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9 “降分录取”农村学生到重点大学!别忘了“培育”

“为什么农村学生考好大学越来越难?”当有人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有人认同,有人不认同。持支持立场的人觉得农村学生在学习上受到的不平等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难考取好大学;持反对立场的人觉得“农村学生考好大学越来越难”是个伪命题,因为无法做有效比较,如果相对于二三十年前,如今的农村大学生考名校是难多了,但如果以近十年的数据比较,很难得出这个结论。近些年,出身农村的名校大学生占新生比例确实不高,不过也并没有确切的数据显示这个比例越来越低,也就无法肯定的说农村学生考好大学越来越难。

“降分录取”农村学生到重点大学!别忘了“培育”

其实人们对农村学生的界定还是有些看法的,有些人认为农村户籍的学生就是农村学生(这个观点比较普遍),也有一些人认为在农村学校就读的学生才能称之为农村学生,两者之间有很大区别。如今人口流动多,不少具有农村户籍的学生在市区中学就读,城区高中(包括县城)有不少学生来自农村,他们中学习成绩优秀的不在少数,也有很多通过高考考取了名校。但若把农村学生局限为“农村学校就读的学生”,则会发现他们在高考中的表现确实很不尽人意。原因至少有两个,第一,农村学校(高中、初中等)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生无法享受到与城区学校对等的师资、教学质量等;第二,部分农村学校学习氛围一般,学生学习自主性一般,学生的学习潜能没有得到很好的激发,一些人抱着混个高中文凭的想法读书,导致整体学生水平一般。

“降分录取”农村学生到重点大学!别忘了“培育”

当然,无论如何界定范围,农村学生相较城市学生在高考上表现出来的弱势都比较明显。有数据显示,城市学生高考分数平均比农村学生高出约四十分。但从在校大学生的组成看,农村学校学生占比超六成,并不处于劣势,甚至可以说具有了优势,这相较于二三十年前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表明农村学生深造的机会并没有减少。

既然在进入大学深造这方面,农村学生有着几乎和城市学生相同的机会,那么农村学生在高考上的弱势到底给他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这就是很多人提到了的“重点大学农村学生的比例较低”。在不少知名高等学府,农村学生占比只有不到两成,甚至更低。而且这种情况长期得不到改善,以至于经常有人呼吁“请给农村孩子更多进入重点大学读书的机会”。

“降分录取”农村学生到重点大学!别忘了“培育”

众所周知,很多农村学生非常想通过高考实现“身份转变”。他们敬畏知识,他们渴望着美好的未来。为了让孩子读书,这些农村家庭可谓是“砸锅卖铁”,有些还为此背负了沉重的债务,但一些离开大学校园的农村学子并没有实现华丽转变,有的为一份饭碗奔波好几年还没有着落。这些案例让部分农村地区有了“读书无用”的说法,有些人觉得早早出去打工,说不定未来会更好。这种氛围对农村学生的学习有着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进而导致部分农村学生学习不尽心尽力,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降分录取”农村学生到重点大学!别忘了“培育”

其实这个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还是“农村学生难以考取重点大学”。当下社会,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很多招聘单位不仅要看求职者的学历,更要看他们就读高校的名气。重点本科大学毕业生更有机会获得好工作、更有可能成为高收入群体。就算在同一个单位,重点本科大学生也可能会更受重视,事业发展平台可能会更加广阔。而“大学生群体中占比有优势”的农村学生多数存在于二本、三本、专科院校,他们在教育上投入的成本不比重点本科大学生低,但就业质量却要弱很多,教育回报率不高。所以,并没有人为“农村学生占在校大学生超六成”喝彩。

近些年,国家意识到这个问题,推出了“高校专项计划”:农村学生可以以比录取线低一些的成绩进入重点大学就读。该招生任务由教育直属高校和部分自主招生试点高校承担,目前有九十多所重点本科院校实施了这项计划。以清华大学为例,该校会根据单招学生成绩,确定降分录取优惠及认定专业类,优惠分值为三十分到六十分之间。

“降分录取”农村学生到重点大学!别忘了“培育”

借助这项政策,部分重点大学农村学生占比并没有持续下滑。不过这也引发了新问题。早前,媒体报道过首批通过专项计划进入清华就读的学生情况,提到某系一位齐同学,因为听不懂线代、微积分等课程,希望转到英语系,却被学校以政策不符合要求为由拒绝,此后,齐同学虽然很努力,但始终跟不上学习节奏,最终选择退学。

这件事让一些人反思,在农村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没有达到顶尖大学层次时,以“专项”的名义,“降分录取”他们到这些重点大学,他们能不能很好的融入到这些学校中?所以,高校要时时刻刻关心、关注这些招录的农村大学生,要给他们生活上的支持和学习上的帮扶,把他们“培育”成有自信、能自学、很自强的新时代优秀大学生。

考大学和考好大学,对农村学生来说有很大不同,因为他们肩负着改变原生家庭的重任,所以,考好大学显得尤为重要。只是,好大学对他们来说,真的很难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