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歷史上有天地會嗎?

林瑋盈


天地會在歷史上真實存在,是清代民間秘密結社之一,以拜天為父拜地為母得名。又名洪門,俗稱洪幫。天地會最初只是產生於福建的一個民間秘密結社,後來發展到臺灣、兩廣、江西、雲貴、湖南、江浙等省,並由華僑中的洪門成員傳到海外。

但關於天地會創自何時、何人、何地等頗有爭議,有十多種不同說法。如今都形成一門研究門類“洪學”。

但據長期從事社會史、中國會黨史與秘密社會研究的蔡少卿教授在《關於天地會的起源問題》中提出了洪門天地會起源於福建漳州地區,乾隆二十六年由漳浦縣洪二和尚即萬提喜所創。

中國會黨史研究會副會長、人民大學清史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導師秦寶琦教授在《試論天地會》與劉美珍的《關於天地會歷史上的若干問題》等文中提出天地會創立於乾隆中期,創始人是僧人提喜即洪二和尚。

著名歷史學者胡珠生在《天地會起源初探——兼評蔡少卿同志“關於天地會的起源問題”》一文中,認為鄭成功是天地會創始人,它創立於清初康熙年間,地點為福建、臺灣,然後傳入廣東和四川等地。

知名清史學家、中國秘密結社史研究專家赫治清在《天地會起源“乾隆說”質疑》一文中,反駁了天地會起源於乾隆年間、創始人為洪二和尚的說法,認為天地會成立於康熙十三年。

根據洪門流傳的問姓名詩“義兄問我姓和名,家居原住木楊城,松柏林李金娘母,花亭結義改姓洪”及問年月日詩“義兄問我何生辰,歲次排來是甲寅,良時吉月念五日,時逢子醜我出生”來推斷,清代的甲寅年有如下幾個:即康熙十三年(1674)、雍正十二年(1734)、乾隆五十九年(1794)和咸豐四年(1854)等。

目前很多天地會研究者認為天地會成立的時間應為康熙十三年,並在木楊城舉行了入會儀式。

有個名為“西魯故事”的著名傳說。說康熙帝徵調福建莆田南少林武功比較高的一批僧人遠征西藏,凱旋後,有人誣告這些僧人意圖造反,於是康熙帝派兵火燒南少林。有五個少林俗家弟子逃脫,從此痛恨清廷,請萬雲龍做首領,陳近南做軍師,成立洪門,以“天父地母”,立誓反清復明為己任,故稱天地會,尊鄭成功為開山祖師,這五人被稱為“洪門五袓”(方大洪、胡德帝、馬超興、蔡德忠、李式開)。

還有一個鄭成功創立說。鄭成功收復臺灣後,仍矢志恢復中原,所以建立了秘密組織洪門,以“漢留”為代號,派駐於大陸廣招反清義士,秘密反清。具體聽候臺灣參軍陳永華(即陳近南)的命令。金庸先生的小說《鹿鼎記》就採用了這個說法加以演義。

史料可據的是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有僧人鄭洪二,化名萬雲龍,在福建搞天地會,反清復明,白日誦經禮佛,夜間聚眾賭博,累聚銀錢,預謀起事。有子鄭繼,部下陳彪、陳丕、張普、張狗(破臉狗)、盧茂、李少敏、趙明德等數百人。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萬雲龍派手下盧茂等率領會眾三百餘人進攻漳浦縣衙門。但部眾還沒到齊,事即敗露,被殺數十人,會眾三百餘人皆被俘虜。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初,萬雲龍又派李少敏奉明朝宗室朱振興為“振興大王”,不料官府聽聞風聲即行抓捕,又失敗。眾人被捕時,畏懼萬雲龍報復他們的家人,都不敢供出萬雲龍。萬雲龍佯作僧徒,依然於廟中飲酒狎妓,安居行樂。萬雲龍死後,其子鄭繼接管天地會,法號“行義”。

臺灣林爽文起義後,清廷敕命嚴查閩臺天地會。萬雲龍得以暴露,其子“行義”被捕。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閩浙總督伍拉納、福建巡撫徐嗣曾的奏摺內容:“臣等查提喜於乾隆二十六年倡立天地會…….該犯俗名鄭開,僧名提喜,又名塗喜,又名洪二和尚”。

本人小說《白羽紅塵傳》即採用此段史料加以演義。

為了紀念萬雲龍,天地會會眾常自稱為“萬家兄弟”,甚至把“萬”當作姓氏的暗語:“您什麼萬兒?”

