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衡水中学和人大附中哪个厉害?

新相约大连


两所学校没有谁厉害,只有拼什么:

衡水中学是拼命,人大附中是拼爹。

从入校的第一天起,衡水中学和人大附的学生过的就不是同一种生活。

在衡水中学,学生面临的是高压化的管理,近乎监狱般的生活,以及为了提高准确率和熟练程度而进行的题海训练。而衡量他们优劣的唯一标准就是成绩。

在人大附中,学生享受的是全国首屈一指的教育资源。国际化的视野,校史馆的墙上陈列的是横跨政商学术界的前辈校友,极为丰富的课程设计,多元化的价值观评判。

事实上,衡水中学和人大附中的学生在入校之前过得就不是同一种生活。

衡水是一个以酿酒为支柱产业的四线开外的小城市,谈不上有什么发展可言,河北的人才,大多外流到京津,而教育则是他们唯一的上升通道。

北京,作为一个国际化的都市,而能够入读人大附的学生,不是因为他们自己牛逼,而多半是因为他们的家庭背景。

高晓松曾经用一种漫不经心,充满自豪的语气谈起他的中学时代,他就读于北京四中,一所长久以来被认为和人大附中并列北京头两把交椅的顶尖学校。在八十年代,但其他学校的生物课,还只是一个班公用一台显微镜的时候,北京四中已经做到人手一台显微镜了——这个背后,自然是资源的投入。而北京四中的卓越背景,显赫的校友履历,辉煌的校史,让它她理所当然地继承着荣光。


所以,你问衡水中学厉害还是人大附中厉害?


这就好比问是中国厉害还是美国厉害?前者带来的是日新月异的变化,后者只要保持稳定,就是世界第一。

毋庸置疑:衡水中学带来的阶层跨越人大附比不了,人大附的高格局,高平台,也是衡水中学难以通过努力达到的。

坚持优质原创,向你分享我的经历和见解。如果您喜欢我的答案,就请点赞和关注,并在评论区发表高见吧!


佩子临


毫无疑问,人大附中。

作为世界级的学校,人大附中是更加包涵,更加注重学生素质的。作为一名初一新生,我非常骄傲,能够加入这个大家庭,开启一段燃情岁月。

上录取通知书~可以看出来,学校细心贴好每一个学生的名字,一届八百名新生,初一高一各一届,可见工作量之大。

学校的价值观,教育使命,绝不是空口白言。而是“一切为了学生”的践行,而非理想。这能是衡水可比?

学习方面,可见图4。初中数学联赛,人大附中以碾压式优势击败清华附中北大附中十一学校等北京市重点。高中联赛更是出彩。不仅是联赛惊艳,每年人大附中考入北清的人数不下150人,一届为800学生;衡水中学为200人,而学生高达2000余人!这还是不计人大附中ICC出国留学生的数字,实际高考人数不达750人。这又是衡水可比?

八十载春秋风雨同济天下,十万余桃李共荣华夏神州!

这,就是人大附中,不可复制的RDFZ。






桐花万里雏凤声


听人大附中的人讲,“今天学习不努力,明天上学去隔壁”。那隔壁可是人大附中附属人民大学呀。

人大附中和衡水中学谁更厉害?不好说也不好比。想拿高考比,不是一张卷儿,比起来也牵强。若是同一张卷儿,倒是勉强可比,实际也未必,压力不同、应对策略不同,追求目标也不尽相同。说穿了,衡量好的标准认识上不统一,那只能自说自话,全凭自我感觉了。

两所学校是基础教育两个不同类型的极端性代表。它们都是应时、应势而生,而且都具有极强的现实合理性,你可以不屑于人大附的资源优势,也可以诟病衡中的军事化管理,但在事实结果面前,又有多少人在一边骂一边学,又为学不来而苦恼呢?为什么学不来?因为你缺能学的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真心想学和正在学的对此应心知肚明。

要是从基础教育总体上看,两所学校都是发展过程中,衍生出来的不同表现的畸形。

要是非说谁最厉害,那谁让它存在,谁更厉害。


田家大院田老大


我只能告诉你人大附中如何厉害。

初中和高中的一二年级阶段,每个学期都要求参加课外班,学校组织的,时间大致是8/9课的时间(16-18点)一周3天,每节课每周一次。上课需要提前报名,大概7、80门课,网上每次报名,都是服务器被挤垮,每个班人数限定30左右)光语言类就超过10种,体育类也10多种,各个学科都有。按学分算,美术音乐至少必须参加一个。有的课程是找外面人教(知道的有微软,中科院、清华的)高中阶段一些外教实验课是可以使用对方实验室(清华、中科院)。一门课一学期大概15节课,2个学分,要求2年内必须完成4学分。免费的,都是免费的,据说曾经为了一个孩子单独开了一门小语种课。

寒暑假有夏令营,比如去德国那就优先考虑参加德语德语学习的学生,这个当然是收费的。

光这一点,能有几个中学比得上?甚至比不少大学都要强吧?


