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如何看待辜鸿铭说的「日本人是真正的中国人」?


回答这个问题很简单。要把问题说清楚,必须交代好三件事情——第一辜鸿铭何须人也。第二他为什么说这句话,在什么背景下说的.。第三什么是“道”,什么是“术”。



好的 我们从第一个问题开始。鸦片战争(1840年)发生17年后(1857年),在马来半岛一个英国人的橡胶园内辜鸿铭先生出生。他的祖辈由福建迁居南洋,父亲辜紫云担任英国人经营的橡胶园总管,讲一口流利的闽南话,英语和马来语。据说他的母亲是葡萄牙人。他10岁踏上欧洲土地,先后在英国爱丁堡大学,德国莱比锡大学深造,后又钻研中华文化。回国投入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门下任职。曾自嘲“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娶日本老婆),仕在北洋”。辜鸿铭聪明异于,常人语言天赋异禀,可以流利转换9种语言骂人,获13个博士学位。真正的学贯中西,见多识广。高度见识都不是同时代的知识分子可比的,说出的话分量十足。了解了辜先生的生平后除了仰望,就是哀叹自己真是猪。






言归正传来看第二点。这句话出自《辜鸿铭文集·中国文明的复兴与日本》1924年辜先生在日本的演讲原话是——“应该说日本人是真正的中国人,是唐代的中国人。”稍微了解辜先生的人都知道辜绝对是一个极度自信和自恋的民族主义者,哪他为什么要说出这句话呢?我们换一个角度设想如果辜先生处在清朝中期,会说这句话吗?我的答案是不会。当时的中国处在北洋军阀(1912年——1926年)时期末端,国内政治一片混乱,皖系、直系、奉系斗的一塌糊涂,全国政局一锅煮。而邻国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后国力蒸蒸日上,特别是两场战争,与中国的甲午战争(1894年)和发生在中国东北的日俄战争(1904年——1905年),两场战争的战胜国都是日本。日本朝野民族主义高涨(上帝要人灭亡,必先叫你疯狂),脱亚入欧思潮涌动,一切向西向西再向西。完全俯视中国,并对它曾经的老师充满蔑视和敌意。这个时间离辜先生逝世也就两年时间;离抗战(1931年——1945年)爆发不到七年时间。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辜先生在日本发表演说,演说大概两个意思1,日本不要忘记传统,什么都向西方,而日本的传统在中国。2,日本就是中国人就是中国的唐朝人,中日同根同文同肤色应该睦邻友好。 辜先生看得远,所以心里痛。带着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和对民族未来的无限忧郁两年后阖然长逝,享年70岁。



唉,我们继续第三点分析。还是从辜先生说起。辜先生有论——一个外国人在日本待的时间越长越讨厌日本,在中国则相反会喜欢中国。中国人的礼貌虽然不象日本人的那样繁杂,但它是令人愉快的。相反,日本人的礼貌则是繁杂而令人不快的。我已经听到了一些外国人的抱怨。这种礼貌或许应该被称为排练式的礼貌——如剧院排戏一样,需要死记硬背。它不是发自内心、出于自然的礼貌。事实上,日本人的礼貌是一朵没有芳香的花,而真正的中国人的礼貌则是发自内心、充满了一种类似于名贵香水般奇异的芳香。”



这就是“道”与“术”的区别。日本是照搬了很多中国文化,这些文化的的确确保护传承的很完整,只是纸张完整。比如说日本的园林,干干净净方方正正,但不美不亲,关键是不自然。日本人不懂自然的意境,因为他只是学到了古中国文化的皮,而没有学到骨。再举一例,明末大儒王阳明学说传入日本,推动明治维新(这个是日本学者公认的,可不是小编我意淫哦)。知行合一他们倒是学会了,但这只是阳明思想的皮,阳明思想的核心是致良知。他们把盒子留下,盒子里的珠宝束置高阁,还沾沾自喜。偷了帅哥一件衣服穿上就认为自己是帅哥了,骗骗外人蠢人或许蒙混过关,但帅哥的家人一看就识破。(👇泰戈尔访华与辜鸿铭)



