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高考填報志願有什麼整體思路嗎?如何填一個不後悔的志願?

高考填報志願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受多種因素影響,有價值觀的因素、分數因素、學校因素、專業因素、地域因素、就業因素、經濟因素以及考生自身因素等等。考慮志願的時候多種因素在一塊考慮,兼顧一下,考慮面越寬,越有利於孩子發展。

家長和考生要分清主次,根據個人具體情況綜合考量,確定整體思路,然後再作出決策。

科學填報志願,理性規劃未來的整體思路大致包括以下3個方面:

1 確立職業目標,制定學業規劃,分類設計志願

學業規劃就是填報志願選什麼類型和層次的院校、學什麼專業、通過何種途徑努力達到確定的職業目標。可以說,未來想從事的職業是制定學業規劃的前提,也是設計填報志願的基礎。家長和考生可按以下類型,設計符合自己實際情況的理想志願。

1、志向優先型

高考志願是考生志向與意願的體現,由於考生教育背景的差異,以及家庭、社會的影響,逐步形成了不同的志向。有明確志向的考生,期望所選志願儘量能發揮個人興趣愛好、性格特長以及潛能,以利將來的發展。志向優先型考生實際已經確定了職業目標,決心在某個專業領域深造發展,專業方向已定,只依據本人分數高低選擇不同層次和類型的院校。

2、就業優先型

對多數家長和考生來說,把將來就業作為填報志願的著眼點和落腳點,立足4年學有所成後就業是首選因素。為保證畢業後能順利就業,應儘可能選擇未來幾年後就業相對好的專業類群,多數高校的特色專業就業比較容易,特別是有行業背景的特色院校的優勢專業,社會認同度高,就業和薪酬不錯。至於院校檔次,要依據自己的分數作出適當調整,最好是所報幾個專業能被錄取為佳。

3、深造優先型

對於部分高分考生而言,上大學只是打基礎,考研乃至出國深造是目的。填報志願應儘可能選擇設有研究生院的名校,這種高校學科專業比較齊全,多數專業設有博士點,有些還是國家重點學科。綜合性大學基礎學科類專業錄取分數相對較低,考研競爭力不強,出國深造也容易被接收,可選擇理科或工科偏理的專業。

4、錄取優先型

對省控線邊緣分數偏低的考生,以保證能夠錄取為目的。這類考生應該選擇往年剛過線就錄取的院校或計劃未滿額的院校。至於其他因素如:地域、院校檔次、專業冷熱等能滿足多少算多少。在保證錄取的前提下,儘可能選擇理想專業。

5、兼顧綜合型

部分過重點線20分左右的考生,各方面因素都要兼顧。這部分考生應對擬報院校的專業實力、往年錄取分數變化了解透徹,充分利用不同地區錄取分數差及其他有利因素,可選擇一些有實力的相對冷門院校,或選擇地域偏僻、檔次較高的院校,運用填報志願技巧,挑選適合自身特性的較好院校及專業。

2 理想院校的整體要求及因素取捨

1、擬報院校的層次應相對高一些。

如全國56所設有研究生院的高校,2000年前審批的3批共94所(1995年16所,1996年11所,1997年67所)“211工程”高校,1978年前確定的88所全國重點院校,這些院校檔次都高。二本招生中部分行業特色院校檔次也相對較高。老牌高等專科學校綜合實力較強;全國100所示範性高職高專院校實力較強。檔次相對高的院校社會認可度高,人才培養質量高,就業牌子亮,考研有實力。考生可根據自身分數情況,儘可能選擇檔次較高的院校。

