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好莱坞电影给我们灌输了哪些关于射击的错误观念?

我爱亢小丹


关于射击,一些好莱坞影视剧为突出刺激的视觉效果以获取良好的票房收益,违反基本物理,化学原理,进行了很多偏离事实的夸大。在此我们可以简单总结为十条。

爆破加成

几乎在所有的影片和游戏中,用枪去打油桶、汽车油箱,都会立刻引起爆炸。事实上,很多子弹弹头就是铅,铝,铜等材料,说白了就是一块高速飞行的金属块,和空气摩擦可能有高温产生,但是也不可能高到能够点燃汽油。实际上,汽油必须是在遇到明火,高温高压,并且与氧气接触的情况下,才可能发生爆炸,燃烧。美国知名电视节目《谣言终结者》MythBusters 专门做了一个实验,最终证明,只有穿甲燃烧弹射击装着汽油的油箱油桶,才可能爆炸。

无限弹药

很多影片中,演员抱着重机枪不插弹夹,所有冲锋枪,步枪,手枪都开自动连发射击状态,火蛇喷出来,可以不换弹夹一直喷连续射击好几分钟。其实除了带弹链的重机枪,带弹鼓的冲锋枪和突击步枪,一般来说,其它枪支的弹夹容量也就是15-30发,全开自动射击的话,3-8秒内就可以把整个弹夹射空。

我还有一句话要说

很多人中弹后意识非常清醒,一边吐血一边交代后事,半天才死。实际上,人除非头部中弹,确实不会马上挂,但是,如果不是擦伤,躯干,四肢遭受巨大冲击后,会马上昏迷,休克。当然,被三八大盖打对穿除外。

漂亮尸体

一旦被步枪子弹击中,会形成空腔效应,破坏力极大,子弹巨大的动能外加空腔效应的气流运动,会立刻将子弹经过部位的人体扯碎,撑开,子弹打在胸腹腔上就是五脏破裂,打在手脚上就是手脚断裂,不可能向电视剧里那样,人中弹以后,身上只有几个小洞在冒血,整个人还完好无损。

狙击的新衣

这个好莱坞还好,国内特别喜欢找一张破布,把狙击步枪裹起来,甚至连弹仓抛壳口也裹得严严实实,现实里一枪打下去,绝对非常喜感。

开锁专家

所有枪战片里,大牛拿着手枪,冲锋枪对着锁头一阵扫射,就可以把锁打烂,破门而入。实际上只有大口径的子弹打击锁头,才可能造成破坏,一般来说,拿枪口对着锁头射击是作死,因为在狭小空间里,子弹撞击坚硬,光滑的锁头,很可能弹开,形成跳弹,最后很可能伤害射击者。

瞬间移动

枪一般都是有准心的,在10-50米以内瞄准射击,特别是连发,一般都是能打中的,然而很多影视剧里面,双方对射了无数梭子子弹,就是打不中。主角如同戴着光环,到处跑,脚跟后一堆闪光。这都是艺术夸张。很多武警战士抓逃犯和劫匪的时候,不管是不动目标还是运动目标,往往手持自动步枪,来个两三发点射就爆头了。根本没有被瞄对象潇洒的闪避这回事。骇客帝国里面的子弹时间桥段是虚拟世界中的经典,但是现实世界中,子弹速度非常快。不是谁想躲就能躲的。

高温猪手

抓着枪管和导气管射击。也不管自己的手会不会变成烤猪手。所以也有细心的导演安排了换枪管,修机枪的桥段,比如HBO的大制作《血战太平洋》中,专门有描写约翰·巴斯隆为了带水冷式机枪转移,被打热的枪管烫伤手臂这个细节。

无限冷却

一直射击,枪管打到融化都不需要冷却。

万能装备

一支枪,尤其是欧美系的枪,主要是精准,但并不皮实,很多主角背着枪太空里漂,深海里游,沙漠里爬,烈火里烤,甚至当做械斗时的棍子劈人,最后居然摸出来就照样打,从不调校和保养。


HannibalLecter



《拯救大兵瑞恩》开头二十分钟“奥马哈海滩”登陆的那一段,当登陆艇舱门打开后美军就受到了碉堡内德军MG42机枪的横扫!在伤亡惨重下,迫不得已从登陆艇两舷跳入海水里。


随即受到了MG42机枪对水中人员的射击。

这张截图还能清楚的看见7.92子弹


在水里的划迹。影片里这种血腥的特效场面让人感到非常的惊恐!

