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冷战时期被制造出来的几万枚核武器是如何被销毁的?

喵呜oO


说起这个事情,还真是让人心疼啊。核原料真的非常贵,有人算过2006年毒死利特维年科的两克钚元素就价值五万多人民币,铀235也便宜不到哪儿去。美苏两国在上世纪冷战最高峰的时代造了多少核弹头,用一张图来说明。


苏联在解体之前,竟然保有四万多枚核弹头。一个广岛原子弹的装药量是六十公斤铀235,爆炸当量才1.3万吨TNT。那四万枚动不动就百万吨级别的核弹头得用掉多少银子。都不敢算。
所以嘛,苏联不穷谁穷。俄罗斯不难过,谁难过呀。事实上,两国要保证完全摧毁各自的重要城市,根本就不需要那么多核武器。一个美国才几百个城市,俄罗斯则是只少不多,如果大家同时发射,只需要总共五六百枚核弹头就可以同归于尽了。非要造那么多!留着这些钱办几个养殖场不好吗?开几个面粉加工厂不好吗?哪怕拿来修路,现在的俄罗斯都不会如此艰难。真是造孽啊!


前苏联的导弹列车

人类疯狂起来,连自己的脑子都不打算要了都。所以,政治家还真不算是什么精英人物。这些整天和别人算计来算计去的所谓精英阶层,应该为底层受苦的百姓买单。甚至治罪才对。那为什么两国会突然疯了似的去造那么多用不完的核武器呢?

说来可笑。其实就是互相吓出来的。本来嘛,美国作为第一个拥有原子弹的国家,在安全问题上是没有什么忧虑的。但是1949年苏联成功试爆原子弹之后,美国开始有了警觉。但是美国人觉得,苏联没有像样的海军力量和远程轰炸机,不碍事。但是苏联可不是这样想的,美国当时有B52轰炸机,足以从大西洋飞到俄罗斯本土没问题。美国还有各种航母和潜艇,这几点把苏联自己吓的够呛,于是一边努力造潜艇,一边努力造当时连美国都没有的洲际导弹。终于在1957年8月21日,苏联造出了射程8000公里的洲际导弹,可以从远东地区打到美国本土,最关键是这玩意儿还能载核弹头!美国一下子慌了,于是也紧跟着造洲际导弹。苏联看着美国也造出来了,不能落后呀!手段大家都差不多了,那就在数量上比吧。于是大家比着造核弹,比着造核潜艇,比着造路基发射井。而且大家都非常默契的遵守着一个规律,但凡自己仓库里的核弹头增加了一百枚,就对外宣称自己又造了一千枚弹头。反正不管真假,万一对方没撒谎呢?那就造吧!反正他们可以领薪水。



就这样,双方的核弹头从最初的几十枚到几百枚又到几万枚。而且根据图表我们可以看出,其实美国在六十年代后期以后就有意的减少了核弹头的保有量,因为1968年和英苏等国签订了《核不扩散条约》,美国人在这点上还是比较老实的。而苏联则继续猛造到九十年代苏联解体前期。这不是作吗。

随着苏联的濒临解体,以及美国的忽悠,苏联相继销毁了数千枚中程导弹以及核弹头。从苏联解体到现在,俄罗斯的核弹头已经由原来的几万枚变成一万枚(存疑)。在销毁核武器这一块,乌克兰其实是最不甘愿的,但是美国明白乌克兰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楞是通过一枚核弹头十万美元的价格让乌克兰最终成为了无核国家。为今后的乌克兰变成美俄战场提供了便利。



那么这些威力惊人的核弹头又是如何销毁的呢?说出来心痛。前面提到,核材料真的非常贵。而苏联在八十年代后期销毁核弹头的主要方式,竟然是引爆。把十枚左右的核弹头深埋地下,用炸药炸毁。隔段时间就炸一回。当然,这只限于铀原子弹。后来觉得这么搞污染太大,又改用切割的办法销毁,由美苏两国的专家亲临指导(监督),把核弹头的战斗部、动力装置和导航部分全部拆分出来彻底砸碎。当然,装有铀元素的弹头部分要经过处理,一般是用铀238去混合铀235,使其变成低浓度铀,用于核潜艇、核动力航母或者核电站的反应堆。至于为什么要把动力部分和导航部分砸碎,是因为美国害怕这些东西将来会被重新来组装成核弹头,必欲消灭干净。

而相对于用钚元素制造的氢弹,销毁起来就没那么简单,因为钚元素的化学毒性非常大,几克钚元素扩散到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会让这块土地几千年都不长东西。所以对钚元素的销毁,则是用氧化的办法让钚元素失去活性,再把它混入核废料里,装入可以防辐射的玻璃或者陶瓷容器里,再装进高密度的钢容器里,深埋于地下。而且,埋核废料的地方会进行严格保密和管制,不允许任何人通过任何途径把这些东西拿出来卖给恐怖分子。

