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苏武北海牧羊,永不失节的爱国精神,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

导语:苏武北海牧羊,永不失节的爱国精神,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

霍去病打败匈奴后,匈奴元气大伤,多年不敢派兵到汉朝的边境来骚扰。战争既已平息,就代之以双方的和平交往。有时候,匈奴使者带些牛羊来汉朝奉献,表示愿意互通有无,友好贸易。汉朝为了答谢,也常派使者带些丝绸、茶叶去回访,表示愿与匈奴和平友好。可是,礼节性往来的后面也常常互相勾心斗角。匈奴单于常常找种种借口,把汉朝派去的使者扣留起来,不让回国,甚至还用威胁利诱的手段,强追汉朝使者投降。汉朝为了报复,也常把匈奴派来的使者扣留。这样一来二去,双方已经互相扣留了10多批使者。

苏武北海牧羊,永不失节的爱国精神,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

1.苏武手持代表使者身份的“使节”出使匈奴

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匈奴且鞮侯单于新立,他怕汉朝出兵打他,派使者到汉朝求和,并把以前历次扣留的汉朝使者送了回来。汉武帝本着来而不往非礼也的原如,决定采取相应的措施。他派中郎将苏武为正使,副中郎将张胜为副使,带着助手常惠和100多名士兵,还带了许多金银绸缎茶叶等礼品,护送以前扣留下来的全部匈奴使者回匈奴去。汉武帝亲手把代表使者身份的“使节”交给苏武。这“使节”是根长七八尺的拐杖,顶部略弯,挂着一串串毛茸茸的绒球,拿着它是十分神气的。

苏武带着一行人到达匈奴以后,把带去的匈奴使者当面点交给单于,并送上礼品,传达了汉武帝要与匈奴和平友好相处的意愿。岂料且鞮侯单于并非如想:像中的那样和善,他同样也是个反复无常的人。他看自己的人都已回来了,而汉使又带来了那么多的礼品,以为汉朝的力量一定比以前有所削弱,无力与匈奴对抗,才对他们那么友好,所以他的态度反而骄横起来了。他两眼朝天,鼻孔中哼呀哈呀的,对苏武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苏武为了维护双方的和好,尽量耐着性子跟单于应付,准备尽快完成任务后返回汉朝。

苏武北海牧羊,永不失节的爱国精神,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

2.苏武准备返回汉朝的时发生意外

正当苏武等待单于的回信准备返回汉朝的时候,突然发生了一桩意外事件。原来,早在苏武出使匈奴以前,有个叫做卫律的汉使投降了匈奴,死心塌地为单于出谋划策,反对汉朝。卫律手下有个叫虞常的人,虽然陷身匈奴,却时常想要为汉朝出力,苏武出使匈奴,使他很是高兴,认为报效汉朝的机会来到了。他原先就认识苏武的副使张胜,就偷偷去找张胜商量说:“听说汉朝天子十分痛恨降贼卫律。我准备找机会用暗箭把卫律射死,然后回归汉朝。我的母亲和弟弟都在汉朝,万一我的谋划不利,发生了意外,希望天子能好好照顾他们!”张胜赞成虞常的计谋,拿自己带去的财物支援虞常。

过了几天,单于外出打猎,虞常等70余人准备乘机发难。岂料其中出了个叛徒,半夜逃走,把事情告发。虞常的计谋失败了,他被关押了起来。单于派卫律审问虞常,张胜怕自己牵连进去,这才把他与虞常合计的事告诉苏武。苏武听了很生气,他说:“事情到了这般地步,你才告诉我,已经晚了,看来我也要被牵连上了。我是汉朝使者,如果我被迫去接受审讯,这就等于汉朝受到了侮辱,是件很丢脸的事。我还不如趁早自杀的好,免得受辱。”说着拔出佩刀就往脖子上抹。张胜、常惠赶快跑过去制止,把刀夺下了。

苏武北海牧羊,永不失节的爱国精神,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

卫律审问虞常的时候,用尽了种种残酷的刑罚。虞常经受不住,终于供出曾与张胜密谋。因为张胜是跟苏武同去的副使,单于就命令卫律来叫苏武等人一同去接受审讯。苏武对助手常惠等人说:"我奉命出使匈奴,是为了汉朝和匈奴和好。如今我以使者的身份去爱审,这就使汉朝蒙受了侮辱,将来我又有什么脸面活着回汉朝去呢?,说着,又拔出佩刀来自杀。卫律急忙冲过去把他抱住,把刀夺下,可是苏武已经受了重伤,血流如注,昏晕过去。卫律急忙找来医生,包扎抢救。

折腾了半天,苏武才慢慢苏醒过来。常惠哭着叫士兵把苏武抬回营房,副使张胜却被卫律抓走投入监牢。

3.匈奴威胁利诱迫使苏武投降

因为苏武有宁死不屈的骨气,使得单于也暗暗佩眼。他希望苏武能投降,像卫律一样替他效力。他早晚派人来问候,想要软化苏武,迫使苏武投降。等苏武恢复健康以后,单于命令卫律提审虞常和张胜,叫苏武去旁听。为了起到杀鸡儆猴子的目的,审着审着,卫律当场就把虞常杀死了,然后举着明晃晃的钢刀威胁张胜说:“你身为汉朝副使,居然参与想要谋杀匈奴大臣的阴谋,该当何罪!应当也把你杀了;要是你肯投降,则可以免你一死。”张胜害怕送命,当即跪下请求投降。

