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文明新风助推乡村振兴

——全州精神文明建设现场推进会纪实

文明新风助推乡村振兴

村民自编自导自演节目《乡风文明香万家》。

文明新风助推乡村振兴

店子坪村家家户户有故事。

文明新风助推乡村振兴

全州各县市、单位、部门代表实地考察学习建始乡风文明经验。

本报记者杜瑞芳 通讯员谭明柱

当前,全州上下正处在推进“四大产业集群”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面对加快发展的巨大压力、脱贫攻坚的繁重任务,能不能倡扬时代新风,守住生态底线?能不能提升文明素养、维护和谐稳定?能不能激发内生动力,如期实现脱贫摘帽,建成全国先进自治州?这些都离不开共同价值观的支撑,都需要通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来促进、来保障。

6月4日,全州精神文明建设现场推进会在建始县召开。会议围绕助力乡村振兴,总结交流全州各地精神文明建设经验做法,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当天,记者走访了建始县龙坪乡店子坪村、高坪镇青里坝村、红岩寺镇桃园社区等地,深入了解精神文明建设情况及成果。

每家一个励志小故事 村民变身文明宣导员

初到建始县龙坪乡店子坪村,便会被一条在悬崖绝壁上凿开的公路震撼,车蜿蜒行驶,“愚公支书”王光国带领村民开山凿路、艰苦奋斗的动人事迹历历在目。

在一组村民周尔荣家,记者在墙上显眼处看到了一块精致的木板,上面刻着一段文字:“儿子儿媳在广东打工,我们老两口在家带孙子,大的7岁,小的2岁。老伴儿要忙农活,我身体又不好,最头疼的就是孙子的上学问题。刚开始,大孙子就跟着我们在家玩,性格孤僻,还不懂礼貌。情急之下只好将他送到青花上幼儿园。上了幼儿园,情况有些改观,但天天接送又加大了老伴的负担。记得有一天,老伴给别人帮忙去了。我只好背着小孙子去接大孙子。回来的路上,看我背着小孙子,大孙子的倔脾气又来了,也要我背。前些年我摔坏过腰,使不上劲,看着一大一小两个孙子,我一点办法也没有,只好打电话让老伴来接,老伴说还得一个多小时才能来,让我们慢点走。我就哄大孙子让他自己走,他不搞,我一狠心扯了根树枝就把大孙子打了一顿,我们祖孙3个一边走一边哭。心想有个便车带我们一下就好了。2015年初,传来了村里要建幼儿园的好消息。动工那天,老伴还专门跑去看,亲眼看到破土动工了才回家。2016年春节过后,店子坪的幼儿园正式开学了,漂亮的校车开到我的家门口,大孙子高兴地站在踏板上向我们招手,嘴里还不停地喊着‘爷爷奶奶再见!’”

这是周尔荣家的小故事。记者发现,在店子坪村家家户户墙上都挂着这样几块牌子:一块党员身份牌亮出一份责任、一个小故事记载一段发展历程、一副对联彰显一种精神、一张照片定格一个记忆、一套八仙桌体现一方民族风情、一则家训传承一族良好家风、一张村规民约引领一方乡风文明……家家都是陈列馆,人人都是讲解员、践行者。这些东西反映了如今店子坪村村民勤劳朴实、艰苦奋斗、向上向美的精神风貌。

店子坪村已经成为当代红色教育基地、当代红色旅游基地、精准脱贫示范基地,“愚公支书”精神从这里不断发扬光大,口口相传。

梧桐引得凤凰来 好乡风激发脱贫致富内生动力

建始县高坪镇青里坝村因为有商家要投资15亿元建田园综合体“火了”。为什么会选择青里坝村作为投资点?“我就是冲着青里坝的淳朴民风来的!”湖北鼎途旅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程昆说。

青里坝村从2008年就开始抓乡风文明建设,持续开展“好婆婆”“好媳妇”“最美家庭”评选活动,评选“十星级文明户”,每年进行表彰;在村里开展“门前五包”、河道环境整治、植树造林、反对整无事酒、过年禁鞭;每年办“村晚”,上门劝导和不定期开展卫生检查,引导老百姓积极参与乡风文明建设,村子面貌焕然一新。

10年时间,青里坝蜕变成为“和谐文明乡风村”“省级美丽乡村”。良好的乡风营造出良好的发展环境,青里坝村因乡风淳朴、环境优美,在鼎途公司的5个备选区域中脱颖而出,投资15亿元的田园综合体最终落地青花,青花群众也用实际行动再次彰显了乡风文明的魅力,仅用18天就完成了2100亩土地的租赁工作。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扶贫先扶志,要激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引导贫困群众抵制和克服“等靠要”思想。

“我申请脱贫。这两年在村支书的帮扶下贷款养羊,收入可观,今年还给住房加了层,我要把养羊经验传授给六组其他村民,一起把养羊产业做大。”“我们三组也要加油,要按照村里要求带头禁鞭、不整‘无事酒’,共同努力帮助8户贫困户摘掉穷帽……”在建始县红岩寺镇大面坡村,一场“比学赶帮超,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助推脱贫攻坚”活动轰轰烈烈展开,全村8个组分成4个小组,以好带差,促进发展。

建始县将乡风文明与精准扶贫同步部署,不仅在“增收入”上想办法,更在“富脑袋”“健精神”上下功夫,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从根本上“治懒病、拔穷根”。

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助力乡村振兴

红岩寺镇桃园社区古代叫作“落水洞”,是上了清朝县志的风景名胜,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母亲河”,依托这一条黄金旅游线和本村自然景观,抢抓旅游机遇,村民经过集体商议成立了乡风文明理事会,5.2公里的落水洞河被分成5段,由所在5个村民小组分段管理,村级河长总体负责。

红岩寺镇党委书记姚建军介绍:“为了打造更美的自然景观吸引各地游客,我们在河道岸边种植了100亩月季花,在增加观赏性的同时,还能通过剪枝育苗实现增收,可谓一举两得,这都是我们村里集体智慧的结晶。”

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是美丽乡村的精神内核,也是我州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点内容。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州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七进”(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进网站)活动,并以学习推广鹤峰“最美”评选活动做法为切入点,大力选树、宣传各类先进典型。

近年来,我州先后产生了14位“中国好人”、6位“全国最美孝心少年”、5位“湖北省道德模范”、30位“荆楚楷模”、86位“恩施楷模”。涌现了“全国最美村官”王光国、“全国最美乡村教师”邓丽、“全国最美养路工”张祚琼、“全国模范司法所长”易满成等一大批令人敬佩的典型人物,呈现出“最美”由“盆景”变“风景”,由“风景”变为“风尚”的生动局面,营造了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良好社会氛围。

深化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重点在建设,关键是实干,最终要求实效。州委书记、州人大常委会主任柯俊说:“全州将继续深化认识、突出重点、务实重行,在持续开展‘六城’同创的同时,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助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以文明滋养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