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3 IDF战机经过“缩水”的升级改造之后 能否洗刷“我不飞”的骂名吗

IDF战机经过“缩水”的升级改造之后 能否洗刷“我不飞”的骂名吗

据台湾媒体3月9日报道称,台军当天举行第二批经过改造升级(“翔展二号”)的IDF战机接装典礼,此举标志台军所有作战部队所属的IDF战机升级到C/D级别。虽然说在“翔升计划”落空以后,又搞了这么一个缩水版的“翔展计划”,但总算是把IDF战斗机给改进了一番。

说起台湾地区的IDF战斗机想必都是非常的熟悉,自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以后,随着中国和美国关系正常化,并且逐渐开始关系日益密切,台湾的日子可以说是非常的不好过,暂且不说最初台湾选中的F-16A/B型战斗机被美国拒绝出口,就连F-5的魔改版本F-20和缩水的F-16/79战斗机以同样拒绝出口给台湾,无奈之下台湾只好自己想办法,开始了所谓自主研发战斗机的道路。想要想到的是,虽然台湾号称自主研制,但是对于航空技术水平薄弱的台湾简直是痴人说梦,但是面对金钱的诱惑台湾随后吸引了一批美国公司来参与台湾这个所谓的自主研制计划当中,经过了多年的磕磕绊绊,终于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勉强研发成功。

IDF战机经过“缩水”的升级改造之后 能否洗刷“我不飞”的骂名吗

1994年IDF战斗机开始量产,本来以为可以大展宏图的IDF战斗机,在仅仅随后几年里就遭遇尴尬,由于国际风云变幻,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和法国纷纷同意向台湾出口F-16和幻影2000战斗机,因此本来订购数量为250架的IDF,瞬间锐减到了130架,并延续至今。IDF战斗机采用常规布局,整体设计中规中矩,其实并不是说台湾不想要优异布局的战斗机,实在是几个合作伙伴水平有限,也搞不出太好的战斗机气动布局来。IDF战斗机的雷达采用了一台F-20上使用的ADG-67缩水而来的“金龙-53”脉冲多普勒雷达,空中最大探测距离148公里,对地搜索距离67公里,具备了有限的超视距空战能力。至于说最让人诟病的则是IDF采用的发动机,由于美国当时拒绝出售F-404发送机,台湾只能采用一家美国小型公司生产的TFE-1042发动机,正常推力2732千克,加力推力4195千克,推重比为6.81,就是这样的两台发动机推动一般重量在10吨的IDF战斗机实在是有点吃力,基本上在同时期战斗机里,IDF属于垫底水平,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太用了IDF这个名字,人们给他起了一个 I can't fly“我不能飞”的绰号,可以算是贻笑大方了。

IDF战机经过“缩水”的升级改造之后 能否洗刷“我不飞”的骂名吗

正是因为IDF战斗机差劲的性能,台湾地区这些年来也一直想要改进这款战斗机,但是受限于技术水平和资金,改进计划也是一推再推,并且不断缩水,终于在2018年初才完成了全部的改进。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改进缩水以后,大改航电系统,换装推力更大的发动机也都成了泡影,剩下的只是修改了一小部分电子设备和升级一下软件了。而从改进以后的IDF战斗机的照片上可以看出,IDF携带了多枚低阻航弹,结合此前台湾地区宣布改进计划能够让IDF具备挂载万剑巡航导弹和天剑2A反辐射对地导弹的能力,可以推测这次改进主要集中在IDF战斗机对地打击能力上,妄图以此增加以武拒统的资本。不过说实话没有军用级别全球定位系统系统辅助和地形匹配能力,以及IDF下视只有67公里的水平,这个对地打击能力真的是并没有什么卵用。

IDF战机经过“缩水”的升级改造之后 能否洗刷“我不飞”的骂名吗

这次IDF战斗机在推力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反而增重不少,能不能飞利索真的成了一个大问题,至于说改进后的性能,估计都打不到枭龙战斗机的水平,至于台湾为何还要如此费尽周折的折腾也只有天知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