IT的老司机


这要看比什么,怎么比。

比拼命、比刻苦、比悲壮,衡水完胜。

比家庭背景,人大完胜。

比考试,如果按高考试题的考法来看,也是衡水要强一些,因为他们专注于此。但如果是一些开放性的考试,根本就不在一个层次。

简单打个比方,就拿英语来说,如果拿衡水考150满分的和人大附考130,140的比口语,就没法比了。

其他的,比眼见、比思想、比知识面,比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比后期的研发能力等,都不在一个重量级。


顺着长江归大海


衡水中学和人大附中哪个也不历害!要我说,这些名牌中学,特别是高中,哪个也不历害。那谁历害?要我说,是学生们历害!


君不见,各地的实验中学,这附中,那附中都很有名,都狂的不行吗?为什么?还不是因为升学率高吗,考入好大学的机会多吗。但我们想一想,是学校有能力吗?要我说,不是。是学生的质量高,素质好。君不见,都是好学生才能进入这些中学吗?比如,把一般学校的一个班的学生,交给这些好学校,让他们教。要我说,得愁死他们,他们也教不出来。所以,是学生们成全了学校,而不是反过来,不是他们教的有什么特别。这一点,一般学校的老师大体上也是这样看的。


再说,所谓教得好。听说,这些学校就是一个办法,让学生们去拼命。有的都是接近军事化管理,每天要学习18个小时以上,那还是人道的教育方法吗?更有甚者,象看犯人一样,去看学生,搞魔鬼化训练。要我说,这也是教育的悲哀,是进入了一个误区。

举个例子。其实,学校和学生的关系,就象是明星和观众的关系。是观众造就了明星。大家看你,看你的人多,你才是明星。大家不看你,你就什么也不是了。我说一个新观点,真像是学生培养了学校,好学生培养了好学校。在中学,确实如此。大学,还差一些。简单说,你把好学生都招去了,当然能教好。“朽木不可雕也”。差学生,你教得好吗?



在市场经济的社会中,各种事物无不打上市场的烙印。教育也不例外。现在的教育已经过份市场化了。家庭的投入太大了,从幼儿园到中小学,到大学。花费了过份的时间和感情,经历和金钱。搞得几代人心力憔悴。课上不讲,课下讲。各种有偿补课,各种培训班,家长,家庭不堪重负。催残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已经严重的影响了生活的质量。降低了人们改革开放以来的获得感,降低了幸福指数。这也是对学校,对教师的社会评价不好,不高的原因之一。



最后,要我说,衡水中学也好,人大附中也好,类似的全国各地的好中学也好,你们带了一个不好的头,最好不要学习你们这样的榜样。望子成龙,是人们的天性。但现在是人们被动的进入了一个误区。是身不由己的。就象是进入了一个人流暴满的景区,被人推着走,不走还不行。要我说,不就是为了今后孩子们能有一个好的未来吗?实际上,世界上的路有千万条,何必都挤进这一个独木桥呢?


盛广学杂家杂论


人大附中厉害。因为位置厉害、学校厉害、学生厉害、家长厉害。位置厉害是地处北京海淀黄庄,大学附近、信息灵通。学校厉害是校长级别高、老师学历高、硬件条件好。学生厉害是北京市掐尖,还有早培。家长厉害是家长里成功人士多,间接给娃的资源多。

结果看,人大附高中毕业去哈佛耶鲁的不少,衡水中学鲜见;国际奥数等世界级竞赛金牌众多,衡水中学鲜见;高考清北人数难分伯仲。

素质教育方面,两校其实差不多,人大附更多是占据了京城优势,高考竞争相对小,另外北京学生在校外本来就见多识广。

意志力等方面 需要学生毕业后的长期跟踪观察,其实也和两校关系不大了。中学毕竟是中学。提供学生深造拓展的舞台,改变他们的人生轨迹就很好。

综合而言,觉得人大附满分10分的话,8分。衡水中学7.5分。在美国中学排行榜上能进前500,前100困难。


每日工作餐


衡水中学是河北的旗帜,人大附中是北京的骄傲,二者谁更牛?

衡中和人大附中之间的差距有多大?可以说,衡中学生的终点,只不过是人大附中学生的起点罢了:衡中和人大附中的差距,就好比北京这个国际化大都市和四线开外的衡水市之间的差距;衡水培养的是一批又一批的学霸、考霸,人大附中培养的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人才、天才;衡中学生以考入清华北大为终极目标,人大附中的学生以考入清北为阶段“小目标”,因为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大附中的学子以考入国外的名校为荣。

对于衡中的学生而已,考入985、211大学很可能是此生唯一的出路;但对于人大附中的学生而言,人生何处不是出路?他们和衡中的学生相比,不仅仅自己成绩非同一般,而且差不多都有一个经济上富足、人脉上宽广、地位上强势的好爹,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可以像高晓松所说的那样:可以“心安理得地混日子”。

