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为什么医院有工作了三十年还是主治医师的人?

Army厨师小何


医院里的职称晋升制度非常僵化。没有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晋升不了职称。我的一位医生朋友,医学博士在三甲医院工作十多年,还是主治医生。一位医学硕士,工作十多年,还是住院医师。这严重影响了医生的积极性。大学也一样,一些白发苍苍的老教师,还是副教授,副了十几年。


高友德


各省市医生这个行业晋升职称的要求很不一样,我只说说我知道的上海地区某些医院的情况。

案例一:大学老同学,著名三甲医院高年资主治医生,私下吐槽说按部就班工作是没问题的,但是升主任医师大概无望了

医生是经验性工作,主治医生就是一般门诊,病房的话具体管管病人,上面有负责的主任医生,所以作为经验丰富的老主治,同学在科室里面还是很受欢迎的。那么为啥就是升不上主任医师呢?就是因为医院太强了,牛人太多,人家都有国自然、SCI论文,你没有那你就上不了。楼上有人说送礼,她这种情况送礼都没用,因为医院给出的评选副高的准入条件她都够不着,根本连送礼的机会都没有。换句话讲,如果她愿意换个差点儿的医院,那么晋升机会就有了。但是,谁会愿意放弃顶级三甲医院的工作环境呢。即便没有职称,资源、人脉这些隐形的福利也足够吸引人啊。

既然都是我的同学,那么俩人的资历就是一模一样的,只是毕业院校不同,所以去了不同级别的医院。我高中老同学就是上述大学老同学的反例,之所以能顺利上副高就是因为医院级别不高,她有个局级课题、有两篇三流SCI论文在这个级别的医院里面就是凤毛麟角了,根本没人跟她竞争。

案例三:某合作著名三甲医院麻醉科,一堆高年资主治麻醉师

麻醉师现在逐渐规范起来了,有专门的麻醉专业培养人才。以前很多都是护士转行做的,高年资之后碰上职称评定的门槛越来越高,她们技术都很熟练、但是让人家写基金、发SCI论文那实在是没精力搞了【大家应该都知道著名三甲医院的麻醉科工作量有多可怕】,所以就只好成为高年资主治麻醉师了。


以上是我的小小观察发现,仅代表上海地区某些医院的现状,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子乐健康科普


作为一名“老主治”,韩一声对这个问题是最有发言权的。

第一,我认为主治医师这个职称不丢人。很多人可能会认为主治医师仅仅在临床医学职称等级中属于医疗类中级专业技术职称,还远远比不上“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的水平。但是,其实主治医师才是大多数公立医院中医生数量最多的一种职称类别。这种职称类别的医生对于本学科临床医疗问题都具有较为深刻的理解,相关临床技能也掌握的比较熟练,同时,也往往是医院临床工作的中流砥柱,在某些方面可能比一些副主任医师或者主任医师的水平更高。

第二,国内特有的职称等级决定了必然有很多人会止步于“主治医师”职称等级。对于这个问题,我曾专门请教了美国华人医师协会的夏云教授,他说在美国临床型医生的职称等级主要就是实习医师——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到了主治医师这个等级就已经到头了;美国是没有“主任医师”这个临床医学职称的;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这两种“奇葩”的职称都是“中国制造”的职称等级。在国外,如果一名医生在学术方面有特殊的造诣,并对某些临床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获得一定的成果,可以向院方申请学术职称——助理教授或者教授。换句话说,国外是医疗和科研“两条线”、“双轨制”:医疗方面,主治医师就是顶级的,学术方面,教授是顶级的,而并没有什么所谓的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因此,作为国内更高级的职称,副主任和主任医师显然是要求更高的,当然就有很多医生无法达到这样的要求,自然就止步于主治医师。

第三,国内畸形的职称评价体系导致很多人不得不停留在主治医师等级。目前国内很多医院对于主治医师的科研和学术水平并没有过高的要求,但是对于副主任或主任医师这两种高级职称则有比较高的硬性条件,例如,有一定级别的科研课题,有国外SCI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有一定的学术任职等等。有不少的主治医师每天忙于临床工作,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这些科研和学术的工作;另外,有一些主治医师的主要兴趣也不在于搞科研和学术,只是想做好自己手头的工作,看好病;当然,还有少数单位申请高级职称或者评审高级职称不公开、不公平,要靠“找关系”、“走后门”、“拉选票”等等不正当方式进行申请。所以,主治医师并不一定就是“技不如人”的医生,而很可能是有一定原因的。