辜鸿铭一介书生。也只能用一场演讲劝阻日本不要和你的文化母国作对。他高傲高冷,在洋人面前维护中华文化,与全面打倒孔家店的幼稚的全面西化的“新”知识分子做斗争,更凸显悲剧色彩。记得一部有电视剧《大染坊》里的台词——个人太强,国家太弱就容易吃亏。



温良恭谦让恕仁义礼智信勇,才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只有有福之人才配拥有这些品质,拥有这些品质的才配得上中国人,日本呵呵不过是粉面夜叉罢了。(喜欢这篇原创小文的朋友加关注,以文会友不亦乐乎。谢谢)


NaLi哪里哪里


辜鸿铭先生确实说过“日本人是真正的中国人”,出自1924年,其在日本东京大学礼堂的一个演讲《中国文明的复兴与日本》:“……下面我要说的话可能会让诸位吃惊,其实连日本人自己都不是真正的日本人,应当说现在的日本人才是真正的中国人,相当于唐代的中国人,那个时代的中国精神,在今天的日本保持着,但在中国却已经失传大部分了。……而在今天的中国,真正继承了中国文明的精华的就只是浙江和江苏这两个省区,之所以这样,主要是因为在蒙古军入侵时,宋朝皇帝和一帮贵族逃到了浙江的杭州一代,这就让纯粹的中国文明在这两个省份里得以保存下来……”

中国文明是个大酱缸,什么东西都往里扔,辜先生所说中国文明的精华是指什么呢?依他原话意思,我想应该是贵族文化吧?

日本继承了哪些中国文明的精华呢?

武士道?武士阶层好像有点像中国贵族所豢养的家臣阶层的一个变体,只不过更加军事化,制度化,听命于领主。其思想来源于朱子理学,强调“忠、勇、仁……”等道德规范,可惜演变到后来只剩下强调“忠、勇”。

以“神都”为代表的建筑?源自唐的茶道?一些精致的器具?……

不得不说,贵族文化很有审美价值。但是,却不是中国文明的精华。

中国文明真正的精华,是先秦大一统之前的真正百家争鸣的思想、历代文学的精华、以及承载这两样东西的文字系统。

这三样东西,才是中国文明留给我们的真正宝贵的东西。这些东西,从每个中国人懂事开始,就无时无刻不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这些能带给我们的,恰恰是商业、工业、科学技术里所缺少的东西。

当然,对于日本所继承的部分,我们也很愿意交流。


兰川城


“日本人是真正的中国人”这句话,确实是辜鸿铭说的。

1924年,辜鸿铭在日本东京大学礼堂,做了一个主题为《中国文明的复兴与日本》的演讲,他的原话是:“我下面说的话,诸位可能要吃惊,实际上连日本人都不是真正的日本人,应该说今日的日本人是真正的中国人,是唐代的中国人,那时中国人的精神今天在日本继续着,而在中国却已大部失传说了。”台下很多中国学生,辜鸿铭此话一出,顿时嘘声一片,有的甚至拍桌子骂道:“为了讨好日本人,你也太没底线了吧!”

其实,学生们误解了辜鸿铭,他的意思是,唐代中国人的精神,才是真正传统意义上的中国精神,但由于外族的入侵,使得文化受到摧残,许多优秀文化因此而没有传承下来,致使文化断代,无法继承。而日本在唐朝通过不断来中国学习,将唐朝的文化学到之后,带到日本,经过了很好的传承,又没有外族入侵,传承很好,在日本现在的文化里,有很多是唐代的遗传。

所以,辜鸿铭说这句话,并不是吹捧日本文化,实在是在赞扬中国传统文化。辜鸿铭对中国的道德文化有着坚定的信仰,有着深厚的感情,有着强大的捍卫力量,对此,著名教育家罗振玉由衷佩服,他曾评价辜鸿铭说:“天之生君,将以为卫道之干城,警世之木铎。”

无疑,辜鸿铭是民国初年的一个文化怪杰,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树和西方文明之枝嫁接而成的一个奇特的文化个体,故当时西方人流传着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

