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 職徒工場:券商直投部,和投行兄弟利益捆綁,相得益彰的那些年

職徒工場:券商直投部,和投行兄弟利益捆綁,相得益彰的那些年

職徒工場:券商直投部,和投行兄弟利益捆綁,相得益彰的那些年

券商直投業務指對非公開發行公司的股權進行投資,投資收益通過以後企業的上市或併購時出售股權兌現。目前,監管部門將國內證券公司"直投"業務範圍限定為Pre-IPO,即對擬上市公司的投資初步設定了"投資期限不超過3年"等規則。

01

廣受關注的券商直投

大賺特賺下的紅牌警示

嚴格上來說,直接投資部並不能算是一個業務部門,因為大多數券商直投業務都是以投資子公司的模式存在的本質上就是金融市場上的PE和VC。比如中信系下面就有金石投資、中信產業基金、中信資本三家PE機構,和其他機構不同,

券商系的PE/VC因為有券商的大平臺在,可以說是含金鑰匙出生。

職徒工場:券商直投部,和投行兄弟利益捆綁,相得益彰的那些年

* 附上:券商系直投子公司的部分名單

“富二代”總是容易惹人關注。一直以來,券商直投飽受詬病,因為它和其兄弟-投行,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聯方關係

,幾年前IPO的項目都是券商直投部門先投資擬上市的公司,隨之投行部進行保薦,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直投+保薦"的模式。往往在拿項目之時,兩兄弟就一起出馬,直投部投資擬上市公司之後,優先把項目refer給自家券商投行部進行承銷保薦(要知道投行部去競爭項目也是很激烈的,直接從兄弟手裡接過來多省心);而一旦企業上市,直投部也會獲得鉅額的回報,所以投行部也有動機來粉飾企業業績,促成企業早日上市如此一來,兩兄弟形成利益捆綁,直投入股,投行保薦,肥水不流外人田,雙雙賺得捧滿缽滿。

當然,錢撈多了自然容易引起關注。2011年證監會頒佈《證券公司直接投資業務監管指引》,對“保薦+直投”模式亮起紅牌。但在實際操作上,仍存在一定的規避可能。2016年12月30日,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布了《證券公司私募基金子公司管理規範》和《證券公司另類投資子公司管理規範》(下文稱“新規”),再度加強對券商直投業務的監管

,但執行力度還有待繼續觀察。

02

無法輕視的市場

券商直投不可比擬的先天優勢

券商開展直投業務有著得天獨厚的先天優勢。股權分置改革之後直投業務市場巨大,利潤豐厚,如果國內券商不能做直投業務,則利潤會被外資拿走了。所以國家肯定會讓券商做直投,會讓一部分有條件的券商先嚐試,國內的證券行業目前條件很成熟。

//行業積澱帶來的項目渠道

背靠大券商的直投子公司,項目的來源更廣泛。大型券商母公司在全國往往有百家營業部,基本上覆蓋全國的一二三線城市。之前營業部多在做傳統的經紀業務,現在都強調綜合經營,比如幫助介紹投資人和項目。這些營業部在當地深耕了多年,非常清楚當地客戶在投融資方面的需求,這是券商開展直投業務有力的抓手。

//投研能力帶來的精準篩選

相比其他投資機構,券商直投的投研能力也有著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券商尤其是從事賣方業務的研究所,是市場上最雄厚的一股研究力量。這種資源對子公司的項目篩選、評估、定價都有直接幫助,在項目再融資以及深度管理方面,也有巨大的幫助。

//風控體系帶來的行業壁壘

與社會私募機構相比,強大的風控體系及帶來的高度資金安全性是券商直投最大的行業壁壘。券商直投的風控體系非常嚴格,它不僅要遵守社會上PE都要遵守的法規,還要服從中國證券業協會專門針對券商直投的監管辦法,此外,券商直投子公司還要納入券商母公司的風控體系。單從備案就可以看出來,券商直投在基金業協會備案的系統和社會化PE完全不同,它有專門的一套備案體系和監管流程。在風控與合規上守住了更高的底線,投資人的資產也就更加安全的,因此券商直投在資金募集方面很少發愁,而這恰恰是廣大PE、VC機構最大的難題。

