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2 為什麼手動擋換擋要先踩離合?

現在提這個問題,許多人並不關心。因為他的車是自動擋的,根本就沒有離合器這個東西……

那在以前,甚至現在的農村和三四五線市場,手動擋還是挺多的,咱們聊聊這個問題吧。

為什麼手動擋換擋要先踩離合?

所謂離合器,就是有離、合兩種功能的一個總成。它的開關在你左腳下,就是那個離合器踏板,你踩下去,就“離”了,你放開,就“合”了。離、合的兩端是什麼?是發動機的輸出軸和變速箱的輸入軸。

這下就非常明白了,你踩下離合器踏板,發動機的動力就傳遞不到變速箱了;你放開離合器踏板,發動機和變速箱就接合到一起了。

最早的離合器是兩片摩擦片,你放開踏板時,它們靠摩擦力結合在一起,讓前後兩端軸成為一體;你踩下離合器踏板時,你的腳力就分開了兩者,動力當然沒法傳遞了。

為什麼手動擋換擋要先踩離合?

現在的離合器有很大進步了,有液壓式的,有“雙離合”的等等不一而足。但是作用和原理都是相同的。只不過,要麼消失了,要麼成了雙離合,跟變速箱綜合到了一起了,沒有離合器踏板了,根本不用你來操縱了。

而命苦的手動擋,當然還是要離合器的。沒準還是單片式的,沒錯,就是最傳統最簡單的那種。但是,有離合器的手動擋的操控感,也是非常爽的,有掌控欲的人,技術好的人,或者就是單純喜歡手動擋的人,那就是喜歡呢。比如歐洲不少人,就是喜歡手動擋。

在擁堵的城市裡,當然是自動擋開著爽和舒服。但是在人家歐美,地廣人稀,不會有中國的炎熱和擁堵,開著手動擋,真的很爽的。但是,架不住中國人多市場大,他們要想在中國賣車,就得多造自動擋。而AT的專利全在日本人手裡,可憐的歐洲人和美國人,要麼花大錢買人家的AT,要麼就用雙離合。雙離合在擁堵的路面會過熱會頓挫,還真不如手動擋,怎麼也不會過熱。而且,那種手腳配合之後帶來的酣暢淋漓的速度,真是蓋的。

其實,隨著中國的高速路、國道、縣道越來越好,還真是手動擋的好日子來了呢。

嗯,咱們還是說說為啥變速前要踩下離合器。

在老式汽車上,沒有同步器的情況下;要先一腳離合,推到空擋,再一腳離合,推到相應的擋位。

為什麼?手動變速箱,都有輸出軸和輸入軸。這些軸上有相應的齒輪。你變速桿變一位置,就是把相應的那組齒輪給齧合到了一起,就會變成相應的擋位;平時,你的變速箱兩組齒輪齧合得好好地,高速旋轉著,你硬要讓他們換個伴侶來齧合,兩組不一樣轉速的齒輪,就會打架,你就聽到剌喇喇的打齒聲,如果你死活硬著變速桿,牛不喝水強按頭,那就會把齒輪上的齒給打掉了,再也無法齧合或者齧合不好,變速箱就廢啦!

為什麼手動擋換擋要先踩離合?

如果你踩下離合器,切斷髮動機動力傳輸,同時把擋位推到空擋,變速箱裡的齒輪轉速就會慢下來,然後你再推入相應擋位,兩組齒輪就齧合上了。

當然這是沒有同步器的情況下,如果有同步器呢?

那麼,什麼叫同步器呢?

為什麼手動擋換擋要先踩離合?

同步器其實說白了就是在結合套和齒輪組上佈置的摩擦片,與一般摩擦片不同的是,它的摩擦面是錐形的。這組摩擦片的作用是在直齒和圓盤的立齒相接觸以前,提前進行摩擦,來將轉速較大的一方的能量傳遞給轉速較小的一方,使得轉速較小的一方提升轉速,達到與轉速較大的一方轉速同步。這樣不僅可以保證正常換擋,還能起到緩衝的作用,而錐面摩擦片組的數目與材質則直接影響到了同步器性能的優劣。

操作上有什麼區別呢?

裝有同步器的汽車,只需要:1、踏下離合器;2、擋位退至空擋,然後推到要換的擋位;3、鬆開離合器。

一般情況下,當然都是,一擋升兩擋,兩擋升三擋依次升,甚至偶而來個二升四,一升三,問題不大,但如果你要是一擋要升四擋、五擋,那是升不上的,如果速度很低了你也沒有降擋,那就會拖擋。

要注意的是:汽車在前進擋和倒擋之間換擋時,必須利用剎車在汽車停穩後才能夠進行換擋松離合,否則對變速設備有損害。當然,你如果想要試試也行,大不了換個變速箱唄。

沒有同步器的汽車,汽車換擋要進行下述步驟操作:1、踏下離合器;2、擋位退到空擋;3、鬆開離合器,然後踏下離合器;4、擋位推到要換的擋位;5、鬆開離合器,否則就會出現掛擋困難以及聽見掛擋時的齒輪響聲。

但是不論有沒有同步器,你手動擋的車,換擋前都要踩下離合的。否則,分分鐘剌喇喇給你聽,齒輪死給你看。

為什麼手動擋換擋要先踩離合?

好在現在的汽車,一般都有同步器了。極少看到沒裝同步器的,你如果看到,不妨好好研究一下,也可以收藏一下,沒準能成為老爺車。

我記得我們實習時,實習車用的是嘎斯車,升擋還好,直接掛就是了,要是減擋,還要在兩腳離合間加一腳油門,為什麼?因為要讓主動齒輪的轉速也升起來,跟從動齒輪同步呀,否則會打齒輪的。而有一次減速,我沒有加一腳油門,師傅非但沒有罵我,還表揚了我,我也順利地掛上了擋。為什麼?因為是上坡嘛,從動齒輪本身速度也下來了呀。

想一想,懶人驅動科技發展是顛簸不破的真理。現在的汽車真是越來越好開越來越智能,越來越舒適,傻瓜都可以開了。所有我深深相信,不遠的那一天,智能汽車和無人駕駛是一定會實現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