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6 普通心理學——創造性思維的4個階段都有哪些?

思維

普通心理學——創造性思維的4個階段都有哪些?

第一節 思維概述

思維概念及特點

(一)思維概念

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本質特徵和內在規律性聯繫的間接的概括的反映。例如“透過現象看本質”,思維的一種表現。

(二)思維的特點:間接性和概括性

間接性

例如,內科醫生不能直接看到病人體內各種臟器的病變,卻能通過聽診、化驗、切脈、量體溫、量血壓,以及利用各種醫療器械為中介,經過思維加工間接地判斷。

概括性

例如各種概念,都是人們對一類事物的共性抽象概括。

思維的種類

思維作為一種高級的認識活動,從不同的角度來劃分,具有不同的分類。

(一)根據思維活動憑藉物的不同,可將思維分為感知動作思維、具體形象思維和抽象邏輯思維。

感知動作思維

這是一種依賴實際動作為支柱的思維。其特點是以實際操作解決直觀的、具體的問題。

具體形象思維

這是一種利用頭腦中的具體的形象(表象)來解決問題的思維。

例如,去城市的某個地方參觀,我們事先會在頭腦中想出可能到達的道路,經過分析與比較,最後選擇一條短而方便的路。這樣的思維就是形象思維。

抽象邏輯思維

這是一種以概念、判斷和推理的形式進行的思維。由於這種思維是藉助於語詞、符號來思考的,因而也稱為語詞邏輯思維。

如數學定理的證明,科學假設的提出,文章中心思想的概括等,運用的都是抽象思維。

(二)根據思維活動指向性或探索目標方向的不同,可將思維分為集中性思維(聚合思維、輻合思維、求同思維)和發散性思維(分散思維、求異思維)

集中性思維

集中性思維是指人們根據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規則解決問題。也就是把問題所提供的各種信息集中起來得出一個正確的答案(或一個最好的解決方案)。

常考例子:A>B,A

發散性思維

發散性思維是沿著各種不同的方向去思考,追求多樣性的思維。

例如,警察在偵破複雜案件的過程中,往往根據案情分析,提出多種多樣的假設。又如,學生在列舉磚頭的用途時,也需要朝著不同的方向去思考。

(三)根據思維活動創新程度的不同,可將思維分為常規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

常規性思維

常規性思維是指用常規的方法,固定的模式,去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例如,學生運用已學會的數學知識解答同一類型的題目。這種思維缺乏獨創性,是運用已獲得的知識的過程,不會產生新的思維成果。

創造性思維

創造性思維是指能產生新的思維成果,具有獨創性的思維。一切科學發明創造,都是創造性思維的結果。

英國心理學家華萊士(G.Wallas)提出創造性思維四階段論:

(1)準備階段

(2)醞釀階段

(3)豁朗階段

(4)驗證階段

思維的過程

思維的過程包括分析與綜合、比較與分類、抽象與概括、系統化與具體化,其中分析與綜合是思維的基本過程,其他過程都是由此派生出來的。

(一)分析與綜合

分析與綜合是思維過程的基本環節。

分析是在頭腦中把事物的整體分解成各個部分、方面或個別特徵的思維過程。

例如,我們把植物分解為根、莖、葉、花、果實、種子;把動物分解為頭、尾、足、軀體;把幾何圖形分解成點、線、面、角、體;分析一個句子由哪些語言成分構成等,都屬於分析過程。

綜合是在頭腦裡把事物的各個部分、方面、各種特徵結合起來進行考慮的思維過程。

例如,把單詞組成句子;把文學作品的各個情節聯成完整的場面;把一個學生的思想品德、智力水平、學業成績、健康狀況等方面聯繫起來,加以評價,作出結論等都屬於綜合過程。

(二)比較與分類

比較是在頭腦中把各種事物或現象加以對比,確定它們之間的異同點的思維過程。人們認識事物,把握事物的屬性、特徵和相互關係,都是通過比較來進行的。只有經過比較,區分事物間的異同點,才能更好地識別事物。

分類是在頭腦中根據事物或現象的共同點和差異點,把它們區分為不同種類的思維過程。例如,學生掌握數的概念時,把數分為實數和虛數;又把實數分為有理數和無理數;有理數又可分為整數、小數和分數等。

(三)抽象與概括

抽象是在頭腦中把同類事物或現象的共同的、本質的特徵抽取出來,並捨棄個別的、非本質特徵的思維過程。例如,我們對人的認識,人可以分為男性、女性;大人、小孩;工人、農民、軍人、學生、教師、商人;高個、矮個;白種人、黃種人、黑種人;人能吃飯,能睡覺,能喝水,能活動,能知覺,能記憶,能說話,能思維,能製造工具,會使用工具等。通過分析、比較,抽出人類具有的共同的、本質的屬性,即能說話、能思維、能製造工具等,捨棄能吃飯、能睡覺、能喝水、能活動等其他動物也有的非本質屬性,這就是抽象過程。

概括是在頭腦中把抽象出來的事物的共同的、本質的特徵綜合起來並推廣到同類事物中去,使之普遍化的思維過程。例如,我們把“人”的本質屬性——能言語、能思維、能製造工具綜合起來,推廣到古今中外一切人身上,指出:“凡是能言語、能思維、能製造和使用工具的動物都是人。”這就是概括。

(四)具體化與系統化

具體化是指在頭腦裡把抽象、概括出來的一般概念、原理與理論同具體事物聯繫起來的思維過程,也就是用一般原理去解決實際問題,用理論指導實際活動的過程。

系統化是指在頭腦裡把學到的知識分門別類地按一定程序組成層次分明的整體系統的過程。例如,生物學家按界、門、綱、目、科、屬、種的順序,把世界上所有的生物分了類,並揭示了各類生吻間的關係和聯繫,這就是人腦中對生物系統化的過程。又如,學生掌握數的概念,在掌握整數、分數、小數知識之後,可以概括歸納為有理數;當數的概念擴大,學習了無理數之後,又可把有理數和無理數概括為實數;掌握了虛數之後,又可把實數和虛數概括為數,從而掌握了系統的數的知識。

思維的品質

<table><tbody>

思維品質

相反品質

特點

廣闊性(廣度)

片面性和狹隘性

全面細緻、“見多識廣”

深刻性(深度)

膚淺性

善於鑽研問題,但又不鑽牛角尖

敏捷性(速度)

優柔寡斷

胸有成竹,當機立斷,但又不草率行事

靈活性(隨機應變)

因循守舊和固執己見

隨機應變、舉一反三

獨立性

固執己見或人云亦云

不依賴別人

批判性

迷信權威

辯證地分析

/<tbody>/<tabl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