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一天接500通電話、行走10公里,“上合”平安背後的他

半島全媒體記者 張彤

“您好,我孩子今天把手機落出租車上了,正好是在楊埠寨小區外,聯繫司機師傅,他沒有看到,能否查下監控,看看在那個位置是誰上的車?或者我需不需要先報個警?”6月2日下午兩點左右,一女士帶著孩子著急地來到閔思勰辦公室求助。

“您先彆著急,我來幫您處理”,一雙笑眯眯的眼睛,一番番沉穩有理的話語,閔思勰總是給前來尋求幫助的人一種親切、踏實的感覺,讓人心裡有底,“一部手機,外人看來可能是小事,但對有的家庭來說可能就是大事”在閔思勰看來,老百姓的事就是他們的事。

一天接500通電話、行走10公里,“上合”平安背後的他

一天最多接500通電話

行走10多公里巡邏是常事

初見閔思勰,他剛剛和同事們巡邏回來,“一天走10多公里路是常事”。閔思勰,現在是流亭街道派出所楊埠寨社區民警,2005年從部隊轉業後便一直在流亭派出所做社區民警,2017年8月份調到楊埠寨警務室分管4個社區和5個城市小區,實有人口達21000多人。十幾年的基層工作,閔思勰跟居民們有了深厚感情,他更是居民們信賴的“貼心人”,每次走在小區裡,都會有居民熱情地打招呼。

一天接500通電話、行走10公里,“上合”平安背後的他

閔思勰每天要接很多電話,認真記錄處理。

閔思勰的手機號對外公開,24小時保持開機狀態,他所分管過的片區,幾乎人人都知曉他的手機號,“有困難找老閔”,他的手機號也成了居民們揣在口袋裡的“110”。採訪中,閔思勰的手機響過七八次,都是片區居民打來的,他一一耐心回覆。

“不管對什麼人,什麼事,老百姓有事找到了咱,咱就得熱情地去對待。”閔思勰說,最多的時候一天接了近500通電話,經常是一通電話沒講完,另一通又打了過來。他曾經分管片區的許多居民還是會習慣性地打電話找他。儘管每天接到的電話看似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他都當作自己的大事來處理。

“老頑童”閔思勰的“特異功能”

車輛瞬間閃過,影像化記憶車牌號

在大傢伙眼中,閔思勰有個“特異功能”,就是他對數字特別敏感。閔思勰對他所負責的片區網格情況瞭如指掌,每個網格有多少人、多少戶、多少個單元他都知道,很多人的身份證號、手機號他都記得住,甚至對他們的家庭情況、社會關係都摸得很清。不光對身份證號、手機號記得清楚,車輛從他眼前經過,只要他想去記,通過影像化記憶,車牌號很快便記入了大腦裡,而且很長時間忘不了,關鍵時刻對他破案很有幫助。

因為閔思勰天天樂呵呵的,同事們都叫他 “老頑童”,他的這種工作態度也影響著身邊每一個人。“作為一名基層警務人員,我們上班沒有規律,事情很繁瑣,壓力也很大,加班加點都是常事,沒有陽光的心態是不行的。對我個人而言,首先是責任心的問題,既然選擇了這個職業,就得把它幹好,用心去做一件事,周圍的群眾都看在眼裡。青島上合峰會即將召開,我將努力投入全部身心和情感做好本職工作,保一方平安,為盛會護航。”閔思勰說。

特寫

“毛賊”路上走,“火眼金睛”一眼看穿

一天接500通電話、行走10公里,“上合”平安背後的他

社區巡邏。

“別看老閔整天樂呵呵的,辦起案來是相當犀利,令人佩服。”閔思勰的同事這樣評價道。有一年夏天,中午的時候特別炎熱,閔思勰帶著一名輔警在路上開車巡邏,車前50米左右有個小夥子。閔思勰當時就想,“大中午天氣這麼熱,路上一般人很少,這人到底是幹嘛的”,便對這個小夥子特別留意了一下。當這人回頭看到了警車,閔思勰心裡更有了數。“那人一看到警車,走路的動作跟先前變得不一樣,我心裡更起了疑心,當開車慢慢從他身邊經過時,我發現他的兩個膝蓋處沾了一些灰,根據經驗判斷這人有可能爬過牆頭,於是下車詢問,結果那人特別緊張,帶回去一查,這人便全招了。”閔思勰說。

還有一次,閔思勰通過肢體語言破了案,也讓同事們刮目相看。通過當事人的一個動作,便知道了當事人的心理,很快便破了案,連當事人也非常佩服。多年來,閔思勰破的案件數不清,每個案件他都要根據時間、地點、性質等仔細分析,久而久之便總結了經驗,把握了作案規律。他所負責的片區發案率很低,楊埠寨社區的發案率幾乎為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