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抗疫隨隊直擊|逆行784公里 重慶護士的抗疫“雙城記”

抗疫隨隊直擊|逆行784公里 重慶護士的抗疫“雙城記”

出征時,王玉佳準備登機。受訪者供圖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發

穿上厚重的防護服,護目鏡上起的霧偶爾會模糊視線,凌晨三點,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區3號樓的護士站依然燈火通明,王玉佳站在重症病房門前,一時沒有反應過來,自己究竟是在武漢,還是在重慶。

“784”公里的飛行距離 從重慶到武漢的逆行

王玉佳說自己不是英雄,因為她也會怕,所以她把自己稱為——在這場對抗病毒的戰役中,一個稍微能盡點力的普通人。2月2日,王玉佳隨重慶第三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飛往疫情中心武漢,與來自全國各地的醫護人員共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在此之前,她是重慶市九龍坡區中醫院腦病科的一名護士。為了打贏這場戰役,在到達武漢第二天,她便把齊頸短髮剃成了光頭。

抗疫隨隊直擊|逆行784公里 重慶護士的抗疫“雙城記”

被護目鏡壓出的痕跡。受訪者供圖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發

疫情發展得比想象更快。作為一名護士,王玉佳比普通人更早關注到這場新冠肺炎疫情,而她的第一反應便是,這可能是一場關乎全國醫護人員的戰役。很快,疫情以武漢為中心,蔓延到了全國各地,發熱門診的病人漸漸多了起來。一直堅守在崗位上的王玉佳瞞著家人,悄悄向醫院遞交了請戰書,“我有13年的醫護經驗,如果要支援,請率先考慮我”。小時候因為青黴素過敏,被護士及時發現救回一條命的王玉佳,一直希望能在護士這個崗位上,幫助到更多人。

“這個時候大家已經不必考慮是不是呼吸科專業的醫護人員,在這樣一場‘戰疫’面前,沒有人甘願當個局外人,需要的時候,我們都是呼吸科醫護人員。”王玉佳說,當時,醫院裡很多醫護人員都提前報了名,呼吸內科醫護力量不夠,醫院就對其他科室的醫護人員培訓上崗,“大家都搶著要上一線,為祖國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和人類身心健康奮鬥終生,這就是我們每個醫學生當初發過的誓言。”

2月2日上午10點40分,王玉佳接到了醫院的出征電話,13點準時在醫院集合出發,沒有猶豫,王玉佳一口答應了下來。掛掉電話,即將出徵武漢的真實感才慢慢湧上心頭,王玉佳和老公打了個電話,趕著回家迅速收拾了行李,來不及細細告別。

“要注意保護自己,落地記得報聲平安。”丈夫沒有多說什麼,只是耐心叮囑王玉佳要注意安全,家裡一切有他放心。飛行784公里,晚上七點,飛機降落在武漢天河國際機場。

夜幕降臨,這座在疫情中心的城市比王玉佳想象中更加安靜,但她心裡清楚,這背後正打響著一場爭分奪秒的抗“疫”戰鬥,而她正是其中衝鋒陷陣的一員。

抗疫隨隊直擊|逆行784公里 重慶護士的抗疫“雙城記”

王玉佳與患者的合影。受訪者供圖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發

“8”米緩衝區 連接著兩個不同的世界

2月6日,經過3天國家級醫護專家的培訓,王玉佳被分配到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3號樓15層。15層和16層收治的是醫院的重症和危重症患者,這裡每天要面對的,是呼吸機不斷增加的給氧量和重症隔離病房一天要發生的多次搶救。

進到病房前,王玉佳光是穿防護用具就需要花半個小時。連接清潔區和汙染區的,是一條約8米的緩衝走廊,被兩扇門分為了兩個緩衝區。王玉佳每次經過這條走廊,進入病房前,都會不自覺地屏住一下呼吸。隨著身後清潔區醫護人員的討論聲漸漸淡去,汙染區的隔離病房裡,除了時不時傳來的咳嗽聲和沉重的呼吸聲,靜得可怕。

