸背,从而显示出作品的精气神。二是讲究中锋用笔,万毫齐力。笔力强弱直接影响一幅楷书作品的生命力,古人云: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有力,肌肤之丽,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三是笔力是技巧与智慧,情感综合作用所创造的一种艺术表现力。有的表现出果敢之力,刚健雄浑之力和含忍之力;有的显示出阴柔之力,轻盈柔婉之力等等。正是由于这些经典楷书作品“寓刚健于婀娜之中,行遒劲于婉媚之内”,才让我们感觉到楷书大家那如铁画银钩,坚挺方折,雄强清劲,风格各异的笔力之美。

以上仅为一家之言,请诸书友批评指正。

(以下是我近期创作的楷书作品)





申正义文


书写时通过努力练习,使笔画具有如下几个特点就可以达到目标!

1.墨色均匀

一个笔画内部的墨色程度是均匀的,如果笔画内部有的地方很黑,有的又偏白一点,那么笔力就不是很好。

2.边缘光滑

没有笔力的笔画边缘往往是不光滑的,这种不光滑往往体现在笔画的右方,下方或者右下方。

3.弧度适当

事实上每一个书法的笔画都是有一定弧度的,沿着笔画某一侧边缘划一条弧线,你就会发现它们都是一条弧线。

笔画呈弧形的状态会让笔画更有力,但是过犹不及,如果弯得太厉害,笔画就会软弱无力。

总而言之,要写出有力的楷书笔画,具备如上一些特点,需要我们大量的坚持练习才能达到效果。

关于楷书的笔力,你有没有什么新的看法呢?


佳顺书法网院小行老师


笔力的问题很重要,有力就是有劲。要让写出的书法线条有力,首先是对要书写的内容要熟练,熟练了才能有自信,自信了下笔就容易产生力。

准确是产生力的必要条件,一个笔画只有在合适的位置上才能产生力。力也需要从笔画之间互相的关系中产生。

尽量中锋用笔,中锋能够更好的体现力量和立体感,使书写的线条产生一种厚重有力的感觉。

另外,不要拖笔写字,要让笔杆的倾斜方向和笔画的运行方向相反。这样吃墨重,有入木三分的效果。

写字时像刀子割牛皮,牛皮厚,不好割,要用力,要扎实,。像在泥泞的路上行车,要克服困难,努力前行。

要战行,要积点成线。

说了这么多,只是一体会和见解。希望能有所帮助。





书法家项新环


我是一个业余书法爱好者,断断续续练习书法也有好长一段时间了。我无师无派,也没去临过那一家的字体,更没有去学过书法方面的理论知识,全靠自己去揣摩练习。对楷书如何表现笔力,说说我个人的心得体会,希望对你所帮助。

要回你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明白什么叫”笔力”?顾名思义,笔力就是指字体笔画或笔锋的力度。

那么如何表现楷书的力度呢?我认为:

一、对所书写的字的笔画顺序要相当熟悉。如不熟悉,在书写过程中,还要去看看那个字的写法的话,就会停滞,做不到一气呵成,那力度就会有欠缺。

二、书写时要快。快,最能把字的力度表现出来!如写笔划横“一”时,从逆笔或顺笔起峰到收笔,要快如闪电,既快但又要做到轻盈流畅。要做到快,应对顺锋、逆锋、藏蜂、提笔等等这些要领,要相当熟练方可,这都离不开平时的刻苦练习。

三、书写时,捉笔的手,要做到松紧自如。捉笔书写按个人习惯,有用三个手指握笔的,也有用二个手指的。如习惯使用三个手指的,不妨改用二个手指试一下,也许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做到了轻松自如,笔就会随心走,你要怎写就怎写了!

四、不要刻意留涩笔。涩笔是会让人感到字的力度,但刻意或过分使用涩笔反而伤雅。我认为,涩笔是书写过程中,不经意或书写过快抑或墨将干而留下的,在楷书中一般不会出现。

五、要刚柔兼顾。字由笔划组成,笔划有刚有柔才有对比性,美才能突显出来。至于那笔该柔,那笔该刚,则是人的天赋与练习的问题了。

下列图片,是我前些年练习时拍下来的,望交流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