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8 揭陽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7年度課題結題報告

課題編號:2017JYJKYB061

課題名稱:農村初中英語學困生轉化策略的研究

負責人:何敦全

課題組成員:陳玉都、鄭新果、溫利芝、鄭景新、鄭潔慧、溫曉紅、張小玫

所在單位:普寧市高埔中學

一、問題的提出

我國實施九年制義務教育,適齡兒童、少年都有接受九年義務教育的權利和義務。因此,不但不同地區、不同學校的學生水平參差不齊,而且同一地區、同一學校、同一班級的學生水平也存在較大差異。同時,我們的教育思想也正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我們需要的不再是個別尖子生,而是把所有的學生都培養成德才兼備的四有人才,這就要求教師關注每一位學生,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終身發展。而學困生存在於每個學校、每個班級,在某些學校或班級,學困生可能還佔有相當的比例。因此,對於教師來說,有責任關注和幫助、轉化學困生。

  我校是普寧市高埔鎮的一所農村初級中學,生源主要來自周邊13個農村小學及鄰近鄉鎮的一些小學,學生的小學英語基礎普遍較差。由於地處農村,不少學生家長對自己小孩的學習缺乏督促,很多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厭學情緒蔓延,兩極分化嚴重。另一方面,雖然國家在1985年就提出了素質教育,真正實施也有十幾年。但是,由於受升學考試的影響,不少教師的教學理念並沒有多大的改變,還是緊緊圍繞著基本知識而採用“一刀切”和“滿堂灌”的傳統教學模式。課堂上不是老師講解就是組織學生進行聽說訓練,很少去顧及學生的感受,對學生是否聽得懂、是否能有效參與課堂活動不加理睬,甚至對無心向學的學生也不加教育。不少學生不是不想學,而是不知道怎樣學,單詞不會讀、不會寫或者不會用,或者單詞記了很容易忘記,句子學習也處於被動接受狀態,課堂上只靠反覆帶讀、齊讀,造成課堂效果低下,很多學生的英語素養都較差。因此,對於作為教師的我們,轉變觀念,從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各個方面出發,把握好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各個因素——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優化策略,努力轉化這些英語學困生,就顯得尤為迫切。

 根據以上兩點,我們提出了本課題的研究。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及意義

本課題研究可以找到大量的理論依據,概括如下:

心理學觀點

心理學認為:在“需要、誘因和動機”的關係中,需要是人對某種客觀需求的反映,這種要求可以來自有機體的內部(內環境),也可以來自個體的周圍環境;動機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誘因是與需要相系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有機體的活動,並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滿足。這說明教師在英語教學活動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積極參加教學活動,讓學生的英語能力得到提高是可行的。

掌握學習理論

芝加哥大學教授、心理學家布盧姆認為:95%以上的學生在學習能力、學習速度和學習動機等方面沒有大的差別,只要給學生充足的學習時間,並找到幫助學生的方法,加上教材合適,教法設計得當,教師在教學態度和教學時間上為學困生提供平等的機會,教師就能真正面向全體學生,使大多數學生達到他們所能達到的發展水平。

課程改革的理念

新課程標準確立了“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以人為本的學生觀”等理念。義務教育應面向全體學生,著眼學生的終生髮展。“有教無類”,學校要努力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平等健康的發展。

所謂“學困生”,通常指那些在學習方面暫時落後的學生。他們個性不同、習慣不一。這一概念包含兩層含義:一是其相對性,“學困生”是相對優等生而言的;二是其發展性,“學困生”不是一成不變的,只要教育教學措施得力,他們是可以轉化並不斷進步的。學困生的轉化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個永恆的話題,也是當前教育教學工作中的一個薄弱環節。根據以人為本的教育宗旨,當代教育者必須更加關心“學困生”這個特殊群體的成長,我們有義務關注他們,給他們更多的關愛,呵護學困生心靈,使學困生能愉快地學習課程,學好課程,並由學困生轉化為合格生甚至優秀生。如果忽視“學困生”的教育與研究,推卸學校的責任,無異向社會輸送了一批不合格的產品,必將阻礙社會的進步。我們針對在實施素質教育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將日常教學與科研工作相結合,提出“農村初中英語學困生轉化策略的研究”的課題研究申請,旨在新課程背景下研究解決學困生問題的途徑,尋求初中義務教育階段英語教育質量提升的措施;對教師專業發展、實施新課程、推進素質教育、實現教育公平都有積極意義。


