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5 这对艺坛CP 为我们书写一段温情

这对艺坛CP 为我们书写一段温情

徐悲鸿、齐白石同为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开宗立派的大家,两人自上世纪20年代末相识后一见如故,成为莫逆之交。两人交往数十年,直至1953年徐悲鸿突然辞世。他们之间的情谊真挚深厚、惺惺相惜,成为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的一段佳话。

徐悲鸿,一位致力于改良中国画的中西融合型画家,不惜自身前途和声名,敢于同北平国立艺专的国画教师决裂;齐白石,一位从继承传统中创新的保守型画家。两位艺术家对中国画的理解、追求和探索方向存在着极大差异,更何况他们的出身、年龄、教育背景,乃至为人性格、处事原则也完全不同,按照常规理解,徐悲鸿与齐白石是根本走不到一起的。两人却在1928年初识时一见如故……

这对艺坛CP 为我们书写一段温情

在文人相轻、论战不断的民国画坛,徐悲鸿(左)与齐白石这对忘年交一见如故,更因共同的艺术旨趣和创新精神结为肝胆相照、相互尊敬与支持的莫逆之交。

· 木匠也能当教授

1928年,风华正茂的徐悲鸿留法归来,受聘担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此时的徐悲鸿风头正劲,大胆提出中国画的革新主张,在他眼里,陈陈相因的北平画坛太需要注入革新的理念了。

这对艺坛CP 为我们书写一段温情

齐白石《寻旧图》 151.5厘米×42厘米

北京画院藏

1928年,初来北平的徐悲鸿第一次见到齐白石,此图便为我们揭秘了两位艺术大师相识的经历。在这幅带有自画像性质的作品中,背对着观众的持杖老人便是齐白石自己。他用详尽的题跋与自作诗讲述了徐悲鸿邀请自己赴北平艺术学院任教的经历。

徐悲鸿力邀齐白石出山担任北平艺术学院的教授。面对徐悲鸿的邀请,齐白石在心里却犹豫了,自己年事已高,卖画收入足以养活自己,还有必要去“洋学堂”里冒险么?更何况自己是乡间木匠出身,惟一的教育经历便是童年时在家乡上的半年私塾,自己又能教授学生什么呢?面对老人的顾虑,徐悲鸿并没有放弃,反而“三顾草庐”客客气气地邀请,白石老人也被徐悲鸿的执着和真诚所打动,终于答应去担任教职。

这对艺坛CP 为我们书写一段温情

徐悲鸿为了邀请齐白石到大学里任教,三次亲自到跨车胡同齐白石家中拜访、邀请,多次谢绝的齐白石深深地被徐悲鸿的坚持和执着打动,终于答应到学校里任职教课。其实,齐白石之前不接受徐悲鸿的邀请,并非因为恃才傲物,而是齐白石自觉是农民出身,书底子太差。面对齐白石的这种顾虑,徐悲鸿更是义不容辞地当起了白石老人的“助教”,在一次画题为“白皮松”的考试中,齐白石评定考生的成绩优劣,徐悲鸿完全赞同。

· 千里传书显温情

1938年的夏天,已经78岁的白石老人喜得贵子,取名良末,意为最后一个儿子。此时的徐悲鸿远在千里之外的桂林筹办抗日赈灾画展,他在听闻这个消息后也为老人高兴,欣然挥毫一幅《千里驹》寄赠齐白石作为贺礼。而白石老人收到徐悲鸿的贺礼后,也精心绘制了《墨虾》小册回赠老友。多年后的一天,齐白石牵着这位幼子的手来到徐宅拜访,向老友徐悲鸿表露自己的托孤之情。

据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回忆说:“当时齐白石先生说自己年事已高,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这个小孩,希望悲鸿能在自己百年之后对幼子多加照料。”奈何造化弄人,比齐白石小32岁的徐悲鸿却突然病逝,走在了齐白石的前面,令人唏嘘不已。

这对艺坛CP 为我们书写一段温情

齐白石《白石墨妙册(其二)·之一》 33厘米×47.8厘米

1948年 徐悲鸿纪念馆藏

徐悲鸿收藏的两套齐白石册页《白石墨妙》,每套册页十一开,堪称齐白石艺术风格成熟期的精品佳作。徐悲鸿对这两套册页视若珍宝,在册页封面上欣然题写“白石墨妙”。这四个字可以视作徐悲鸿对齐白石绘画最中肯的评价与认识。

