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宗慶後的固執己見,娃哈哈的危機四伏

繼瀘州老窖出香水、王老吉賣可樂這些“別出心裁”的創新後,娃哈哈又要賣保健型“護眼”飲料了。

據瞭解,這款“護眼”飲料其實早在8年前就問世了。如今,娃哈哈又重新推出8年前老產品的升級款,還想通過微商和電商的銷售渠道重點推廣,似乎有點病急亂投醫的意思。

瞭解娃哈哈發展史的人都知道,娃哈哈如今在飲料行業的地位已經大不如從前,業績也是一年不如一年。

自2014年起,娃哈哈的銷量已經連續四年出現下滑了。2017年娃哈哈實現全年銷售額400多億元,跌回2009年的銷量水平,相較於其在2013年巔峰時期的783億元,更是幾近腰斬。

顯然,昔日的飲料帝國風光已不再,甚至開始出現被市場淘汰的危機。而導致娃哈哈這些變故原因,也不外乎以下幾點。

宗慶後的固執己見,娃哈哈的危機四伏

娃哈哈

一、品牌和產品的老化

中國品牌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在接受《財經國家週刊》記者採訪時表示,娃哈哈業績的下滑主要是品牌和產品的老化,這對飲料市場來說是致命傷。

“娃哈哈從老闆到高管到市場研發人員,都陷入品牌老化的困局,在這種情況下娃哈哈的整個表現就不會很理想。”朱丹蓬說。

二、缺少明星單品

缺少明星單品是娃哈哈的一大病痛。有業內人士分析,2004年就推出的營養快線,現在依然是支撐娃哈哈業績的大單品。它雖然保持了一定的優勢,但是優勢也在不斷下滑。

在外界看來,娃哈哈在經營過程中還是過於保守、缺乏創新。體現最明顯的:幾十年如一日的銷售和管理方式,早已跟不上互聯網時代的改革浪潮,更別說新穎的掃碼領紅包等活動。

三、謠言影響

宗慶後在第七屆中國食品安全論壇上指出,網上散佈的所謂“飲料中含有肉毒桿菌”等謠言,造成娃哈哈2014年近50億元的損失,這一數字是娃哈哈當年下滑的主要因素。

因為網絡謠言流傳廣且迅速,很容易給企業乃至整個行業都帶來不利的影響。不僅是娃哈哈,像方便麵等產品,每年因為謠言導致的銷量減少帶來的損失不計其數。

四、農村主要市場人口轉移

娃哈哈是一個發展了幾十年的大企業,相比其他企業,因為強大的聯銷體經銷網絡,在農村及三四線城市的銷售渠道已經佈局的非常完善。而相比在一些大城市,娃哈哈反倒沒有小品牌更容易拓展新渠道,譬如小型超市、連鎖便利店等。

如今隨著我國城市化的進程加速,農村人口不斷向城市轉移,娃哈哈的線下渠道也急需進一步拓展。

五、跟不上消費者觀念的轉變

主力消費人群更替換代,對90、00後而言,包裝是首先考量的要素,其次是品牌概念是否打動人心,再次是產品的口感、口味是否適合。

而娃哈哈的主打產品包裝不僅一成不變,就連產品定位也一直偏向於城鎮農村地區,對於一線城市的消費主力市場而言,娃哈哈品牌太“老土”,跟不上潮流。

六、銷售人員管理不善

娃哈哈部分市場廠商關係不和諧。部分市場存在銷售人員欺騙經銷商,或經銷商欺騙銷售人員的情況。而且部分銷售人員紀律性差,工作不積極。

不過宗慶後也樂觀的表示,雖然業績有所下滑,但是再次反彈也沒有什麼大的問題。“我這個人心態比較好,碰到困難、碰到周折,過去就是了。”

宗慶後的固執己見,娃哈哈的危機四伏

宗慶後

其實這些原因歸根結底總結起來還是掌門人宗慶後的管理思維方式老化跟不上時代的原因。

宗慶後作為我國40-60後的第一代企業家,身上有著聰敏、勤奮、勇猛的優良品質,但也有著守舊、固執、和缺乏現代商業意識的短板。

靠直覺決策,簡單的管理和營銷,內外部也沒有智囊團,娃哈哈宗慶後依然推崇自我的管理風格。這位任性的傳統大佬,連他女兒宗馥莉也沒什麼發言權。

雖然大家都知道他的女兒宗馥莉一直是被認定的接班人,但據多位娃哈哈離職的員工所說:宗馥莉一直沒有進入過核心,公司的經營決策大權仍是掌握在宗慶後一個人的手中,而娃哈哈的公司文化就像是“國企的縮影,官僚氣息濃厚”,所以,這是一個高度集權的公司。甚至還有人以開玩笑的形式說“娃哈哈的董事會議其實就是走個過場而已”。

如今娃哈哈的危機或許讓宗慶後已經意識到了形式的嚴峻,但僅憑一個沒有市場預見的“護眼”飲料是贏不回娃哈哈已經失去的市場優勢的。

如果娃哈哈企業內部不替補優秀的管理人才,僅憑宗慶後一成不變的管理方式和眼界,跟不上時代變化的娃哈哈,一定會成為時代變化的替代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