在生源的质量方面,衡中和人大附中可谓半斤八两:衡中在河北省掐尖录取,采取的是军事化、地狱式的管理模式,学生的学习目标相当明确;人大附中同样择优录取,但这个“优”,不仅包括学生的成绩优秀,更要求学生家长是人脉优秀、地位优秀、经济优秀的“三优家长”。故此,在入学门槛方面,人大附中的入学门槛比衡中更高一些。当然,“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家长达到“三优”级别,孩子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所以,如果说衡中是暴发户的话,人大附中就有点贵族的韵味。当然,人大附中的硬件设施也是衡中所比不了的。

接下去,我们来比一比衡中和人大附中在清华北大录取人数以及录取率方面的对比:两年前,衡中139人被清华北大录取,清北录取率为8%左右;同年,人大附中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数是101人,清北录取率是14.4%。就考入清北的人数而言,衡中位居第一;但在清北录取率方面,衡中远远不是人大附中的对手。衡中重量级的学霸,充其量以清北为目标;而人大附中的真正学霸,则以考入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国外大学为荣。衡中的学子,撸起袖子拼命读,考入清北是有一定希望的;人大附中重点班的学子,想考入清北,把握比衡中学子要大得多。

当然,如果把衡中搬到北京享受人大附中的待遇,二者再比应试教育的成果,估计人大附中会直接被“秒杀”:一方面是因为衡中的学子真的太拼了,无论是衡中的哪个角落,都充斥着“奋斗”、“执着”、“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疯狂味道。另一方面,全国39所985大学北京独占8所,全国112所211大学北京占据26所,如果让衡中学生享受人大附中学生的同等待遇,衡中学子考入清北的人数绝对不是一百多人这么简单。

但在两个学校学霸的综合实力较量上,人大附中完胜衡中:人大附中学子的学习环境相当宽松,老师不拖课,不像衡中那样搞题海战术,学生所有的学科全面发展,大部分学子差不多都能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参加相关科目的竞赛。所以说,在素质教育这一块,衡中确实不如人大附中那般坦然自若。

总而言之,衡中如果是下里巴人,人大附中就是阳春白雪;衡中的学子认为“条条大道通罗马”,“应试英雄”也同样能迎来光风霁月的人生,而人大附中学子的家就驻扎在传说中的“罗马”,人大附中的学子无论天时地利还是人和都胜过衡中学生一大筹。


微雨润苗


这要看怎么比,比如“拼背景”!

衡水中学

同志们,衡水中学是真正的白手起家,人家不是一开始生源就这么好,是先打出来的名声,后期才择优录取!

1951年建校,到2013年扬名,人家花了52年的时间!


人大附中

人大附中,我相信所有看见这四个字的人,都会不由自主的看见它的姓“人大”!

没错,这就是一种身份和背景的象征。

在北京地区这个大环境下,又有人大师资力量做后盾,基本上,招生,就是一项选择工作!

为什么?

你家实验课,有人大教授带你做实验啊!

哎呦,不好意思,忘了你们实验课被班主任占了!



真刀真枪干一场,拼实力。

我说衡水中学的前一百名比人大附中强,大家没意见吧。

不要问我为什么,你自己做一套河北的高考试卷,再做一套北京的高考试卷,你会发现,北京真好。



结语:

所以,这个要看怎么比,整体比较,双方都有自己厉害的一面,不分上下,都很强!

因为整体比,就不能说什么地区了,因为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没办法。


红烧肉加碗饭


并没有准确答案,这两所中学所处城市就层次不一样好嘎。

首先,地理位置上,人大附中在北京。北京毕竟是首都啊,哪里的GDP放眼全国没几个能超过的,国际性的大都市!哪里的学生一般都是家里有条件,有精力,有时间的人,不必在乎学费接送费户口等问题。而衡中所处的衡水市,一个五六线的小城市,穷的要死,啥都没有,这能怎么比?一个靠酿酒支撑经济的城市,怎么和首都比?

其次,条件上。人大附中的老师一般都是各高校的博士,博士后,甚至仗着人大还有教授来演讲。学生们有时间有条件,还可以去国外游学,春游等,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开阔视野。而就算衡中有这个心思,它所处的城市和经济条件也绝不会允许。这里的学生一般都是来自全省各地的拔尖但家境不太好的学生,承担不起昂贵的游学费用,只能往死里学,学好了出人头地了才有机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所以说,衡水中学能到达现在这个地步很不容易了。不是说他俩谁好谁坏,首先背景就不相同。你说他填鸭,没人性也好,你说他快乐,自由也好,高中是回不去的,这三年,过了也就过了。再说都十六岁了,它再怎么压榨,性格能有多少改变?每一个孩子选择的每一所学校都有他自己的原因,人大附中的孩子不可能个个活泼,衡中的孩子也不可能个个死板没生气。有些人嘴上说着衡中教出来的的孩子死板,机械化,却没有想过我们这些当事人的心情。你是一时痛快了,但你说这些话带给别人的刻板印象可能是我们再怎么努力一辈子都挽回不了的。你们靠着一句话,轻轻松松的把我们的努力抹杀了,于是我们被人误会,甚至有个别过分的人听说我们是衡水的学生还会背地里窃窃私语。我们家里条件不好,只能通过这种“地狱模式”让家人过上好日子,不是为了让你们私议来的。

我替在衡水上学的学生说一句,求求你们放了我们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