1.解決好學習困難學生學習問題,大面積提高學困生的學業成績,全面提高學校的整體教育教學質量,這是“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構建和諧師生關係、生生關係”,實行“公平教育”,建設“和諧校園”的有效途徑。


2.探索適合農村初中英語學困生的轉化策略,尋求對學困生有效的學法指導。


3.培養和鍛鍊一批有責任心、有能力、能勝任新時期教育教學的高素質創新型教師。建立學習共同體,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4.高舉素質教育的大旗,積極推進新課程改革;全面更新教育觀念,堅定幫扶學困生的意志;營造人人愛學生、個個教學生,整體育學生的良好風氣;堅持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為主的教育原則。


5.不斷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著力提高學困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6.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幫助學生樹立一種奮發向上的精神,形成一種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


三、課題實施的可行性分析


1.負責人和主要成員的科研態度、能力及專業水平


課題負責人何敦全是廣東省南粵優秀山區教師,曾獲首屆潮汕星河輝勇師表獎。擔任英語教研組組長已有二十多年,一直致力於教育教學研究,在《揭陽教育》發表過論文《試論以線串珠法在話題教學中的應用》。有多篇論文獲市級獎勵,其中1996年《英語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獲市一等獎,2010年《談“三步法”在記憶英語單詞中的作用及實施過程》獲市二等獎,2013年《淺談運用話題的有效教學》獲市二等獎,還有多篇論文獲市三等獎。其他成員均畢業於英語院校,都是學校的教學骨幹,並且都有較高的研究熱情、能力及專業水平。

其中,溫曉紅老師撰寫的論文《淺析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參加2015年普寧市中小學教育教學論文評選榮獲二等獎。陳玉都老師撰寫的論文《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榮獲2005-2006學年度普寧市中小學教師新課程教學案例比賽三等獎;其創作成果《好榜樣培養好孩子好習慣》在2009年度全國中小學思想道德建設優秀成果展評活動(第七屆小公民思想道德建設實踐創新活動)中,榮獲優秀成果二等獎;其論文《淺談英語口語能力的培養》參加2012-2013學年度普寧市中小學英語科教學論文評選,榮獲小學組二等獎。張小玫老師曾於2005.08-2008.06在普寧二中實驗學校參加過全國基礎教育(小學)英語教學評價試驗項目試驗研究(子課題為:英語課堂教學中的評價設計)並獲得結題。

2.相關資料的收集和積累情況

課題主持人對轉化英語學困生有一定的經驗,多年來已幫助三十多位英語學困生提高英語成績從而考上重點高中,積累了不少這方面的資料。其他成員對轉化英語學困生也有一定的經驗。

3.完成本課題研究的經費

學校領導向來十分重視教育教研工作,並以教研興校作為學校的辦學理念之一。因此,學校對這次的課題研究工作十分支持,學校有專項資金用於課題必需的研究經費,保障課題組研究教師的外出培訓開會經費和有關活動經費。

4.時間保證:本課題從申報之日起,約需兩年的研究時間,即預計到2019年2月結題。

5.資料設備:這兩年我校順利通過創強、均衡教學驗收,具有先進的校園設施,有大型圖書館,實驗室、教室、多媒體功能廳等場所都有因特網及校園局域網連接,為研究提供了交流平臺和設備保障。


四、課題實施的原則及方法


一)原則


1.堅持以情動人原則。教師和學困生的思想交流必須以豐富的情感作為紐帶。一般說來,學困生與教師之間都有一堵無形的牆,這就要求教師用愛心來拆除,用愛心來換取學生對老師的愛,促使他們“親其師,信其道”,喜歡聽他(她)的課,積極回答他(她)提出的問題,努力完成他(她)佈置的作業。只有促進學困生產生情感共鳴,才有好的教育效果。