辜鸿铭喜欢日本文化,也喜欢日本女人,他的原配淑姑是中国传统妇女,美丽而贤惠。后来,他逛青楼认识了在这里做端茶的日本女子吉田贞子,喜欢上了她,便用200两银子将她赎出,娶了她为妾。吉田贞子陪伴了他18年,后来因病去世,辜鸿铭十分悲痛,留下贞子的一缕头发,并在上海万国公墓给贞子买了一块墓地安葬贞子,并立了一块碑,上书:“日本之孝女”。

李大钊曾评价辜鸿铭说:“愚以为中国二千五百余年文化所钟出一辜鸿铭先生,已足以扬眉吐气于二十世纪之世界。”


帝国的脸谱


日本人是真正的中国人?我只能说日本是高仿的,但是他们和中国人有根本上的区别,这种不仅仅体现在文化上,更体现在价值观和行为标准上。

近几年出现的一些所谓的日本才是真正的炎黄子孙的论调,最主要的起源是因为那一句“唐宋之后,再无中华”。其实这一句出自日本人之口,根本没有所谓的论据。日本吸收中国的唐朝文化,但是其实只是注重在一些行为上,并没有完完全全的接受中国文化。

就拿儒家思想来说,唐宋时期强调的是仁义,但是日本强调的却是“忠”。也就是对主子的忠诚,所以才会出现武士道这种极端的文化。日本对待儒家思想,继承的方向就和我们不一样,所以说怎么能说日本才是真正的中国人?

而且也有人说日本是秦朝时期中国的移民,但是这种说法也不能说明日本人是真正的中国人啊,因为充其量他们只能算是拥有中国人的血脉,但是却没有中国人的性格和价值观,就如狼孩一样,和狼待久了也会失去人性。

所以个人十分反感这种说法,因为我们中国人不能对自己的民族不自信,怀疑自己是外来者,要知道我们就是这片土地真正的原住民。


小司马迁论史


辜鸿铭是个非常顽固的中国文化中心论者。而这篇文章,则是他在1924年,于日本发表的一篇演讲。



首先要明白1924年的时代背景是怎样的?1918年,一战结束,1919年,新文化运动已经打响,1921年,中共成立。1920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处在大正时代的日本入超严重,它向外伸出的爪牙已经饥渴难耐,日本的军事势力已经渐次侵入中国。

这一年辜鸿铭在日本发表了这篇演讲,他不能不说没有危机感,日本对中国的敌意甚至令他胆寒,而这敌意在他看来,势必引发彻底的背弃。

所以辜鸿铭在开篇就申明了,中国才是培育日本文化的土壤,离开了中国,投向西方思想、逐渐西化的日本,只能是无根之花,会迅速枯萎。


我们且不论它的观点对与不对,但这个论调跟辜鸿铭惯常的中国文化中心论是非常一致的。

辜鸿铭在此篇中,以法国人传承给英国人的骑士精神作为佐证,大谈特谈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发源于中国。这点其实也没太大过错,日本武士道虽核心是其神道教的思想,但与中国儒家思想的舍生取义的确脱不开干系。随即辜鸿铭又赞美了一番日本,引述西方学者语,称日本为“东亚诸国中唯一未被欧洲人踩在脚下的民族”,而也正因此,日本延续并保存了完好的中国文明的精神。



辜鸿铭在这篇演讲里,不仅是在称颂日本,还是在求一种和解,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和解。

他无意彻底对立日本与中国,也无意彻底对立中国与西方,但是西化的日本让它恐慌,甚至联想到也日渐西化、叫嚣着“打倒孔家店”的中国。



在辜鸿铭看来,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最为可贵的,他不愿意目睹这文化在一场彻底的西化运动中毁于一旦。所以他告诫日本人,你们学西方,是要学习西方的文明,而非毁灭自我的道德,更进一步,乃是为保护自身的精神不被摧毁。

