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 「學習五分鐘」借事說理 潤物無聲

我們日常在寫文章或與人交際時都要發表自己的看法來說理。但這個說理如果太富有說教意味,人們就不大歡迎,起不到應有的效果。那麼,我們應該如何來有效的說理呢?那借事說理,潤物無聲,以情動人就是一個好方法。

所謂的“借事說理”,也就是指在交際中或寫作時藉助具體的事情,通過對這些事情的記敘、描述、議論,使人們弄懂抽象而深刻的道理。借事說理的好處是以講故事的形式講道理,人們容易接受,效果較好。我國古代荀況、孟柯、墨翟、韓非、劉基等都是借事說理的高手,國外的伊索、安徒生、雨果、培根等也特別擅長借事說理,一個故事講完,不需過多的說教,人們就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你所闡述的道理。這方面例子很多。如趙國老臣觸龍說服趙太后讓長安君到齊國作人質,換取援軍救趙國的故事。趙太后溺愛幼子,拒絕群臣諍議。觸龍借為自己的小兒子說情,讓他做一名黑衣侍衛為話題,說出“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的經典名言,迂迴婉轉地平息她的怒氣,使她自願為趙國,也為幼子的長遠利益,送長安君去趙國做人質。像鄒忌諷齊王納諫,燭之武巧退秦師等也都是借事說理的典範。

一、順著話題 巧妙展開。

有時為了闡釋我們自己的理由,我們可以順著對方的話題,巧妙展開,以引到我們要表明的道理上。央視熱播劇《毛澤東》第九集中,上海執行部葉楚傖部長暗中指使人故意破壞四區的會議召開。關鍵時候,毛澤東藉助工會和新聞界的力量使其陰謀落空。當他到葉住處勸說對方,正巧葉手下打電話彙報情況,葉楚傖只得找話題隱瞞:“夫妻吵架,都吵到我這兒來了。”毛澤東接過話題:“夫妻吵架,倒是跟今天四區大會的事情有異曲同工之妙。國民黨的區黨部成立大會,有些人明明是國民黨人,卻要暗中指使破壞大會,葉部長,你看,像不像夫妻吵架呢?葉部長,您倒是應該去勸勸您哪位朋友,能不鬧還是不要鬧,畢竟是家醜,而我們也一樣,明明知道勝券在握,但仍然希望儘量能夠避免衝突。畢竟雙方一旦發生衝突,損害的是整個上海執行部的形象。我也想請示一下葉部長,對於那些惡意搗亂的人,到底是打呢?還是和?”葉楚傖道:“和,當然是和了。畢竟是和為貴嘛。”

這裡毛澤東借事說理運用的非常巧妙,考慮到事情還沒有鬧到撕破臉皮的地步,毛澤東不能明說事情的原委,他機智地接過葉楚傖無中生有的話題,巧借夫妻吵架來類比對方策劃的一場“家醜”,並還設身處地的為對方著想,話中藏話,雙方都心知肚明,巧妙“借”話,化一場風暴於無形之中,達到了“勸和”的目的,真叫一個絕。

二、東拉西談,借物說理。

有一位北大學生在生活中卻屢屢碰壁,便給時任北大校長的蔡元培先生寫了一封信,希望能夠得到指點。蔡元培在百忙中回了信,並約他到辦公室面談。這位學生激動地來到校長辦公室,蔡元培先生就笑著招呼道:“來,快坐下,我給你泡杯茶。”說完便起身,從抽屜中拿出茶葉,放進杯子裡,倒上開水,遞到學生面前的桌子上。“這可是極品的綠茶喲,你也嚐嚐。”蔡元培先生和藹地說道。受寵若驚的學生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覺得像白開水似的,沒有一點茶的味道,眉頭不禁一皺。蔡元培好像並沒有注意到學生的表情,東拉西扯地談一些漫無邊際的話題,似乎完全忘記了學生來的目的。學生好不容易等到蔡元培稍稍停頓一下,忙找了個理由告辭。蔡元培微笑道:“急什麼,把茶喝了再走,這可是一杯極品的綠茶。千萬別浪費了。”學生無奈地又端起了茶杯,禮節性地喝了一口。可就在這時,一股清香濃郁的味道沁入心脾!蔡元培望著他,滿含深意地問道:“你明白了嗎?”學生恍然大悟,驚喜道:“我明白了您的意思。”

蔡元培雖然貴為校長,對學生有教導訓誡的權利和義務,但面對學生的人生疑惑,蔡元培沒有以師長的身份為學生指點迷津,而是故意答非所問,非常客氣地招待學生喝茶、品茶,“東拉西扯地談一些漫無邊際的話題”。原來,他是巧妙自然地借一杯茶,讓學生親自體驗這杯茶前後的不同滋味,進而自己體悟其中深刻的道理:茶不泡不香,人生亦然。這樣借物說理,可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三、避其所問,以事寓理。

新中國成立後,著名作家吳組緗先生赴美訪問。在某大學演講時一位聽眾問道:“吳先生,聽聞貴國如今國策轉軌,到處都在撥亂反正,凡是原來堅決反對的東西,現在都要極力推行了。你們如此朝令夕改的做派,到底是想幹什麼?”吳組緗不慌不忙地說:“先給大家講個小故事吧。記得小時候,祖母讓我給她撓癢癢。可是,她老人家一會兒說上邊一點兒,下邊一點兒,一會兒又說靠左邊一點,靠右邊一點。最後才舒坦地說,對嘍,對嘍,這才抓到了癢處。”最後,吳組緗認真地說:“你們看,連撓癢癢這麼簡單的小事,也不是一下子能抓住你的吧。所以啊,一個國家搞制度創新,也是需要不斷摸索的。”頓時,全場響起雷鳴般的掌聲。

這是一個非常敏感的話題,如果直面回答,總會有把柄被人抓住。面對如此敏感的問題,吳祖緗故意迴避,另起爐灶,講述一個妙趣橫生的生活小故事,最後自然而然地回到主題。既緩解了氣氛,又藉故事回答了問題。這一“借”,舉重若輕,四兩撥千斤,值得點一個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