2.堅持鼓勵性原則。可以說自卑感在每個初中學困生身上都普遍存在,教師在教學中要遵循分類要求,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善於發現每一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多表揚,使每個學生都能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強其自信心。


3.堅持因材施教原則。由於學困生存在著個別差異,教師應針對每個學困生各自的薄弱環節,提出不同的要求,採取不同的措施,對症下藥。如果教師對學困生了解不夠,抓不住他們所關心和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即使道理再正確,也說不到點子上,無異於隔靴搔癢。


4.堅持循序漸進原則。初中學困生的轉化提高是一個過程,學困生的進步,往往進步緩慢或有反覆現象,教師要有十足的耐心,多引導,少訓斥,激發其積極性,增強其上進心。


5.堅持自主性原則。蘇霍姆林斯基曾經強調指出:“喚起人實行自我教育的教育……乃是一種真正的教育。”如果能幫助學困生找到自己人生的座標,激起他們對自己價值的正確認識,那麼轉化就可以獲得巨大的動力。


二)方法


本課題重在實證研究,具體的研究方法包括:


1.文獻分析法:從多角度地開展對資料的比較研究,借鑑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經驗教訓,找到新的生長點,為課題研究提供理論框架和方法論。

2.調查法:以我校教師和學生為依託,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深入實證研究,發現存在的共性問題,為本課題研究提供現實依據。

3.個案研究法:建立學困生跟蹤記錄檔案,寫出學困生轉化個案,為我們的研究提供最直接的材料。

4.對比法:為了全面掌握學生的變化,每半學期舉行一次調查,對試驗班每位參加試驗學生進行前後對比,這樣分期分段對比,及時找出原因,尋找對策。

5.經驗總結法:及時總結,以形成有價值的成果。


五、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一)對英語學困生的成因進行分析

我們共調查了我校七年級一個班、八年級兩個班、九年級一個班共172名英語學困生,進行了英語學困生的總體探究。

調查結果顯示,導致學困生學習英語困難、成績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對英語失去興趣,學生自身努力不夠,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缺乏主動性,上課不專心聽講,不能按時獨立完成作業,缺乏戰勝困難的勇氣和毅力等非智力因素。具體分析如下:

(1)學困生對英語失去興趣或教師教法需要改進。

調查結果顯示,不少學生對英語失去興趣。同時,學困生對教師的教學方法也提出了要求,有不少學生要求教師改進教法,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或要求教師講慢點,講詳細點。

(2)自身努力不夠是導致學困生學習成績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通過問卷和訪談調查瞭解到,學困生在學習上大都不夠努力,他們感受不到學習的樂趣,缺乏學習動力,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態度不端正,往往把學習當成一種沉重的負擔,部分學生甚至存在著嚴重的懼學、厭學心理。畏難、逃避、混日子是他們學習的主要特徵。

(3)學困生多數未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

調查結果表明,大多數學困生沒有養成課前預習和課後複習的習慣。上課時能做到認真聽講的學生僅佔少數,大多數學困生在老師講課時精力不夠集中,他們或看課外書、或經常走神、趴在桌子上睡覺。另外,能堅持每天拿出一定的業餘時間學習、能堅持獨立完成作業的僅佔少數。他們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研究如何增加英語學習的趣味性,如何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我們根據英語本身的特點和學生的身心特點選擇多樣化的教學形式。課堂上,我們可以以聽聽、說說、唱唱、玩玩等遊戲以及英語猜謎語、英語故事接龍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體驗成功。這些寓教於樂的教學形式不僅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也充分調動了學生主動求知的積極性。

三)研究如何端正學困生的學習態度

學困生往往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態度不端正。我們研究了教師應加強引導,做好深入細緻的思想工作和心理疏導工作,注重發揮學困生的學習潛能,調動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教學中千方百計地啟發、引導他們主動學習,積極思考。平時對他們要多鼓勵、多表揚、多給他們創造一些體驗成功的機會。從而激發起他們的求知慾望,使他們在學習上變“被動”為“主動”、變“消極”為“積極”、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正確的學習態度是提高學習成績的重要因素。學習態度端正的學生一般學習較為持久、認真,即使是自己不感興趣的科目和內容,他(她)也可以對它持比較積極的態度,克服困難,堅持學習。所以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要注重學生學習態度的培養。