综上,我认为医院有工作三十年的“老主治”是很正常的,也无可厚非。


韩一声医学博士


大家都觉得医生会按照实习医生,住院医生,主治医生,副主任医生,主任医生,这样一个职称路线,直到退休返聘,或退休回家抱孙子。


其实医生的道路,并不像大家想的那么简单,更不是像我们上学,从一年级到初三毕业,九年义务教育,就算义务教育也得考试。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医生都只能混到主治医师,然后,再也没有然后了,直到退休。

只不过,大家习惯于把年龄大的医生叫主任,这样一方面叫的人觉得人家年龄大了,应该是主任了,被叫的人也很乐意听,于是就出现了很多不是主任的主任。

我们先说说,这个主治医师,主任医师都是怎么来的。

我们从医学院毕业后,本科5年,研究生8年,博士11年,(其他专业本科4年,研究生6年,博士8年)。到医院是实现医生,经过执业医师考试通过,就会成为住院医师,这几年又搞规培,就是得去别的医院实现三年,才能成为正式的医生。


博士研究生进入主治更快一些,因为博士在学校时间长,总体算下来其实和本科进到主治医师的行列的时间一样。每一个住院医生要想成为主治医师,只需要通过国家考试就行,考试合格就会成为主治医师。当然即使通过考试,医院不按照主治医师聘你,也没有用,还是住院医师。

但主治医师相对简单,一个是毕业过了几年,当了几年住院医师,会考试,考试通过就能成为主治医师,所以几乎每个医生都能成为主治医师。

但是副主任医师,并不是这么简单,不但要考试,更主要的是看很多条件,这些条件就会卡住很多人,比如:必须发文章,而且还得发级别很高的文章,甚至外文;比如要有课题科研项目;比如必须去基层代职;比如还有什么特殊贡献等等。通过这些综合评分,来综合判断一个主治医师能不能晋升为副主任医师。

这些要求就会让很多主治医师望而生畏,止步。因为大部分医生就是看病手术等等,那来的精力和时间去写文章,还要写级别很高的文章,哪有精力搞科研。(说实话,大部分文章,哎,都是没有实用性,都是你抄抄我,我抄抄你,然后再想办法发表,真正的劳命丧财,对于临床没有任何价值,但这就是乌龟的屁股。)另一方面副主任医师的名额有限,更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走一个才能进一个,竞争非常激烈。尤其前些年,没有一定的“办法”和“关系”,进副主任医师很难,当然确实有非常优秀的医生,那另说,但大部分副主任医生都是经历这种“办法”和“关系”才成为副主任医生。

足见成为副主任医生不容易,所以如果不会写文章,或不愿写文章,或没有科研,或没有“办法和关系”,就只能一直是个主治医师,即使是个老主治,即使退休回家抱孩子也是个主治。

正因为如此,这样就决定了并不发副主任医师的水平就比主治医师的水平高。因为从主治医师到副主任医师,不看谁会看病,谁会做手术,而只是看上面我说的那些条条框框。

最近听说广州已经开始实行,主治医师到了一定年限直接晋升副主任医师,不知道对于医生来说是不是好事。

但王医生觉得,当然只是个人意见,太过刻薄要求写文章搞科研没有太大意义,浪费资源,因为更多的科研和文章,只需要部分人去做,比如大学附属医院。但直接晋升那是不是又显得,没有考核制度了,大家只要混到一定年龄都会成为副主任医生,那不和九年义务教育一样了。

王医生觉得,职称或许对于每一个医生很重要,因为这是一种象征,也是对自己工作的一个肯定。但是不是副主任医生,或主任医师,并不能靠年龄和文章,只能靠医德和医技。

凡是没有医德的人,技术再高,也不配一个医生,更不能成为一个副主任或主任医师,尤其是收红包,难为患者,过度医疗,等等过分行为,必须一票否决。

当然医生还是主要看病,能给患者解除病痛才是关键,所以医德是第一位,能解除患者病痛是第二位,通过患者和相关部门监督,来评分,而不是靠文章,更不是靠“办法和关系”才能成为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


如果您遇到一个特别耐心,特别细心的医生,请您记住他,如果他又能给您解除病痛,那就是是个好医生,不管他是主任医师还是住院医生。

如果他解决不了,他会明确告诉您,不忽悠,并给出合理的建议,或推荐的医院或医生,那也是好医生。


心血管王医生


这个很正常啊!别说三十年还是主治医师了,我还见过一辈子都是住院医师的呢!为什么?

第一,医生调不调职称和年限不存在直接关系!

现在想调个主治医师都非常难!我记得刚进医院的时候教授跟我们讲以前他们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满5年就可以直接调主治医师。但是,现在我们医院要求调主治医师必须要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3年!),必须要有中文核心期刊2篇,同时还要有一年的住院总医师经历。有些人眼看着要调主治了,结果还得参加规培,一晃又是3年;有些人有培训计划没有文章;有的人规培证和文章都有了却没有住院总医师经历。比如我们科住院总医师一年那不仅仅是掉一层皮的事情,那估计是得掉一大把头发!



