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3 紅軍第一所療養院:東固元山療養院

紅軍第一所療養院:東固元山療養院

◆鍾莊炎

在東固圩鎮西南13華里的崇山峻嶺之中、第二次反“圍剿”主戰場白雲山主峰的近旁,有一個風光旖旎、民風淳樸的小山村,這裡就是“一代將星為國落”的“點炮將軍”歐陽豪的故里———元山。

1928年春,東固地方武裝江西工農革命軍第三師第七縱隊,在此創辦了一所紅軍醫院。醫院以歐陽豪故居為主,包括周邊農戶住房。

1929年1月,毛澤東、朱德率領紅四軍離開井岡山向贛南挺進,沿途屢戰失利,傷病員有300多人,一直無固定場所給予治療。到達東固以後,部隊短暫休整,同時選擇鎮郊瑤下村建立紅軍醫院安置傷病員。但由於醫院太小,仍有一批傷病員寄住在村民家中。

為了解決傷病員的住院問題,毛澤東找到了家住殷富村的“東龍(東固、南龍)游擊隊”隊長劉任賢。劉任賢告訴毛澤東,東固地方武裝紅二團在點炮將軍歐陽豪的故里元山辦了一所醫院,就是山高路遠,多有不便。一聽“點炮將軍”故里,毛澤東來了興趣,要劉任賢帶他去實地察看。

從殷富到元山8華里。毛澤東等人在劉任賢的帶領下,沿著蜿蜒崎嶇的山道,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跋涉來到了目的地。

毛澤東看見此地風光秀麗、泉水叮咚、四周大山圍裹,宛如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不禁心中大喜,連聲稱讚:“好地方,真是好地方!”他暗自佩服紅二團有眼力,選對了地方。這裡不僅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利於傷病員療養,而且有身為國民黨元老,在國民黨軍政界有很大威望的歐陽豪作掩護。

當下,毛澤東來到歐陽豪家向他的家人徵求意見。歐陽豪家人滿口答應,並說歐陽豪曾在來信中囑咐過他們,要把多餘的住房騰出來給紅軍醫院使用。於是,毛澤東決定把重傷病員和連以上幹部傷病員轉移到元山來,並把醫院更名為療養院。由紅四軍的周子昆任療養院院長,劉任賢任療養院的副官,負責供應糧食和藥品。

為了解決病房不夠的問題,第二天,劉任賢帶領游擊隊員們伐木砍竹,編織籬笆作牆,剝杉樹皮當瓦,在療養院門口院子裡蓋起了一排簡易病房。

為了儘快將紅四軍的重傷病員轉移到元山,中共東固區委組成了一支輸送隊,用擔架把他們抬到了元山。

接下來,糧食和藥品成了燃眉之急。位於元山東麓的殷富村,因村民生活殷實富裕而得名。村民的穀子吃不完,就把穀子儲存在隆孝堂的大糧倉裡,以備荒年之用,其時已囤積有上萬斤糧食了。劉任賢說服眾族親把這些穀子捐獻給朱毛紅軍。村民們對衣衫襤褸,面黃肌瘦的紅四軍官兵深表同情,願意捐獻。劉任賢又發動全村族親,每家每戶都到祠堂來領一擔谷回去,再礱谷舂米,由族人劉承佑逐家登門取米。劉任賢把自己騎的馬交給劉承佑,叫他用馬把米駝上元山。劉任賢還派人外出採購藥材,也由劉承佑把藥材用馬駝上療養院。

為了解決療養院醫護人員不足的問題,劉任賢就把有祖傳秘方的草藥郎中請來,自採草藥給傷病員治療。紅二團還從洗衣隊中抽調幾名女工到元山療養院當看護生。

元山療養院的醫療設備非常簡陋,器械和藥品奇缺。木匠的鋸子、屠夫的刀子、竹製的鑷子和探針、木製的夾板,都用來做手術。

在1931年第二次反“圍剿”的白雲山戰鬥中,元山療養院發揮了重要作用,使紅軍傷員得以就近救治。

毛澤覃、陳東月、謝維俊等紅軍幹部在元山療養院養過傷,彭德懷也在這裡住過。

建國後曾任華北空軍後勤部第二副部長兼衛生部長的老紅軍王雲霖少將,在他的回憶錄中記載,他就是在元山療養院開始學醫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