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7 上海格派曹棟強:鎳鈷鋰投資策略分析及格派新能源之探索

上海格派曹棟強:鎳鈷鋰投資策略分析及格派新能源之探索

圖為上海格派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曹棟強發表主題演講

5月22-23日,“2018第一屆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CIBF深圳)國際交流會”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行。上海格派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曹棟強在“電池產業鏈投資專場——破·探尋電池產業鏈投資關鍵點”主題論壇上發表演講。以下是演講內容。

上海格派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曹棟強:

很高興有機會和大家分享一下格派新能源經歷的十年創業歷史,主要是圍繞正極材料鎳鈷鋰的分析。

我重點講一下鎳鈷鋰三個材料的投資建議。

大家都談到三元材料,學術上、政策上對產業化確定的能量密度較高,鎳、鈷、鋰、錳原來是用於黑色金屬工業,海外資源比較豐富,錳的價格一直沒什麼變化。鎳、鈷、鋰是重要的電池原料,但收益差距非常大,鎳由於受不鏽鋼市場影響,較長週期處在市場底部,鈷市場2017年初才真正爆發,鋰較鈷要早一年,鎳市場今年有一點爆發,還沒有真正的爆發,我們也不希望它有兩到三倍的增長,對整個電池一塊錢一度電的目標是不利的,而且也會阻礙整個電池市場的需求。

鈷酸鋰是傳統的電池材料,錳酸鋰我們也提到,高電壓錳酸鋰未來的市場,包括今年錳酸鋰市場也不錯,鈷的價格非常高。不同材料都有不同的優勢和劣勢,看在哪個層面上應用,就像奔馳、寶馬、賓利、路虎和大眾的區別,是服務於各自的市場,材料本身都是有價值的。

我們動力電池的原料構成,主要是鈷、鎳、錳、鋰和石墨,其實這五個原料特性完全不一樣,每種資源、每種材料的規格也很不同,很多人對這點不是很理解。中國95%以上的資源來自於進口,原則上都是氧化礦,中國很多鈷的冶煉企業大部分都是手抓礦,手抓礦也得分兩點,剛果金世界上最窮國家之一,原住民的生存重要來源,不讓他們幹顯然不現實,人家要吃飯,總得有這個過程。

有很多中國企業開採鈷礦,外資企業更多,目前全球鈷礦開採已經形成很大的規模,鈷原料目前的構成比例,中國鈷大部分為氫氧化鈷。

鎳礦完全不同於鈷礦,鎳礦資源比較多,但能用到電池裡的一般為硫化鎳礦。氧化鎳礦品位一般在1%左右,提煉加工會有大量的環境汙染,且不經濟。鎳的資源看上去很多,但能用的資源並不多,而且現在也面臨了短缺。

我們再談談鋰的情況,贛鋒鋰業做得非常好,在市場低迷的時候進行很大的收購。鋰輝石開採成本在300美金左右,不到400美金,也是暴利,海外的上市公司利潤非常高,中國的上市公司利潤也非常高。但鋰行業較鈷鎳行業上下游的產業鏈是比較和諧的,鋰產業鏈不存在上游把下游壓榨非常苦的狀態,產業鏈各環節利潤分配比較合理。現在鋰輝石市場價在900到1000美金左右,轉換成碳酸鋰,價格也在13、14萬元左右,這個價格已經持續兩三年的時間,2017年、2018年鋰輝石的價格基本處在900美金到1000美金。還有一塊是滷水鋰,成本可能更低一點。

為什麼鎳和鈷是三元材料不可或缺的?鎳決定了電池容量,有助於提升電動車單次續航里程;鈷提高電池的穩定性。特斯拉老闆說鋰電池用鈷提高穩定性很難達到預期,是因為他不希望鈷的價格繼續漲,所以講了這句話,且對市場形成了一定的打壓。從事這個行業的人都非常清楚,在目前鋰電池材料構成情況下,5到10年內鈷是不可能被替代的。

鎳剛才我已經分析了很多,電池用鎳的缺口已經出現,提鎳現在無非兩種鎳礦原料,剛才看到氧化礦基本上不可能應用到電池,硫化礦大部分的礦山處於關停狀態。

數據顯示,金屬鎳的庫存已經降到30萬噸以下,這是近四五年第一次,更加值得關注。鎳的冶煉,青山是用在不鏽鋼領域。三元材料大規模的應用更加劇了鎳的短缺。中國硫酸鎳的產量本身也非常缺,並不是缺產能,而是缺原料。中東的一些國家,如土耳其有一些小項目,一年可供一萬多噸的鎳金屬量。中國金川的硫化鎳礦做成了電解鎳,大部分用在建築裡面。目前電解鎳價格是10.8萬元,而歷史最高位是在40萬元左右。

隨著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尤其是動力電池需求的快速增長,可以看到未來硫酸鎳的產能將繼續高增長,過去兩年都是60%,預計到2025年電池用鎳達到50萬噸。

