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1 面對疫情,緊張點兒是好的,過度恐慌就是害自己了

面對疫情,緊張點兒是好的,過度恐慌就是害自己了


在過去的半個世紀裡,我們得到的警示罄竹難書,不過到目前為止,所有這些恐怖的預言都被證明是有所誇大的。的確,我們遇到了一些問題、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甚至是災害。但是,使人類面臨滅頂之災的生存危機始終沒有出現。

過去50年間,人們不停地預測將出現新的疫情。

1976年,美國出現豬流感病例,政府擔心1918年流感大爆發捲土重來,於是為4000多萬美國人注射了疫苗,結果死於疫苗不良反應的人比死於豬流感的人更多。

幾年後,一種致命病毒從同性戀者群體開始,以驚人的速度蔓延開來——這就是艾滋病。很快,艾滋病就成了長鳴不止的警鐘。不過,除了非洲之外,美洲、歐洲和亞洲並沒有真的如人們害怕地那樣出現艾滋病的大面積流行。到了20世紀90年代末,艾滋病爆發的高峰期就已經過去。自1995年以來,已有250萬以上的感染人群靠著抗逆轉錄病毒治療活了下來。

20世紀80年代,瘋牛病開始在英國流行。不久,人類也出現了感染病例,許多令人膽戰心驚的預言很快隨之而來。一名病理學家警告稱,英國將有成千上萬甚至幾十萬的人患上瘋牛病。然而,迄今為止,英國僅有176人死於瘋牛病。

2003年,果子狸引發的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簡稱SARS)令世界末日的預言四起。不到一年時間,SARS就已煙消雲散。

2005年,禽流感疫情爆發,到2007年底逐漸平息,只有200人左右因之喪生。2009年,墨西哥爆發的甲型H1N1流感再度驚動世界。事實證明,這場爆發不過是普通流感的一支小插曲罷了。

近年來,還有一些局部地區暴發的傳染病,如登革熱、埃博拉病毒病、中東呼吸綜合徵、甲型H1N1流感、寨卡病毒病、手足口病,等等。暴發的時候,通常都會在部分人群中出現“末日恐慌”,而這些恐慌也最終隨著警報的解除而煙消雲散。

其實,全球新流行病沒有增多,而是日漸減少。隨著大規模城市移民,病毒從野生動物傳播到人類的概率不但沒有增加,反而有所減少。即使有致命病毒在全球肆虐,現代醫學也能重組病毒基因組,研製疫苗,提出新的療法。畢竟,人類的醫學水平始終在提升。

我們應該怎樣應對眼前和未來的疫情危機?適度的緊張可以提升我們的警惕心,但是過度恐慌則沒有必要,甚至可能戕害自己的身心健康。人類文明進步的速度非常之快,遠遠超乎想象。回顧歷史,人類正在走向美好,而並非毀滅。


面對疫情,緊張點兒是好的,過度恐慌就是害自己了

本文選自《科學畫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