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8 你配做刚需吗?

上周开盘的项目里,最刺激的莫过于名门翠园的“抢房大战”。一众土豪,提枪上马,捆绑25万车位还能开盘即清,充分暴露了郑州的市场潜力。什么限购,什么限贷,不存在的。一位没抢到名门翠园的土豪亲口告诉笔者:

房价还是不高,上车门槛还是太低,不然,房子能这么难抢?


有多少人扛着刚需的大旗在无数绝望的目光里一骑绝尘,匆匆看了一眼,“确认过眼神,就是要买的盘”,交过首付还能潇潇洒洒仰天长笑出门去,成全着一个又一个的去化神话。

从最近的开盘去化数据里,可以看出,郑州的刚需市场还有这么强劲而持久的爆发力,仿佛用了某国神油。

到如今,市场越来越教育我们这样一个现实了:不是上车的门槛高了,而是刚需的门槛高了。

话到此处,不禁要扣着指甲用赵太爷的口吻扪心自问一下:你还真的配做刚需吗?

郑州楼市的小勃起

你配做刚需吗?

看到最近一个月的开盘数据,笔者耳畔不禁响起了紧爷那富有男性荷尔蒙的声音:春天到了,冰河解冻、万物复苏,又到动物交配的季节。

是的,3月末,清明节假期之后,郑州房地产市场似乎终于迎来了“春天”,不辜负“金三银四”的美好期望,强势勃起,在利率上浮20%的情况下,出现明显的市场上行,平均去化达到了89%。、

其中,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几个去化100%的项目分布在白沙、港区、中牟、新郑,几个传统意义上的价格洼地。即使价格在上涨,客群的首要选择还是要上车的,只是在上车区域上不断由上车门槛高的地方流向门槛低的地方。

即使是在门槛高的地方,客群的选择也是非常具有目的性和现实的。

再拿神盘名门翠园来说,1.5万的价格,放眼整个北区确实不高,在市区范围内,能够买得起的人大有人在。即使车位溢价到25万,除去车位本身的价值,相当于每平米房价增加了1000,这个价位也并不高。很多真正想上车的人,还是会选择毫不犹豫的登上这艘速度并不是很快的列车。开盘

结果也确实说明了这个道理。

接下来这句话,可能会让有些人燃起打笔者的冲动,但笔者还是坚持要说,因为笔者知道你穿不过手机屏幕,就是:

限购、限贷各种调控并没有误伤刚需,刚需该买还是买的,真的被限制住了的,说到底,你压根就不是刚需。

买不起房的人,不配做刚需

“买不起房的人,不配做刚需。”

开头那个土豪对于刚需的这个定义,让笔者虎躯一震。

细细想来,话糙理不糙。

说完之后,他又对这句话进行了修正:没买房的人,才不配做刚需

“你想啊,如果人人都买不起房,都称自己是刚需,都是瞎咋呼。什么北上深刚需,什么南京杭州刚需,什么大武汉国际郑刚需,都不是刚需。”

春节回家,从土豪从老家带了一票高中肄业的年轻人到郑州做打工,做服务员什么的,一个月2000多的工资。他们也眼巴巴的看着别人买房买车,看着别人老婆孩子席梦思,他们也想买房,但是确实买不起,他们算刚需吗?前几年,他们或许可以算作是老家县城的刚需,现在,只能算是我们村上的刚需了。

虽然残酷,但这是现实。不是选择了大城市,你就有理由称自己是刚需,而是这些城市,根本不给你这个机会,因为资产壁垒已经形成了。刚需也不是谁想做,就能做的。就郑州而言,只有当你加加油,蹦一蹦,在郑州能买到房,能还得起月供,差一点去新郑中牟也行,这才算刚需。刚需是买得起房的群体里的最底层,并不是社会的最底层。

说调控伤了的人,都是假的。当然,调控也不是为了让那些伪刚需能买得起房。

最后,土豪说了一句很呛人的话:

“我还想住乾清宫呢,故宫也没我的房啊,我也买不起啊,我算是故宫的刚需吗?调控能让我住进故宫吗?二环的四合院我也买不起呀!所以,就这些而言,我算不上刚需。同样的道理啊!”

简言之,资产壁垒已经越来越固化,跃层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关于资产壁垒的一点小看法


二线城市抢人的消息很抢眼。如今的局势也很明朗:

1、一线城市在撵人。(人口限容)

2、二线城市在抢人。(人口引进)

3、三四线城市去库存。(人口流失)

4、农村开始提振乡村。(农村坍塌)

也就造成了如下的现实:

1、一线城市挤压刚需。(买房难,基本无法贷款)

2、二线大规模涌进刚需。(人才战略落户政策购房补贴)

3、三四线全是刚需。(不限购不限贷还低首付)

4、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离,刚需是啥?(市场不流动)

资产壁垒已经形成,这种资产壁垒带来的是一种比户籍制度更加强大的限制人口流动的网络。当然,与资产壁垒同时设置的还有人才壁垒。在一定程度上,所谓的学历和能力也是一种资产。

以北京为例,2016年常住人口2170万,规划里2020年后中长期都将稳定在2300万,也就是今后每年扩容只剩30万,往后可能还要想办法做减法。30万多么?

要知道,这30万,未来留给的只会是三种人,一是北京土著,二是全球人才,三是全球有钱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你买不起?有的是人买的起。

郑州也在设置壁垒,房价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的落差越来越大,所谓的抢人大战,已经是变相的放松调控,制造人才壁垒。资产壁垒的高墙也在越筑越高,现在上不了车,以后只会越来越上不了车。而只有能够上车的人,才是刚需。

1、资产壁垒已成,不要死磕。

2、就郑州来说,如今的难度还不大,只能用一些捆绑车位的小把戏,量力而行还能一战。

3、市区不行就郊区,郊区不行就郊县,还要啥自行车?

4、马太效应。高层级城市对低层级城市永远是一种降维式打击,能留下,就别回去,因为很可能是永别。


最后

美联储加息了,中美贸易战了,央妈降准了,不出意外,大量资金又要涌进楼市了,下一步呢?

股市有句话说得好,大多数人踏空的牛市不是真牛市。放之楼市皆准,大多数被误伤的刚需不是真刚需。

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壁垒逐步加固,跃层将会成为很多人一辈子甚至几辈子也无法完成的事。把握好提前量,做好入市准备,避免踏空行情,才是王道。

要知道,在大城市做个刚需是多么幸福的事,自己不掂量好自己的分量强行往上凑,结果只会换来赵太爷们的一句话:你也配做刚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