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武则天当上皇帝后杀了很多大臣,为何唯独不敢杀程咬金?

Anky丿灬魑情


程咬金这个隋朝武将,一直被人冠以神勇政义的称号,他手舞两个大铜锤,以千斤之力碾压各路英雄豪杰,因此给建立唐朝立下大功绩。后来他身为开国元老,在大唐盛世里过上无忧生活,就连武则天执权后,为巩固地位想方设法处死了很多将领,但偏偏不敢动程咬金,这是何故呢?

武则天是建立周武政权的一代女皇帝,她的上位打破了封建主义男尊女卑的三观,严重受到天下男子的质疑,可惜武则天还是用实力跟权力征服了天下,令文武百官对她俯首称臣。重要的一点是武则天生于公元624年~705年,父亲是荆州守将,因此自小生活在书香门第的家庭,练得一身好才艺,十几岁的时候因为长得貌如天仙,被皇帝看中纳入后宫。

武则天成为一代女皇后,接着开始杀害许多朝廷命官,但都是武则天登基之前,反对她垂帘听政的官员,跟程咬金没有半毛钱关系,主要是时间轴对不上。

程咬金生于公元589年~665年2月,他从小性格野蛮,少读书多习武,整天大摇大摆十足一个好汉,并且比较大男子主义。程咬金年长后,正逢隋朝末期天下大乱,各路起义军蜂拥而起,因此他就凭一身本事加入瓦岗寨,跟着李密一起打江山,然而李密实力有限打不过其他势力,于是程咬金就另投明主跟了王世充,在发现对方是一个奸诈小人后,豪气肝胆的程咬金一下子接受不了,就跟秦琼一伙豪杰组队离开,投入了李世民的阵营。

后来程咬金因为作战勇猛被李世民赏识,带着他一起东征西讨创立唐朝,最终被赐封为凌烟阁老功臣、大唐开国元老。唐朝初期,李世民为夺位而发动“玄武门之变”把亲兄杀死成功夺位,而程咬金作为三朝元老,一直在养尊处毫不过问,正是因为他当时没有表明立场,才使得李世民秋后算账的时候,没有拿他怎么样,使得他可以平静的养老。

而其他跟李世民大哥站队的官员,无论是开国功臣还是贵族官员都一律被李世民花式弄死。所以从这一点来看,当时已经迈入老龄阶段的程咬金,有着自己的观点,在政局立场上不想干涉,选择袖手旁观,毕竟夺嫡之战,结果没出来前,谁都无法预判是哪一方夺得皇位,如果站队正确了自然平步青云,若站错队就只有等死。

程咬金叱咤战场多年,又作为开朝元老,自然看得开,因此他一直不过问朝廷政事。李世民登基后改称为唐太宗,而武则天原先仅是唐太宗身边的一个宫女,因唐太宗病逝,自己则突然跑去感业寺剃发当尼姑,可惜唐高宗忘不了她的美貌,又将她邀请皇宫重新宠爱起来。武则天由于深得唐高宗恩宠,使得大权在握,后来才真正崛起,在这个过程里,程咬金已经老得不行,整日卧床不起时日无多。

公元665年2月26号,程咬金病逝,举国痛哀,此时的武则天还是一个宠妃。根据史料时间对比,程咬金死于665年,唐高宗驾崩于683年,武则天是经过七年左右时间,在力排万难铲除异己之后,到了公元690年才当上女皇帝,此时距离程咬金死去已经25年。另外武则天跟程咬金在利益上没有瓜葛,她上位后杀得都是一些反对她称帝的人,就算程咬金长寿活到武则天夺位时期,估计程咬金也会像对待当年李世民夺位一样,选择袖手旁观。

御史馆


武则天从来不是为了杀人而杀人。

她杀人只是为了清除自己前进路上的障碍。

先是做皇后,后是做皇帝,谁拦着就杀谁,

为什么不杀程咬金?不是不敢杀,是因为程咬金并没有构成她前进的道路上的绊脚石。

李世民死后,李治当了皇帝,左右朝政的是关陇贵族集团。

关陇贵族就是当年八柱国那些人,在隋朝的时候,他们就能左右朝政,在唐朝还是。

程咬金不属于这个集团里面的人。

他是山东造反集团。

演义小说里不是说了吗,他在瓦岗寨上是混世魔王。

他的领导是翟让和李密。

李密被打散了,他投靠王世充。

后来又从王世充那儿到了李唐。

他们比不过长孙无忌这些一路跟过来的人。

所以当初李治想要立武则天为皇后的时候,他去问舅舅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就关陇贵族的领头人,一呼百应。百官都听他的。