像金川集團想擴產鎳產能,還沒有找到合適的原料和基地,現在擴產還停留在計劃上。投資額並不大,但是開採的資金投入遠遠超過預期,前前後後投了100億人民幣,從2011年的時間點來看,整個公司都資不抵債,處於非常危險的狀態,硫酸鎳可能隨時隨地被抹掉,由於他的高額負債,重組也很難。這個角度來看,中國資本市場上,上海期貨交易所、倫敦期貨交易所,明確把硫酸鎳作為期貨品種上市,未來不鏽鋼用鎳的價格和電池用鎳的價格完全會分道揚鑣。

中國具有全球最大的鈷精煉產能,大約在7萬噸,產品主要為硫酸鈷和氯化鈷,是現在最主流的正極材料,氯化鈷做成四氧化三鈷。其他行業金屬鈷的爆發也是存在的,中國高端的產業,尤其是高溫合金領域和歐洲、美國差距非常大,這也是未來鈷的應用在中國市場實現突破增長的潛在因素。

價格方面,鈷從來就是不穩定的,是小金屬裡價格波動最大的,我們可以看到在2016年底,當時鋰鹽已經漲了四倍,鈷價還穩定在18萬,2016年春節以後基本上翻倍,到5月份接近40萬,5月份到9月份一直在40萬區間徘徊,去年9月份之後到春節又迎來新的漲幅,到目前為止嚴格意義上說漲了三倍。涉及到鈷價格過高的因素,包括民間存貨,海外投資投機等。4月份到現在鈷的市場價格有一定的回調,內外盤是冰火兩重天的局面,海外處在9.2-9.3萬美金,算下來中國的基數是70萬,內外盤價格差距非常大。

鋰主要是做正極材料,受三元材料帶動,整個需求量大幅度增加,據我們瞭解,目前正常開採的鋰輝石礦有澳大利亞和加拿大,滷水鋰主要是在南美。3C電池的時代,鋰鹽價格一直處於穩定的狀態,沒有太大的波瀾。從我的角度來判斷,雖然我從事這個行業,但是也不能天天唱多它,理性的角度分析。比亞迪一季報200多億的銷售額,才1個億的利潤,產業鏈上下游的關係中處於極不正常的狀態,雖然上游享受高額的利潤空間主要是由於前期對市場的判斷和控制力,加上需求的增長。但鋰市場整個利潤在產業鏈上如果長期在某一端非常高,價格那麼高不可能沒有供應,在不同時點資源的錯配,做投資能看到長週期的,更重要的是,哪一個品種在某個時點上被過高估計了,我們要做一些調整,哪個品種在長週期上被過低的估計,我們也要調整,投資沒有隻做一種的投資,我們在整個業務的平衡上也做了一些配置。

鋰的市場,現在到年底中國的新建產能沒有得到有效釋放,大規模的鋰鹽產能都在建設中,預計第三、四季度會有四到五萬噸的產能得到釋放,現在很多工程已經到了收尾階段。從長週期來看,鋰鹽的價格不可能長期在14-15萬元/噸。

最後做一下簡單的總結,鎳、鈷、鋰的投資上,鎳的消費結構中,目前能適用硫酸鎳的資源極度緊張,年初在德國有一個英國的基金公司收購巴西的鎳礦,當時這個鎳礦開採過五六年的時間,後來鎳價跌了,現在產能要到2020年以後才能釋放,硫化鎳資源的釋放週期非常長。硫化鎳轉化為硫酸鎳的產能,中國只有金川和吉恩。2018年到2020年,硫酸鎳原材料的短缺是鎳的結構性短缺最重要的原因。

二是鈷,目前全球鈷主要來自一個國家——剛果,這個國家發生任何事情都會對鈷的價格產生波動。中國的企業在剛果有十年以上的經驗,北方公司已經有15年乃至20年的經驗,整個供應量可以看到,今年年底項目會出來,我們現在已經在籤合同,明年初,我們認為鈷的價格不會有太好的表現,目前這個階段,七八月份到十月份可能不錯。年底之後新的產能出來加上剛果金髮過來的,短期內會有比較大的供應,這個供應是不是能由正極材料、新能源汽車的高速增長消化,還是需要更長週期的消化?這要看市場的角逐,這裡面也存在階段性的風險。更長的週期來看,剛果金的項目並不多,中國人在那邊開發了很多項目,礦都是來自於手抓礦,剛果金的手抓礦增長也是極其有限的。

鋰我已經講了,中國青海鹽湖產能的釋放。

上海格派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成立於2006年,主要生產四氧化三鈷和基礎的鈷鹽、硫酸鎳、鈷酸鋰、鎳鈷錳酸鋰、碳酸鋰和錳酸鋰等,公司目前鈷鹽產能4000噸,到今年年底能實現6000噸,公司確定的硫酸鎳對應的資源量,按照今天的排序來看可以排到第一,我們今天不講大話,希望我們做起來,我們可生產的原料達到這個水平。此外,公司在剛果金進行進一步的原材料佈局。

我們公司佔地160畝,規劃包括鈷鹽、鎳鹽,規劃是行業不多見的,整個產業鏈價值轉遞成本是最低的。

謝謝。

(根據嘉賓演講整理,未經本人審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