这对艺坛CP 为我们书写一段温情

齐白石《山水》 72厘米×29厘米 徐悲鸿纪念馆藏

在这幅赠予徐悲鸿的山水画中,齐白石深为自己有徐悲鸿这样的艺术知己而欣慰,更为徐悲鸿力排众议推崇自己山水画风的胆魄而感动。画中齐白石自作题画诗,一句“我法何辞万口骂,江南倾胆独徐君”成为对这位忘年艺术知己的最好评价。

这对艺坛CP 为我们书写一段温情

徐悲鸿《千里驹》 52厘米×78厘米 1938年

徐悲鸿纪念馆藏

1938年,七十八岁的齐白石喜得贵子,远在桂林的徐悲鸿专门创作《千里驹》为老人贺礼。

这对艺坛CP 为我们书写一段温情

齐白石《墨虾》 24厘米×29.5厘米 1938年

徐悲鸿纪念馆藏

白石老人收到徐悲鸿的《千里驹》后,也精心绘制了这幅《墨虾》小册回赠老友。

这对艺坛CP 为我们书写一段温情

徐悲鸿、廖静文便笺一通 24厘米×17.5厘米

北京画院藏

有一年的端午节前一天,徐悲鸿专门托人给白石老人送去鲥鱼、粽子等节日礼物,并附信一札,信中细心地嘱托鲥鱼的烹饪方法。从这些细节中可见徐悲鸿对老人真切的关怀。

· 会间相聚成诀别

1953年9月23日,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徐悲鸿担任执行主席并主持会议,齐白石也是参会代表之一。会议结束后,徐悲鸿搀扶着白石老人一起在怀仁堂门口等车,两人亲切地叙谈着。未料当晚徐悲鸿便因过度劳累而导致脑溢血复发,三天后病逝于北京医院。

徐悲鸿去世后,齐白石身边的人考虑当时老人已是93岁的高龄,不敢将这个消息告诉他。徐悲鸿纪念馆收藏着一件徐悲鸿、齐白石合作完成的作品《斗鸡图》,画中左侧为徐悲鸿题跋:“丁亥小除夕停电之际,暗中摸索,为刘金涛君糊窗,悲鸿漫笔。”画面中两只一高一低相向而立的公鸡出自徐悲鸿的手笔,也许是因为1947年小除夕夜的停电,使得他没有将画中背景完成。画面右侧为齐白石题跋“九十四岁白石补石并花草”,白石老人在两只公鸡的下方补画了石头和丛草,也就是说94岁的齐白石在补画这幅作品时,徐悲鸿已经离世了,这幅作品是两位至交好友在阴阳相隔的情境下合作完成的。画中的上款人刘金涛是深得徐悲鸿赏识、齐白石信任的青年裱画师,他拿着徐悲鸿未完成的作品找齐白石补画,也许是为了向老人隐瞒徐悲鸿已经去世的消息,而编织的一个美丽谎言。

这对艺坛CP 为我们书写一段温情

徐悲鸿、齐白石合作《斗鸡图》 103厘米×79厘米

徐悲鸿纪念馆藏

画面中一高一低两只相向而立的公鸡是徐悲鸿1947年小除夕夜所绘,右侧的石头和丛草则为齐白石在1954年所补。齐白石在补画这幅作品时,徐悲鸿已经离世了。画中的上款人刘金涛是深得徐悲鸿赏识、齐白石信任的青年裱画师,他拿着徐悲鸿未完成的作品找齐白石补画,也许是为了向老人隐瞒徐悲鸿已经去世的消息,而编织的一个美丽谎言。

这对艺坛CP 为我们书写一段温情

齐白石篆刻“知己有恩” 1933年 北京画院藏

在此印章的边款上齐白石刻道:“予有知己二三人,其恩高厚,刻石记之。”面对徐悲鸿这位比自己小了30多岁的忘年交,齐白石心中常怀感恩之情.

这对艺坛CP 为我们书写一段温情

徐悲鸿寄给齐白石的信札 北京画院藏

信中徐悲鸿说正在为齐白石筹备出版画集的事,并且推荐齐白石为中德展览会委员。

直到1956年,齐白石才得知好友徐悲鸿去世的消息,他匆匆赶到自己曾无数次到访的徐宅,却看到门前熟悉的“徐宅”已经换成了“徐悲鸿纪念馆”的牌子。齐白石站在徐悲鸿的遗像前深深鞠躬,沉默良久才开口:“悲鸿先生,我来看你了,我是齐白石啊……”

(注:文章图片由北京画院提供。)

本文节选自2018年第4期《中国收藏》,欲知详情请关注当期杂志。

这对艺坛CP 为我们书写一段温情
这对艺坛CP 为我们书写一段温情这对艺坛CP 为我们书写一段温情
这对艺坛CP 为我们书写一段温情这对艺坛CP 为我们书写一段温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