最早的天地會成員多為農民或由破產農民而來的小手工業者、小商販、水陸交通沿線的運輸工人及其他江湖流浪者。以後成分日益複雜,但仍以下層窮苦人民為主。

天地會自乾隆時期以“順天行道”,“剃除貪官”及“爭天奪國”為口號。嘉慶以後,又提出“興明絕清”及“反清復明”等口號。到清末又增加了反滿的內容。

嘉道以後,天地會甚至發展到海外,在東南亞與美洲華僑中廣為傳播,曾組織華僑多次舉行反抗西方殖民者的活動。

國內的天地會為對付清廷鎮壓以及便於吸收會眾,不斷創立新的名稱,演衍出乾坤會、添弟會、三點會、三合會、三河會、圈子會、漢流(留)、八卦會等等。

天地會在清代多次發動武裝鬥爭,比較重要的有乾隆五十一年臺灣林爽文起義,六十年臺灣陳周全起義,嘉善起義。鴉片戰爭後天地會更加活躍。太平天國運動時期,天地會首領洪大全(焦亮)﹑羅大綱等都曾直接率領會眾參加太平軍,在兩廣地區天地會建立的大成國﹑昇平天國﹑延陵國等短期政權,極大配合了太平天國。另外還有廈門小刀會起義﹑上海小刀會起義。

辛亥革命時期,天地會及其分支積極參加和支持革命黨人領導的武裝起義。海外的洪門組織不僅在經費上對革命黨人給予支持,而且還派人回國參加革命。辛亥革命領導人之一譚人鳳在《社團改進會意見書》中寫道:“革命(辛亥革命)之成,實種於二百年於前之洪門會黨”,“在運動之初,惟洪門兄弟能守秘密。發動之後,亦惟洪門兄弟能聽指揮。”,“人無論遠近,事無論險夷,人人奮勇,個個當先,卒有武昌起義,各省回應,不數月而共和告成,軍隊之功,實亦洪門兄弟之功”。

民國以後,國內的天地會組織大多成為少數人爭權奪利的工具。海外的洪門組織則大多數仍繼續作為團結華僑的重要紐帶,比如中國致公黨即由近代天地會在海外的分支,20世紀初成立於美國的美洲致公堂發展而來。

只有少數成了黑社會組織。比如現代的三合會即脫胎於以前的天地會。但在民國年間,三合會等積極參與革命,協助孫中山、黃興、陶成章、楊衢雲、鄭士良、陳其美等進行起義。

早在孫中山創建反清的興中會時,其成員有很多就是洪門中人。不過那時的孫中山尚未加入洪門。後來為了增強勢力,孫中山也有意進一步聯絡洪門,於1903年正式加入洪門,並被封為“洪棍”。

目前普遍認同洪門天地會發祥地是福建雲霄高溪,洪門天地會即創立於福建雲霄高溪。具體地點就是位於福建雲霄東廈鎮高溪村的高溪廟和高溪觀音亭,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高溪廟是清朝康熙年間天地會前五祖結盟地點;高溪觀音亭則是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提喜雲龍禪師正式創立天地會(洪門)的地點。

高溪廟依山傍海,向前是海灣,往後是梁山,可進可退,地理位置十分險要隱蔽,因而造就了天地會這個龐大的民間秘密組織。1993年4月,秦寶琦教授與中國社會科學院羅昭、郝治清、陳祖武教授以及瑞士、德國、美國等國家二十多名專家和學者專程到高溪廟實地考察,進一步確認了該廟是洪門天地會創始地。


趙燕雲


有的啊,在戲劇化的敘事結構方面,天地會起源傳說與大眾文藝中廣為流傳的忠臣蒙冤敘事頗有相似之處,但其獨特之處在於鋒芒明確指向最高皇權。通過彰顯與冤屈相連的不公因素、放大由蒙冤產生的仇恨情感,它清楚地表達了一種“蒙冤—懷恨—報仇—造反”的下層抗爭邏輯。雖然由於反清復明說辭的不斷出現,這種抗爭邏輯染上了傳統族類觀念的色彩,但卻深嵌於主流的天命意識形態之中。

由此,下層抗爭的倫理正當性在形式上得到了主張。 主張天地會起源與康熙朝一說的學者,皆認定“西魯故事”影射了天地會的起源,因此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筆者雖然也認為“西魯故事”在天地會起源問題研究方面具有重要價值,但不同意把“西魯故事”說成“影射”了天地會創立歷史的說法。