四)研究如何幫助學困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困生大多數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他們不知道該如何預習,如何聽講,如何複習,怎樣合理有效的利用課餘時間,只是滿足於能按時上課。他們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課後不復習;對老師佈置的作業不能按時獨立完成。對於學困生表現出來的行為偏差,教師要查明“病因”,找出“癥結”,有針對性地加以糾正。同時要明確要求,加強引導、強化訓練。要指導和訓練學生如何預習、如何聽課、如何質疑、如何做作業、如何複習等,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英語入門教學起,教師就要重視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這是學好英語的根本所在。

(1) 課前準備

上課之前要求他們進行預習,把教材讀一遍,把問題找出來,把教師預留知識點、重點、難點找出來,並通過自己的歸納把它總結出來。要求學困生一定要學會單詞拼讀,並在課前把未教的單詞先進行拼讀,儘快形成較強的拼讀能力,為下一步學好英語打下必要的基礎,並要求他們試著自行解決課本中所提的問題,逐步培養自己的自學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良好學習習慣。


(2)上課環節


首先要告訴他們應該精神飽滿進課堂,把所有與課堂內容無關的事情都拋在一邊,認真聽講,做到邊聽邊想邊記,養成手腦並用、勤於開口、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的好習慣。


(3)練習環節


課堂練習要認真對待,如果不會可以請小組成員幫助解決,不懂就問而不是不懂裝懂,當然難一點的題學困生可以放過。課後練習也就是作業要認認真真地完成,按時完成,時間觀念強,不拖拉、最好要獨立完成,絕不能抄作業。


(4)課後複習


教育學困生要當天內容當天消化,當週內容當週過關。對在課堂上沒有解決的問題,老師幫助他們補缺。為了補缺補差,我們要利用自習課或課外時間對學習困難學生進行補課。還應積極開展同桌教學,夥伴教學,合作教學,以優帶差,幫助他們一起進步。


五)學法指導,幫助學生形成學習英語的基本能力


我們不僅通過課堂上結合具體內容向學生灌輸一些學習英語的方法包括單詞拼讀方法、記憶方法,以及正確理解句子的方法等,而且還通過開設講座、個別輔導向學生傳授學習英語的方法,培養他們逐步形成學習英語的基本能力。

六)研究並實施了分層教學

在課題開始研究後,我們把所任班級的學生依照以往英語成績分為ABC三個層次,並建立了學生的學習檔案,設立不同層次的學習幫扶小組,確立學習目標,在班級裡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改變以前老師補課,留課的陋習,把問題交給學生去獨立解決,老師起指導作用;其次,依據學生的能力,對各層次的學生分別有不同的完成目標,由易而難,逐層推進。為了更好地完成對學困生的轉化,我們制訂了分層教學計劃,並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加以實行。


六、課題研究實施階段內容和措施


課題研究全面開展階段的總體時間安排為二年,即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具體分為3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研究準備階段(2017年3月)


1.根據國內外的研究現狀,組織課題研究人員查閱並學習有關文獻資料,論證課題研究的可行性,完成課題論證及申報。

2.成立課題領導小組、研究小組,擬定課題研究方案,理清研究思路,落實研究任務。

第二階段:理論學習與研究階段(2017.04-2017.09)

1.組織課題組成員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召開研討會,通過學習和討論掌握“學困生轉化”的相關理論,深刻領會課題研究內涵和精神實質,統一思想認識,提高理論水平和研究能力。

2.通過問卷調查、談心、測試,發現學生中存在的問題,尋找解決方案,及時反饋給課題組,形成有價值的成果,並用於教育教學實踐中。

3.定期召開課題組核心成員會議,反饋與交流信息,研討和切磋方法,強化目標落實。

4.邀請有關專家和學者指導課題研究。

第三階段:實踐探索階段(2017.10-2018.11)

