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农村有些农具已渐渐消失了,晒晒你记忆的农具有多少?都有什么用途?

笠翁话农村


由于农村土地的流转和成片承包,更加适合机械化作业,这样更节省劳动力和提高产量。很多的农具退出了农耕文化的舞台。

在我的老家在过去打少量的秸秆类农作物的一种农具叫连枷,就是一根长木棍一头打一个眼,穿根小木棍,然后连结一片用四根细木棍编成的个片状的木排。打庄稼的时侯双手抓住粗木棍,然后用力一摇重重落下,就完成了一次操作。这样周而复始有时往往一打就是一天。

还有很多这样靠人力和畜力驱动的农具已被束之高阁了,成了父辈们辛苦劳作的记忆。




历经几番风雨


随着机械化日新月异的更新,过去一些必用农具逐渐淘汰。今后,这些农具只是给我们这代人留在记忆中的产物,也只是给后代人作为‘’忆苦思甜‘’的现代‘’古物‘’了。

胶轮推车。因多年不用怕风化,图片上的胶轮已卸去保存。它是我86年分家时,分的最大一笔财产。它的贡献太大了:春天在推车上放上用紫穗槐编织的篓子推农机肥;周围绑上木棍推收割的小麦、谷子、花生等,秋天往家运地瓜干时,嫌篓子装得少,还要在上边垛上两蛇皮袋。我记得最清楚地一次是推粪,因坡大弟弟给我拉车子,回来时弟弟推着空车,下坡时猛跑,结果车轮压住拉绳,由于弟弟没及时撒把,直接把人带到了车子前边。每当想起都有些后怕。



碌碡。由于图片是我在看到本题目后,回老家拍的,因多年不用站立着放在了大门里面,不是很清楚。它有大小头。用的时候大头在外,小头在内,以方便转圈。当然外边还有一个固定碌碡的框架。在没有脱粒机之前,吃得小麦几乎全是靠它轧出来的。生产队的时候用牛拉,承包到户后各家各户用人拉(真应了前几年赊剪刀人的一句话:一家一个场院时来收钱)。人拉碌碡没几年,脱粒机‘’诞生‘’了,它就靠边站了,近几年又成了热门,来收的络绎不绝。


石磨。现在农村学生放学、放假后做作业,玩游戏,我们那时侯放学后能出坡割草喂羊,是有福了,因为可以自由活动。最苦的是在家围着石磨转。因为瓜干在碾子上轧碎后,要用石磨把它磨成面。最累的就是小麦面,一遍一遍又一遍。自己家有石磨的还算方便,刚分家没石磨的要抽人家的空。特别春节前,要磨下一部分过春节,人吃的,喂鸡鸭鹅猪羊的,那才叫一个累。

农村过去的农具还有多的多,仅在麦场内使用的就有‘’叉、耙、扫帚、扬场锨,碌碡、菠萁、使牛鞭‘’等等,何况整个家庭的用具。虽然很多农具已淘汰,它毕竟为人类做出了贡献,同时,也显示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利用这些农具,减少用工量,提升了生产力。


泰山农家人


 农村有些农具已经渐渐消失了,说起记忆里的农具,满满都是甜蜜而苦涩的回忆,至今老家的房屋里还保存有这样的农具。


以前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民祖祖辈辈延续着面朝黄土背朝天、一瓣汗珠摔八瓣的生活,农具虽实用但是很笨重,最常用的就是犁、耙、打谷机、风箱机、镰刀、锄头等农具。我着重介绍一下犁、耙、打谷机和风箱机。

首先说说犁和耙。我们家是典型的稻米之乡,田地的翻挖和耕种主要靠牛、犁、耙和人一起完成。犁一般和铧连在一起,我们叫“”犁头,田地翻挖的过程叫“犁田”,目的就是把田地里种植的植物根部翻在表图层下面使之腐烂变成水稻的有机物,同时通过犁田还可以改善土壤的透水性和透气性。


耙的用途主要是在犁田之后,用铁耙把犁田时候没有翻起来的图层翻起来,顺势把杂草和植物根压在土层下面,然后平整田地的种植面。

配合犁头和耙正常使用的还有两根绳子,我们叫牛皮绳,因为绳子是用牛皮打磨出来的,比较耐磨、牢固,可使用很多年。另外还有套在牛脖子上面的一个叫“弯头”,主要配合绳子用来固定牛的头部,限制牛的活动范围,避免牛乱跑乱蹦。


