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 南京莫愁湖VS钟祥莫愁湖:到底哪个更正宗?

南京莫愁湖VS钟祥莫愁湖:到底哪个更正宗?

莫愁湖是南京的城市名片之一,但距离南京700多公里的湖北小城钟祥也有一座莫愁湖。而且当地也有“莫愁女”,传说同样非常动人。

钟祥是湖北荆门市管辖下的地级市,市区面积不大,知名度也不高,近年来因为出了脑瘫诗人余秀华而全国闻名。此前提起钟祥,如果不研究明史的话,大概很少有人知道。

钟祥古名郢州、安陆州,和南京一样,钟祥的明文化也非常深厚。有明一代,先后有郢、梁、兴、岳等四个明藩王被册封(或追封)在此。其中,兴献王朱佑杬是嘉靖皇帝朱厚熜的父亲。朱厚熜登上皇位后,追封父亲为明睿宗,将其墓升格为皇陵,即明显陵。

明显陵和南京明孝陵一样,都是世界文化遗产明清皇家陵寝的组成部分。明显陵与明孝陵在形制上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有大红门、神功圣德碑、神道、石像生、方城、明楼等组成部分。

嘉靖皇帝朱厚熜就是出生在钟祥,当地保留有其故居兴王府。

钟祥与南京有着很多巧合的文化历史符号,是一个值得探究的文化现象。

本文重点要说的是,两地都有一个莫愁湖,而且都有莫愁女。到底哪个莫愁女,才是真正的莫愁女呢?

巧的是,钟祥古时候曾被称为石城,其城池形制下临汉江,三面为城墙,和南京的石头城有几分相似。众所周知,“石城”也是南京的一个别名。

钟祥市虽然面积不大,但有多个湖泊,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莫愁湖。

钟祥莫愁湖位于钟祥城区北面,又称为“北湖”。从面积上看,钟祥的莫愁湖古时候的范围就有10里,现在的面积更是超过了50公顷,比南京莫愁湖大多了。

我们南京莫愁湖的面积仅有0.47平方公里。

南京有很多和“莫愁”有关的地名,如莫愁湖、莫愁新寓等;钟祥也是如此,早在战国末期,当地就有“莫愁村”,“莫愁大道”等。

站在钟祥的莫愁湖畔,俺的眼前是一片广阔的湖面,湖边没有南京莫愁湖边比比皆是的高楼公寓。这个湖反而更像是南京玄武湖。

先来看看钟祥莫愁女的传说。据说,这位“莫愁女”是战国人,就住在前文提到的莫愁村。南宋洪迈《容斋随笔》中提到:“莫愁者,郢州石城人。今郢有莫愁村,画工传其貌,多写寄四远。”

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里说:“石城女子名莫愁,善歌谣,后入楚王宫中。”

《旧唐书·音乐志》里提到:“《莫愁乐》出自《石城乐》,石城有女子名莫愁,善歌谣……石城。”

南京地方志专家吴福林认为,以上古籍中记载的莫愁女,就是指钟祥的“莫愁女”。这个女子能歌善舞,曾被选入楚王宫中。

那么,钟祥的“莫愁女”和南京的“莫愁女”是同一个人吗?吴福林认为,答案是否定的:钟祥的莫愁女是战国人,实有其人。

南京的“莫愁女”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传说中的人物,传说是六朝人或者明代人。两者风马牛不相及。

但由于都叫做“莫愁”,都使得当地各有一个湖泊被叫做“莫愁湖”,这两个“莫愁女”常被后来的文人弄混淆。比如,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中收有《莫愁乐》二首:

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双桨,催送莫愁来。

闻欢下扬州,相送楚山头。探手抱腰看,江水不断流。

这里提到的“莫愁女”,是指钟祥莫愁女,但后来还是有不少人将其误认为金陵莫愁女。

再来看看我们南京的莫愁女。金陵莫愁女的原型,历来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认为,金陵莫愁女是嫁到南京卢家的洛阳姑娘莫愁,可称为“洛阳莫愁”。传说中,“洛阳莫愁”是南朝梁武帝时候的人,15岁时父亲病死,被迫--葬父,16岁时就嫁入了江东富豪卢家,来到南京居住。

