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 脫貧了、我要下決心致富,記鄧州市裴營鄉辛家村脫貧戶陳金相!

“感謝黨的好政策、感謝領導的幫扶,我已經走出困境了!”日前,在裴營鄉辛家村陳家組貧困村民陳金相動情地對記者說。

裴營鄉辛家村地處該鄉最西部,土地不寬裕,交通不便利,是出了名的貧困村。近年來,在精準扶貧政策的幫扶下,該村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很多貧困戶通過努力甩掉了貧窮的“帽子”。陳金相就是其中一個。

今年70歲的陳金相,妻子早年去世,自己患有腿疾,行動不便。兒子陳文峰外出打工因意外受傷致殘,媳婦又離他而去,留下了現在上初中的女兒,一家三口難以維持生計。2015年8月,裴營鄉黨委、政府為他免費送去5只羊,鼓勵他自食其力擺脫困境。

“領到羊,我們如獲至寶,像照顧自己的孩子一樣,建羊舍、制食槽、備飼料……半年多就發展到了10只。”陳文峰拖著病弱的身體,卻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向記者講道。

去年年末,陳金相得知湖南雅達公司面向全國貧困戶做慈善,殘疾人憑殘疾證和貧困卡就可以免費學習制酒技術。今年春季,他賣掉4只羊,讓兒子陳文峰拿著賣羊的2000元錢到湖南去學習制酒技術。

“雅達公司的老闆胡順凱對我們這些貧困戶特別照顧,學習結業時,我們只用了5折的價格就買到了全套的制酒機器。”陳文峰感激地說。

“大米、小麥、玉米、高粱、紅薯等都是做酒的好原料。目前,咱這裡主要還是以小麥、玉米、大米居多。原料不同,做出來的酒口感不一樣。我現在的規模每月能生產三缸總共100多斤酒,每斤售價20多元,不夠本村和鄰村的群眾搶購。我想等資金回攏後,把小缸換成大瓷缸,每月最少能生產300斤二道曲酒。”陳文峰信心滿滿地說。

“現在我們的日子比以前過得好多了,市、鄉、村領導對我們無私地幫扶,經常送來米、面、油,鄉里還獎勵了我一輛電動三輪車。現在已經脫貧了,我要下決心致富,不辜負黨和國家的期望。”陳金相說。

“陳金相雖然70多歲了,腿腳也不好,但從來沒有因暫時的貧困而氣餒,非常積極主動地帶著殘疾的兒子找門路、想辦法、努力脫貧。他的精神很讓人感動,對全鄉的貧困戶脫貧起到了一個很好的引領作用。”該鄉扶貧辦主任張義鵬介紹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