那么,真实情况是这样吗?其实我们是让电影骗了,真实的情况上使用9㎜“贝弹”在距离水面10米处往往水里打一枪,子弹最多在水里行进一米不到的距离,并且动能衰减极快,根本不可能出现穿透人体的情况发生。
这是外国进行的9㎜手枪在泳池里射击后形成的气泡。
而这张图片是G3步枪7.62㎜子弹在水中射击的情景,在一米内子弹发射药的气体所形成推力气泡衰减极快。这样短的距离并且能量极低根本打不死人!

普通子弹在水中的这种能力很差的原因:是水的密度是空气的800倍!在这样“强大”的阻力下,普通子弹的动能被严重的削弱,而根据实验的结果,电影当中的MG42机枪距离射击目标至少200米远,再入水也就根本打不死人了!


我军各兵种特种部队所使用的“蛙人”专用步枪和专用手枪。

由于现代特种部队的渗透战威胁很大,特别是港口战时防御,对敌方“蛙人”的防范是重中之重,因为从二战以来到越南战争这段期间,交战双方的“蛙人”经常潜入对方的港口对舰船实施爆破性破坏,让人防不胜防!对付他们的最好办法就是组建自己的“蛙人部队”……早年间“蛙人”的水下战斗几乎都是使用潜水刀进行肉搏,为了更好的消灭敌人保存自己,苏联首先研制出来“蛙人专用”手枪和步枪,这两种枪口径与普通步枪手枪一样,但是弹头很长很锐利,发射药也要比一般子弹多,而且枪的密封性能相当好,这样的设计是为了减少发射药能量的消耗,就是将发射药的大部分推力都用在推动子弹上……“蛙人枪”的射击距离也是根据水深而定的,在5米的水深可以将子弹发射到30米的距离,10米水深为15米远,水越深距离越近。

“蛙人”专用枪是因为特殊需求而研制的特种装备,这样的特种装备在水中的射击距离也不远,因为世界上大部分水域透明度并不高,水下是黑暗的,超过5米的水深20米之外基本上看不到人了,子弹射程再远看不到目标也没有意义。

好莱坞大片对于子弹的谬误还很多,文章就不一一列举了,我们看战争电影要用一定的科学态度去观看,而不是让电影里的谬误情节带了节奏。


皇家橡树1972


1. 人被子弹击中后会立刻死亡

子弹击中肩膀时,极少会导致人立马倒地而亡。如果是击中头部或喉咙,就是另外一回事。但这种桥段早就被好莱坞电影用烂了,尤其经常被用在英雄必须立刻干掉一堆坏人的时候。主角只需要随意地朝坏人打几发子弹就能把坏人打死,圆满地完成任务。但除了少数例外情况,现实生活中几乎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此外,由于中枪会导致人体的肾上腺素水平急速增高,所以中了好几枪都没有发觉自己中枪的情况也是不常见的。

2. 击中移动目标是件很容易的事

移动的目标很难击中,可以说是非常难。但好莱坞往往会忽视这个看似明显的事实,选择夸张地予以表现,虽然这不一定是坏事。《行尸走肉》就是个非常明显的例子。虽然它的制作质量很好,经常会有幸存者,但此前几乎没有摸过枪的人都能很精准地从远处甚至是移动的车辆上打中僵尸,这也未免太过夸张了。

3. 手枪弹夹能装40-50颗子弹

显然,好莱坞高管们都认为手枪的弹夹很大,大到可以装得下几十颗子弹。这样确实很方便,主要出现在英雄必须干掉一堆坏人的时候。但其实是很烦人的,通常会剥夺电影本身的很多乐趣。