莫愁美丽端庄、心地善良,扶危济困,仗义疏财,但遭到爱财如命的公公凌辱和诬陷,最终投石城湖而死,后人为了纪念她,改石城湖为莫愁湖。

但这个“洛阳莫愁”只是一个文学形象,很可能并无其人。梁武帝的《河中之水歌》吟咏的就是这位洛阳女儿。

另一种说法,金陵莫愁女是明代人。南京民间传说,莫愁女本来是明初宫廷里的宫女,被朱元璋赐给开国功臣徐达。在徐府中,莫愁女因为貌美遭受徐达夫人的嫉妒,最终遇害。人们同情这个莫愁姑娘,用世代流传的传说纪念她。

上世纪八十年代,由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戏曲电影《莫愁女》讲述的就是这个故事。而莫愁湖在明代初年正是徐达家的私家园林。

由此可见,金陵莫愁女可能并没有实际存在过,只是一个传说中的人物。但不管是六朝莫愁女还是明代莫愁女,莫愁女的形象在世世代代的南京人心目中早已深深扎根。

在南京,还有一首和莫愁湖有关的歌曲《莫愁啊莫愁》,是一首百听不厌的好歌,小金子分类目录推荐大家听一听这首歌。《莫愁啊莫愁》从1984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由朱明瑛首唱至今,早已成为流行的经典,不仅是国内,它还是许多外国团体访华演出的曲目之一。苏红、龚玥、朱虹等也演唱过。

《莫愁啊莫愁》歌词

莫愁湖边走

春光满枝头

花儿含羞笑

碧水也温柔

莫愁女前留个影

江山秀美人风流

啊 莫愁 啊 莫愁

劝君莫忧愁

莫愁湖泛舟

秋夜月当头

欢歌伴短笛

笑语满湖流

自古人生多风浪

何须愁白少年头

啊 莫愁 啊莫愁

劝君莫忧愁

附录

梁武帝《河中之水歌》赏析

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珊瑚挂镜烂生光。平头奴子擎履箱。人生富贵何所望。恨不早嫁东家王。

南京莫愁湖介绍

南京莫愁湖VS钟祥莫愁湖:到底哪个更正宗?

南京莫愁湖

莫愁湖位于南京市建邺区,是一座有着1500年悠久历史和丰富人文资源的江南古典名园,为六朝胜迹,有“江南第一名湖”、“金陵第一名胜”、“金陵四十八景之首”等美誉。

公园面积58.36公顷,其中湖面约33.3公顷,绿地率93.74%,湖面标高4米。莫愁湖在六朝时称横塘,在宋、元时即有盛名,明朝定都南京后更是盛极一时。清乾隆年间,在园内建郁金堂,筑湖心亭。1929年辟为公园,后建有“粤军殉难烈士墓”和孙中山手书“建国成仁”碑。解放后,莫愁湖畔原有建筑整修一新,并扩大了游览园地,增建了长廊、水榭、湖心亭、露天舞台等设施,遍植花木。

园内楼、轩、亭、榭错列有致,堤岸垂柳,海棠相间,湖水荡漾,碧波照人。胜棋楼、郁金堂、赏河厅、水榭、抱月楼、光华亭、曲径回廊等掩映在山石松竹、花木绿荫之中,一派“欲将西子莫愁比,难向烟波判是非。但觉西湖输一着,江帆云外拍云飞”的宜人景色。

郑板桥赞叹其景曰:“湖柳如烟,湖云似梦,湖浪浓于酒。”;袁枚诗赞:“欲将西子莫愁比,难向烟波判是非;但觉西湖输一着,江帆云外拍天飞。” ;民国时莫愁湖以“莫愁烟雨”列为“金陵四十八景”之首。

莫愁湖古称横塘,因其依石头城,故又称石城湖,名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莫愁是河南洛阳人,幼年丧母,与父亲相依为命。她文静,聪明好学,采桑、养蚕、纺织、刺绣样样拿的起来。邻居家的小孩念书,她听着记着,不但识的些字,连诗文也能吟咏几句,莫愁还和父亲学了一手采药治病的本领。十五岁那年,父亲在采药途中不幸坠崖身亡,莫愁因家境贫寒,只得--葬父。当时卢员外在洛阳做生意,见莫愁纯朴美丽,很同情她,便帮助莫愁料理了爹爹后事,带她来到梁朝京城建康,从此,莫愁嫁进卢家,成了员外的儿媳。 莫愁婚后和丈夫恩恩爱爱,第二年生下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儿子,取名阿候。虽然生活富裕,可莫愁时常想念家乡,怀念父亲,只有帮助穷人治病时才感觉快慰露出笑容。穷人们时常说:我们有了病啊痛啊的,见了莫愁,就什么忧愁也没啦!长此以往,莫愁女的名字就传开了。