搞得李治和武则天很头疼。

但是李治问李勣,这个瓦岗寨上原来的军师徐茂公,他就说了一句“这是陛下的家事”。

之所以这么说,就因为他们不属于关陇贵族集团。

他不想臣服于长孙无忌,也不想和李治作对。

徐茂公这样想,程咬金肯定也是这样想。

当年瓦岗军的人这时候都夹着尾巴做人,怎么会跟人家李治作对,怎么会成为武则天皇后路上的绊脚石呢?

所以武则天才不会杀他。


锦翼


首先武则天和程咬金之间没有实质的冲突,杀程咬金没有必要。所以说不是不敢动,是真的动不了。

程咬金

程咬金(589年-665年2月26日),原名咬金,后更名知节,济州东阿(今山东东平西南)人。唐朝开国大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隋朝末年,程咬金先后入瓦岗军、投王世充,后降唐。随李世民破宋金刚、擒窦建德、降王世充,以功封宿国公。参与玄武门之变,历泸州都督、左领军大将军,改封卢国公,世袭普州刺史。

麟德二年(665年)去世,追赠骠骑大将军、益州大都督,谥号"襄"。陪葬昭陵。

程咬金在武则天登基前就病逝了,没有和武则天直接冲突

麟德二年(665年)程咬金病逝,而武则天登基做皇帝是在690年。两人没有实质的冲突,杀他为何!武则天在清除异己上绝不手软,但也不是什么人都杀的。武则天是一个爱才的君王,她统治下的唐朝应该是一个强盛的朝代


拓跋飞翼


武则天当上皇帝后,绝对不敢杀程咬金,关键是杀不死,因为武则天当皇帝时,程咬金已经下了黄泉25年左右了,这该如何杀?

但,武则天刚开始干政时,还是和程咬金有不少交集的,那时候为什么“不敢”下手?

程咬金其人

程咬金(589年-665年2月26日),原名咬金,后更名为知节。这是一个传奇人物,曾经起义于瓦岗寨,后来跟了李世民,是凌烟阁24功臣之一。

在平定各方时,程咬金跟着李世民破宋金刚、擒窦建德、降王世充,战绩卓越,被封宿国公。历史上最血腥的兄弟相残“玄武门之变”,程咬金也是参与者,其后就被封泸州都督、左领军大将军,后来又被改封卢国公,世袭普州刺史。

关于程咬金的民间传说很多,文学作品也有一些,如今的相关电视剧也不少,程咬金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性格和武功。

演义中的程咬金是个福将,性格大大咧咧,胸无城府。虽然武功一般,但胜在勇猛,而且粗中有细。程咬金为人好打抱不平,重兄弟情义,性格直爽,很受大家喜欢。

程咬金的武功,最强的据说是“夺命三斧”,这武功不是别人教的,而是咬金在梦中所学。到底是哪三板斧呢?

第一斧,劈脑袋。从上至下劈过来,有点力劈华山的意思。很明显,这就是冲着要命来的。很多人被整得措手不及。

第二斧,鬼剔牙。第一斧劈下去,如果没成功,收斧少许,在别人不注意的时候,猛的往前戳对方面门,仿佛帮对方剔牙。这招让很多人败在程咬金手中。

第三斧,掏耳朵。这是在两人错镫之时,斧头一个横劈,看似目标就是来人的耳朵。此招使出,对方只能使出“铁板桥”的功夫,平躺马上了。

这就是程咬金的三斧头,如果来人防住了,那就再玩一遍,仿佛“电视重播”。如果能防住程咬金的前三板斧,后面也就没有威胁了。现代人经常用“程咬金的三板斧”比喻手段简单,招数有限。

