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 门诊来了一位“女性恐怖症”的男生

童年阴影或者成长过程中的性教育不当,可能会让孩子产生害怕接触异性的社交障碍,一旦调试失当,则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最近,温州市龙湾区第一人民医院的精神卫生科就接待了这样一位患者。下面这篇手记,是精神卫生科主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杨德省对这位患者所作的咨询记录。

门诊来了一位“女性恐怖症”的男生

来访者

小瞿,22岁,我市某高校大三学生。面对女同学时总会不自主地紧张、冒汗、说话结巴、手发抖,后来发展到害怕看到所有女性,因此他不敢到学校、教室,后来发展到不敢上街,只好整天呆在家里不敢出门。

咨询记录

第一次见到小瞿,我发现他眼睑浮肿,眼光呆滞,非常憔悴,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他心理压力很大,好像已超出他的承受能力。

初步取得信任后,小瞿开始倾诉他的烦恼。我对他所承受的痛苦表示理解和关心,同时让他在安静舒适的咨询室里坐下来,引导他慢慢放松下来,并鼓励其进行自由联想。在做自由联想的过程中,小瞿几次出现阻抗与反复现象,并表露出欲言又止、迟疑的复杂心态。我对小瞿表示理解和支持,让他尽量放松并回忆以往生活中不愉快的经历和感受,因为只有说出想到的事情,治疗才能发生效果。

我与小瞿约定一个星期做一次咨询。在咨询进行了三次之后,小瞿的精神状态明显比刚开始要好。第四次咨询时,小瞿开始向我倾诉他幼年的一些经历。通过倾诉,小瞿宣泄了内心压抑已久的感情,并领悟了咨询师的解释和指导,开始学会对自己的行为和情感反应进行自我探索。

在接下来的几次咨询中,我安排了一些有关性方面的知识对小瞿进行宣教,使他理解到人正常的性心理发展过程,解除了他的罪恶感和焦虑、恐惧心理,并通过其他辅导性心理治疗,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门诊来了一位“女性恐怖症”的男生

咨询师说

这个案例,让我真真切切感受到儿童性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许多家长觉得性教育是个难以启齿的话题,而且有可能让孩子产生性好奇,其实,讳莫如深才会引起孩子的好奇心。就像小瞿一样,因为幼年期的性好奇、俄狄普斯情结(恋母情结)等,所以才导致了长大后的“女性恐怖症”。

孩子三岁左右,就可以区别男女的差异,建议家长尽早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性教育。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好地看待两性的差异,学会如何保护自己,面对繁杂的各种性信息,才能具备鉴别能力并正确面对。

门诊来了一位“女性恐怖症”的男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