4. 枪的反冲力很小

这绝对是假的。电影中有时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年轻人甚至是未成年人用手枪或左轮手枪射击,但一点都没有受到反冲力的伤害,反而站得四平八稳,这在现实中根本不会发生。即使是成年男性通常也会被反冲一下。科恩兄弟的《大地惊雷》是少数几个表现出枪的反冲力而且将之视为剧情亮点的电影之一。

5. 枪战之后没人感觉到耳鸣

枪声非常响,尤其是近距离面对枪声的时候。但在好莱坞电影中,演员们似乎并没有在一场本可以让他们暂时失聪的巨大枪战之后感觉到耳鸣。此外,人们似乎可以在发生枪战时正常地说话,这在现实中根本不可能发生。原因有两个,一是枪战时不方便说话,最好专注于战斗本身。二是必须大声喊叫才能让对方听到你说的话,因为打枪的声音非常大,说话声音几乎不可能盖过枪声。


小鸽子看世界


误区如下

第一个,百米内,车门挡子弹。

第二个,主角没穿防弹衣,挨一枪不死,不残废。

第三个,穿着防弹衣,近距离挨一枪,当场没昏过去。屁事没有的,是不可能的。

第四个,冲锋枪,步枪疯狂连射。请参考冲锋枪急速射每分钟千发,和步枪八百发往上计算。

三十发弹夹和扩容双弹夹六十发。撑死他五秒钟。

第五个,主角永远不数自己的子弹数,和敌人的子弹数。

第六个,房屋内部作战,从来不打墙。八毫米大口径手枪,可击穿1.2厘米厚的钢板。没概念可以自己去找尺子比划下。

第七个,别认为墙后就安全,那是五零墙体防御手枪。你换AK和狙击步试试?

第八个,手雷爆炸趴下没事。手雷破片最小24片。呈现一百八十度半圆球体杀伤半径。按照最低标准24枚破片算,五十平米的房间,你趴下了,你觉得炸不到你概率多大?

更何况现在还有新型号磁化钢珠破片手雷。江湖传闻,这玩意凶残到上千破片。

第九个,狭小空间内用火箭筒,简称RPG。火箭筒后尾气可以把你自己变成烤猪。两节的那种烤猪。

第十个,别认为主角可以凭借身手,一个是可以解决一直战术小队。

一直顶级的战术小队火力互补,可以压制你到死。

第十一,别以为是个人就可以提着机炮扫射。那玩意是载具武器,不说重量,和载弹量,光后坐力就可以震得你内伤。

第十二,主角单手操抢,单手持AK是谣传。

第十三,别以为近距离爆炸你会没事。光是爆炸冲击波到了一定量级,都可以让你提前领盒饭。

第十四,别信主角作者,他也没实弹过。欢迎关注。


水浅菱甲多


关于射击,好莱坞电影中常见的错误包括:

1、过度夸大手枪的作用。由于手枪是最为常见的轻武器,因此在好莱坞电影中手枪成为了最常见的轻武器,并且经常会出现与自动步枪和冲锋枪对射的场面,甚至还还能让一两个用半自动手枪或左轮手枪的主角干翻数个自动步枪或冲锋枪射手。然而事实上手枪在自动步枪和冲锋枪面前无论射速、射程还是杀伤力都是全面居于劣势,更何况手枪由于没有依托而十分难以打准,因此用手枪压制自动步枪和冲锋枪完全就是痴人说梦,在你只有一把手枪时如果真碰上一群手持自动步枪和冲锋枪的射手最好趁早投降。

2、躲在汽车轮胎后面防御射击。汽车轮胎内具有一定的金属结构,因此认为汽车轮胎能够防弹并非没有道理。然而任何的材料在抵御高速物体时强度都是有限度的,汽车轮胎也不是什么子弹都防得住。小型汽车的轮胎能够在一定距离上抵挡手枪或霰弹枪的射击,但对于自动步枪和机枪在二者的有效射程内完全没有防御能力。大型的重卡轮胎防护性能更好一些,但同样没法抵御自动步枪连射。同样的问题还有汽车车门,汽车车门的金属板非常薄、根本无法抵挡现代轻兵器的射击。因此那些遇敌时打开车门当做“盾牌”的家伙,在真实的战场上只能被打成马蜂窝。