程咬金是凌烟阁24功臣中,活得最久的两个人之一,有一定影响力,这种影响主要是在武将中。

武则天和程咬金的交集

武则天生于公元624年,比程咬金小了35岁。在李世民活着时,武则天和程咬金没有交集。公元649年,李世民驾崩,李治成了“唐高宗”。不久,武则天被李治从感业寺接了出来。

从此,武则天开启了斗争模式。先是和后宫那些女人斗争,后宫那些女人当然不是对手;接着,武则天辅助李治做政事,这次斗争的对象成了众大臣。

对于女人干政,大臣们当然是不愿意的。武则天一看这些老臣,个个摆着一张臭脸,靠着自己曾经的功勋,靠着凌烟阁这块招牌,影响朝廷和社会,这让武则天极不舒服。

经过一番运作,武则天将长孙无忌、于志宁、韩瑗、来济等人削职免官,贬出京师。至此,武则天权利更进一步,李治夫妇基本实现了君主集权。

公元664年,武则天在李治的支持下,在自己的努力下,终于开始一起“办公”了。这段时间称为“双圣临朝”。

在武则天“奋斗”的这段日子里,不少官员受了影响,但程咬金没受影响,难道是武则天不敢收拾程咬金?

当然不是,武则天的权利逐渐增大时,凌烟阁24功臣渐渐衰落,当武则天真能决定一些事的时候,24功臣只有5个了,分别是:徐茂公、长孙无忌、程咬金、尉迟敬德、唐俭。这五个当中,影响力最大的当然是长孙无忌了,这人当然得赶出去,武则天成功了;唐俭在公元656年,病逝了;徐茂公对于武则天,早期并不反对;尉迟敬德影响力大,武将出生,无需收拾,在公元658年去世了。

剩下的,就只有程咬金了。收拾不收拾呢?

武则天用行动告诉大家,这个人还是不收拾的好。首先因为程咬金是个粗人,不按常理出牌,惹恼了此人,后果难以估计;其次,程咬金此时是几个人当中年龄最大的,是老大哥级别的,“收拾不好”就会引起公愤;第三,程咬金是武将,对朝廷政事影响力有限,无需收拾;第四,程咬金年事已高,活不了多少日子了,何必收拾?最后,程咬金并没有旗帜鲜明地反对武则天干政,那么就无需管他。

武则天当了皇帝后,和程咬金是没有交集的。但,武则天刚干政时,和程咬金是有交集的。因为程咬金年龄大,对朝廷政事影响不大,又没有明确反对自己,所以武则天没有去“收拾”程咬金。


蓝风破晓


武则天是一代女皇,她67岁在公元690年定都洛阳,是继位年龄最大的皇帝,建立了武周政权。而陈咬金乃大唐开国名臣,参加过玄武门之变,是凌烟阁二十四臣之一。


为什么武则天不敢杀程咬金?

一,怎么杀死人?

程咬金在公元665年逝世,享年77岁。

那时候,二圣临朝,李治在世,武则天还不是皇帝。

等武则天当皇帝,程咬金早就死了二十五年,一个死翘翘地人,她怎么杀?

二,利益不冲突

小孩讲对错,作为一个政治人物讲立场,必须站队。这就存在利益冲突!

李治上位,长孙无忌等人被贬,为什么?权势大,影响着皇权。


废王立武事件,就是双方的一次较量。

比如褚遂良,那是强烈反对,甚至不惜磕头到流血。可是武则天想当皇后嘞。

而李勣(jì)则是说“废王立武,这是陛下您自个家的家事。”

最终,武则天当上皇后,褚遂良、长孙无忌被贬,李勣深受帝恩。听说李勣姐姐守寡,武则天亲自慰问,封赐东平郡君。

程咬金那是一直站在李治一方,早年亲自护送他继位,未曾公开反对武则天立后,和武则天利益不怎么冲突。


大事不糊涂,作为武将,只要程咬金不犯大错,不作死,晚年基本会保。

公元657年,程咬金征讨贺鲁,杀降利财,也是他晚节不保的一次征讨,但依旧活着,并成功退休。

退休养老,那更没利益冲突了……


三叔小记


首先,武则天比程咬金小了几十岁,李治把武则天封为皇后的时候武则天已经六十几岁了,当时程咬金已经不理朝政了。后来李治不想让武则天当皇后了,但是武则天很有野心,她直接自己当了皇帝,自己掌权,这时程咬金都已经很老了。武则天大肆屠杀大臣的时候,程咬金早就去世很久了。