因為患者較多,病房從之前的單人間,擴充至現在的三人間。重症的病人年齡大部分集中在50歲到70歲之間,每個人病情的嚴重程度也不一樣,最嚴重的已經需要插管接呼吸機輔助呼吸。王玉佳到病房第一天,在幫忙換藥的時候,一位老太太細細地看了她幾眼,操著一口並不標準的普通話喘著氣說:“小姑娘,武漢其實很熱鬧的,這場病完了,你要再來看看呀。”老太太唸叨著出院後要去吃碗熱乾麵,說家裡的小孫女馬上就要參加高考了,不知道會不會受影響。

重症區隔離病房裡,27號床是一名31歲的男性,他和其他兩名患者住在同一間病房,病床與病床之間並沒有什麼遮擋。前幾天,隔壁床的患者剛經過了一輪搶救,由於都是被同一種病毒感染,陰影籠罩在每個人頭上。27床的患者越來越沉默,王玉佳前去觀察病情時,患者緊緊握住她的手,哭著說:“我還不想死。”每當遇到這樣的情形,即使見慣了生離死別的王玉佳,也忍不住心裡一揪。

走出汙染區,清潔區外是另一個喧譁的世界,醫護人員在這裡相互探討交流病情;也有人兩張椅子拼在一起,疲憊地睡著。王玉佳還記得,一次早上八點她值完夜班準備回酒店休息時,走廊有位護士蹲在角落裡低聲啜泣,她的病人凌晨搶救失敗走了,王玉佳不知道說什麼,只能蹲下來拍拍她的肩,安慰她。

“當然也有歡呼的時候,誰的病人好轉了,誰的病人搶救成功了,都是一個個讓人振奮的消息,大家會覺得辛苦這麼久,一切都是值得的。”王玉佳每天都需要穿過這條八米的緩衝走廊,一頭是病人們努力與病魔抗爭,另一頭是醫護人員不願放過任何一個治癒的機會,從安靜到喧譁,所有人都在追尋著希望。

“0”距離 這是心與家的距離

如果不是這場疫情,王玉佳第一次來武漢,應該是陪著家人一起來觀賞櫻花。從醫院回酒店集中住處的地方,路上偶爾能看到幾棵櫻花樹,有的已經開始展露新意,身邊幾個武漢同事說,三月中旬的時候,櫻花就會盛開了,到那時,武漢的春天應該也會來了。

如果有機會,王玉佳想帶兒子來武漢逛逛,她已經很多天沒有見到過兒子了,出征那天,她在醫院門口匆忙給還在海南的兒子打了個視頻電話,電話那頭,十歲的兒子一直在哭。王玉佳告訴家人她已交出請戰書後,兒子是全家唯一一個遞出反對票的成員。

“那邊有很多像你一樣的孩子,他們的爸爸媽媽生病了,如果媽媽不去,他們就有可能失去了爸爸媽媽……”對著視頻,王玉佳說了一半的勸說突然停止了,她看到向來樂天派的兒子哭了,捂住了視頻不讓她再看。王玉佳心疼兒子,眼眶也瞬間跟著一起紅了,她不知道要怎麼告訴兒子,這是護士媽媽的職責所在,也是她的理想。良久,兒子的聲音哽咽著從電話那頭傳來:“全國那麼多護士,我只有你一個媽媽。”

“等兒子再大一點就會明白,這個世界上,每個職業都有各自的責任和義務,希望他長大後會為我驕傲。”到達武漢後,工作之餘,只要有時間,王玉佳就會和家裡視頻報個平安,與家人說說話,“就好像我還在重慶一樣,在武漢我過得很好,我們把患者當做家人一樣對待,患者也對我們很好,就像另一個大家庭。”

等待疫情結束後,王玉佳想趕快回家給老公孩子做頓飯,回到醫院上班。看著街上車水馬龍,經歷著早高峰因為堵車而快遲到的煩惱,在工作之餘和朋友同事聚會聊天,過著那樣一個又一個普通的日子。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唐雨 董進

重報集團武漢報道組記者 周盈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hualongbaoliao,報料QQ:340158242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