我認為不是“西魯故事”“影射”了“萬姓集團”和萬五道宗的事蹟,相反倒是“萬姓集團”與萬五道宗的事蹟被《會簿》作者作為基本素材,經過誇張、虛構而編成了“西魯故事”。


李三萬的三萬裡


清朝時期,有一個非常神秘的組織,這個組織的名字叫做天地會,起源於鄭芝龍等20多個兄弟結盟的小刀會,直到後來鄭成功反清復明創立的洪門。當時紅花亭起義失敗了,洪門被迫到全國各地分散開來,不過分攤下來的人形成了五個祖堂,自發的開始與清朝對抗起來。 當時的洪門二堂的堂主方大洪,他的主要勢力在廣東廣西,後來更是被稱作三合會。



在歷史上三合會的成員,曾經在海外建立過兩個國家,一個國家叫做蘭芳共和國,另一個國家叫做,戴燕王國。 當時廣州梅州人羅芳伯,創立了國外蘭芳共和國,這個人年輕的時候曾經多次參加過科舉,可惜的是都沒能夠考上。梅州可謂是三合會活躍的主要地點之一,當時羅芳伯和自己的親朋好友都加入了三合會,在1773年的時候劉芳伯客,同伴一同到南洋上海,成立了蘭芳會。



在76年的時候,這個蘭芳會曾經團結了3萬多的華僑,更是多次打敗海盜,有20多萬的土著人歸附他們。蘭芳共和國總共有20多萬平方公里的國土,所有的總長都是華人,直到88年的時候,荷蘭把蘭芳共和國給打敗。 其實除了蘭芳共和國之外,戴燕王國……也是起源於天地會。天地會在海外建立了戴燕王國,戴燕王國的創始人吳元盛是廣東梅州人,和羅芳伯是老鄉。因為起事失敗,在南洋逃避。 當時和羅方伯一同,建立了蘭芳共和國,成為羅芳伯的下屬,後來被派往管轄戴燕王國。 要知道當時的戴燕王國的國王非常的殘暴,人們非常的恨他,然後1783年的時候,吳元盛把戴燕國王給殺了,當上了皇帝。



戴燕王國這個地方是在羅州北部,整個國家有12萬平方公里的領土,這個國家存在了將近一百年。歷史上這片國主的三位國王和一位女王,分別是吳元盛和他的妻子,吳元盛的兒子吳德奎,吳德奎的兒子吳廣淮。 其實戴燕王國和蘭芳共和國一樣,在最後都是被荷蘭人給打敗了。這兩個國家當時曾經向清朝政府請求過保護,希望加入中國但是卻被乾隆給拒絕了。


歷史的循環


一、天地會是否存在呢?

說起天地會,大家都會想到陳近南,想起《鹿鼎記》,想起《新少林五祖》。

這幾部電視劇把的天地會給炒熱,但是歷史上是否真的存在天地會呢?歷史上的天地會又是怎麼樣的呢?

天地會的起源卻存在爭議。



天地會的起源是清史研究中最讓人困惑的一個問題,不同的專家學者有不同的說法。經過這麼多年的研究和討論,現在主要存在兩種說法,一種是“康熙說”,另一種是“乾隆說”。現在我將分別介紹下,讀者朋友們自己判斷。

二、康熙說

“康熙說”的存在主要是根據“西魯故事”,西魯故事是根據天地會的《會簿》而來。故事主要是說:



康熙年間,西魯番入侵中原,清廷中無人能敵,朝廷發文召集天下英雄豪傑抗敵,少林寺僧人聽聞此事前往抗敵,居然沒有用朝廷一兵一將就一舉打敗了敵人。之後僧人們拒絕朝廷封賞,繼續回到寺裡清修。可惜,後來遭到奸人的誣陷,清兵將少林寺燒燬。只有五人逃出來,之後遇到了硃紅竹和陳近南等人,之後與雲龍結拜,這就是天地會的起源。



20年三四十年代的時候,很多學者用反滿“民族革命”的觀點解讀西魯故事,他們覺得這個故事是含沙射影。

比如著名學者溫雄飛說:洪門內部傳說西魯故事是以神話為載體描寫的是鄭氏的歷史。其中裡面的人都是在射影,比如:

“少林寺”射影鄭芝龍一系;

“徵西魯有功”是射影鄭氏撤去仙霞關守兵讓滿兵長驅直入;