3、子弹打起来不要钱。使用自动武器“泼水”是在视觉上令人感觉相当爽快的感受,因此好莱坞电影里也经常出现一连打光好几个弹匣、乃至机枪枪管打红了都不带停一下的情况。但在战场上,没有谁敢这么浪费子弹。虽然现代步机枪弹体积和重量都不大,但一次性携带几百发对于一个体格合格的成年人来说仍然是不小的负担。同时,除了子弹,持枪者还可能携带护具、通信设备、后勤物资等其他装备,因此根本没有可能随身携带上千发子弹进行“泼水”。

4、狙击步枪的瞄准镜分划。在好莱坞电影当中,狙击步枪的瞄准镜分划往往被简化为交叉的十字线,在瞄准目标时也只需要将十字线交叉点对准目标。但实际上真实的瞄准镜划分极为复杂,即便是突出简单易用的猎用瞄准镜也具有辅助线和测距线(参考《使命召唤:现代战争》中M82的瞄准镜划分,这种划分被很多厂家生产的民用瞄准镜所采用的),稍复杂一点的会在十字线上刻印密位点,而类似SVD所使用的PSO-1瞄准镜还具有估测目标身高和运动轨迹的功能。而在使用上,狙击步枪的瞄准镜也绝非单纯地用十字线交叉对准目标就够了,而是需要使用瞄准镜自带的分划对目标进行测距测速后选取适当的密位点或刻度对准目标再开火。


军机图


大家好,我是老霍,一个水平不高的军迷。

好莱坞电影给我们灌输了哪些错误的射击知识呢?

其实,导演很多时候知道电影里的情节是不符合常理的,但是,电影为了视觉效果,不得已而为之。

1、子弹引爆手榴弹,引爆加油站,引爆汽车,引爆C4。实际上,手榴弹很难通过子弹射击引爆,且不说打的中不,就算打中,也引爆不了。汽油本身燃点比较高,普通子弹很难引爆,穿甲燃烧弹除外,子弹引爆汽车也是同样原理。C4更是不容易引爆,需要用雷管才行。

2、主角手枪干掉一票拿冲锋枪步枪机枪火箭筒的敌人。现实中,这基本很难,手枪本身就很难打准,又因为枪管短,子弹装药少,超过20米,就不容易打准了。而步枪冲锋枪,100米以内,都很准,而且装弹多,正常情况下,只需要两个人配合,拿手枪的主角肯定被压的抬不起头。

3、中枪继续战斗。现实中,子弹的威力真不是开玩笑的,空腔效应,子弹进入人体后,会翻滚,入口很小,但是中间会留下很大一个空腔。这个空腔里的肌肉,骨骼,内脏,血管就会一团糟,马上救治都很难,更别说中枪以后还能生龙活虎的继续战斗了。

4、霰弹枪一枪把人打飞。霰弹枪,近距离威力确实惊人,但是,也没有到可以把人打飞的程度。

5、躲在一些根本挡不住子弹的掩体之后。车门根本挡不住子弹,办公桌根本挡不住子弹,小树挡不住子弹,一般砖墙挡不住步枪弹,水泥柱子可以被打碎,挡不了几发子弹,平底锅挡不住子弹。

6、枪打各种不可思议的东西。枪打火箭筒,把火箭弹打爆了!这太难了,看到对方火箭筒,第一反应,一般是找掩体,而不是艺高人胆大的打火箭弹引信!枪打无人机,把无人机击落了!无人机,大型的飞的太高太快,步枪打不着,小型的太小了,也不容易打中。子弹打子弹,这个不说了,概率比中彩票还低!子弹打直升机,12.7毫米机枪弹都能挡住,别说7.62和5.56的步枪弹了!

