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二战中装备精良的德国,为何如今连护卫舰都造不好?

无悔的辉


德国,一向以一个严谨的技术大国的形象著称于世,在军事领域,德国武器技术也曾经独领风骚。尤其是二战中的德军,给众多军迷乃至普通民众,留下了很多鲜明而又深刻的印象,帅气的军装,整齐的军容,精良的装备,共同造就了传说中的“德味”。

这是德国1938年建造的“格拉夫.齐柏林”号航母,满载排水量达31000吨,航速达34节,虽然德国转向建造潜艇,导致这艘航母始终没有建造完成,但下水的时候,希特勒对它敬了个纳粹军礼,从一个方面证明了它的分量,也可以看出德国当时的工业能力,其他从各种U型潜艇到“俾斯麦”号战列舰,从Bf-109战斗机到Ho-229飞翼式战斗机,从“虎”式坦克到“鼠”式超重型坦克,从“铁拳”火箭筒到V1,V2导弹,从MP40冲锋枪到StG44突击步枪,上天入地下海,二战时候的德国在军事装备领域可以说是“全能型”选手,并且“样样通,样样精”,正像电影《U571》中,美国潜艇艇员登上U571潜艇紧急下潜,潜艇被深海水压得嘎吱作响,不由得发出一声感叹“德国佬的东西真结实啊!”

然而,往事已矣,二战以后,尤其是近十几年来,德国军工逐渐“走下神坛”,风光不再。就在今年早些时候,德国媒体爆料,德国海军最新的F-125型护卫舰,因为建造质量问题,遭到德国海军的退货,重新返厂重修,一时之间,“德国现在连护卫舰都造不了了吗?”的疑问满天飞。

德国军工真的已经如此不济?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局面呢?我们就以这次护卫舰退货事件为例来解答一下。

首先,北约防务体系和美国对欧洲国家的掌控,限制了德国军工的发展。北约框架下的德国国防,作为北约战争机器中的一个“零部件”,服务于北约共同防务体系,说穿了,德国,以及大多数的欧洲国家,只是在美国主导下的“助手”,这就造成德国军事工业不再需要也“不可以”拥有全面完整的研发生产体系,

其次,欧洲经济发展的放缓已经持续了数十年,“没钱”限制了德军的装备开发力度。实际上,因为高昂的人工费用,仅仅维持军队规模,就已经耗费了德国大量的经费,能够用于装备研制的钱,实在是有限。

第三,德国的国防需求同样限定了德国军工的上限。战后的德国,尤其在冷战之后,不再追求成为一个“军事大国”,基于本国国防需要的军备规模不大,装备种类有限,这从根本上阻碍了德国军工的发展。

总而言之,缺乏需求,缺乏资金投入,导致的基础研发和生产能力的丧失,导致了德国军工今日的“囧境”,这个局面还很有可能无法挽回。“德系”装备的好时代,一去不复回了。(NZ)


联合防务


为什么二战中装备精良的德国,为何如今连护卫舰都造不好?

是什么让你产生了德国在二战时期海军装备非常精良的错觉?德国在二战期间装备的大型舰艇,就一句话,找不到比你更差的了!


再加上,第二帝国一分钱一分货。魏玛德国。一毛钱两毛的货,纳粹德国五毛钱一分货。至于。现在这个德国吗?十块钱一分货吧。

这样下来的f125巴登,符腾堡级有8000吨的体量才是护卫舰就不是很正常吗?

你想想排水量4万多吨的,俾斯麦号。那可是新造战列舰中的倒数第三(倒数第一那个330主炮的猛然间忘名字了)倒数第二德国沙恩霍斯特级级战列舰,倒数第三德国俾斯麦级战列舰。

德意志浪费钱的水平天下第一,浪费吨位的水平天下第一。

4万吨排水量的巨舰,只装380毫米主炮装甲还很糟糕,除了德国也是没水了。可以说设计上毫无亮点!

8000吨的军舰!你连个反舰导弹和防空导弹都没有?你究竟是想干啥?8000真的给你打过体重都没有你1/2的吨的20380吗?


