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7 「西部地理」六盘山凉殿峡:成吉思汗最后驻跸地

六盘山凉殿峡:成吉思汗最后驻跸地

「西部地理」六盘山凉殿峡:成吉思汗最后驻跸地

蒙古包映衬下的凉殿峡

「西部地理」六盘山凉殿峡:成吉思汗最后驻跸地

草地上的大木车

「西部地理」六盘山凉殿峡:成吉思汗最后驻跸地

敖包前竖立着苏鲁锭

凉殿峡位于六盘山腹地浓荫蔽日的大峡谷深处,峡谷全长约20千米,身临其境,自感生风,凉爽宜人,自古就是避暑胜地。后来在这里发现了元太祖成吉思汗避暑行宫遗址,因此有此称谓。

群山之中的百亩草甸

去往陇东方向,曾无数次路过六盘山。每一次凝望它的高度都让记者充满崇敬:

在陕甘宁交界地带,它绵延百余公里,生长着4万多公顷天然次生林,如一艘绿色的艨艟巨舰,行驶在黄土波浪中;它是中国最年轻的山脉之一,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以磅礴的雄姿成为关中平原的天然屏障;它还是黄河水系重要的支流泾河、清水河、葫芦河的发源地;站在六盘山,我们会惊讶地发现,它正处在西安、兰州、银川三座城市围成的金三角的核心区域;“万绿丛中一点红”的长征景区,更让它的人文历史愈发厚重。

以前去往陇东要从静宁下高速,转向312国道出省走宁夏隆德,爬六盘山,从山腰处穿过1991年修建的长达2385米的六盘山隧道经泾源后再回到平凉。那时在山路盘旋处,还来得及体味一代伟人毛泽东写下的壮丽词句:“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现在青兰高速已贯穿六盘山区,那种天堑的感觉已不明显。另址开凿的六盘山隧道,长度更夸张,竟达9485米,进入隧道,我们的采访车带着浓重的黑影在飞掠,一如在穿越悠远的时空隧洞。

4月中旬,记者从宁夏泾源县的香水镇出发,前往六盘山森林公园,我们的目的地,是那里的凉殿峡。

坐电瓶车到小南川。由于峡谷的挤压和地势的起伏,小南川的水势湍急,几百米外就能听到它的轰鸣。在峡谷中迂回而行,溪涧奔泻,像一条飘动的白色丝绸,丝丝缕缕,浸润了阳光的七彩,如梦如幻,由小南川转向幽深而清冷的峡谷——凉殿峡。

凉殿峡,以前又叫“凉天峡”,意思是清凉的峡谷,这条10多公里长的峡谷,谷底也是水流潺潺,两边奇峰绝石,树木葱郁,遮天蔽日,让人意外的是峡谷的尽头有一片近百亩大的草甸,在群山中间显得相当另类。

而在近800年前,曾有一位英雄人物身染沉疴,在此驻军养病,这块小小的草甸,让这个昔日马背上的骑手梦回故乡——那广袤无边的漠北草原。

他就是成吉思汗。

元太祖避暑处

按照文献记载及民间传说,成吉思汗确在六盘山“凉殿峡”避暑。明嘉靖赵时春《平凉府志·山川》载:“西南六十里,峡曰凉殿,元太(帝)祖避暑处。”清康熙常星景《隆德县志》亦有同样的记载。仅一个“殿”字,就可感知成吉思汗遗留在这里厚重的历史文化。成吉思汗曾于1227年5月在这里屯兵短暂休整。更有传说在同年7月,一代天骄就病逝于此。

凉殿峡“无山不绿,有水皆清”的生态环境,的确让人的身心都能得到极大的愉悦,但成吉思汗来此又是什么心境呢?

应该是怒火中烧。

当时西夏多次背盟忘义,又联金抗蒙,对蒙古政权构成了严重威胁。1226年,在消灭了西辽和花剌子模,结束西征之旅后,成吉思汗马不停蹄地回到东方,亲自率军征讨西夏。

这一次西夏全境已经沦丧殆尽,只剩首都中兴府(今宁夏银川)尚未攻克。如此绝境,夏献宗李睍派使臣向成吉思汗臣服,约定一个月后西夏国向大蒙古汗国投降。就在此时,成吉思汗突然病倒,不得不在凉殿峡停留下来,避暑消夏。

当时成吉思汗驻跸六盘山,主要活动地点有两处:一是六盘山腹地、泾河源头的凉殿峡;一是六盘山下的行宫、后来成为安西王府的开城。有学者认为,凉殿峡中的“殿”字透露出了这里不同寻常的历史。也许是被六盘山的美景深深陶醉,也许是一生征战过于劳累,也许是为了等待与西夏最后决战的时机,成吉思汗在这里盘桓了两三个月,直至去世。

在凉殿峡,现在还能看到一些随意散落的石器,包括石墩、石槽、石础、石柱、石条、插旗台等,其中饮马槽等石器凿刻细腻、保存相当完好。《化平县志》(即今泾源县)中的记载表明,前人不仅早就注意到了它们,而且认定其与成吉思汗在此避暑的历史经历有关。

成吉思汗在宁夏南部的六盘山一带度过了他生命中的最后岁月。

六盘山遗嘱

成吉思汗戎马一生,他的一个命令往往决定了无数人的生死,他的临终遗言也是如此。

史书记载成吉思汗临终留有遗言,有专家称之为“六盘山遗嘱”,内容有三:一是蒙古汗位继承的问题。他反复给自己的儿子们讲多头蛇的故事,警告儿子们要认识到团结的重要性,并告诉他们要拥立三儿子窝阔台为汗位继承人,把帝国的权柄交给窝阔台。第二点他提出了“联宋灭金”的战略构想和实施步骤。成吉思汗不愧为杰出的军事家,他分析金朝精兵布置在潼关一线,南接连山,北靠大河,一时难以攻破取胜。只有联合南宋,让他们举兵唐县、邓县一线,逼近大梁,金兵必然会再度增兵潼关。金兵千里增援潼关,人马疲惫之时,蒙古再出兵一举破金,大功可成。

而对于让他瞋目切齿的西夏,他定下计策,告诉自己的部众,等他驾崩后,封锁消息,密不发丧。等待西夏军民从城里出来时,择机将其屠灭。

成吉思汗的“六盘山遗嘱”的杰出预判,在蒙古攻灭西夏和金国的战争中得到了应验。蒙古军在对金实施的大迂回作战中,引诱潼关金军移师援汴而破之;在塞外纵横将近两百年的西夏,最终走上了末路,整个李氏皇族在蒙古人的屠杀中无一幸免。

成吉思汗之后的蒙元历代统治者,无不将六盘山视作用兵之所。1258年,蒙哥汗率军进攻南宋,六盘山为军事基地和后勤保障的大本营,后续驻兵2万于六盘山地区。是年,蒙哥汗的夫人也在六盘山病逝。

蒙哥汗死后,忽必烈和弟弟阿里不哥争夺汗位,六盘山又成了西部主战场。

从1206年蒙古大汗建国到1368年元朝灭亡,共162年。其间和六盘山发生政治和军事联系的时间算起来就有80余年。如果说凉殿峡意味着英雄末路,那么六盘山就直接见证了一个王朝的兴衰历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