第二,主治医师调不调得上副主任医师除了实力还得看有没有位置!

有些基层医院就只有一两个副主任医师的位置,而有些副主任医师一干就是一辈子,他不走下面的主治医师就别想调!所以,尽管你在岗位上再尽职尽责,没有编制没有位置你也别想调!有人朋友说,那去大医院啊,大医院副高位置多!但是竞争的人也多!大医院文章要求,科研要求也高,所以有的人宁愿愿意在基层当一辈子主治医师也不愿意到大医院去"累死累活"。

总之,三十年的主治医师很正常也很常见!


普外三角针


这不稀罕,我见过在医院一辈子了,熬到退休都还是主治医师的。首先这种情况可能分为三种原因,第一是所在的医院,尤其是越大的医院,竞争越大,你主治想晋副高或者正高,你得等名额。

也许你的工作年限足够了,也许你的论文也发够了,但是周围一大群人,人家比你资格还老,比你等待的时间还长,而每年能够晋级副高或者正高的名额就那么多,不好意思,排队吧,什么时候轮到你,什么时候再说。

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没考上。如果执业医师考试比较难,那么主治晋副高正高就是难上加难,你不仅工作年限得够,资历得够,你还得论文够,学分够等一堆乌七八糟的东西,都得满足,满足不了你就不能晋级。

当然,还有最后一种可能性,那就是自己懒得晋级了,尤其是一些大医院,反正看得竞争那么激烈,自己也有点随遇而安,不想那么辛苦,干脆混个高年资主治就主治吧,自己过得开心比什么都好!


妇产科女司机飒姐


主治医师是医生职称晋升阶梯中的中级职称,从刚参加工作时候的住院医师晋升到主治医师最低年限是五年(没有最高上限),除了满足年限以后还要有通过各种考核、发表论文、积够继续教育学分等硬性条件。除了硬性条件,每年各单位晋升也是有指标限制,同样满足硬性条件的人数如果超过指标数,就会有人被刷下来。

所以,能晋升意味着要满足年资+硬件条件+晋升指标,缺一个都没戏。我认识一哥们,无欲无求,不写论文,从我工作时候就是高年资住院医师了,等我晋高级职称的时候还是,看样子是打算以住院医师身份退休了。


耳科赵医生


说说我的遭遇吧!2011晋升了主治医生由于工作调动错过继续教育、学分、公需课登记机会,直到2015才下定决心晋副高。当时在深圳市卫生计生能力建设继续教育平台(大概是这个部门,我非常感谢这个部门)办理会员,每年交480元可以得到继续教育学分10分,深圳的民营医院一类学分与二类学分不分,只要够25分就可以了。我本来就爱好学习,休息天经常去听课顺便刷学分,2015-2017三年的学分、公需课都是合格。2018-3工作变动到广州,第一时间打听继续教育部门的电话或公众号始终没有结果,到了4月份我在华医网听课、缴费、申请学分,在选择学分类别时犯了一个遗憾终身的错误,我选择了一类学分10分,2018年底我的继续教育总学分达到38分,但二类学分没有达标。结果是2018年继续教育不合格,2019年卫生系统高级职称技能考试通过,但2018年继续教育不合格,按照规定连续三年继续教育合格才能报考晋升。另外,我在深圳的三年继续教育合格证书也打不出来,原因是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平台2019刚刚更换系统。弄颠倒一个学分就要付出三年的代价,这个代价是不是有点太大了。高考还是每年一次机会呢!继续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生殖中心李医生


呵呵,我在中国排名前十的医院一个重点科室,今年升了副主任医师。我告诉你我的晋升条件。985博士,国家级课题负责两项,SCI总分27,国外访问学者两年,手术量两千,西藏边远地区医疗支边一年,肝肾心功能都有了异常。好了,反正我儿子是不会干这行的。


路沙与雪


这种情况是有的,特别是在基层医院。主要是晋升的时候遇到了阻碍,或许是学历不够不允许进一步晋升,还有就是理论知识不扎实通过不了考试,通过了考试没有论文或是病例不合格。这些都是自己硬件问题达不到要求,还有一种情况是医院的副高名额有限,上面的不空出来,就算你考了也聘不上,这种情况在三甲的大医院也时常看到的,往往都是高姿低聘。但无论怎么说工作了三十几年还没评上高级职称肯定是有自己问题的,这和其他人说的一心一意为病人,不在乎职称真的一点关系都没有,因为工资跟职称也是有一定关系的,能晋升的话谁也不会再那耗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