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 揭秘汶南蔬菜姜:365天不断供 “姜二代”年入15万

记者 亓竹冉

2018年6月4日,莱芜市莱城区东汶南村生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新型职业农民亓军平非常高兴,因为他所承包的蔬菜姜大棚丰收了。从5月26日开始,蔬菜大棚里的蔬菜姜开始陆续被装入礼品盒,送往全国各地。

揭秘汶南蔬菜姜:365天不断供 “姜二代”年入15万

蔬菜姜长势喜人

365天不断供 在京莱芜人直奔大棚

“从现在开始,我们这里的蔬菜姜一年365天都会持续供应。我们的蔬菜姜都是现拔现卖,才上市没几天,就有很多人慕名而来,每天都能卖出30至40提,一般每提5斤,售价80元。”东汶南村党支部书记亓新华介绍道:“我们种的蔬菜姜与普通的生姜相比,辣味素少、芳香味浓,吃起来爽脆可口,最重要的是具有保健作用。目前市场需求非常大,去年每天几乎都能卖上千斤。”

2017年冬天,东汶南村新一茬蔬菜姜收获,长势喜人的蔬菜姜装入礼盒后,很快便被抢购一空。这些礼盒,作为莱芜特产,跟随着莱芜人的脚步,南下北上,成为走亲访友的新时尚。

在北京工作的任先生从莱芜老乡群看到冬天时节依旧活鲜的生姜,很是动心。过年假期,他回到莱芜第一件事便是来到东汶南蔬菜姜大棚,订购一批新鲜蔬菜姜。

“咱莱芜有个企业的赵总,来买了不下20次,每次都至少10提。其实咱的蔬菜姜礼盒作为莱芜特产走出去,我们心里挺骄傲的。”亓新华说。

现在,从东汶南走出去的蔬菜姜都用统一商标品牌,走品牌农业道路,而让更多的人了解汶南蔬菜姜,也成了亓新华的一个心愿,“前些年,村里人种姜被低价伤了心,现在汶南姜回归了,还培育出了绿色有机的新品种,是时候让大家重新认识汶南姜了。”

爽脆可口进餐馆 新菜品助推食品保健

现在走进莱芜大小餐厅,大部分都有一道菜——“姜丝炒肉”。餐桌上的这道菜用的便是姜丝少、辣味低的蔬菜姜。

莱芜人一向有吃姜的习惯,然而普通的生姜姜丝多,吃起来常塞牙,同时辛辣味道令人不敢多吃。作为能被端上菜桌的菜,蔬菜姜口感更为贴近人们的饮食习惯,鲜嫩的肉质中带着些许的辣味,又透出丝丝甜意。

作为种植大户,亓军平对吃姜最有发言权:“现在大棚里的姜在种植到4至5个月时,口感最好。平时吃饭,把姜切成细丝,跟肉丝一块炒着吃,特别香。或者把姜切成片,倒点味达美,稍微一拌,几分钟就能吃,特别鲜。”

为了控制蔬菜姜的品质,所有生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蔬菜姜对水肥进行统一要求。种植前,施加的底肥必须是煮熟的大豆;种植过程中,只能用大北农集团生产的绿色农华肥料,采取水肥一体化的模式,整个生长周期严禁使用药物。

揭秘汶南蔬菜姜:365天不断供 “姜二代”年入15万

亓军平拔鲜姜

“像这种带红皮的姜格外好,边上新长出的奶芽洗干净后,直接就能吃,”亓军平边整理刚拔出的鲜姜,边向记者讲解,奶白色的姜块上点缀片片粉红,煞是好看。

揭秘汶南蔬菜姜:365天不断供 “姜二代”年入15万

新鲜出土的姜块

揭秘汶南蔬菜姜:365天不断供 “姜二代”年入15万

现拔现卖保证新鲜度

“最近,我在让厨师研究蔬菜姜的新菜品,比如干炒姜片鸡,菜里主要是姜片,炒出来味道又香又脆,非常好吃;还有清炒姜芽,非常爽口。研究出了12个菜品,希望以后能普及到老百姓的餐桌上。”亓新华对具有驱寒、消炎等保健功效的蔬菜姜充满了信心。

“姜二代”成主力 培训交流促增收

说起种植蔬菜姜的成功之道,亓新华颇有心得。

他说,成功的关键,除了蔬菜姜独有的爽口、微辣风味外,东汶南村独有的种植模式、乡村振兴战略的惠及,也都大大促进了蔬菜姜的发展。

2015年,东汶南村生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大棚开始投用,从最初只有1名村民认可,到如今全村接受,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取得了实打实的收益。为了能更好地种植蔬菜姜,东汶南村特意培养了20名新型职业农民,这些农民大多为“姜二代“,他们在种植方面往往有独到的经验。

而与现代化、机械化、标准化的种植模式结合后,每1名新型职业农民可以管理近20亩大棚,每亩可产8000斤蔬菜姜,单是每年的纯利润便可达到15万元。

为了能实现更高亩产,种植户每周还会凑在一起,相互交流经验,改良种植方式。

揭秘汶南蔬菜姜:365天不断供 “姜二代”年入15万

亓新华讲解乡村振兴战略给村里带来的变化

“现在村里人的观念都更新了。我们通过在种植流程标准化、田园操作精细化、种植工程机械化、产品品牌化等,把蔬菜姜产业做好,他们也就开始学了。“亓新华说,面对新事物,很多人都是持观望态度,但把工作做好做出成绩,别人也就都认可了。

而东汶南村通过科学方法研制出蔬菜姜种植,依托产业振兴,将原本松散的小家小户联合在一起,带领大伙儿共同致富,更为东汶南村的振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现在出棚的蔬菜姜都供不应求,我们农场还要扩大规模。我觉得,跟着亓书记种姜,比出去打工强的多,既能留在家里,还能赚到钱!”亓军平感激地说。

乡村产业振兴路子走得合不合适,要看老百姓愿不愿意跟着走。显然,东汶南村的蔬菜姜种植,让村里的老百姓尝到了甜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