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7 艾菜做的美食,廣西人不叫青團,叫艾菜餈粑

有準備到一年一度的清明節,這是祭祖掃墓的日子。清明節在4月,也是春暖花開的日子,各種野菜、蔬菜也挺直了腰桿,屬於這個季節的美食就很多,好吃不過薺菜、百花菜、香椿嫩芽、艾草、篙子……

清明節前後,正是艾菜長得肥嫩的時候,掐了嫩尖兒,彷彿綠的滴下水。艾草性味苦,性辛,能散寒除溼,溫經止血,還能抗菌抗毒的功效。

艾菜做的美食,廣西人不叫青團,叫艾菜餈粑

在春天,人們採摘鮮嫩的艾菜做成美食,據說具有強身健體的功效。有一些老人把艾葉曬乾,製成香囊,給小孩帶著,可以去除蚊蟲。還有一些老中醫,取了艾葉,曬乾後做成艾條,專門治療女性婦科疾病。

艾葉做成的美食,江浙滬一帶叫做“青團”,很高雅的名字。但在閩南兩廣一代,淳樸的人們賜給它一個很接地氣的名字“艾菜餈粑”。雖然叫法不同,但是做法大同小異,或者說各有風味。

1、嫩艾草洗淨,用熱水淖一下,去除艾草原本的苦味,然後撈出,擠去水分。

2、將過了水的艾草切碎,現在都是用攪拌機攪碎成漿,這樣做出來的餈粑更細膩。

艾菜做的美食,廣西人不叫青團,叫艾菜餈粑

3、打好的艾草加入1:1的糯米粉和粘米粉,適量的白糖,揉成均勻的麵糰,再分成小劑子。

4、紅豆煮熟,加入白糖放入攪拌機中攪成豆沙。也可以用炒花生、炒芝麻、白砂糖攪碎成花生芝麻餡。

5、取一個小劑子攤成麵皮,放入豆沙、花生芝麻,收口包成糰子。

艾菜做的美食,廣西人不叫青團,叫艾菜餈粑

6、蒸屜上鋪了粽子葉,放入包好的餈粑,上鍋蒸熟,香甜可口的艾草餈粑就做好了。

7、花生芝麻餡的其實煎著吃更好吃,將餈粑攤平,放到燒熱的油鍋中煎得兩面焦黃,美味的艾菜餈粑就做好了。

也有一些地方的習俗喜歡吃鹹味的,可以包肉餡,蒸熟或者煮熟撈出,味道也是很豐富的。或者和麵的時候加入肉末,攤成麵餅,放入油鍋中煎熟,營養更豐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