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雨一直下,想起了“巴山夜雨涨秋池”,那么这句诗出自?作者是?

邓丽霞


虽然在许多诗词专家的眼中,李商隐在唐诗中的地位不如李白、杜甫甚至是白居易,但是对于诗词爱好者来说,喜欢李商隐的人不会少于前面三位,可能还会超过他们。

这句诗就是出自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去解读李商隐的诗是很多人津津乐道的一件事情,因为李商隐的朦胧晦涩,但是遣词造句上又充满了美感,就算我们不能理解李商隐的诗词真正含义,我们去阅读去背诵李商隐的诗也是一种享受。

夜雨寄北全诗如下: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虽然才华横溢,但是他一辈子几乎都是在颠沛流离之中度过。

很多人以为李商隐只会写爱情诗,其实不然,李商隐的爱情诗固然高明,但是他的讽喻诗并不逊色于他的爱情诗。

当时李德裕因为有功却被贬谪,他就写了一首诗:

云台高议正纷纷,谁定当时荡寇勋。

日暮灞陵原上猎,李将军是故将军。

李商隐借助李广的怀才不遇隐喻对于李德裕的不平。

李商隐的贾生更是千古绝唱: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天才贾谊有兼济天下之雄心,可惜很多人感觉他是一个威胁,汉文帝无奈就没有重用他。后来就算召回了贾谊,也是为了问鬼神之事。

李商隐的诗中都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感情,而且有的情诗也只是表面。

巫峡迢迢旧楚宫,至今云雨暗丹枫。

微生尽恋人间乐,只有襄王忆梦中。

这边是写给令狐绹的诗,希望令狐绹念及旧情,帮助李商隐。

回到夜雨寄北,这里面蕴含的感情也是丰富的。这首诗到底是写给谁,没有定论,我更倾向于写给他的妻子。

当时李商隐客居巴蜀之地,雨勾起了他对远在长安的妻子的思念,于是他便没有写如何思念妻子,反而在幻想和妻子重逢的场面。

可是呢,他的妻子在他写这首诗的时候已经去世,而李商隐还不知道,满怀着期待。如果这个背景是真的,怎能不叫人流泪?


诗书君


“巴山夜雨涨秋池”出自《夜雨寄北》,作者是晚唐诗人李商隐,全诗如下: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关于这首诗的题目后人有一个小争论,在南宋洪迈编的《万首唐人绝句》里,这首的题目为《夜雨寄内》,意思是诗是寄给妻子的。但是给李商隐诗集作笺注的清代人冯浩,却认为“集中寄内诗皆不明标题”,所以诗题不必改为寄内。今天我们今天在课本上的诗题统一是《夜雨寄北》,在这里大家可以作为一个了解就可以。



这首诗的作者李商隐,大家都是比较熟悉的,上学时的语文课本里选入了他的几首诗。虽然没有李白和杜甫诗词选入的数量多 ,但是也足可见今天的我们对于李商隐才华的认可,作为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被称为“小李杜”。李商隐的一生可以说坎坷曲折的 ,这里主要指的是他个人的仕途之路,他刚刚踏入仕途,正准备施展自己满身才华和一腔报负的时候,就被卷进了牛(牛僧孺)、李德裕的朋党之争中,这样基本也就是与仕途绝缘了。在李商隐晚年所作的诗,可以看到他的诗的感情基调比较感伤,应该是对自己一生不幸的哀愁。


毕丹丹的贝店733807


【雨夜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该诗应该是写给远方妻子的抒情小诗: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我也不知道呀!夜色下的巴山,秋雨下个不停,把池塘都灌满了。啥时候和你一起在西窗下剪烛长谈,诉说今日巴山夜雨时的思念之情呢?


123zsc123456


喜欢李商隐,他的诗词流淌着,欣喜、哀愁、豪迈、缠绵,比起李白,杜甫,更喜欢李商隐的诗,那么贴近心思,近乎生活。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窗前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人隔千里,遥遥相思,如这不断滋涨的池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相见,其中惆怅,意味幽长。若相见,一定要与你言语这相思绵延的巴山夜雨时分,画龙点晴,凄美且深髓,没倾诉一丝愁苦,却浸淫得淋漓尽致,是在灵魂对白,这就是古诗词一不般的高雅与含蓄。

喜欢李商隐的诗,不去考证他的人生经历,每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对美丑的理解,源自涵养,各是的境遇不一样,造成不一样的人生。他的诗太沁人心肺,辟如《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此中无奈,绝望,彼此的爱慕思念,至死不渝,读来叫人断肠,流唱千古。

《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一辈子颠沛流离,不得志,夕阳西下,悲从中来,感命运之多舛,叹心中之不甘。

诗喜义山,词爱柳郎,各人各好,何来短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