“火燒少林寺”射影,鄭芝龍全家在北京被殺的悲慘歷史;

“少林五祖”射影的是和鄭芝龍歃血為盟的兄弟們,就是幫鄭芝龍報仇的兄弟們;



“萬雲龍”射影的是鄭成功;

“明太子硃紅竹”:射影的是桂王永曆或者是唐王隆武;

“香主陳近南”:射影陳永華;

這個想法是和鄭成功打著“反清復明”的旗幟有關。

這種推論的方法還是得到了很多學者的贊同,不過不同的學者都用了這個思維,但是他們推出來的對應人物有所不同而已,這裡就不一一解說了。

基本都是這種思路。



三、乾隆說

“乾隆說”的根據是來自官書和史書的檔案資料,所以對於天地會《會簿》中的“西魯故事”沒有重視。

他們認為這些事情都是神話故事,他們覺得這些都是沒有歷史證據。並且指出這些故事都於“揚州十日”、“嘉定三屠”這些重要的事情都沒有提及。而且天地會既然是反清復明為何還要編個神話故事而不是直接說實話呢?而且這些內容和歷史都不符合。



歷史檔案中是有和天地會起源有關的資料的,這些內容是清廷追查天地會根源的時候保存下來的官員的奏摺和天地會被抓的人的供詞。

從這些歷史資料中看出,天地會是在乾隆二十六年的時候由福建漳浦僧人萬提喜創立的,萬提喜就是洪二和尚,洪二和尚在漳浦縣的雲霄高溪觀音亭創立。



乾隆二十七年漳浦縣人盧茂拜萬提喜為師進入了天地會,乾隆三十二年盧茂約了何哲等十多人在家中歃血為盟。之後,盧茂在師父萬提喜的指示下找了320人反清,編造了趙良明是宋代後裔。

事情敗露之後,盧茂沒有供出萬提喜,萬提喜僥倖逃出了,後來萬提喜的弟子李少敏又重新舉兵造反。他們造反的時候詩句裡有“李朱洪”,所以有編造了“朱振興”是前明後裔的故事。

可惜又失敗了,所以萬提喜就再也不敢傳教了,在乾隆四十四年的時候就死了。不過在乾隆四十七年他的弟子陳彪因為師父死了所以開始恢復傳教,之後收了嚴煙入天地會。嚴煙在乾隆四十八年到了臺灣又開始暗中佈置天地會的事情。乾隆四十九年的時候,林爽進入了天地會,之後,天地會在臺灣廣為流傳。乾隆五十一年的時候,林爽起義就和天地會有關係。



後來,清廷發現了林爽和天地會有關係,所以清廷開始追查天地會的事情。

這就是2個不同的說法,讀者朋友們你們更相信誰的說法呢?歡迎在下面發表你們的評論,或者你們是否有第三種說法呢,歡迎大家評論。



我是非說不凡,歡迎大家點贊和關注哦,謝謝大家。

參考文獻:

《天地會起源新論》 秦寶琦


非說不凡


歡迎打開歷史寶藏,一起來讀清代那些事兒。(本文400字,閱讀需2分。)

歷史上的確存在天地會。

《鹿鼎記》大概是很多人小時候很喜歡看的一部電視劇(也有電影),裡面有一個人物叫陳近南,此人為天地會總舵主。其實,陳近南曾經是不是天地會總舵主還難說,但天地會實實在在是存在的。有一點還得注意,《鹿鼎記》講的是康熙朝的事情,但天地會真正暴得大名是在乾隆五十一年的林爽文起義,之前天地會作為一個秘密組織,很少有人知道。

天地會別稱叫洪門,它是清代民間最大的秘密會黨。關於天地會的起源,學界大致有三種說法

  • 一、鄭成功是天地會的開山鼻祖

  • 二、洪二和尚是天地會的創立者

  • 三、天地會的創立者是萬五(也有人此人是天地會傳說中的英雄人物萬雲龍)

林爽文起義失敗後,清政府才開始注意到這個組織。天地會不僅在國內傳播,也擴散到國外,後來傳入了南洋、北美、澳大利亞等地區。咸豐四年,天地會發動了該會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叛亂。天地會對清政府來說一直是一個麻煩,每次天地會的暴亂被鎮壓過後其又很快死灰復燃。