7、步枪上有各种挂件和标准具。实际上,就连美军,都不是人人配发瞄准具的!我们看到的,伊拉克,阿富汗美军,也不是人人都有挂件和瞄准具的,他们还是按照特种部队的标准来的。

8、狙击手子弹穿过敌人瞄准镜干掉对方狙击手。现在的瞄准镜太复杂了,里面有跟多组镜片,子弹要么卡在里面出不来,要么打不进去。

9、用别人的身体挡子弹。步枪可以轻易打穿没有防护的人体,用敌人身体挡子弹,基本挡不住,手枪弹也不一定挡得住。

10、壮汉手持加特林扫射。小一点的加特林,就是美军的迷你刚机枪,且不说百十来斤的重量,就算后坐力,也不是能手持的。如果力气大,真的把迷你刚提起来了,一开枪,直接就脱手了。

11、双持武器,还打的特别准。双持武器,很难瞄准,也就是说,除了吓唬人和帅,基本打不中人。

12、沙漠之鹰单手射击。沙漠之鹰是狩猎手枪,尤其是12.7毫米的版本,就算双手持枪,160斤以下的人也难以扛住那个后坐力。当然了,魔鬼司令里的阿诺州长,那个力量远非一般人可比!

13、一场激烈的枪战过后,还能低调的聊天。枪声还是不小的,尤其是在封闭空间内,回声会把声音加大。一场枪战过后,基本都是耳鸣的,说话全靠吼。所以战争片里,大家说话全是吼,不一定是角色脾气不好,很可能是大家说话小声,根本听不见。

14、敌人一窝蜂往前冲。实际上,冲锋会拉开15到20米距离,如果按真实的来,那一个镜头里没有几个人。


老霍家那小勇


第一,枪口冒火。

电影中经常有枪口冒火的情景,造成这种情况有两种原因,一是使用没有弹头的空包弹,火药直接喷出来;二是后期为了视觉效果所做的艺术加工。在现实中,枪口确实冒火现象,但都是比较微弱的,火焰也不是那么容易从察觉。况且,在有消焰器的情况下,枪口冒火的问题也会得到很好地解决。

第二,连续射击。

如果是机枪的话,长时间连续射击是很难做到的,枪管冷却、更换的环节在实战中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电影中很少体现这些情节。除了机枪,端着自动步枪连续射击更是常有的事,我们吃鸡的时候就能感觉出来,30发的弹匣连续射击用不了多久就打没了,战场上哪有那么多子弹让你打??

第三,车门挡子弹。

电影中常有的镜头是:一个急刹车之后,以车门为掩体迅速展开战斗。这搞得好像所有的车好像都跟美国总统的“野兽”似的,然而现实是,除了发动机和轮毂,基本就扛不住步枪子弹的射击。要是用机枪的话,几十米内对着小轿车射击,甚至在车体内根本就留不下什么子弹,都会穿过去。所以,如果在车上遇到袭击,赶紧下车在找掩体,一直在车里钻着基本就凉了。

第四,主角不死。

电影中对于无关紧要的配角,基本上是挨一枪就死,但是对于主角,伤痕累累却还能继续战斗。这就是为了剧情的需要,把现实完全演绎地走向了两个极端。

电影是艺术作品,并不代表现实。如果我们太过于相信电影,而不去思索真实世界的模样,那就入戏太深了。同样地,如果我们要求所有的电影都完全按照现实世界去呈现,那估计也就没人愿意看电影了。


兵说


第一,被击中后立即死亡。除非是击中脑干,直接抹掉所有神经反应,这才是真正的瞬间死亡。第二,躯干中枪还能屹立不倒。很多影视作品里,已经要被步枪打漏气的英雄们还能端着枪继续战斗。上千焦的动能!基本上中枪的都得躺!死不死另说,肯定要躺!如果是警察的话,使用小口径冲锋枪或者减装弹药,可能只会退一两步。但是绝不可能屹立不动!第三,穿了防弹衣就能傲视战场。不能抵挡步枪子弹直射的软质防弹背心不算。我们说带插板的重型防弹衣!可以抵御7.62nato弹抵近射击的重型防弹衣!是,插板会把子弹挡住,但是巨大的动能肯定,绝对会把人顶个跟头,运气不好的被直接打晕也不是不可能。电影里穿件防弹背心就敢把自己当坦克的,不是导演不让死,就是反派太蠢打不着。