啸鹰评


德国虽然工业制造业能力很强,但是从历史上来讲,其在水面舰艇设计建造方面一直都没有达到过世界领先的水平,即使到现在,德国在大型水面舰艇设计建造方面也只能说是一般水平,知名度最高的也就是3000吨及的“梅科”系列护卫舰,在国际市场上一直销量、口碑都不错!再大一些的水面舰艇,只有F-124“萨克森级”及目前由于设计问题而被德国海军拒收的F-125“符腾堡级”护卫舰。作为科技、工业和工人素质都闻名于世的德国,为何在水面舰艇的设计制造商会如此尴尬呢?个人认为主要有3个方面:德国8000吨及的F-125“符腾堡级”护卫舰海试中暴露了严重的设计问题

目前德国海军主力:6000吨及的F-124“萨克森级”护卫舰

1)国家处境和地域限制:德国是二战战败国,不能拥有大量的进攻性武器装备,目前德国的武装力量的名称是“德国联邦国防军”,包括空军、陆军、海军等,其中海军主要包括3艘F-124“萨克森级护卫舰”、4艘F-123“勃兰登堡级“护卫舰3艘F-122“不莱梅级”护卫舰以及10艘潜艇,从规模上来讲,德国海军只能属于世界二流海军,尤其是水面舰艇的数量和吨位,甚至比不了某国的一个舰队,水平也只能说是满足德国国土防卫而已。而且,德国地处欧洲腹地,只有北部的一块区域面对北海,海军发挥空间极其有限,这也限制了德国海军水面舰艇的技术发展;

二战战败国和地理位置的因素,限制了德国海军的发展

2)发展思维:从二战以来,德国海军的发展重点主要集中在水下,而不是水面。目前德国海军的发展重点仍然在水下,虽然在努力尝试在水面舰艇上能够追赶世界发展趋势和最高水平,但是由于“欠账太多”,目前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德国在常规潜艇方面的技术水平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209、212、214级潜艇畅销世界十余个国家,而且口碑极好;反观水面舰艇,仅有“梅科“系列护卫舰勉强支撑,而本国新一代的F-125级8000吨级护卫舰海试中暴露出了重大的设计缺陷,不能不说是让人叹息!

潜艇依然是目前德国海军发展的强项,相对大型水面舰艇而且,潜艇也不容易引起外界关注出口南非的“梅科-a 200”型护卫舰,基本可以代表德国水面舰艇设计建造的最高水平了

3)历史原因:在一战、二战中,英国皇家海军对德国海军长期保持压倒性的优势,虽然在一战“日德兰海战”总德国公海舰队取得了战役上的胜利,但是英国却达到了战略上的封锁目的,这也是德国海军水面舰艇取得的最辉煌的战绩,但此后德国海军的水面舰艇鲜有成绩,尤其是二战中“俾斯麦号”被英国航空母舰舰载机击沉后,德国水面舰艇便一蹶不振!直至目前,德国水面舰艇整体的设计、建造水平都没有与其国家的经济、制造能力相匹配。“日德兰海战”中的德国公海舰队,这也是德国水面舰艇的巅峰!

德国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可以说凭一己之力单挑了世界上其他主要国家,虽然这些战争是不义之战,但确实能反映出德国强大的能力!虽然目前德国的军事力量已远不能与一战、二战时期相比,但是德国的工业制造能力依然是世界最强的,其工业制造出口总额长期处于世界第一的位置就是最好的证明!“国虽大,好战必亡”,虽然无法建造大型军舰,但是现在的德国更让人尊重!靠工业制造征服世界的德国(而不是军事实力),更是世界尊重



威呐解析



二战时的德国,对海军的发展,尤其是水面舰艇的发展不够重视,这也与希特勒闪电战的作战模式有关。在他看来,陆地上快速而有力的绝战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正是在一个基础之上,德军的陆军以及空军力量都非常的强大,尤其是装甲集群的突击力量更是横扫欧洲。


二战整个德军的进攻模式就是装甲集群在空军和步兵的配合下协同作战,快速彻底高效的解决抵抗,不断推进。这种新的作战模式令欧洲各国无法抵挡,法国基本没来得及反抗就彻底失败,英国也是艰难维持。可以说整个二战德国的装备领先于各国,很多先进的武器层出不穷,让盟军饱尝了苦头。

二战德国唯一投入海军,令盟军胆寒就是U型潜艇,在希特勒看来,有了力量强大的潜艇部队,盟军的水面舰艇就难以形成有效的威胁,也正是在这样的作战思想上,德国才有了狼群战术,这一招的确令盟军承受了巨大的损失,但中期开始伴随着盟军水面舰船反潜能力的提升和水下潜艇部队的实力提升,德国的U型潜艇遭到了沉重的打击,海洋再也不属于德国。



直到战败,德国军事力量的发展仍是以陆军装甲和空军为最优先的模式,海军始终没有得到进展,战败后由于种种限制和无奈,德国直到现在海军仍处于很一般的发展水平,但其整体作战实力也不容小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