卢员外曾在梁朝为官。一日,梁武帝闻报水西门外卢家庄园牡丹花开,便着便服来员外家赏花,只见牡丹花交错如锦,夺目如霞,梁武帝惊得如痴如醉,遂问员外:此花何人所栽?卢员外跪答:此乃儿媳莫愁所栽。梁武帝不禁怦然心动,当即令传莫愁见驾。梁武帝见到莫愁如花容貌,不由神魂颠倒。回宫后,寝食难安,终于想出毒计,害死了卢公子,传旨选莫愁进宫为妃。莫愁得知,悲愤交加,决心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投石城湖而死。四周乡邻得知,纷纷来到湖边痛苦拜祭,怎么也不肯相信这么好的女子会投湖自尽。

有人传说深夜听到莫愁的哭泣声,也有人说看到天上落下一只小船,载着莫愁悠悠而去……人们深深怀念她,为了纪念她,将石城湖改名为莫愁湖。梁武帝闻讯,自感惭愧,于是写下了《河中水之歌》 :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子字阿候。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珊瑚挂镜烂生光,平头奴子擎履箱。人生富贵何所望,恨不早嫁东家王。在她的故居郁金堂侧赏荷厅的莲花池内,塑起了一尊二米高的汉白玉塑像,为南京标志性景点之一。

钟祥莫愁湖介绍

南京莫愁湖VS钟祥莫愁湖:到底哪个更正宗?

钟祥莫愁湖

钟祥莫愁湖,位于湖北省钟祥市境内。莫愁湖景区融山水资源、人文资源于一体,是荆楚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湖上百岛俊秀,水天一色。阳春白雪岛上,白雪楼、阳春台隔水相望,仿佛莫愁再现;兰台宫内歌舞升平,襄王把酒行乐,再现楚国风韵。下里巴人岛上,男耕女织,捕鱼狩猎,山歌烂漫,情也陶陶。军事野战岛,--炮隆隆,杀声阵阵,惊险刺激,引人入胜。

莫愁女居住的村庄,原名不叫莫愁村,因为年年桃花盛开,红如簇云,所以人们习惯地称它桃花村。与莫愁村毗连的莫愁湖,远古史称沧浪湖。桃花村与郢中石城西门渡口矶头绝壁上的白雪楼和楼东的阳春台隔江相望,城北的沧浪三湖跨江与村毗连。莫愁女的父亲卢公,在汉江上靠摆渡为生,母亲在村中植桑种桃。在楚襄王初年的一个风雨天,莫愁女降生在桃花村头江岸渡口的船舱中。她刚生下地时,不住地啼哭,卢公抱她哄着她:“莫哭,莫哭,莫悲,莫悲,莫愁,莫愁!”听到“莫愁”二字,她的哭声竟一下停止了。卢公于是就把她取名为莫愁。“金雀玉搔头,生来唤莫愁。”(明.张宁)莫愁女生在风波里,行走风浪中,喝着汉江河中水,吃着桃花村中粮,有时随村中姐妹在那碧波荡漾的沧浪湖中采菱摘莲,有时随父母进城卖桃,有时在江中、湖里摇艇打桨,有时在阳春台、白雪楼习舞唱歌。她有一副津甜清脆的嗓子,郢中的诸般曲,她一学就会。当她长到十五六岁时,出落得竟如沧浪湖中的出水芙蓉一般,纤纤腰肢,亭亭玉立,靥靥酒窝,笑缀缨唇;容颜似香荷新瓣,白里透红;行动如风送彩云,轻捷飘逸;金嗓一歌声嗽玉,霓裳一舞袖吐虹。莲荷包透佳气,江涛涌玉音。莫愁女得屈原、宋玉的指导、帮助,翻古传高曲,融楚辞乐声,继大琴师刘涓子之后,完成了寡和之典《阳春白雪》的合乐入歌传唱。莫愁女的歌舞声誉传进了楚王宫苑,楚襄王把她征进了宫中作了歌舞姬女,把她的未婚夫东邻王襄哥放逐到了扬州。扬州地面距郢中数千里之遥,襄哥此放实是生离死别。古《莫愁乐》记述了莫愁女汉江泪别王襄哥的悲痛情景:“闻欢下扬州,相送楚山头,探手抱腰看,江水断不流!”雪浪滔滔的汉江水,流不尽莫愁女的忧愁,她目送载着襄哥的船儿远去,含忿在白雪楼举身投了汉江!人们为了纪念她,便把桃花村改名为莫愁村,把沧浪湖改名为莫愁湖,她系艇登岩的白雪楼下的矶头渡,则称莫愁渡 [1] 。