长弓行者


有很多。1、除非是防弹车或装甲车,普通的民用车是挡不住子弹的,尤其是军用自动步枪的子弹,这种枪,枪口动能很大,能够轻易穿透汽车玻璃和蒙皮,而且由于一次穿透,弹头可能变形,打在人体上的伤害更大。2、树木同样不能挡子弹,而且子弹打在树上的角度如果过小,还会形成跳弹,导致意外伤亡。3、子弹射入水里5-15米时仍有强大的杀伤力,所以在电影中跳入水里就能避免被子弹射杀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4、电影里手持双枪同时精准的射击不同的目标在现实中不可能,因为人眼无法同时看准两个目标。5,电影中经常有炸药爆炸时,主角前方正好有块钢板或钢门,跟随主角一起被冲击波吹飞,然后主角因为有遮挡的物体所以屁事没有。但是现实中那块钢板会像拍苍蝇一样把后面的人拍死。如果没有钢板,那么冲击波会在把人吹飞的同时摧毁人体内部的骨骼和内脏,人会死于大量的内出血。6、枪械套上消音器后,并不能完全消除声音,最多就是降低一点。尤其在室内使用时,和半夜在室内放鞭炮的声音差不多,因此电影里那种使用消声器杀人,离被杀者几米远的人都听不到开枪声是不可能的。电影里那种消声器其实是消焰器,让他人看不到枪口的射击火焰。真正的微声或无声手枪其枪和子弹都是特制的。7、现实中无论是自动步枪还是机枪,都不会连续射击,因为这样不但持续火力时间短,子弹消耗过快,影响射击精度,还会导致枪口快速过热,有炸膛的危险。现实中都是短点射和长点射结合,如需要提高精度还会使用单发射击。


偷偷吃炸鸡


电影对现实的艺术加工,产生了不少不符合现实的现象。算不算错误就见仁见智了,毕竟那些现象并非完全没依据,只是结果经过夸张处理。就射击来说,举几个例子:

一枪打爆汽油桶

高速飞行的子弹穿过汽油桶壁时会产生高热,但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能点燃汽油,最多稍稍加快蒸发。

而且汽油只是易燃物,不是炸药。只有在密闭空间里燃烧,蒸汽混合大量空气,才有可能引发爆炸。

一枪引爆氧气瓶

子弹近距离打穿氧气瓶并非难事,同样会在切口产生高热,甚至引起局部燃烧。但有些电影把氧气瓶爆炸处理成火光冲天,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氧气瓶爆炸是高压气体瞬间释放所致,如果“有幸”近距离欣赏,应该能看到一片白雾猛然变大,不会有火光。

子弹开手铐

如果把手铐固定好,子弹确实有可能把它打断。但如果戴在手上……是跟受害者有多大仇啊,人家偷了你的旺仔牛奶还是怎的?

巨大的冲击力会通过手铐传递到手腕上,跳弹也会造成二次伤害。最好的结果是手断了,受害者没挂;最坏的结果是手断了,受害者也挂了。无论如何,手是保不住了。正确解法如下:

子弹超耐用

耐用的极致就是无限。实际上,自动枪械射速慢则数百发/分,快则上千,如果扣着扳机不松30发弹匣一秒就清空,声音听起来也不是界限分明的“哒哒哒”。

一般士兵上战场也就带200发子弹,打法通常是2~5发点射,火力压制才会5~10发连续打。即使是配备了弹链或弹鼓的机枪,也要打一阵歇一会,不然枪管烧红了就废了。

人体描边大师

电影里经常出现这样的镜头:正反派对射,几百发子弹全部落在掩体上,没有一发命中。更气人的是,主角还能在枪林弹雨中来去如风,全赖光环的防弹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