而对辜鸿铭而言,日本和中国的文化几近同源。他虽然句句说日本,事实上是字字在指向中国。 新文化运动后的中国,知识分子们彻底抛弃了辜鸿铭所最赞赏的“士”的精神,开始走向西方文化中心论。在德先生和赛先生赛高的旗帜之下,“国粹如脓疮”之论风靡一时。


作为一个文化保守论者,辜鸿铭必然是忧心忡忡的。它敏感地察觉到了危险,却找不到解决之路。所以它只能愈发极端,去称颂包括裹脚纳妾之类的“国粹”,剑拔弩张地和新知识分子们站在对立的另一端。

而在日本,它也只能以这种“日本似中国”的抒情方式,想要警醒包括中国在内的听众。 日本已经因背弃东方的文明,而步步走向极具侵略性的西式陷阱,当时,中国是被舍弃东方文明的日本所蚕食,还是同样全盘西化,辜鸿铭也想不出办法,它只能嗷嗷哀叹罢了。


根本上,他始终还是个生于南洋的华人,无法脚踏实地,真正痛彻心扉地感受中国之殇。所以才会把中国传统之美夸大到极致,而此时,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的批判,更加激发了他对于中国古老文化的保护欲,更加迫使他去振臂高呼。

可惜,革命一旦发起,是很难被一些慷慨之言,甚至抱大腿的方式,就能改变趋势的,这是一种异想天开,天真的想法,辜鸿铭的这篇演讲就是最好的例子,所以,他在当时是失败了。


大罗言酒


辜先生说这话我不认同。

什么是真正的中国人?什么又是日本人?恐怕辜先生应该先解释清楚再下定义。他所说的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人大概就是指唐代的臣民。而唐人就能代表真正的中国人吗?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是由多民族融合、有着渊远历史的优秀民族,是由一代代传承、创新而形成的勤劳智慧、厚德坚韧的群体,并不是某一个朝代所形成的,也就更不是某一个朝代能够代表的。我们可以以汉唐遗民而自豪,但并不能说真正的中国人就是唐代人。

辜先生讲述这番话的地点是在日本。以他的了解,日本人明治维新后获得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尊重,国力增强,国民素质提高,是民国初期我国所不能企及的。可是他忽视了一个极重要的因素,那就是随着国力的强大,日本人骨子里的逞强好胜、崇武霸道的劣性也逐渐暴露出来。他们崇拜的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等无不是穷兵黩武之徒,却被日本人顶礼膜拜。而我们真正的中国人无论汉唐,还是宋明,从来没有主动侵占过别人的领土,也从不失大国尊严而寻衅恣事。这么一比较,还敢说日本人是真正的中国人吗?

辜先生向来语不惊人死不休。当时的外国学者到中国来,许多人都愿一睹他的尊容:一位留着小辫、身着长袍马褂、头戴瓜皮帽的大学教授。在北京城里,辜先生可谓是一景。

他在日本讲述这番话的另一个原因,我以为可能还有一个原因:他特别喜欢日本人,尤其是日本女人。曾花重金买了一个日本女子为妾,共同生活了近二十年后此女去逝,辜痛不欲生。后来剪此女头发以葬,并亲奠诔文。

最后我想说,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是任何国家都取代不了的。他们可以学习我们的优良传统和优秀文化,但永远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中国人!


非空


本世纪以来,一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看汉唐去日本;看宋明去韩国,看满清在大陆,看民国去港台。”

实际上来讲,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唐朝时,大批日本遣唐使历尽艰辛来中国学习,将中国文化学通之后,带到日本。在日本较为封闭的环境下,汉唐文化得以比较完整的传承下来。以至于,当今的日本文化里,不乏汉唐的影子。

所以,在上世纪的侵华战争中,日本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对外解释的缘由之一,就是重新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给被“鞑虏”统治后变了质的“低劣的”支那人。

这甚至某种程度上可以解释,为什么日本侵略中国的时候那么残暴,因为在他们眼里,被满清统治过的”支那“就是夷蛮之邦,打心眼里蔑视。他们认为,从几百年前的”剃发易服“后,中华民族就不再是之前那个有崇高骨风的,值得学习的民族了。