具體實施,蒐集、分析研究過程中的資料,開展課題研究的各項活動:個案分析、期段對比等,並對實踐嘗試有關資料進行整理。

1.學困生的確定:以班級為單位建立學困生檔案。通過設計有效的調查問卷,依據平時表現,通過對學生本人、家長的訪談,綜合分析,找出學困生的成因,對學困生的發展狀況進行及時地反饋,積累資料,積極做出調整,控制研究效果。


2.教師對學困生增加感情投資,用愛心哺育學困生,耐心引導,細心啟發。


3.雙向選擇,“一幫一,一對紅”,安排合適學習夥伴,以優帶差,給學困生指出切實可行的目標。


4.挖掘學困生的“閃光點”,多表揚,激勵他們進步,鼓勵增強他們的上進心。


5.採取傾斜政策,對學困生給以“偏愛和厚愛”。理解、尊重、寬容,善待學困生,作業實行分層要求。


6.抓住學困生各自的特點,因勢利導,因材施教。


7.定期做好家訪,及時瞭解學困生的學習和思想狀況,努力形成學校、家庭教育的合力,促進學困生的轉化。


8.重視學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從根本上轉變學困生的思想,活躍課堂氣氛,激起學困生的學習興趣。


9.善於總結“學困生轉化”的典型經驗。


10.幫助學困生做好預習工作,“笨鳥先飛”。


11.督促學困生課後複習,對部分學困生的作業採取面批或詳批。


12.學生自己要及時進行總結反思,找出自己所取得的進步,以及今後努力的目標。


第四階段:總結結題階段(2018.12-2019.02)

對整理好的材料進行分析研究,寫好論文、個案分析、研究報告,結題鑑定。


1.收集並整理課題原始材料和研究材料,進行分類、存檔,為總結做好準備。


2.分析研究實驗過程中的問題,撰寫結題報告。


3.學生寫出個人總結。


4.召開教師總結實驗課題,撰寫論文,上報結題。


5.課題組寫出總結論文,展示研究成果。


6.如果驗收合格,積極推廣課題成果。


七、研究成果


1.課題組教師的思想得到了根本性的轉變,真正地落實“以人為本”的新課程理念。


2.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得到了提高,教師不斷加強自身學習,提高自身心理素質,正確認識學生,提高了課堂教學水平。


3.我們與學生多談心、多交流、多溝通,多站在未成年人的角度想一想,本著理解的原則,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


4.培養了學困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激發其學習動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人的一種心理現象,在非智力結構中,興趣是一個最活躍,最現實的構成要素,對人的個性發展和事業的成就有著深遠的影響。


5.通過研究,我們懂得:教師要尊重學困生做人的尊嚴和價值,讚賞他們的興趣、愛好、特長和微小的進步,這是轉化的關鍵。


尋找和發現並肯定他們的每一個優點,及時表揚其在學習中的每一個微小進步,與他們談心,和他們成為知心朋友。 通過談心、家訪等方式,積極發掘後進生的閃光點,給他們以自信,促進後進生的轉變,我們深知博愛是基礎,平等是關鍵,激勵是成功。


6.消除了學困生的心理障礙,幫助他們樹立起學習信心,培養了他們積極的自我意識。


學困生心理素質差,自尊心脆弱,自卑感強,經不起老師、同學、家長等方面的冷落和刺激,教師要根據他們的心理特點,給予充分的尊重、理解和信任,保護他們的自尊心,捕捉學困生的閃光點,給予肯定和表揚,使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體驗。經過紮實有效的活動的開展,學生逐漸從心理上克服了個人的學習畏難情緒,基本上能按教師的要求,逐步有效地對英語科的學習有了興趣並取得了很大的進步。這種積極情感積累有助於在心理上形成良性循環,增強學困生的學習自信心,從而增強學習進取心、競爭力。