兩分鐘走進歷史現場,歡迎右上角關注@歷史寶藏。


歷史寶藏


很多人都看過鹿鼎記,韋小寶曾經參加過天地會。其實天地會是真實存在的,屬於清朝的秘密組織,目的是反清復明。當時,他們的名氣很大,還幫助過孫中山先生鬧過革命。

既然是反清復明的組織,又特別有名氣,肯定需要大把的財富來經營。但是後世人也說不清楚,天地會的錢到底來自哪裡,更不知道他們留下的財富藏在了哪裡。有一個說法是,在江西的黎川縣的一個村子裡,有一處擁有108間房屋的豪宅,就是天地會藏寶的地點。明明有108個房間,可是大家只能找到107個,如果能夠找到最後一個,估計也就可以找到天地會的財寶。可是,幾十年以來,並沒有人找到這間藏著寶藏的房間。

這處豪宅所處偏僻的地方,距離縣城很遠。令人驚訝的是,在坐北朝南建築規律的朝代裡,這座古宅卻是坐西朝東。更奇特的是,房子的整體像一艘船,床頭直指北方,不知道有沒有什麼用意?在這裡沒有最常見的客廳、書房,更沒有屬於符合有錢人品味的樓閣和花園。

所有的房間都是一個樣子,並且每間屋子都連在一起。按理來說,每間房間都應該只有一個門,可是這裡的房子卻有四到六個門,進入就像闖迷宮一樣,不熟悉的人不可能走出來。而且,如此闊氣的房子,大門並不明顯,卻有很多小門,任何一個小門都能走進去。

千百年以來,外界對於這處豪宅越來越好奇。甚至有一個傳說,如果可以在這裡找到彎磚對拱磚,就能找到天地會留下的寶藏。可是,至今為止沒有人破解這個謎題,也沒有找到寶藏。

如果這處豪宅真的有天地會的寶藏,為什麼到現在都沒有被發現呢?是不是與一組神秘數字有關係?那就是這裡有36處天井以及72個地漏,加在一起等於108間房間。這一組數字到底有沒有內在的聯繫,是不是真的關係著天地會的寶藏呢?

這個謎題沒有得到解決,不過豪宅的主人也沒有停止對這個謎題的探索。或許,在將來的某一天,會有一位聰明人來解決這個問題。到底有沒有鉅額的寶藏,大家只能耐心等待。畢竟這個謎題存在了千百年,至於能不能解開,需要一份運氣。


劉大媽說三農


天地會為清朝二百多年朋主要的秘密精社之一。他們拜天地為父,一切會員同為兄弟姊妹,故名天地會。其會詩(藏頭詩,每句第一字聯起來為“拜天地會”)為:拜請五祖奉我君,天降真龍我主人,地產洪兒兄弟分,會聚洪英去滅清。

會員自稱“洪門”,把“洪”字拆開就是他們的暗號“三八二十一”(即氵八廿一)。這個“洪”字,一說為紀念康熙十二年(1673年)起義的朱洪英,一說為“洪武”的隱語,總之都暗示“滅清復明”的宗旨。天地會為了避免清朝政府的注意,又取“洪”字偏旁“氵”,稱為三點會。又把“洪”字解釋為會員團結,把“氵”喚作“三合水”。三合水(氵)加上二十一人(共)就寫成一個“洪”字,所以又叫做三合會。

天地會的創立時間,很難考訂準確。據“洪門小引”和天地會的各種文獻說,甲寅年七月二十五日出世。一般都說是康熙十三年(甲寅年,1674年)創立,大概可信。

天地會沒有完整的鬥爭綱領,就其文獻看來,主要口號是滅清復明”,“順天行道”。“滅清復明”是清朝統治下全國漢族和各族人民反抗民族壓迫的口號,“順天行道”是歷史上農民反抗地主壓迫的口號。天地會反清朝的鬥爭,實為以民族鬥爭為形式,以階級鬥爭為內容的農民和手工業者的反抗鬥爭。他們有三十六誓和十款規約,是會員的紀律,也就是行動綱領。其主要內容是:滅清復明,不得私通官差;作事公平,不得恃強欺弱;義氣相交,不得出賣兄弟;服從命令,不得洩露會內機密。