職徒工場:券商直投部,和投行兄弟利益捆綁,相得益彰的那些年

*示例:廣發信德(廣發直投子公司)組織架構

得天獨厚的先天優勢讓我國券商直投子公司在金融市場上成為了一支功勳卓著的戰隊。如從中金公司分離出來的鼎暉投資基金管理公司,自2002年8月獨立後,聯手摩根士丹利、英聯、高盛等境外私人股權投資基金,投資了包括蒙牛、李寧、南孚、永樂家電、分眾傳媒、雙匯等公司,

成為本土直投公司中的佼佼者

國際直投市場上除黑石、凱雷、KKR等聲名顯赫的私募股權基金(PE)縱橫馳騁外,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國際投行的直投業務也是盈利豐厚。不但收益遠高於傳統的證券承銷賺取的利潤,並且有利於深層次地挖掘客戶價值,進而帶動融資業務和併購業務。同時,由於投資和融資週期往往交替出現,直投業務和投行業務有周期性互補的作用,從而增強投行的抗風險能力。

03

嚴格的行業規範

與廣闊的發展前景

廣闊的行業前景

16年底新規推出以來,“先保薦+後直投”、“背靠大金主、躺著也賺錢”的大好模式遭到嚴重挑戰。

過去,直投基金大部分為券商的自由資金,自有資金出資可以享受資本性收益,如果只是做基金管理人,就是替別人賺錢,拿不到大頭收益,因此券商直投用自有資金投資的意願一向非常強烈。現在新規要求外部資金不得低於80%,那就要解決募資問題:從哪裡募資、怎麼證明自己的投資能力從而獲得投資人信任,另一方面也對券商私募主動投資、主動管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但不管監管如何變化,總有部分嗅覺敏銳的券商早已悄然佈局,如今盡顯優勢。

華南有兩家大型券商旗下的私募基金子公司已成立專門對接外部的戰略發展或戰略客戶部門。其中一家於新規出臺前半年多就成立了為未來募集資金對口的戰略部;另外一家深圳的券商系私募雖然在組織結構上變化不大,但在人員配置上頗具心思。“我們在監管層要求轉型的前後引進多名投資經理,一些之前習慣做自有資金投資的人員,因為不適應轉型後的募資環境,最後也被清理掉了。”該券商系私募副總經理透露。

除募資外,前端投資也成為券商系私募競爭的重要跑道。上述華南某券商私募負責人表示,未來券商系私募投資端的競爭將會往前端移動,從行業角度挖掘有增長潛力的項目去投資,而不會把項目是否馬上就能上市作為主要的考量點。只有在尋找到更優質、更具競爭力的項目,券商系私募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吸引到更多外部資金。

職徒工場:券商直投部,和投行兄弟利益捆綁,相得益彰的那些年

*來自:21世紀經濟報道

截至2017年6月,國內有近70家券商直投,管理的總規模接近3000億,單個券商管理的規模在16人,呈現出人少但是精幹的局面(人少錢多的局面又出現了)。

市場格局上,券商直投子公司主要集中在北上廣地區,其中廣東省券商直投子公司的數量大約在20家,上海也20家,但是整體看上去比較平均。

券商直投主要靠投資後的退出套現獲利,平均持有年限三年,最長六年,最短兩年。退出的案例上,2013到2017年退出的數量還是非常多的,到了2017年一季度券商退出數量能夠達到25%。相對而言和傳統的投資PE機構相比,券商直投的收益率要高於PE機構(這也解釋了為何券商直投子公司開出的起薪都是比較高的)。

高薪酬的同時,該部門對從業者的綜合素質要求也比較高,直投業務人員既要有項目審查能力,也要有投資判斷能力這就需要從業者頭腦靈活、思路開闊,具備一定的行業經驗和社會閱歷。

有意進入券商直投的同學在校期間可多熟悉財務報表,積累會計、財務等金融知識,提前考取相關證書,更需要通過多份實習累積經驗和能力。

文字|若寒

圖片|花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