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KLJ-7A雷达或是量子雷达能追踪到F-35或F-22隐形战斗机吗?

hwy123456


隐身飞机只是被发现的距离更近,并不存在说什么隐身飞机雷达就发现不了。

就算是很多人看不起的Su-35S(PLA用着很舒服),它能够保证在40km的距离内发现并锁定F-35。这还是反隐身能力较弱的X波段雷达,而如果是AN/APG-77V3级别(F-22用的那个),对F-35的探测距离能提高到60-70km级,这个距离已经大大超过了目前中距空空导弹的射程。

而长波雷达对隐身飞机的探测距离更远,至于直接制导级别的精确定位这个确实相当困难。目前各国在反隐身方面的主要尝试集中在3个领域:

1. 探索未来的量子雷达

2. 提高米波雷达的定位精度

3. 提高光电系统(IRST)的探测距离并提高测距精度

量子雷达从技术原理的角度看,几乎可以无视目前战斗机的任何隐身手段,但是距离实用还非常非常遥远;而提高米波雷达的定位精度,可以说从隐身飞机诞生的一天,中美俄就在不断的尝试,目前也已经达到了比较好的效果;至于光电系统,目前先进的光电系统对隐身目标的探测距离是大于X波段雷达,小于米波雷达的。并且光电系统对目标方位的探测精度极高,缺点是难以测距。

然而,虽然Su-35S能在40km距离发现并锁定F-35。然而导弹的射程仍然非常有限。以AM-120C5与R-77级别的战斗机常用中距弹为例,对战斗机的迎头有效射程大约在25km级,尾追射程在8km级。也就是说,即使是对于反隐身能力最弱的战斗机常用的X波段雷达来说,探测距离仍然是远远大于攻击距离的。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在航展上作飞行表演的战斗机挂上龙勃透镜,有脱了裤子放屁的嫌疑。对于各种波段雷达一应俱全的机场而言,在机场上空你随便怎么飞都能用雷达扫到你,并不存在所谓的隐身飞机需要挂龙勃透镜不然机场无法协调航管的问题。


贞观防务


KLJ-7A雷达利用x波段雷达,专门用于维护武器质量锁定目标的。

然而,x波段雷达恰好是美国隐形战斗机B-2、F-22、F-35为了不让雷达追踪到而进行了优化的雷达频率。因此,当x波段雷达扫描时,这些隐形战斗机的雷达反射截面会比普通战斗机小得多。

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基本上,当雷达想要扩大探测范围时,必须通过降低整体灵敏度以及信号反馈的方式来捕捉较小的雷达反射截面。反之,当雷达需要更精准的探测时,雷达的探测范围就会相应缩小。

这些都来自维基百科的资料:

《KLJ-7A 雷达的探测距离》;

《110 公里(雷达反射面积为3 m2) (V2)》, 或

《140-150 公里(雷达反射面积为5 m2) (V2)》

当探测范围在140 - 150公里时,雷达反射截面积增加到了5平方米;当探测范围为110公里,雷达反射截面则是更为敏锐的3平方米。

F-35和F-22雷达反射截面的官方规范都是保密的。不过根据推测,F-35的截面尺寸大约是是篮球大小,而F-22的截面尺寸大约是高尔夫球大小。两者都远小于3米或5米的尺寸。

也就是说,由于追踪距离更远的目标而降低了雷达的灵敏度,使得雷达更加难以从背景噪声中辨别出隐形战斗机来,从而使隐形战斗机可以不被发现,或是出其不意的发动攻击。

我对于量子雷达的理解是:雷达将发射两组通过量子纠缠而连接在一起的微波波长粒子。其中一个粒子的任何变化都会改变另一个粒子。这意味着,当量子雷达发射的粒子与隐形战斗机相遇时,就会受到影响,而同样的变化会立即改变第二组粒子,从而辨别出隐形战斗机的踪迹。至于说这种方法有多精准,我可说不好,毕竟我不是物理学家。不过从我读到的资料来看,这一先进技术目前尚未在雷达领域有实际应用,但从理论的角度来说,量子雷达是可以探测到像F-22或F-35这样的隐形战斗机的。


小鸽子看世界


不需要这些雷达,只要波长足够的就能探测和追踪,所谓的隐身飞机,除了探测之外,最重要的是火控雷达无法锁定,自然就没有办法导引导弹攻击,早在几年前中国就可以探测到f22并成功导引飞机拦截伴飞,问题在于战斗力所使用的都是短波雷达,要探测隐形战机距离必须相当接近,更遑论锁定攻击,因此在战争期间就算侦测得到,战机拦截时还没看到对方,对方的导弹就已经到了!可以理解为长波雷达解析度不足,虽能看到但无法提供更精密的位置导引导弹,量子雷达如果能够成功发现并导引,那么隐身飞机的神秘光环就被彻底打破了,那么中国就不需要歼20了,直接歼10c加PL15就足矣视距外对抗F2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