甚至同盟会提出的革命口号”驱逐鞑虏 恢复中华“也是在日本受了启发的。当然,后来这个口号被替换了,毕竟满族同胞也是中华民族重要成员,到现在还为咱们的饮食、占卜和娱乐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比如,传统糕点”萨其马“、跳大神活动、前仆后继的清宫剧等等。

对了,还有一些号称姓爱新觉罗的xx世孙,卖个宫廷秘方什么的。殊不知,真正的爱新觉罗一支,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就改姓“金”了。除了日本,隔三岔五抢着咱们中华文化去申遗的韩国,估计也是这个心理。棒子们觉得自己才是继承宋明文化的“正统”。

当初明亡后,一大批朝鲜人竟然选择自杀去殉大明。甚至,有个叫车丽亮的死士还对皇太极进行了刺杀行动,以向中华正统的大明皇室表达忠心;一朝鲜崔姓大使历经艰辛来到崇祯皇帝的墓前,整整十天不吃不喝,活活的将自己饿死在了崇祯的坟头,为崇祯和明王朝殉葬。

而且,朝鲜对清朝表面臣服,但内心终有不甘。比如,暗地里还使用明崇祯年号200多年直到1904年朝鲜亡国(只限国内,与清朝交往官方还是用大清年号,不然就被削了),以至有“崇祯后九十八年”的纪年(下图)。

像汉服的交领右衽,明亡后在中国大地上消失了数百年(少数民族都是左衽),倒是在日本、韩国被完整保留下来,成了他们民族传统。

有清人随笔写道,康熙年间,北京城的朝鲜使团被群众围观,大家都笑话朝鲜人着装和发型怪异,指指点点,小孩子一边追着跑,一边叫嘲讽的喊“高丽棒子".....朝贡的使团官员唏嘘不已,悲戚的说:“我朝衣服皆是中华遗制,皇明古制日远而日亡,将不得复见”。

下图,朝鲜使团在京城被清朝老百姓围观。咱们再回到,辜鸿铭老爷爷的这句话上。单看这句话就直接批评,的确有点断章取义。

先看辜鸿铭的经历。前20多年,他是作为一个蓝眼睛的中葡混血青年,在西方文化的环境下长大的,接受的是全面的西方的教育,穿西服、吃西餐。

24岁那年,辜鸿铭遇到马建忠,与其倾谈三日,思想突发重大改变,随即辞去殖民政府职务,开始剃头留小辫子,穿上马褂布鞋,疯狂学习和翻译、传播中国文化。

之后的几十年,辜鸿铭更是沉迷其中,一发不可收拾。在他眼中,不管精华或者糟粕,都是熠熠发光的瑰宝。比如妇女裹小脚;男人的三妻四妾,他可以用一个茶壶配几个茶杯来解释,貌似理由还挺充分。

辜鸿铭先后翻译了多部中国古代典籍,不遗余力的利用西方媒体(人家是个大V,有约稿),赞扬中国文化的优越性和中国人的品格与智慧。甚至宣传,只有中国文化,才能挽救当时被战争笼罩的黑暗世界。可以说,辜鸿铭是中国文化的狂热崇拜者,和勇猛的护卫者,与教徒对宗教神明的崇拜一个样。

那么,辜鸿铭的这句话是要表达什么呢?猛一看,貌似是他的毕生捍卫和追求的“反义词”。

实际上,这句话是辜鸿铭在日本东京大学的演讲上的发言,整段话梗概是:“唐代的中国人所传达的中国精神,由于元朝蒙古人的入侵,使得文化受到迫害,因此很多中国优秀的文化被破坏了.....让日本的中国文化免受侵扰,得以保留....那时的中国精神,在今日的日本继续着...演讲内容上,辜鸿铭体现的是:中国是培育日本文化的土壤,是日本文化的源头,因此日本对中国的敌对是不理性的,反传统、反文化的。他是想呼吁日本不要全盘西化,一心想摆脱自己东方国家的身份,”脱亚入欧“;而是多多反思自己与中国的渊源,认清自己东方国家的定位。

他实际上是想警告日本,日本的精神和文化传统是从汉唐时的中国传承下来的。他们思想的根在中国,如果抛弃了中国,转而投奔西方,那么他们只能成为无根之花,最终败落飘零。

结果,这么好的一个用意,被后人断章取义,给总结成了一句很反动的话.......