这里的山水孕育了一代绝世佳人、楚国伟大的歌舞艺术家莫愁女。莫愁女是楚国第一美女,楚国歌舞一代宗师。她貌若芙蓉,身如柳枝,可谓美貌无双;她能歌善舞,唱起歌来如流水行云,跳起舞来如嫦娥奔月;她在屈原、宋玉的指导下完美演绎了《阳春》、《白雪》,并传唱入歌,将楚国歌舞艺术推向颠峰;她与青年才俊王襄哥青梅竹马,倾心相爱,产生了一段可歌可泣的爱情。后来,楚襄王欲召其进宫,强纳为妃,但她品性高洁,不为财富所动,不为--威所屈,毅然投江,以保名节,被誉为绝世“圣女”。

“悲莫悲兮分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屈原《九歌.少司命》)传说莫愁女其实并没有死,她被汉江渔夫救起,曾寻屈原的踪迹,也找寻过王襄哥,泛艇江湖,足无定踪,真正回到了民间。《莫愁乐》歌唱道:“家家迎莫愁,人人说莫愁,莫愁歌一字,恰恰印心头!”后世千百代,吟咏莫愁女、莫愁村、莫愁湖、莫愁渡、阳春台、白雪楼的诗、词、歌、赋,历历记述了莫愁女的事迹。如唐李商隐诗:“雪中花下与谁其,梅雪相兼一万枝。若是石城无艇子,莫愁还自有忧愁。”唐郑谷诗:“石城昔为莫愁乡,莫愁魂散石城荒,帆去帆来风浩渺,花开花谢春悲凉。”宋王之望诗:“沧浪渡口莫愁乡,万倾寒烟木落霜,珍重使君留客意,一樽荒酒醉斜阳。”宋周密《杏花天.赋莫愁》词:“瑞云盘,翠侵芳额;眉柳嫩,不禁愁积。返魂谁染东风笔,写出郢中春色?人去后,垂阳自碧;歌舞梦,欲寻无迹。愁随两桨江南北,暮石城风急。”明.王世贞诗:“倚鞭白鼻埚,绕渡碧桃花,客程无暇问,先访莫愁家。”清刘泽宏诗:“石城西畔莫愁湖,谁道当年女性卢?遣愁愁向莫愁湖,愁向莫愁愁遣无。”清李苏《莫愁村看桃花》诗:“南国佳人字莫愁,至今生长有芳洲,冶魂不许春风歇,散作桃花片片差。”诗文共传誉,人地两留芳,正象阳春台、白雪楼、高雅名曲《阳春白雪》与宋玉一样,莫愁村、莫愁湖、莫愁渡,遂与莫愁女一起,千古驰誉,万世名扬。

当年的汉江,紧贴郢中石城而流;当年的莫愁湖,碧波千亩。随着时代的变迁,汉江西移离城五里之遥;莫愁湖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天下郡国利病疏》载:“汉水故道逼进郡城而下,明嘉靖初徒,新洪绕沿山湾东,去城弥远。”《钟祥县志·方舆》载:“自有显陵后,明世宗惑于风水之说,堵塞敖口,迫使汉江南移,敖水已由直河入汉,不复达莫愁湖。”原来跨汉江东西两岸的莫愁湖,和桃花盛开的莫愁村,今天都在汉江东岸了。今处于汉江西岸的文集镇,仍保留了楚时旧俗,不仅沿江桃林片片,而且传承了楚国图腾舞蹈《凤凰舞》。莫愁湖,则因围湖造田,久而久之便只剩下面积约二平方公里、蓄水约一千万立方米的一泓碧水了。在围垦后的汉江故道上,建起了现代化的棉纺厂和自来水厂,厂里的姑娘们——新一代的莫愁女,正在意气风发地为祖国的建设贡献青春,展现着蓬勃的绰绰风姿。

更多关于莫愁女的故事,欢迎您留言分享,我们也将在后面的日子里继续为大家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