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肥东人,梁启超说他“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
李鸿章是淮军创始人和统帅、北洋海军的创始人之一、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晚清重臣。身后追赠其为太傅、晋一等肃毅侯、谥文忠,建祠10处,由地方官员定期祭祀。清代汉族官员仅此一人。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李鸿章受命回乡,入曾国藩幕府后,以团练武装为基础组建了淮军,采用西方先进的近代化武器,成为晚晴的国防军主力,参与了历次反侵略战争。
1962年,在曾国藩的支持下,李鸿章仿照湘军营制组建了一支13营的军队,支援上海,因军队的主要将士招募自江淮地区,故名淮军。
至1864年,淮军先与英﹑法侵略军和常胜军相勾结,在上海附近对抗太平军,继配合湘军进攻太平天国。太平天国首都天京陷落后,淮军经过裁撤,尚存一百零四营,五万余人。
1865年至1868年间,作为清军主力与捻军作战。捻军被镇压后,淮军担负北自天津﹑南迄上海南北数千里江海要地的防守。李鸿章以此为基础,掌握了国家外交﹑军事和经济大权,成为晚清政局中的重要人物。
临终之际的李鸿章口占诗曰: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请君莫作等闲看。令人扼腕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