2、擬報院校的專業整體上要相對理想一些(能滿足所報6個專業中的3個),所報專業實力強一些。

儘可能選擇擬報院校的主體(特色)專業。選報專業應能體現考生的志向,上理想專業,學習有動力,有利於將來長遠發展。

3、擬報院校近3年的錄取分數相對穩定或低一些,考生成績如若能達到上年平均錄取分數(位次),專業滿足率就高。

4、擬報院校如在外省應選擇在當地錄取分數較高的院校。因為同一院校在不同省份其社會認同度是不相同的。這種院校的生源質量相對好一些。

5、擬報院校所在城市要相對發達。

有利於考生全面綜合素質的提高,最好是省會城市高校。

6、擬報院校的收費和消費相對低一些。

以上6方面不能要求同時滿足,只能有幾個因素起主導作用,前二條是主要的,後四條是次要的。六個方面之間有聯繫也有衝突,院校實力和專業哪個是主導因素,要根據考生具體情況綜合考慮確定。一般來講,高分考生學校檔次是主導因素;低分考生專業是主導因素;中分考生學校和專業要兼顧。地域及其他屬於可爭取因素。

3對學科(專業)門類的瞭解及就業概況

瞭解學科(專業)門類的目的是為了選擇專業理清方向。

1、理科類專業:

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天文學、地球物理、大氣科學、力學、統計學、環境科學等專業,考研出國相對容易,優秀者從事科學研究。其他畢業生就業相對難一些,近兩年就業形勢有所好轉。

2、工科類專業:

建築學、土木工程、電氣工程、車輛工程等工程技術類專業,就業率較高。

3、文史類專業:

像漢語言文學、外國語、新聞學、歷史性、法學、考古學、圖書館學、民族學等專業,優秀者從事學術研究;如若改行知識面廣一些,適應性也較強。文史類專業整體就業相對困難一些。

4、社科類專業:

如哲學、社會學、社會工作、政治學與行政學、宗教性、國際政治等專業,優秀者搞學術研究或從事公務員職業,一般者就業相對困難。

5、經管類專業:

經濟管理類專業優勢大一些,適應面更廣,熱門緊俏專業畢業生就業相對好一些,其他專業就業也相對困難,如:工商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市場營銷、行政管理等專業。

6、醫護類專業:

專業性強,就業看院校牌子,三甲醫院只接收名牌醫科大學畢業生,一般醫學院或醫學高專畢業生絕大多數到社區或鄉鎮醫院就業。

7、農學類專業:

就業容易,工作生活條件相對差一些。

高考填報志願有什麼整體思路嗎?如何填一個不後悔的志願?

考生本人在設計未來從事的職業時,應將個人的興趣愛好和將來就業前景相結合,不僅要考慮個人因素,還要考慮社會需求。

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來考慮:

(1)選擇專業從將來就業考慮,瞄準職業選專業。

將來想從事的職業是選擇專業的前提,儘可選考生擇未來10年內最具潛力的行業所對應的相關專業。

此外,儘量選擇院校的主體特色專業,選擇獨立完整的具體專業,慎選或不選邊緣交叉類專業。

(2)選擇專業要適合自己的性格特徵。

一般來說,外向的人更適合選擇能夠充分發揮自己行動能力和積極性的專業,例如管理、法律、經濟、市場營銷等;

內向的人更適合選擇能夠發揮自己的計劃性、敏感性、邏輯性的職業,例如研發人員、會計、技術人員等。

(3)選擇專業要看本人相關科目成績確定,揚長避短,發揮優勢。

數學、物理成績高者可選電子、信息、光學、航空、航天等專業;

生物、化學成績高者可選醫學、化工、材料、食品等專業;

語文成績優秀者可選中文、新聞、漢語言等專業;

歷史、地理成績優秀者可選非語言類其它文史類專業;

英語成績優秀者所有語種均可選;

儘可能避開與本人相關科目成績偏低、不感興趣的劣勢專業。

(4)如果願意將來從事父母所在行業的職業,儘可填報這些行業所對應院校的相關專業,學成後回父母所在系統就業,也是一種務實的專業選擇。

志願專業選擇難,高招志願大師來幫你!

高考填報志願有什麼整體思路嗎?如何填一個不後悔的志願?

高考填報志願有什麼整體思路嗎?如何填一個不後悔的志願?

高考填報志願有什麼整體思路嗎?如何填一個不後悔的志願?

高考填報志願有什麼整體思路嗎?如何填一個不後悔的志願?

高考填報志願有什麼整體思路嗎?如何填一個不後悔的志願?

高考填報志願有什麼整體思路嗎?如何填一個不後悔的志願?

(同時誠招代理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