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5 莘庄缺什么?

莘庄在上海城市总体规划中定位为“城市副中心”,固然有其一定的优势,也必须承认莘庄的不足,尤其是一些老百姓感受实实在在的地方。

袁童鞋将几位长期以来热心支持“天袁地访”微信公众号的读者的中肯留言在本文中进行展示,以窥见莘庄的若干短板,观点仅供参考和讨论。

首先,莘庄缺工作机会,“卧城”特质明显,亟待“兴业”之举

莘庄缺什么?

天袁地访热心读者留言截图,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热心读者@页玄莘庄应定义为:上班族的旅馆;老年人的托老所;道路交通的拥堵区域

袁童鞋点评:上班族的旅馆体现了莘庄的“卧城”特质,老年人的托老所一则说明养老的环境还行,二则说明年轻的上班族白天都去市区了,留下来的老人和孩子比较多。交通袁童鞋在后文点评,主要原因依然是居服分离导致的钟摆式潮汐流,亟待就业机会的增加。莘庄早高峰长期位居上海轨道交通线网的第一,看下图。

莘庄缺什么?

莘庄早高峰的进客量长期位居上海轨道交通线网的第一(图片来源于数据侠)

第二,莘庄的交通阻隔过多,断头路多,弹性不足,对莘闵松江方向对接不畅,亟待“缝合”之举

莘庄缺什么?

天袁地访热心读者留言截图,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热心读者@好爸—纸老虎:以地面交通在区区对接现状来说,

莘庄所谓门户一说并不确切。首先莘庄以莘松路铁路地道周边邻居反对为由迟迟不愿拓宽已经排列全市十大拥堵瓶颈前列的莘松路地道;其次铁路以西十多年来大量饱受出行拥堵之苦的居民百姓的呼吁至今未将打通莘潭路、莘沥路这两条被铁路阻隔的断头路,试想如果不能解决地面交通的迎来和送往怎么成其为门户?莘庄究竟怕什么?莘庄的现在是因为分到了市政大发展红利,而今后是否还有那么多馅饼掉在头上?显然不会。这就需要莘庄有足够的气度、足够的肚量海纳百川。你西边的松江就是一块试金石,没有这个肚量容纳松江,所谓的中心、门户、枢纽一说都只能是画饼,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袁童鞋点评:

莘闵地区、松江新桥方向长期以来是莘庄最为主要的腹地方向之一,不过这一地区长期饱受交通瓶颈问题的困扰,对莘庄向西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羁绊。

铁路、高架的阻隔是客观事实,但好的交通应该让莘庄更便利而不是更加割裂,被轨交、铁路、高架割裂的各个象限亟待“缝合”

莘庄缺什么?

莘庄通往松江方向的莘松路等地道常年处于拥堵状态,车道的数量的不充分、车流的大不平衡。

第三,莘庄的存量白地稀缺,亟待城市更新,格局需要放大,亟待“再生”之举

莘庄缺什么?

天袁地访热心读者留言截图,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除了门户、枢纽、中心之外,莘庄还是一个改造提升难度很大而必须提升的城市战略要地。它几乎没有大片区的旧城改造项目,也不存在规模化的工业用地用途变性,既有道路横七竖八东西南北大多呈不规则的斜向排列,断头路不少,绝大多数住宅小区说新不新说老又不老,现成的增量地块似乎没有……所有这些均将考验政府在实现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当中的智慧。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城市中地位的提升,莘庄建设必须要有“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打破小农经济思想,放大格局向周边区域敞开怀抱,尤其是在同松江新桥、九亭的区区道路对接方面改变惯性思维,让莘庄这个闵行区府的所在地体现出其应有的战略功能、地位和形象。

袁童鞋点评:

莘庄在1980年代以前基本上沿着莘松路、莘东路一线发展;

1990年代,莘庄拓展到了水清路、疏影路的莘庄地铁北广场地区;2

000年代,莘庄大跨步的发展了都市路、春申路沿线的莘庄地铁南广场-春申地区;

2010年以后,淀浦河北岸的莘庄商务区开始崛起,白地急剧减少。

因此,莘庄第一需要从增量扩张的路线改走为存量优化的路线;第二需要实施着手于莘庄,但格局不能局限在莘庄,搞好莘庄副中心,除了莘庄本身的努力,还离不开莘庄周边的支持与协同。

莘庄缺什么?

莘庄副中心的建设,离不开周边区域的协同。袁童鞋自绘。

莘庄地区的居民对着美好生活有着热切的向往,副中心的莘庄梦大家也在砥砺前行,发展中总还存在着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也欢迎大家各抒己见,共同发现短板、弥补短板,共同构筑更加美好的莘庄,共享区域发展红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