最后,我还有个疑问,为什么辜鸿铭一直在强调元蒙对传统文化的破后,但对同样的少数民族满清,却接受的心服口服呢?

剃发易服、“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在他眼中都不是事儿,都民国了,他自己还留了个“鞑虏”的小辫子,这又是什么缘由呢?是源于清朝对儒家文化的继承,还是辜鸿铭对君主制的拥护?

本人文章一律原创,拒绝他人抄袭、任意转载,如遇到类似“白鹿野史”这种全部照抄者,一定投诉到底!


大学军事理论教师


这个问题有点难为情,回答中有愧汉唐列祖列宗。

辜鸿铭是真正的中国人,由于幼小随父親在国外生活,在西方长大,十四岁在德国学习科学技术,后进入爱丁堡大学和菜比锡大学接受正统西式教育,深受西方文化影响。

辜鸿铭血管里流淌着的是华夏血液,当他一接触中华文明時,就被五千年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所吸引,沉迷其中,一发不可收拾……

在他如痴如醉,研究中华文明史中发现,汉唐時代形成的华夏文明在宋朝以后断裂了!"崖山以后无中国",华夏文明被元朝游牧民族毁灭而失传和没落了……

辜鸿铭以一位西方文化学者看待中国文化的中国人,悲哀地发现,中国失传的精髓文化传统在彼岸东赢日本国,被继承被发扬被保留了!日本岛国不但是唯一抗赢了忽必烈大軍铁蹄践踏和杀戮的国家,而最大成功在海外保护留住了中国文化的真谛,和传承。

辜鸿铭需要寻找的珍贵资料,本土消失了,而日本国却完整齐备!他悲伤地发现,华夏文明的礼、义、信、……一系列精神修养,让日本国发扬光大,受益匪浅!日本人在中华文明的滋润下,人文道德、文化建设、思想领域、经济辉煌等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日本岛国真正留下了中华文明的根。

辜鸿铭在各大学演讲中多次说:日本人才是真正的中国人!又说:日本人已不算日本人了,岛国文化已被中华文明所代替,日本人才算得上真正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

辜鸿铭的言论,让人脸火辣辣,情何以堪而沮丧、泪奔!

现实是,很多华夏固有的道德精华文明传承,我们消失、湮没了……

而一衣带水的邻居日本国和韩国及泰国等东南亚诸国,确深受其惠,大放异彩!是庆幸还是悲哀?也许是苦涩的滋味吧……


莫奈何4


首先,我无意于民族优劣之争,只想和大家一起弄清楚辜鸿铭先生的谈话背景,以及什么是中国人。

辜鸿铭(1857-1928)出身于华侨世家,十三岁即赴欧洲求学, 十余年中游学于英法德意诸国,归国后长期担任张之洞幕府的洋文案,曾官至清廷外务部左丞。他精通英、德、法等近十国文字,尤其擅长英文写作,被孙中山、林语堂推为中国第一。

但是,生活优渥的他从来没有真正生活在当下。无论南洋的童年时代,西洋的青年时代,回国后的出将入相,他始终游离在中国乡土之外。没见过观音土,没借过驴打滚,更不曾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真可谓无限朱门生饿殍,几多白屋出公卿,过的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富家翁生活。

辜鸿铭在中国的声望,远不如在西方来得隆重。辜鸿铭之所以深得外国人的尊敬甚而崇拜,因为他能够把中国固有的文明宣传到外国去,而不像别人只说外国的东西好。他开始系统的翻译儒家经典并介绍到西方世界。他可以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也能在轮船上用纯正的德语挖苦一群德国人。英国文豪毛姆称辜鸿铭是一个“声高望重的哲学家”、“中国孔子学说的最大权威”,日本著名作家芥川龙之介到中国游历时,也专程去拜访他,印度的甘地也称他为“尊贵的中国人之一”。在那个唯洋人马首是瞻的时代,可算是一大奇观。

