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武漢日記:歸隊,是對戰友最大的鼓舞

2月21日上午,華中科技大學協和東西湖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袁海濤穿上防護服,回到了曾戰鬥過的地方。

“我是醫生,也是治癒患者,或許能為優化治療方案提供幫助。迴歸,是對戰友最大的鼓舞。”袁海濤說。

武漢日記:歸隊,是對戰友最大的鼓舞

華中科技大學協和東西湖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袁海濤。受訪者供圖

“必須冒這個險”

1月14日,袁海濤所在的院內救治專家組收治一名新冠肺炎患者。患者病情危急,必須插管治療。

有著近20年從醫經歷的袁海濤當然知道,接觸插管病人對醫護人員意味著什麼,但他“必須冒這個險”。

轉運距離只有600多米,但患者躁動甚至試圖拔管,防護服裡的汗水、霧水夾雜著雨水,流到了袁海濤的眼裡、嘴裡。

轉到ICU,給患者做完兩次肺復張已是凌晨1點。擔心患者病情有變,袁海濤當晚睡在了辦公室裡。

“這次最艱難的轉運,大概是我感染的原因。”袁海濤回憶,第二天體溫就升至39℃,1月17日住院治療,10多天後肺部陰影加重。1月28日,醫院下達重症知情書,當晚袁海濤被轉至武漢市肺科醫院ICU病房。

“好在,有他們在;所以,我要回來。”袁海濤告訴我,再上陣,是對救治他的醫護人員最真摯的致敬,也是對戰友最大的鼓舞。

“在崗位上更安心”

還住在ICU的時候,只要呼吸不困難,袁海濤就遠程指導同事的救治工作。

“一段時間沒有他的消息,放心不下。”袁海濤特意要來之前轉運的那位病人的檢查結果,並結合自己的經歷優化治療方案。

武漢日記:歸隊,是對戰友最大的鼓舞

袁海濤通過電話瞭解病人情況。受訪者供圖

2月7日,袁海濤治癒出院,轉回協和東西湖醫院進行愈後14天觀察。隔離期滿當天,沒有回家休息,走出隔離病房,袁海濤換上防護服,就走進了重症醫學科。他說,“在崗位上更安心。”

最讓他欣慰的,是之前轉運、救治的那名重症患者已經脫離呼吸機,日益康復。2月25日是患者的生日,家屬做了蛋糕,袁海濤幫助他們視頻連線慶祝生日。

“他不知道我是誰,甚至不知道我經歷了什麼,可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好了,他也快好。”看著患者和家屬“雲慶生”,袁海濤說,疫情結束,他想“狠狠地擁抱家人。”

醫者仁心,凡人亦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