其次,程咬金是一个大智若愚的人,他并没有反对武则天的行为,甚至于他的子孙也没有跟武则天对着干。程咬金的子孙在朝堂上并没有很热情,而是选择去镇守一方,使得程家得以保全下来。而有些人就没那么有眼见了,比如说徐懋功的后代,他们很看不惯武则天一个女人执政,一直跟武则天作对,甚至造反,武则天自然不会留他们。他们造反失败了,武则天还诛了他们九族,还把已逝世的徐懋功的坟给挖出来,可见武则天对待不效忠她的人有多心狠手辣了。


最后,武则天是一个很残忍的人,但她不会平白无故地杀大臣,她杀大臣肯定是因为那个人碍了她的道。她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除去了当时的皇后等人,这些人都是对她有威胁的。

还有一些李家人反抗她,也被她处死了。而程咬金就没有表现出反抗的态度,武则天自然也是看在眼里,杀死很多反对她的大臣,留下不反对她的人。


奇闻大百科


中国唯一正统的女皇帝杀了不少前朝大臣,而独独放过程咬金,其实是有原因。不过在这,就先从程咬金说起吧。

程咬金,唐朝开国功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排行十九。原投身瓦岗军,后归王世充,因王世充胸怀狭隘,投于李世民,在其帐下立下赫赫战功,官至卢国公,世袭普州刺史。

隋朝末期,民不聊生,各地盗贼蜂拥而起,程咬金率领百十人,击溃敌人,保护乡民,名声大噪。后来任瓦岗军李密的亲卫军统帅之一,深受李密恩宠。不过李密起义失败,程咬金处事圆滑没有受到牵连,反而被王世充任命为大将军,报恩效力。可王世充无主见,遇事摇摆不定,不是明主,最后归顺李世民。

程咬金最先就任左三统军,不过受李建成的猜忌,向李渊进谗言,转而出任康州刺史。公元625年,玄武之变,程咬金参入其中,玄武门之变结束后,进太子右卫率,随后又迁升为右武卫大将军,享受实封七百户,公元626年李世民即位,为唐朝的第二任皇帝。公元633年受命左领军大将军,公元634年任检校原州都督,公元637年程咬金因功劳被李世民授为普州刺史,改封卢国公,实授食邑七百户,子孙世袭。不久又被任命为使持节都督幽、易、檀、平、燕、妫六州诸军事、幽州刺史。公元643年,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封镇军大将军。


公元656年,程咬金征讨贺鲁,为行军大总管。初遇西突厥强兵两万骑,前军大总管苏定方亲率五百将士将其击败,斩获一千五百余人,可谓大胜。『树大招风』,副大总管王文度嫉妒苏定方的功劳谎报圣旨,而程咬金没有察觉,致使原本数千家开门投降的胡人被杀,让程咬金获得一个屠城的恶名。最后王文度被处死,程咬金连坐免官。

程咬金后又出任岐州刺史,只是因朝廷暗流涌动,而主动请求致仕。公元665年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七岁,李治下诏追赠骠骑大将军、益州大都督,谥号襄公。

武则天公元637年入宫廷,过了十多年也还是一个小小才人和程咬金的地位相差太大,所以两人在早前并没有接触,只是后来因为李治,武则天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武则天之所以没有杀程咬金,主要是没有主要矛盾,没有妨碍她。无论是武则天做皇后还是做皇帝『公元690年』(历史上程咬金已经死了)的时候,程咬金即没有反对也没有赞同,且处事圆润。

等武则天真正掌握权力的时,就算对程咬金不满也没办法,因为程咬金早已去世。武则天掌权后之所以杀长孙无忌、褚遂良为首的元老大臣势力,这其中也有李治的支持,毕竟这帮老大臣权力太大,皇权受到很大威胁,而程咬金前期和武则天没有接触,后期因告老回乡远离朝廷纠纷,没有妨碍武则天,又加之程咬金七十多岁(在古代属于高龄)也活不了多久,所以放过程咬金也在意料之中。


