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7 發現藏經洞後,他將經卷獻給官員,卻被嘲笑“字很差”……

1900年5月26日

中國道士王圓籙

在敦煌莫高窟

發現藏有大量佛教經書的洞窟

王圓籙祖籍湖北麻城

逃荒來到西北,當過兵

退伍後出家做了道士

見莫高窟裡有些洞窟

可以重新利用

於是找人來改造修建道觀

改造過程中

助手發現

敲擊某個洞窟右側牆壁時有回聲

說明牆內有中空

遂挖開牆壁而發現藏經洞

發現藏經洞後,他將經卷獻給官員,卻被嘲笑“字很差”……

王圓籙像,斯坦因攝於1907年

當王圓籙打開藏經洞時

洞內有跨越幾世紀的

經文、絹畫、文書等

足足有五萬餘卷

已知最晚的一份

有確切年份時間文書

寫於大宋鹹平五年(即1002年)

這意味著它們都是千年前的古本

1900年代存世的宋代古本已是罕見

隋唐古本幾乎不存於世

可見這些古本的文物價值之高

發現藏經洞後,他將經卷獻給官員,卻被嘲笑“字很差”……

20世紀初莫高窟的殘破景象

但王圓籙不識字

不懂這些經書的文物價值

對於破舊的經書處理

他將保存較完整的經書

作為禮物送給上級官員

希望能引起上級重視

讓政府出資整理藏經洞內的經書

並派兵保護

可惜無人問津

有官員看到他送上的經文

嘲笑說經文上的字

還不如自己寫得好

發現藏經洞後,他將經卷獻給官員,卻被嘲笑“字很差”……

葉昌熾信札

儘管時任甘肅學政

的葉昌熾收到經書後

建議藩臺將洞內經書

收集後送至蘭州保存

但得到的回覆卻是沒有經費

此事不了了之

發現藏經洞後,他將經卷獻給官員,卻被嘲笑“字很差”……

莫高窟大佛殿外景

伯希和攝於1908年

此後的幾年裡受上級命令指示

王圓籙無償守著藏經洞

他期盼著

總有一天能等到識貨的人

1907年

終於識貨的人來了

英籍探險家斯坦因

從印度北上後向東來到敦煌

他得到英國政府資助

此行的主要目的是繪製中亞地區地圖

以備未來可能的英俄衝突

發現藏經洞後,他將經卷獻給官員,卻被嘲笑“字很差”……

斯坦因與他臨時招募的尋寶隊

中國隨行人員

提到莫高窟的藏經洞後

他穿過塔克拉瑪干沙漠來到敦煌

見到了王圓籙

和擺放在藏經洞外的經卷

斯坦因不懂中文

但經過中國助手解釋

以及看到精美絹畫後

瞭解到這些文物的價值

他表示出資四十錠馬蹄銀

以換取所有經卷

發現藏經洞後,他將經卷獻給官員,卻被嘲笑“字很差”……

成堆擺放的敦煌遺書

等待了七年

王圓籙第一次聽到

有人願意出錢買下這些經卷

短暫的驚喜之後

但王圓籙害怕做了虧本買賣

於是先支支吾吾拒絕了

準備待價而沽

斯坦因急切想得到這些經卷

打聽到王圓籙很喜歡

聽唐玄奘西行故事

他編造說

當年唐玄奘去往天竺取經

如今自己從印度而來

也是來取經的

你發現的藏經洞和我的到來

這兩件事都是冥冥之中自有安排的

發現藏經洞後,他將經卷獻給官員,卻被嘲笑“字很差”……

唐草書《法華經玄贊》其一

王圓籙或許是被斯坦因

這套唐玄奘故事打動了

或許是害怕錯過了這唯一的識貨人

或許是擔心當時縣城內抗繳皇糧暴動

可能會波及到藏經洞

最終以200兩銀子的價格

賣出了9000餘卷文書

和500餘卷絹畫

這些文物總共裝了24個大木箱

斯坦因不無高興地寫到:

“一個梵文貝葉寫本就值200兩,

這筆買賣絕對賺了。”