7.培養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教師在教學中,注意創設問題情景,改變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的灌輸模式,形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自主探索模式;教學內容從易到難,降低坡度,起點低,複習回顧多,重點處放慢速度,及時釋疑;教法上運用學生分層、目標分層、課堂分層、練習和作業分層、測評分層、激勵分層等一系列措施,充分考慮學困生的實際情況,分類推進,因材施教。這樣會使學生採取積極進取態度,主動學習,積極參與,改變對原有的厭學態度,學習成績提高會很快,進一步使學困生更加積極主動學習,形成良性循環。


8.加強了對學生的學法指導,構建新的高效教學課堂,提高學習效率。


方法比知識更重要,學習方法是否科學、正確,直接影響學習效率的高低。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不失時機地創造機會,指導學生如何學習,使他們不但能“學會”而且能“會學”。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認識所學知識的橫向、縱向聯繫,進行思維訓練、探究性活動訓練,並進行解釋和應用,達到以學習和問題解決為載體,儘可能地讓學困生掌握較多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較好的英語學習能力。


9.端正了學生人才觀、教學質量觀,教師家長形成合力。


初中教學具有基礎性、普及性、發展性,其教學質量觀是培養高素質、創造力強、和諧發展的人。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和家長必須把握好對學困生的期望值,對他們的期望值過高或過低,都會導致學困生學習信心不足或不穩定。教師和家長有意識地給予他們主動鍛鍊的機會,給予他們更多的讚許和信任,都將會內化為學困生的自信心。學困生一旦成功或進步,會得到更多的情感體驗,就會更加自信,進入良性循環軌道。


10.豐富了對學困生進行輔導的方法和經驗。


在學困生的轉化過程中,在課堂上我們繼續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繼續採用生教生、師教生、小組內合作學習、家庭輔導等幫扶方法,使學困生能學會。在課後,我們也抓緊一切時間、利用一切機會、採用不同形式對學困生進行耐心的輔導。


11.優化了課堂教學手段,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在課堂上我們採取分層教學方法,對學困生體現三個優先:優先回答問題、優先板演、優先批改作業。作業佈置上適當降低難度,減少作業量,使其掌握最基本的知識,達到最基本的要求。指導“學困生”將平時練習、考試中出現的錯題彙集到錯題本上,加強鞏固,並針對易錯點,設計二次過關試卷。課堂結構有所轉變,教學質量有所提升。


12.改變了評價方式,對學困生適時鼓勵評價。


除了在課堂上尋找時機,對學困生的課堂表現及時予以肯定鼓勵,讓他們增加自信心;在練習批改時,採用一些富有針對性、指導性、鼓勵性強的語言評價他們,並給他們一定的獎勵。每次測試後繼續幫助他們分析試卷,肯定好的地方,找出不足,點出下一步奮鬥的目標等,通過對他們給予關注、幫助,促使他們不斷進步。


13.研究並總結出農村初中英語學困生轉化必要的四個策略:  

(一)、思想親和策略:“親其師,信其道”,思想上的親近和共鳴,可以改善學困生的逆反、自卑等不健康心態,形成良性溝通平臺。並在老師的引導下,學困生能逐步專心地學習。  

1).施以愛心,關愛學生,使其消除自卑,增強自信,喚起學習熱情。 

2). 施以偏心,使其感受成功,激發並保護其學習積極性。

3). 觀察要細心,尋找優點、放大優點,用優點導航,讓學困生擺脫困境。  

(二)、教學分層策略:面向全體,培優補差,實施教學分層和輔導分層策略。  

1).學生的分層;2).教學目標的分層;3).課堂教學內容分層;

4).作業分層;5).課內輔導的分層;6).課外輔導的分層。

(三)、教法改進策略:  

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必須與時俱進的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上課不能千篇一律。如果天天都是老一套的去教單詞、背課文、講語法,就不能激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也不能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我們應該運用“激發興趣、精講多練、師生互動、多說多練”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為此,教師應刻苦鑽研課程目標和課本,花大氣力來精心設計授課計劃、方法和步驟。在課上儘量做到“精講、多練、讓學生多說多用英語”,有效地提高課堂質量。精講就是要抓住課時目標、重點和難點講深講透,不該講的就不講,避免佔用課堂時間。堅持以舊引新,使新舊知識融為一體。同時要引導學生開動腦筋,獨立思考,多聽多說,多讓學生進行口頭練習,增加課堂教學興趣和學習實用性。引導他們開口、動手,儘量去創造情景進行直觀教學,使學生上課思想能高度集中,做到人人開口,個個動腦、動手,達到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筆寫練習的目的,增強他們學習的信心,這樣一來,個個投入到學習中,就可提高英語教學質量了。   