苏武北海牧羊,永不失节的爱国精神,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

卫律见自己的预谋初步得逞,就举着钢刀回过头来对苏武说:“副使有罪,你应当连坐!”苏武从容不迫地说:“我根本不知道他们的密谋,跟他们又无亲戚关系,凭什么叫我连坐?”卫律说:“副使已经投降,你也赶快投降,否则就把你杀了!”说着,装出要把刀砍过来的样子。苏武霍地一下站起来,迎着钢刀,伸长脖子,脸不变色地说:“你有胆量杀堂堂汉使,你就杀吧!”卫律见苏武那样镇定自若,知道用武力威吓不行,就收起钢刀,露出一脸奸笑对苏武说:“苏大人!单于佩服遂的骨气,很愿意请您为他效劳。我看您还是投降吧!您看我投降以后,受到单于重用,被封为王,如今我手下有好几万人,牛羊满山,享尽了荣华富贵。您今天投降,明天也就会跟我一样。否则,您将白白地死在匈奴,葬身于荒原乱草之中。天高皇帝远,又有谁能知道您对汉朝天子的一片忠心呢?”

苏武对卫律喋喋不休地劝说根本未予理睬。卫律却认为苏武正在犹豫,就又一次劝说道:“我都是为你好,你如果听我的话,肯投降匈奴,我就跟你结拜为兄弟,以后我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你要是不听我的话,以后你再想见我,我就不理你啦。”

苏武听卫律说要跟他结拜为兄弟,认为自己受;到了莫大的侮辱,他指着卫律的鼻子骂道你身为汉朝使者。却投降了匈奴,真是个厚颜无耻的软骨头!像你这样的人,还想跟我结拜为:兄弟,这真是对我极大的侮辱。你仗着单于喜欢你,胡作非为,随便杀人,还想挑动汉朝和匈奴打仗,真是罪大恶极!单于如敢杀我,我一死不足惜,但将来总有一天会有人来踏平匈奴,连带着收拾你这个叛贼!”

苏武北海牧羊,永不失节的爱国精神,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

卫律用尽威胁利诱手段,都没有能使苏武投降,并且还遭到了一顿痛骂,他只好灰溜溜地去回报单于。单于听说苏武如此坚定,更加希望苏武投降。他下令把苏武关进一个大地窖里,不给饮食,想要用饥饿来迫使苏武屈膝。匈奴地处北方寒冷地带,天空经常飘着鹅毛大雪,西北风终日发狂似地怒吼。寒冷加上饥饿,换个人早就吓坏了,可是苏武丝毫也不动摇。他抱着“使节”蜷卧在地窖里,渴了抓把雪吃,饿了就吃毡子毛,过了好些日子也没有死。

4.匈奴把苏武送到北海边去牧羊

对于苏武这样铁铮铮的硬汉子,匈奴单于实在奈何他不得,就又改变办法来折磨他,下令把苏武送到北海边上(今俄罗斯西伯利亚贝加尔湖一带)去牧羊。临走时,单于对苏武说:“等公羊生了小羊,就送你回汉朝去。”公羊怎能生小7羊?这明明是要把苏武终生流放在北海了。

北海在匈奴的最北边,气候更加寒冷,到处白雪皑皑,地上寸草不生,连鸟兽也很稀少。苏武肚子饿了,就挖掘野鼠洞里的草籽来充饥。晚上寒冷难熬,就抱着羊羔睡觉。过了些日子,单于以为苏武一定已经软化了,就又派人来劝降。苏武依旧斩钉截铁似地拒绝了。每天,苏武都要眼睁睁地向南方眺望,希望能望见自己的父母之邦。

他精心地放牧着羊群,一边牧羊,一边抚摸着出使时汉武帝亲手交给他的那根“使节”。日子长了,“使节”上绒球的毛都脱落了,成了一根光秃秃的拐杖,可是苏武仍然不肯撒手,整天在手里,晚上还抱着它睡觉。他认为这“使节”就代表着汉武帝对他的信任,代表着自己的祖国,只要自己遂活着,就不能放弃它。就这样,苏武靠自己坚强的意志,在严寒荒凉的北海苦熬岁月。

苏武北海牧羊,永不失节的爱国精神,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

5.汉昭帝即位要求匈奴放回苏武等人

后来,汉武帝死了,他的儿子汉昭帝即位。匈奴又派使者来访,表示愿意跟汉朝和好。汉朝要求匈奴放回苏武等人,匈奴欺骗说苏武早已死了。汉朝派使者回访匈奴时,苏武的助手常惠买通监视他的匈奴兵,在夜里偷偷去见汉使,把苏武出使匈奴的经过作了详细汇报,并且教给使者如何向单于要回苏武的办法。

第二天,汉使去见单于,又一次提出放苏武回汉朝的要求。单于说:“我们早就说过,苏武已经死了。”汉使照着常惠教他的话说:“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苏武明明没有死。我们来匈奴前几天,汉朝皇上在上林苑射猎,射下一只大雁,雁脚上系着一条绸子,那是苏武写给皇上的信,说他在北海牧羊,很想念皇上,希望皇上能救他回去。”单于听汉使这么说,不觉大吃一惊,知道事情再也不能隐瞒了,只好承认自己说谎,并且答应尽快派人把苏武从北海找回来,送他回汉朝去。

苏武北海牧羊,永不失节的爱国精神,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

​结语: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春天,苏武、常惠等9人终于回到了久别的汉朝首都长安,拜见了汉昭帝。汉昭帝下令准备羊等祭品,叫苏武到汉武帝的陵园去祭祀。苏武带着那根光秃秃的“使节”,亲手交还于汉武帝灵前,表示他已完成了出使的任务。他出使的时候,还是个40岁左右的壮年汉子,在匈奴度过了19年漫长的艰苦岁月,回来时已是个须发皆白的老头子了。他那坚强不屈,不怕艰难,永不失节的爱国精神: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只要一提起苏武的名字,没有一个人不表示钦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