至于说到回收问题,钚元素的巨大毒性是它无法回收的重要原因。由于核能利用方面的技术限制,极度不稳定的钚元素也没人敢哪来发电。当然,包裹核弹头的贵重金属部分,可以留下来作为他用。因为这些都是高精尖技术的结晶。


独钓寒江


销毁核武器,广义上包括销毁有杀伤破坏作用的核弹头和投掷它的运载工具所组成,狭义上销毁核武器仅指销毁核弹头本身。美苏中导条约规定销毁美苏双方所有的中程和中短程导弹,但销毁的仅是运载工具及发射架。至于导弹上按装的核弹头及制导系统则拆下来不予销毁。

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只规定美苏双方可以保留的战略武器的最高限额,多余的要改装或销毁。这种销毁也是仅指超过限额的战略武器的运载系统,而不包括核弹头。即便超过限额的运载系统也不是全部销毁,有的导弹还允许用于空间发射试验。直到1991年美苏宣布销毁大部分战术核武器,才第一次明确提出要销毁核弹头,而不包括全部投掷工具。

即便是列入销毁计划的核弹头也不是彻底销毁,而是改装或拆除。被拆除的弹头将重新入库,可能用来重新制造更先进的弹头。如美国销毁的潘兴II中程导弹,其核弹头W85已被改装为B-61型核炸弹,有的弹头中的核装药和一些零部件可用来制造新弹头。

为什么双方不愿意销毁核弹头呢?一个原因是耗资巨大,技术要求高。销毁核弹头与制造核弹头一样,需要建造相应的专用设施,开发一系列相应的专用技术。销毁核弹头比制造它花钱还多。二是销毁核武器有泄露核机密的危险,因为核弹头技术是一个国家的最高机密,在销毁核弹头过程中,为保证真正销毁,对方人员要在现场监督,因此核弹头机密就可能被另一方窃取。

销毁核弹头,首先是把引炸核装药的高能炸药及引爆系统和核装药分离开来,然后把核装药变为不能再直接用来制造核弹头的核材料。核装药有两类:一类是裂变材料,包括武器级铀和武器级钚;另一类是聚变材料,包括氚、氘和锂。这些核装药大都具有放射性,有的还具有极大的化学毒性。所以必须根据不同核装药的特性分别建造不同的设施和采用不同的技术来加以处理。销毁核弹头最关键最困难的是销毁裂变材料。

方法包括:1、以混合物的形式长期贮存。把拆除弹头回收的钚与强放射性废物混合,然后把混合物无限期贮存起来。这种被污染的怀不大可能再用来制造新武器,因为清除混合物的放射性废物很费时费钱。这种方法比较简单,但无限期贮存是一种资源浪费。2、非武器军用。可以把铀和钵用于非武器的军事目的,主要用作潜艇、海面舰艇或空间卫星上核动力装置的燃料。问题是这难以保证这些杯和铀不再用来制造核武器。3、作民用核燃料。回收的高浓缩铀可直接用在某些民用特殊核动力装置中,也可将天然铀等加以稀释变成低浓铀,用于普通的核电站。但允许武器级铀和杯作为民用核燃料,将会增加核武器扩散和核恐怖的危险。4、用火箭把回收的钚送入外层空间,或消散到海洋中,或埋入海底,也可以深深地埋入地下。好处是谁都不能轻易地得到,问题是将激起全球环境保护组织的强烈反对。

至于聚变核材料,处理的方法比较简单。锂、氘是稳定性元素,可以采用无限期贮存的办法,使其经过长期自然衰减而消失。如果不销毁核弹头,就不能说是彻底的核裁军。


哏都太尉


为了互相核平衡,对遭到第一次核打击的第二次报复,美苏不惜重金制造了几万枚核弹。美国2万7干枚,苏联几干枚。美国上空每天都有一架携核弹的轰炸机在天上游弋,从1961至1991年。洲际导弹的诞生,就好象关在一间屋子的两人互相拿枪对着。美苏的核威胁,谁也不敢玩,况且费银子不论,这多么的核弹,要保养,维修,也麻烦。于是由美国提出削减百分之七十战略导弹和核弹,苏联说,没钱,财大气粗的美国出了一部份钱,动用安理会监督实施,两国削毁了一部分核武器。乌克兰,解体后的俄国自顾不暇,美国略施小计,一艘集了几十年前苏联科技,国力,人才呕心沥血的一艘大航母拆解了。对于遗留在乌的核弹,美国派人游说,只有核弹,密码钥匙在莫斯科,徒有虚名。你掌握核弹,美俄不放心,对你忌惮,核导弹对着你。万一落入恐怖分孑,他国,视为你国所为,遭报复。维护保养是个技术活,花钱。你无钱,美国资助你削毁。并且给你巨额经济援助。这个烫手山芋,乌克兰权衡利弊,终于削毀了核弹和远程轰炸机。其实美国虽然带头签署全球禁止核试验,但美国一直用电脑模拟核爆,对一直想在军备占优势,占绝对强势向美国耒说,怎能轻易丢掉核弹这个镇国利器,杀手锏呢?

毁了核弹,远程轰炸机。但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