從清朝初年起,天地會不斷髮動起義,如康熙六十年(1721年)臺灣朱一貴起義,乾降五十一年(1786年)臺灣林爽文起義,太平天國革命前廣西、湖南的許多起義,太平天國革命時廣東陳開、李雲茂起義,福建黃威起義等等是其中著名的事例。康熙二十年(1681年)鄭成功後人所率領的反清力量在臺灣失敗,一部分人逃到南洋,於是南洋華僑中也有了天地會的傳播。而後南洋各地、澳洲和美洲華僑中都有天地會的組織。華僑中的天地會在辛亥革命時期,對於這次革命運動曾分有許多貢獻。辛亥革命以後,對於中國人民的革命運動仍有許多貢獻。

天地會的會員成份,主要是破產農民、手工業者和城市遊民,此外各社會階層都有人參加,成份複雜,組織散漫。在封建社會中,它曾經組織過人民進行過反抗鬥爭;在辛亥革命前後,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也曾通過天地會發動過武裝起義;天地會在歷史上的革命作用是應該肯定的。但是這種秘密結社,成份不純,許多流氓野心家經常利用這種組織進行危害人民的活動,這也是我們所不能忽視的。

天地會的派系很多,如小刀會、雙刀會等等都是它的支派,其中最大的支派是哥老會。這些支派的組織形式略有不同,但其性質、成份以及在社會上所起的作用都是相同的。

(參見榮孟源《天地會》)


楚邾


歷史上的確有天地會,陳近南雖然是金庸寫小說杜撰出來的角色,但是普遍認為也有原型。

先來說說天地會,歷史上又稱洪門,近代民間傳說將其與青幫、白蓮教並稱“紅花綠葉白蓮藕”, 即是以綠葉襯紅花之寓意,凸顯天地會眾幫之首的位置。天地會在中國近代可以說是影響力十分的大,也是近代幫會史上會眾最多、勢力範圍最廣、存在時間最長的一股民間力量。“天地會”是對外的稱呼,據說名字源於入會“宣誓”,“指天為父,指地為母,撮土為香,歃血證盟,結拜兄弟,共同反清”。對內自稱是“洪門”,關於這個稱呼有兩種說法,其一說他們是為了延續明朝洪武開國的理想,其二的說法就是來自於天地會的創始人洪二和尚。會眾為了掩人耳目,也相應的衍生出三合會、三點會、紅幫等別稱。

再來講講陳近南。歷史上並沒有出現這號人物,但是普遍認為與一個叫做陳永華的人有很大的相似性。而說到陳永華,就一定要提提鄭成功,因為歷史上普遍認為天地會的創立於鄭成功有很大的聯繫,甚至可以說是他一手創辦。而陳永華,則是輔佐鄭氏祖孫三代、治臺有方、政績卓著的一代功臣。在他20歲的時候,聽聞鄭成功在廈門招攬賢士,前往投奔。因其智勇雙全,立功無數,被鄭成功稱為“臥龍先生”。歷史上,陳永華作為一位頗具眼光學識的知識分子,他可能並不像武俠小說中那樣武功蓋世、本領通天,但他本人的確見識廣博,頗具政治才華,在鄭成功籌建天地會的過程中,必定擔當大任,也順理成章地被奉為天地會的靈魂人物,以彰顯該會的民族大義。


國家人文歷史


天地會,以拜天為父拜地為母得名,又稱“洪門”,是近世華人世界最大的民間社團組織。

其成員,以下層窮苦人民為主。“三點會”、“添弟會”、“小刀會”、“袍哥會”、“哥佬會”等要麼是洪門的另名、要麼是洪門的分支或分派。

天地會以反清復明,順天行道,劫富濟貧等為口號,反映了當時平民的民族觀念和反對階級壓迫的要求。


凌塔太守


天地會的確存在,在秦寶琦先生編撰的《中國秘密社會》一書中曾明確講述過天地會的由來。而且還有很多古籍都有提到。

清代教門


天地會屬於清代教門,是明代教門的延續和發現,其初期不叫天地會,而叫做天地門,後來到了清中期,改名為天地會,其原因也很簡單,中間涉及到一個有教門轉換為教會的過程,就像後來天平天國信奉的拜天主教,也是這麼一個道理。

而且,清代教門繁多,如果說明朝最盛行的是白蓮教,那麼清代危害最大的就屬天地會了,而且到清中期,清代教門也是其沒落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說清代教門對社會的危害有多大。

邪教組織

清代教門其實和邪教差不離,他們的教義完全是篡改之後的佛道儒的聖典,其實就是扭曲人性,為個人服務的歪門邪道。並不像金庸武俠小說那麼高尚。

洪幫前身

到了清朝末年,天地會逐漸轉化成了後來的洪幫,變成黑社會性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