發現藏經洞後,他將經卷獻給官員,卻被嘲笑“字很差”……

北宋絹畫《南無觀世音菩薩》

現藏於大英博物館

此時的法國人伯希和

正在新疆地區探險

偶然間獲得了八世紀《法華經》古本

在得知它來自莫高窟後

快馬加鞭趕往敦煌

路上收到斯坦因出資

買下藏經洞內經卷的消息

本以為可能會空手而回

斯坦因離開十個月後

伯希和終於見到王圓籙

王道士領著他進入藏經洞

他看見的是洞內三面

都堆著一人多高的經卷

發現藏經洞後,他將經卷獻給官員,卻被嘲笑“字很差”……

1908年,伯希和在翻閱藏經洞內經卷

伯希和興奮之餘

趕緊坐下翻閱經卷

花了三個星期的時間

將各經卷掃了一遍

之後長吁一口氣

畢竟斯坦因不像伯希和是個漢學家

他主要拿走的是絹畫

和部分沒有價值的經卷

更多精品反而留了下來

精通十三國語言的漢學家伯希和

挑選出最精華的7000卷文書

準備花500兩買下

發現藏經洞後,他將經卷獻給官員,卻被嘲笑“字很差”……

唐草書《法華經玄贊》其二

此時的王圓籙

或許在比較

賣9000餘卷給斯坦因時

賺了200兩

只有7000卷文書時

伯希和願意出價500兩

想想也是賺了

畢竟已經賣過一次了

也不差這一回,成交

離開敦煌的第二天

伯希和年滿三十

日後成為著名漢學家

發現藏經洞後,他將經卷獻給官員,卻被嘲笑“字很差”……

伯希和與清代官員

1909年

伯希和帶著這批經卷經

由天津登船回到巴黎

不過在啟程前

伯希和拿著部分經卷

請教在京的中國學者

其中就有研究甲骨文的羅振玉

他意識到藏經洞的重要價值

立即上書朝廷

希望將剩餘經卷運往北京加以保護

防止進一步的流失

發現藏經洞後,他將經卷獻給官員,卻被嘲笑“字很差”……

羅振玉書錄

既然是朝廷下令

那麼就趕緊上交吧

甘肅布政使何彥升負責押運

當年冬天啟程時清點9000餘卷

但押運時只以草蓆覆蓋

沿途時有掉落

三個月後抵達北京時只剩8000餘卷

不過車隊並沒有直接運往廣化寺

而是先被何彥升及其親友

挑選一番後再送進寺內存放

經過如此幾遭篩選

如今存放於國家博物館內的經卷

大多破損不堪

發現藏經洞後,他將經卷獻給官員,卻被嘲笑“字很差”……

何彥升恭報接印領任事摺

但王圓籙還是留了一手

見藏經洞內的經卷如此值錢

便在朝廷官員到來之前

將部分經卷移至其他洞窟內

所以手裡還有些經卷

1912年日本大谷探險隊

從他手裡買了400件經卷文物

1914年俄國人奧登堡

買走敦煌文物300餘件

並自己搜尋文物

1924年美國人華爾納

除了購買經卷外

還粘走壁畫26方

拿走唐代彩塑1尊

藏經洞終於空了!

發現藏經洞後,他將經卷獻給官員,卻被嘲笑“字很差”……

不過拿到銀子的王圓籙

晚年生活也不好受

華爾納記錄到

“王圓籙賣給我的東西,

我只付了75兩,

卻被人誇大到10萬銀圓,

於是村民以死來要挾王道士

將錢拿出來與眾人分享,

王道士只好裝瘋賣傻才躲過一劫。”

1931年,60歲的王圓籙

駕鶴西去了

發現藏經洞後,他將經卷獻給官員,卻被嘲笑“字很差”……

假如你是王圓籙

又會如何抉擇?

王圓籙真如餘秋雨

在《文化苦旅》中

描述的那般可惡麼?

不妨換一個角度來想一想

王圓籙守著藏經洞七年裡

國內沒有任何人表示過重視

而他依然盼望著有人來看一看

第一個提出報價的是外國人

是死守著藏經洞而繼續讓經卷蒙塵

還是將經卷賣給識貨的外國人?

發現藏經洞後,他將經卷獻給官員,卻被嘲笑“字很差”……

想必王圓籙也是有所掙扎的

不然斯坦因也不會

花上一番軟磨硬泡的功夫

在將文物賣給外國人的事實面前

王圓籙必然要承擔責任

但當時中國的孱弱國力

和動盪社會

不也應該為此負責嗎?

發現藏經洞後,他將經卷獻給官員,卻被嘲笑“字很差”……

從文物保護的後果來看

王圓籙當時的抉擇是正確的

至少藏經洞內的大部分經卷

目前能見於世

雖然分別被收藏於多個國家

否則20世紀的中國戰亂

遲早會波及到此前就不受重視的藏經洞

畢竟1907年的敦煌縣城裡

抗繳皇糧暴動中縣衙被燒燬

戰亂之中或者將經卷一把火燒燬之

或者將文書當廢紙來用

這種損失都是不可彌補的

發現藏經洞後,他將經卷獻給官員,卻被嘲笑“字很差”……

2018年3月

阿富汗國內

因受到恐怖襲擊的威脅

阿富汗國家博物館館長

向中國駐阿富汗大使親自致謝

希望包括中國在內的國際社會

關注這批文物的現狀

幫助阿富汗人民呵護這些“寶貝”

......

中華上下五千年

華夏祖先給我們留下了

珍貴的文化遺產

王圓籙生在一個特殊的年代

雖然變賣了文物卻

恰恰因此保護了文物的存留

此行為實在對錯難論

如今國力今非昔比

黨中央、國務院一直

高度重視文化遺產保護工作

文化遺產保護方面的建設已頗為健全

望我們每個人都能自覺自發

保護文化遺產

保持民族文化的傳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