(四)、“做中學”策略:   

我們知道要學好英語,僅僅靠45分鐘的課堂學習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學生在課外堅持不懈的多聽、多說、多讀、多寫,去練習。以聽說讀寫為中心展開多種形式的學習和練習活動,創設最佳學習環境,比如:平時多給學生聽錄音,看影碟,看投影片,看英語短片電影。開展英語書法、朗誦、閱讀理解比賽活動,讓學生分組參加比賽,也可讓學生參與打分,這樣一來,成績差的學困生也有機會獲獎。再比如經常舉行各種類型的校園晚會和英語角,像“開學典禮慶祝晚會”和“元旦文藝晚會”之類,讓學生在晚會中利用所學到的英語知識進行朗誦,唱歌、猜謎語、繞口令、演短劇等。此外,還可以要求學生學會用英語來寫日記,在教師批改後,將寫得好的日記出在黑板報上,促使學生互相學習,讓優生提高實際運用知識的能力,讓學困生在感染啟迪效仿中逐步得到轉化。

14.通過一起學習、探索、反思、總結,教師們的教研精神、合作精神得到了提高,也更加積極地撰寫論文。溫曉紅老師撰寫的論文《淺談如何培養初中生英語聽說能力》參加2018年普寧市教育教學優秀論文評選,榮獲二等獎;張小玫老師撰寫的論文《“頭腦風暴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參加2018年普寧市教育教學優秀論文評選榮獲三等獎;張小玫老師撰寫的論文《詞彙附帶習得在初中英語閱讀中的應用》發表在《揭陽教育》2019年第一期(總第228期)。陳玉都老師撰寫的《淺談如何消除農村英語學困生的心理障礙》經評委會評議選入2019年18期《中學生導報.教學研究》(國內統一刊號:CN62-0021;國際標準刊號:ISSN0030-1996)中,榮獲全國論文評比大賽一等獎。

 八、存在問題


1.教師思想仍滯後,不能與課題研究相適應。認為課題研究是表面形式的東西,與具體教學教育工作無多大關係的觀念仍在部分老師的心裡存在,缺乏耐心,方法簡單隨意。


2.理論學習不夠,教師研究工作缺少理論支撐,對學生的一些心理特點在理論上掌握不夠。課題研究工作中由於考慮教師的時間有限,理論學習以個人分散學習為主。這使得此項工作失去了監管,顯得隨意,其作用大打折扣。


3.對學困生跟蹤不到位,沒有對學困生各階段的變化進行及時調查分析,對比,失去對課題研究的成效分析的一些重要參數。


4.在研究過程中,學困生的學習方法指導不夠科學,忽視了學生的實際情況。


5.有急功近利思想,研究不夠深入,對課題研究的長期性認識不足。


6.如何構建和諧師生關係,具體怎樣還有待於進一步研究。


學困生轉困工作是一項實踐週期長,涉及因素多,工作難度大的教育教學改革,許多實踐我們還停留在表面上,還有待於進一步深化、提高,今後我們會發揮學科特點,加大實踐力度,繼續進行探索,從根本上轉化學困生。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做出應有的貢獻。


九、下一步課題研究工作打算


1.加強理論學習,徹底轉變教師觀點。


2.改善學困生跟蹤服務。對學困生轉化情況及時進行分析,認真反思前期研究情況,分析各階段學困生情況,做好學困生轉化個案分析。


3.做好經驗總結和交流工作,及時總結經驗教訓,形成研究成果,並進行及時的交流推廣。


4.進一步分析學困生的特點,幫助學生找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揭陽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7年度課題結題報告


揭陽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7年度課題結題報告


揭陽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7年度課題結題報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