但是,中国的事情,老外真的看的比中国人还通透吗?当年一部意大利人贝托鲁奇拍的,以溥仪生平为蓝本的《末代皇帝》横扫9项奥斯卡大奖,达到了中国题材电影的顶峰,中国人扭曲的面部表情,清室君臣蹩脚的英语对白和对西方理念的追求就成了西方人脑海里的中国。日本人认为不麻不辣的麻婆豆腐是最纯正的中餐,韩国人认为炸酱面是最可口的中餐,美国人认为左宗棠鸡才是最美味的中餐。对此,中国人不是一脸蒙蔽吗。

辜鸿铭为帝制辩护。武昌起义既发,他冒天下之大不韪,逆流而动,甘做烂到根的清王朝的卫道士,在《字林西报》发表文论,反对革命,劝说列强出兵围剿革命军。他满怀着对新时代的愤懑和抵触情绪,却堂而皇之地宣言:“许多人笑我痴心忠于清室,但我之忠于清室,非仅忠于吾家世受皇恩之王室——乃忠于中国之政教,即系忠于中国之文明。”1917年,辜鸿铭还加入到张勋复辟之列,更是令人啼笑皆非。

在辜鸿铭的学说里,世界上只有“中国文明是一种真正的道德文明”,这种文明竟是和辫子等价的。辜鸿铭对朋友说,你看我留着发辫,那是一个标记,我是老大中华的末了的一个代表。辜鸿铭还骂所有剪辫子的人是“没有辫子的畜生,野兽”。民国初年,人家剪掉辫子后戴顶小帽,他就骂人家“沐猴而冠”。

辜鸿铭理直气壮地主张男子纳妾,他说“妾者,立女也,当男子疲倦之时,有女立其旁,可做扶手之用,故男子不可无女人,尤不可无扶手之立女也”。

辜鸿铭知名度最高的世界级辩护,乃是为纳妾制所作的“壶一杯众”。当一位洋夫人藉此反问为何不能“妻一而夫众”时,他振振有词地答:“夫人可曾见过一只茶杯配四把茶壶的?”令人啼笑皆非。

辜鸿铭原配夫人淑姑是传统的中国女性,腼腆,幽闲,温顺,知书达理,而且有一双在辜鸿铭眼里“特别神气美妙的金莲”——中国旧式妇女所独有的小脚。

辜鸿铭后来又纳了日本姑娘吉田贞子为妾,贞子他是逛青楼时遇到的侍女。辜鸿铭与贞子的感情极为融洽。这不仅仅是辜鸿铭对日本文化有着景仰之情,更为重要的是贞子的确像辜鸿铭对日本女人所描述的那样——勤勉,善良、温顺。

用辜鸿铭自己的话说就是:“吾妻淑姑,是我的‘兴奋剂';爱妾贞子,乃是我的‘安眠药'。此两佳人,一可助我写作,一可催我入眠,皆吾须臾不可离也。”

吉田贞子在陪伴了辜鸿铭18年之后,因病去世,在此后两年出版的英文书籍,如英译《中庸》的扉页中,辜鸿铭均在扉页动情地写道“特以此书献给亡妻吉田贞子。”在辜鸿铭的晚年,他接受了日本大东文化协会的邀请,在1924年至1927年期间曾多次前往日本讲学,并在日本引起了轰动。以年迈之躯不远千里去日本讲学,一来是为了凭吊他的亡妻吉田贞子,据说他到了日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大阪的心斋桥,因为吉田贞子就是在这个美丽的地方长大的,可见他对贞子的痴情。二来他是为了宣扬自己关于“东方文化优越论”的主张,他希望中日两国应该抛弃前嫌,坦诚交往,为共同复兴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的东方文明而努力,中日现在的矛盾,在他看来属于“亲兄弟之间的争吵”,这种“兄弟间时常会有的矛盾”并不是不可调和的,只要诚心相对,两国很快就又会像亲兄弟一样团结在一起了。

所以,「日本人是真正的中国人」出自这样一位不疯魔不成活、讲着洋文、玩着小脚、拖着辫子的怪人之口,并不惊世骇俗。

日本人不是中国人,那么什么是中国人呢?