夏目历史君




武则天作为中国第一个名正言顺的女皇帝,杀死了很多政治异端,大部分便是贞观之后留下来的老臣,可是粗鲁爱惹麻烦的程咬金却幸免于难并且成为第一福将,这是为什么呢

程咬金(589年-665年2月26日),原名咬金,后更名知节,字义贞,济州东阿(今山东东平西南)人。唐朝开国大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隋末天下大乱,程咬金先后入瓦岗军、投王世充、降唐。随太宗破宋金刚,擒窦建德,降王世充,以功封宿国公。预玄武门之变,历泸州都督、左领军大将军,改封卢国公,授普州刺史,代袭。 麟德二年去世,追赠为骠骑大将军、益州大都督,陪葬于昭陵



早年的程咬金家境不好迫于生计,打起主意买卖官盐,不过很快就被抓了,入狱没多久就因为新帝登基给赦免了。出狱后她母亲也劝他找个正事做别在干犯法的事了。但是迫于战乱程咬金便打了一把三板斧开始了他的强盗职业生涯,虽然是做的强盗,但是也是做着劫富济贫的事。程咬金仁义的处事原则为他在江湖赢得了名声,后来去了瓦岗山做了山头大王。刚入伙的程咬金便想着劫一笔大买卖,让自己和母亲在山寨中受人尊重。适逢靠山王杨林儿子护送朝纲进京,程咬金二话没说便挥舞板斧劫了下来,自此勇猛的名号传播开来。后来,他认为当强盗不是万全之策,听闻李世民思才若命,便打算投靠他,恰逢李世民正在招才,这就样,程咬金连夜带着母亲投奔李世民开始了他开国之功。程咬金能够认清时势证明并非莽夫。


后来武则天夺了皇位,为了使各方集团势力臣服和施行自己的见解,武则天必须设立严厉的刑罚来惩治杀害公开与她作对的人,武则天并非为了一己野心而打击旧臣,而是消灭那些与自己有相悖政治观点的势力但是程咬金不笨啊采取低调的态度不反对谁也不支持谁给人一种只想安心过自己晚年的老头。

程咬金看起来是个五大三粗的汉子,别人的智慧也不低,从他一开始投靠朝廷,到后来的低调都透露出他的智慧


大梦哆啦A梦


古装电视剧中,大多数以清朝和唐朝为背景,在很多关于唐朝历史的电视剧中,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武则天登上帝王之位,将曾将的开国大臣一一斩杀,关陇集团几乎被武则天杀了个遍,但唯独三板斧程咬金不仅保得性命,甚至还被重用,死后也被厚葬。那么,电视剧中演的是真的吗?为什么在武则天的权力之争中死了那么多功臣,唯独只有程咬金幸免于难呢?这就要从武则天与程咬金的利益冲突和程咬金的为人说起了。

首先武则天和程咬金真的有利益冲突吗?大多数人都知道,武则天原本是唐太宗李世民后宫的一位才人,那时的武则天只存在后宫争宠的可能,与身在朝堂的程咬金根本不可能有交集。真正使武则天可能碰到程咬金的只有在武则天得到李治重用之后。而在他们真正有了交集的时候,程咬金是怎么做的呢?公元655年,李治为了武则天“废王立武”,这时候立武则天为皇后的决定受到了长孙无忌等人的阻挠,然而程咬金在这件事里的存在感并不高,也就是说他其实是默认这件事情的。从不强出头,这也是程咬金保命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实在这个时候,程咬金就已经避开他和武则天的一个最关键的利益冲突了。再后来,武则天渐渐有了极强的政治野心了,出现了两王持政的局面。但是这个时候程咬金做了什么呢?程咬金带兵攻打怛笃城,中间默许王文度将已经投降的胡人全部杀死,抢夺财物,回京之后就被免了官。从此程咬金的仕途就已经非常惨淡了,几乎没有再被重用过,那么程咬金也就谈不上对武则天的野心有影响了。最后甚至辞官回乡,不再参与官场是非,那么武则天有什么理由再去杀掉程咬金呢?