其次是打谷机和风箱机。最起初我们那里打谷子使用的是“灌盆”,就是一个木制的大木盆,状如梯形,底部窄小,盆口岔开,打谷子的时候主要靠人工使力把稻谷打在木盆边口,使谷粒脱落。

后来有了简易的打谷机器,取代了“灌盆”,打谷机有脚踏踩板,要手脚并用才能打谷子,双手拿着稻谷的植株伸到打谷机里打谷,虽然效率比打谷盆好多了,但是还是比较累。


另外一个就是风箱机,这个在过去农村最常见,形如蜗牛,如果没有使用过的人很难想象其用途。它的作用就是起到一个鼓风机的作用,只要把风箱机的手炳摇动起来,里面的风扇就会工作,这样就能把稻谷、小麦、菜籽等谷皮、杂物及脏东西给吹出去,较的粮食就顺着机器落下来。

如今的收割机里就带有这种自动分离装置,所以风箱机也就慢慢被淘汰了。


除了以上几种外,我们老家还有一些竹制的农具,比如撮箕、背篓、谷箩、提篮,捞鱼用的拉耙、黄鳝箩等。改革开放40年来,农村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老式的农具也在慢慢消失成为历史,成为一代人的记忆!

你还知道哪些老式农具,欢迎关注花腰妹一起交流!


花腰妹


看到这个提问,让我很有感触,因为在农村里有很多农具,是伴随着我长大的,我也使用过它们,它们也给我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方便与帮助,但当我长大参加工作了,这些农具却随着社会的发展面临着被淘汰的命运,很多都被人们遗弃在角落,布满了灰尘。

当我有机会去农村,我会留意那些我曾经使用过的农具,会用手机给它们拍下来保存留着纪念,这次就借这个提问,给大家晒晒我拍摄的作品。

一、腰盆

腰盆,看着像现在城里卫生间里的浴盆,但它不是人洗澡用的。腰盆是用木头做的,主要用途是用来烫猪毛。

二、筐子

筐子,它主要作用是来挑比较重的东西,比如,装土和粪等。图中只有一只,应该有两只配合使用,加上扁担挑在肩上。

三、篮子

篮子,上面的筐子是用肩挑,而篮子则是用胳膊挽着,篮子可以用来装较轻的东西,比如,蔬菜、粮食等。

四、煤油灯

煤油灯,以前没电照明就用它,当然它最大的缺点,就是点一晚会把人的脸给熏黑。

五、升

升,是农村里的度量衡,一升等于现在的4斤。

六、板车

板车,板车相当于现在的运输农用车,以前没有农用车时就会它啦,力气大的人可以直接拉着它,力气小的可以套牛拉。

七、犁

犁,犁是耕地用的,它得和牛配合使用,牛在前边拉,人在后边扶,还要控制牛来耕地。

八、笸(pǒ)箩

笸箩,它有过滤的用途,如同筛子,只不过它是筛细小的东西,比如用它筛面粉,面粉筛下去了,里边较大的杂质则留在笸箩里边。

九、板凳和锯子

板凳,农村办宴席时会用板凳,因为它可以座2-3个人,很实用,现在大家都去宾馆、饭店,或是用轻便的塑料凳子,就很少用它了。锯子,锯木头用,现在有方便轻巧的电锯后,就很少用这种人工锯。


以上就是我给大家分享的9种农具,有没有和你家乡的不同之处?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农村一山货


随着现在农村种地越来越少,以及农用机械的使用越来越多,现在农村很多的农具都已经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甚至有很多人都已经不认识了。


现在我们村种地的人越来越少,很多年轻的人通过上学或者外出打工,逐渐远离了农村。他们可能一年到头也回来不到一两次,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到农用器具。

很多人连锄头都不知道怎么使用,怎么用力是最省力的方式。更别说以前犁田用的铁犁,估计很多人家已经没有了。因为现在农村基本上不养牛,即使犁田也是使用手扶拖拉机。

以前我小时候每天下午放学以后都要回家,用石磨来磨玉米喂猪。而现在农村的石磨大多是在城市的一些装修考究的会所饭馆或者博物馆才能看到。



有多少人还记得当年农村收稻谷用的石磙。那时候稻子收割完之后,要放稻床上去晒干。然后套上牛用石磙压谷子脱粒。现在都用收割机了,再也没看不到石磙了。

稻谷脱粒以后,要用风扇来扇除稻草叶子。用传统的石碾碾米后,要用风扇来将大米与米糠区分开来。现在估计也很少人能够看到风扇了。


给麦子脱粒的木裢也消失在农村的柴火灶中,镰刀被放在了阁楼上。用来炸猪草的铡刀更是不见了,彻底的不见了。

随着这些古老的农用器具的消失,是传统的农业种植方式的选择,甚至可以说是老一辈农人的消失。而在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科学的先进的种植方式,有更新的农用器具和机械将投入到农业生产之中。时代的洪流在一步一步向前发展,有很多东西只能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山九