中国土地养育中国人,中国文化教育中国人,中国观念引领中国人。文字,衣冠,礼仪可以学的很像,骨子里的东西是学不走的。忠字为首,孝字为先。鹏程千万里,落叶必归根,才有了海外华人的寻根祭祖;新春佳节必回家团聚,才有了春运的一票难求;中国人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主张平和的处事方式,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主张兼容并包,和而不同。从不鼓吹民族优劣论,从不崇尚武士道,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不妨与日本对照一下,咸鱼味的寿司配九十度的鞠躬,大东亚共荣圈配切腹的酸爽,也是中国人的文化吗?


天涯铁钩


辜鸿铭这个人故作惊人之语,是个哗众取宠之徒。


辜鸿铭有哪些惊人之语?

辜鸿铭语一:

一夫多妻制是最好的制度,就像一个茶壶要配上四五个茶碗才合适。

这是辜鸿铭心里话,因为他就是一个好色之徒,没有三妻四妾,如何能够满足他变态的需求。

辜鸿铭语二:

我在德国拿到了13个博士学位。

辜鸿铭在英国文学硕士毕业,然后到德国学科学,总共就3年时间,能拿到本科毕业证已经不易了,怎么可能拿到13个博士学位。如果真的能,那一定是办假证的。

所以,辜鸿铭说“日本人才是真正的中国人”,一点也不奇怪。

日本人是真正的中国人,这句话该如何解释?

辜鸿铭动动嘴,徒子徒孙跑断腿。辜鸿铭在这句话来自于1924年在东京大学的一次演讲上,当时引起了日本的中国留学生公愤,他们表示十分不满。

在成功引起留学生的注意的时刻,辜鸿铭说出了自己的依据:

唐代中国人的精神,才是真正传统意义上的中国精神,但由于外族的入侵,使得文化受到摧残,许多优秀文化因此而没有传承下来,致使文化断代,无法继承。而日本在唐朝通过不断来中国学习,将唐朝的文化学到之后,带到日本,经过了很好的传承,又没有外族入侵,传承很好,在日本现在的文化里,有很多是唐代的遗传。

说白了一句话,还是拾人牙慧,讲的是日本学者“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的理论。

由此可见,辜鸿铭这个人,不学无术,就会哗众取宠,完全没有大师的样子。仔细观察他的文化观,发现他有一个畸形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辜鸿铭的畸形三观。

辜鸿铭认为日本人才是真正的中国人,这句话发生在日本强而中国弱的基本态势下,日本人对中国的领土野心昭然若揭,辜鸿铭说这个话,是不是想为日本侵略者张目?我认为有这种可能。

在清末民国的知识分子中,存在着一种很不正常的“救国救民”道路。以谭嗣同为代表的知识分子,要求出卖蒙古新疆等地筹集资金进行变革实现富国强兵。康有为则是要求“中日合并”,甚至请伊藤博文担任清政府首相,主持戊戌维新,这个比二十一条还要狠。汪精卫则是“曲线救国”,投降日本后利用中国的文化影响力唤醒日本人良心,实现民族独立和自强。

百无一用是书生,这样空谈误国的知识分子,几千年就出了这么几个!

另一种可能是,辜鸿铭认为日本崛起的主要原因是,日本保持了唐以来的中国文化的精髓,学习日本保留的中华唐文化,才能实现民族振兴。

这更是痴人说梦!日本崛起的主要原因在于他老老实实向西方学习,提出了“脱亚入欧”和“全盘西化”的口号,甚至,日本在幕府时期就已经在开始抛弃中国传统文化,学习来自于荷兰的学问,当时叫做“西学”。

辜鸿铭在晚清和民国,就是一个没本事乱说话被人当笑话的小丑,如今反倒被人当做大师了,真是可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