从始至终,程咬金的仕途其实与武则天关系并不大,甚至在程咬金去世之后,武则天才登上帝位。所以都是电视剧的误导,两个交集并不深的历史人物被联系起来,甚至生死挂钩。

再说程咬金的为人。在很多说书人口里,程咬金活了一百二十岁,可见程咬金在民间的口碑还是非常好的。电视剧里塑造的程咬金,大多是扛着三板斧的大大咧咧的粗人形象。虽然程咬金确实是个武将,但是他其实非常聪明,不仅仅是懂得选择一位明主,在官场中也是非常懂得进退的。最初程咬金作为李世民的二十四位开国大将之一得到了重用,之后在李世民驾崩之后,更是亲自护送李治回宫继位,并在宫门外驻守保护数月,在之后武则天一步步掌握实权的过程中,程咬金也不曾公开反对。

一路过关斩将拥戴明君,不仅仅是靠运气,重要的还是看人的能力和谨小慎微的性格。程咬金在老年时曾被起任为刺史,但他并没有接受,而是上书“乞骸骨”请求告老还乡。在官场上呆的久了,很少有人能如程咬金一般轻易放下权利,这招以退为进怕是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的,也让程咬金度过了一个安乐无忧的晚年,死后被追加封号。

程咬金死后,不仅在多部文学作品中出现,在民间也有许多关于他的传说,对他的评价也是清一色的忠臣。很少有历史人物能够在后世口中保持清一色的好评,程咬金就是那位“奇人”,足以见得他为人处世的本事。武则天的权力之争并未波及到程咬金,就算是他掺和进去了,也不一定是和长孙无忌等人一样的下场。


亭殿阁


她凭借着自己敏锐的政治眼光,和足够的心狠手辣,打破传统束缚成了历史上第一位登基的女皇帝。暂时取代李唐王朝,继贞观之治后把大唐繁荣推向高潮。俗话说一将功成万骨枯,何况要登上皇帝宝座改朝换代呢?所以武则天一路走来,一路干掉反对者,甚至连亲儿子都没能幸免于难,可唯独几朝元老程咬金她没有迫害。



为啥武则天当皇帝后不杀程咬金

程咬金何许人也,当年瓦岗寨鼎鼎大名的混世魔王。后来投入李世民麾下立有赫赫战功,经历玄武门事变深得几朝皇帝宠爱。不过呢武则天奋斗了大半辈子公元六百九十年才开始自己十六年的皇帝生涯(那时候的她六十几岁程咬金都去世二十五年了),可程咬金早就在公元六百六十五年就去世了(评书里他活了一百二十岁)。所以万一想啥,人也不在了。



其次武则天没有杀人动机,程咬金作为几朝元老很会站队,当唐高宗要立武则天为后的时候,很多大臣都以有伤国体为由反对,而程咬金呢默认支持站对了队,避免了被清洗。还有意识的离开权利中心知进退,在唐高宗后期果断告老还乡,另外也不像其他功臣那样高调惹人恨。夹着尾巴做人躺在功劳簿上吃闲饭,让皇帝放心让皇后舒心。另外程咬金群众基础好乐于助人和其他大臣关系好会左右逢源,声望很高不至于被轻易处死。



武则天最容不下这两种大臣

武则天作为唐太宗名义上的妃子,后来又当了唐高宗的皇后,再后来暂时取代李唐王朝登基当皇帝。作为皇帝她需要的是权威,作为皇后也是如此,对于这两种大臣武则天是不肯放过的。 第一种是武则天要当皇后和皇帝时敢于公然唱反调的人。作为皇帝和皇后武则天需要的是支持的声音,因为势在必行你若不同意必定惹来杀身之祸,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不识时务者只能做刀下亡魂了。 另一种是高宗在位时就一直想摆脱的人,新皇帝继位免不了有权势很大的托孤大臣。作为皇帝的李治也想摆脱他们的束缚,而武则天在帮助高宗解决他们的同时也为自己扫平了障碍一举两得。



虽然武则天心狠手辣,对李唐宗室也是除掉不少,上位前逼死了竞争对手王皇后和萧淑妃,甚至为保住地位不惜逼死自己的儿子,干掉给她带来麻烦的大臣。可是她也确实坚持贞观之治的政策把唐朝推向更繁荣的阶段。正如她的无字碑,功过由后人评说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