刚子出生于刚刚改革开放时期,当时我的故乡山东诸城那里还是生产队,还没有实行大包干,82年分的队,搞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父亲干生产队长,二大爷干副队长,因此还是记得很多现在已经淘汰的农具,第一件就是耧,播种用的,分队时还是几家合伙买下来的,当时我在场。

记忆中还有很多农具

铡刀,一般用来铡草喂牲口用的,刘胡兰就是被反动派用这个工具杀害的

开沟豁子(现在拖拉机或小型农机还在用这个配件,以前是用牲口或人拉,原理相同)

石碾

石磨

辘轳和木桶

牛锁头 牛套

架子车(土话叫地排车)

木制独轮车

风箱

耙地用的耙子,我小时候比较擅长,曾经掉到里面,差点把腿叉上一个窟窿,至今想起冒冷汗

石磙,潍坊土话叫吕珠,有光的,有带槽的

脱粒机

水车

木制脱粒机

真是太多了,其他小的农具还有,木锨 ,二齿钩子,木制三股叉,搂场耙,镰刀,粪耙子,竹耙子,鹤嘴锄,小镢,大镢,竹筛子,簸萁等等

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有几千年的农耕文明,发明了很多实用而技巧性很强的农具,众所周知,生产工具是生产力的重要因素,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机械自动化的进步,很多农具都淘汰了,但祖先这种勤劳智慧而朴实勇敢的精神我们要永远传承下去!


江湖草莽刚子


农村有些农具已渐渐消失了,很多都是过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在那个年代里,帮助农民完成了农业生产,它们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随着劳动力的不断更新,他们渐渐地被替代了。它们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时代的标志。

很多农具,农民都舍不得丢掉,总想着有一天还能用上,可是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却从没用过,其实他们心里有的只是一种习惯,是一种情怀。

石磙,过去的农作物都是用它碾压脱粒。记得小时候,每年麦收的季节,都会用它提前把场造好。等到小麦收割,拉到麦场后,石磙就开始了它的使命,一遍一遍的碾压,直到完全脱粒。当然,大豆和谷子等农作用也是用它脱粒。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拖拉机和打麦机的出现,石磙才渐渐的脱离了农业生产的舞台。

木锹和木杈,在过去收麦的季节,是必须要用的工具。木叉的作用是小麦装车,麦场晾晒时翻场和收场。当然,其他农作物装车也需要用到木杈。木锹的作用是,小麦脱粒后归拢成堆,需要借着风力扬场,目的是把麦粒儿中的麦糠和麦皮吹出去。过去每年春天的集市上,都会看到卖木锹和木杈的,在2000年左右,随着联合收割机的普及,逐渐的看不到木锹和木杈的影子了。

步犁,也称畜力犁。过去农村耕地都是牲口拉犁,需要人力手扶,一步一步的跟着,所以称作步犁。步犁除了犁尖都是用木头制成,在上世纪90年代左右,由于拖拉机的出现,步犁也完成了它的使命。

独轮车,过去农业生产中的运输工具。在那个年代没有机械,农作物、粮食、和有机肥,全靠独轮车运输。随着板车的出现,和小型农机的普及,再也看不到独轮车的踪迹了。

那个年代已渐渐的离我们远去,而这些农具就是时代的见证 ,他们经历了人工劳作的困苦,见证了农业科技的发展,有它们在,可以让年轻人了解过去,可以使我们忆苦思甜,可以使我们不忘初心,勇往直前。

我是直观乡村,喜欢的请关注,你们那里还有什么即将消失的农具吗?欢迎下方留言。


直观乡村


你好!我是楚乡农,很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们80后这一代有很多都是像我一样在农村长大,小时候我干的农活也非常多。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也外出务工不再种植庄稼了。农村里的农具有很多就随之消失了,不过在我的印象中还是有很多农具比较记忆深刻,比如以下几种:

第一种 犁地用的犁齿 (在我们当地叫犁耙),这种农具都是农村里的木匠手工做的,那些铁齿也是专门在打铁铺打的。这个农具的作用是把刚翻过的土耙碎,因为翻过一次的土有很多大块的,我们就用牛拉着犁耙再耙几遍把土弄碎。


第二种 石磙 就是专门找石匠做的一个圆形的石头,形态像一个圆柱体,但它都是一头大一头小。这个是专门用来碾稻谷、或者压地坪用的,以前每个农村都有几个稻场,用牛拉着这个石磙把稻谷碾下来。

第三种 风扇 这个风扇的用途就是专门把碾下来的稻谷分类,碾出来的稻谷里面会有一些沙石,另外碾米厂出来的米糠等,就是靠它来帮忙整理分类的,用处可大啦!
还有很多种农具现在都不常见了,这里我也不一一列举了。我是楚乡农,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


楚乡农


农村有些农具已渐渐消失了,晒晒你记忆的农具有多少?都有什么用途?

随着 社会的发展,时代不同,淘汰了以前旧社会的物件,及思想,现在都是机械化,自动化,很多以前旧社会的物价。农具都消失了,下面我们来回忆一下?

架子车?

在以前小时候我们家家户户都有一个架子车,用木板订制的,然后有钱点的人家是用铁焊接的,架子车用途比较大队农民来说,可以收割粮食来运输,在我们老家可以给地里拉猪粪,可以拉杂草,小时侯还坐在上面让爸爸拉着去磨面粉,还可以玩跷跷板。


铡刀?

铡刀是以前农民家里养牛的必备品,都是用来切草的,谁家要是养牛的话,把草去沟里或者田地里,路边割下来,然后背回来,放在铡刀下面切碎,这个必须两个人完成,一个人拿一小把草忘铡刀下面慢慢移动,而那个人就是使用铡刀切。需要配合完成。

箩筐?

箩筐是以前农民大丰收时的必备品,可以把粮食里面的土弄干净,转圈圈即可,也可以放花椒,萝卜干,等放到院子里面晒干,



耕地的犁与牛?

以前种地都是用牛来耕种,或者播种,而现在都是机械化,把牛套在犁耙的前面,然后后面一个人扶着犁耙,然后手里拿个鞭子赶牛,需要牛和人共同完成的。


石磨?

是用来磨碎粮食的,或者用来做豆腐,可以把黄东磨成粉,制作成豆腐,拿到集市上面,还有的把驴套在上面,

风车?

风车在以前是人们把大丰收的时候,才能用来,作用是可以把粮食吹干净,把里面的杂物个灰尘可以去掉。


镰刀?

镰刀是人们以前用来收割粮食,或者给牛割草时可以用的,记得小时候用镰刀割麦子,把手都割破了。


说说你们记忆中的弄具都有哪些,欢迎留言评论?


农村身边事


记忆中的农具太多了,大到拖拉机,犁,耙,拖车,收割机(小型的,拖拉机带动的那种),打稻机等等。小到镰刀,木叉,木掀,锄头,耙子,扫帚(打场必备)。

那时候的拖拉机可不是家家都有的,我记得爸爸叔叔伯伯弟兄几个兑钱才买的起一辆拖拉机,轮流使用,包括那时候的小型收割机和打稻机也是这样。干活的时候也是互相帮忙,干完这家干那家。

锄头是给我记忆最深刻的农具了,因为我小时候经常被叫到地里锄地,一干就是一上午。

最开始时候割麦子,割稻子都是用镰刀,没有机器收割,后来才有了小型的收割机,但是仅仅用来收麦子,割稻子不用它,因为割的不整齐。种过地的朋友都知道为啥,就不啰嗦了。小时候的手,可没少被镰刀割口子,现在手上还有好多疤。

木叉,木掀都知道吧?打场专用,还得配上我们最常见的扫帚,打好的粮食装袋子时,竹簸箕也是家家必备的。

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农具:石滚。现在已经没人用了,搁原来那可是离不了的农具,拖拉机带着它碾麦子的场景,以后再也不会有了。

农村的木拉车,纯手工制作,现在也看不到了。我家的那一辆,用坏了之后也没再做过。

有时候看到没用的老物品,我喜欢把它们收藏起来,偶尔的看一看,感觉特别的有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