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日本军队的装备是否有过半的自动步枪或者冲锋枪?

Nelson5193


二战时期,日本陆军的制式装备中,有南部式冲锋枪和百式冲锋枪,尽管由于军方认知原因等因素,造成此类自动枪械装备数量严重不足,但毕竟曾入列过军队装备名录。

发射8毫米南部手枪弹,50发弹匣的南部试制一型冲锋枪,采用T形布局,可以调节射速,因其可靠性不足而被陆军最终否决,仅生产了很少的数量,在1937年的国内战场上被使用过,有历史上留存下来的图片作证。

(50发弹匣的南部试制一型冲锋枪)

缩短长度的南部试制二型冲锋枪,是为战车兵设计的,沿用了试制一型射速调节装置,采用30发供弹具,因战争后期,资源匮乏而没能大规模生产和装备,仅有的50支样枪也基本都上了战场,曾在印度被英军缴获过。

百式冲锋枪,主要装备日军伞兵,空挺特战部队,敌后渗透部队等特殊兵种,枪重3.9公斤,发射8毫米手枪弹,弹容量20发或30发,有效射程120米,配刺刀和两只脚,数量要比南部式冲锋枪多,但也仅装备了1万余支。

(30发弹匣的南部试制二型冲锋枪)

太平洋夺岛战开始,美海军陆战队凭借手中的M1加蓝得半自动步枪、M1卡宾枪、M1冲锋枪、勃朗宁自动步枪等,在轻武器上彻底碾压日军步兵手中的三八式和七九式步枪。

日军方终于意识到在枪械性能上和美军存在巨大的差距,加之先前海军陆战队和伞兵提出需要装备一款半自动步枪,于是,1942年,横须贺兵工厂对缴获的M1加蓝得半自动步枪进行了彻底的研究,一批M1被改造成了能发射7.7x58毫米有坂步枪弹,1944年末,完成了新型7.7毫米半自动步枪的研发工作,被命名为四式自动小铳,即四式自动步枪。

(有两只脚可上刺刀的百式冲锋枪)

从1944年末到1945年初,四式自动步枪共生产了约250支,其中约有125支组装完成,大都被储存在兵工厂内。

四式自动步枪和M1加蓝得半自动步枪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发射7.7x58毫米有坂步枪弹、使用5发桥夹装填,弹仓容量为10发,而M1步枪则是由8发漏夹供弹。

为了节省材料,四式自动步枪枪托是用两块木料拼接而成,为适应7.7毫米步枪弹的弹道特征,觇孔式照门增设了立框式表尺,表尺射程为100米至1200米。

(仿M1加蓝得半自动步枪的日军四式半自动步枪)

总之,二战时期的日军,在美M1加蓝得半自动步枪的基础上,研制了四式半自动步枪,日本人称作自动步枪,但产量很少仅250支,日军并未正式装备。

日军装备了少量的南部式试制冲锋枪,但由于性能差,被陆军最终否决,在战争后期,则正式装备了1万余支百式冲锋枪,属于陆军制式装备。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


国平军史


提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日本陆军,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肯定是象征着侵略的三八式步枪和歪把子机枪。三八式步枪诞生于日俄战争期间,到侵华战争爆发时已经使用了近30年之久。歪把子机枪更是一战后的产物。可以说,资源向空军和海军的倾斜使得日本陆军不得不大量装备老式步枪以减少弹药的消耗。但是,在太平洋战争领略了美国强大火力的日本军队其实也是装备过半自动步枪和冲锋枪的,只不过数量稀少性能落后,并没有左右太平洋战争的结果。

日本对于半自动枪械的研制可以追究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的佩德森步枪和捷克斯洛伐克研制的半自动步枪都是日本参考的对象,日本陆军第一研究所还曾搞过像德国那样的全自动枪械的设计,只不过导气装置的不成熟让日本最终放弃了全自动枪械的研究,而侵华战争爆发后,半自动枪械研制的计划也被搁置,这也导致了一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时候日本也没有准备半自动枪械。

但是,日本在1941年从菲律宾等地缴获的m1加兰德步枪却再次促成了日本的半自动步枪研制计划,最终的成果就是1944年推出的四式半自动步枪。相比加兰德步枪,四式半自动步枪无论是可靠性还是细节设计都要远远落后于前者。以至于日本在生产了250支以后就停止了该枪械的生产。而在冲锋枪的装备上,日本明显要更加投入,在日本冲锋枪的代表百式冲锋枪在战争中被生产了7300只左右,并被全部投入战场,且在恶劣环境下表现出了较好的适应性,以至于到战争进行到最后阶段,日本也仍然在生产该型枪支。


浩汉防务论坛


日本在二次大战中并没有装备自动步枪,但有冲锋枪一 一百式冲锋枪。

该枪由南部武器公司设计制造,枪长一千四百五十毫米左右装弹三十发射程四百五十米射速每分钟三千发,主要配发于太平洋战场用于对抗美军的汤普森M1A1型及汤普森M1928型冲锋枪。


空军六航


旧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量产过一款“100式”冲锋枪。这款枪是1940年(神武纪念2600年)定型、1941年列装的。但产量有限,整个二战期间也只生产过一万余支,主要用于装备海军陆战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