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2 千萬不能這樣叫孩子起床!否則毀掉的可不只是一天的狀態

每日起床

“我數到3,否則……1、2……”

“快點起床,都七點啦,還不起床就遲到啦!”

“快去洗臉!”、“快點吃飯!”、“快點走了啦!”

……

千萬不能這樣叫孩子起床!否則毀掉的可不只是一天的狀態

各位媽媽,相信你一定也經常這樣催促孩子起床吧?孩子們在每天的催促聲中開始一天的新生活,而這種催促幾乎陪伴了孩子整個童年和青少年乃至要到成年以後。如果父母只是聲聲催促那還算好的,有時候孩子還會被父母刻意製造出的各種噪音驚醒,被高八度的吼聲震醒,被後媽式的拍打痛醒,被父母強行掀開被子凍醒……

起床,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在被叫醒的那一刻,我們的大腦需要完成一系列複雜的轉換:環境安全檢查→潛意識切換→神經系統啟動→四肢甦醒。我們簡稱這個過程叫“切換啟動過程”。啟動下空調,也需要等待幾分鐘,何況是人體呢。也就是說,叫醒的那一刻,要給大腦送一個“醒來”的信號,同時還要提供足夠的時間與安全的環境來啟動大腦。這些用驚醒的方式切斷孩子大腦的切換啟動過程,直接恢復到清醒狀態,對孩子的傷害是很大的。

千萬不能這樣叫孩子起床!否則毀掉的可不只是一天的狀態

要知道,留戀被窩、留戀潛意識中的夢境,是人的共性,而“到點還好意思睡?”這種指責性的叫醒方式瞬間就奪走了孩子睡眠的安全感,何況是大喊大叫呢?孩子會覺得一天的幸福就這麼被摧毀了。

父母這些殺傷性叫醒的方式是在叫醒的那一刻,把所有的擔憂都宣洩給了孩子。父母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要是孩子遲到了怎麼辦?”上,卻忽略了孩子賴床的原因,通過這種簡單粗暴的情緒化的處理辦法,迴避與孩子有效溝通的方法和責任。看看孩子被殺傷性叫醒的後果吧:

千萬不能這樣叫孩子起床!否則毀掉的可不只是一天的狀態

  1. 這讓孩子們直接跳過潛意識進入到意識層面,這種“驚嚇”的記憶,會進入到無意識層面,造成深層的恐懼。所以很多孩子起床後經常是迷迷糊糊的,不像是剛剛睡飽。

  2. 在這種極度不安、恐慌、焦慮的環境中醒來,孩子的安全感會被剝奪,防禦機制就會自動開啟:哭鬧、攻擊性行為、冷漠麻木……

  3. 父母的焦慮會傳染給孩子,孩子會繼承這種“緊張”或“情緒化”的傾向,或者更準確的說,是繼承一種對於環境變化產生的敏感心理反應的傾向,甚至還會出現怪異的行為。

千萬不能這樣叫孩子起床!否則毀掉的可不只是一天的狀態

說了這麼多錯誤的做法,那麼父母究竟應該怎樣做,才能讓孩子養成自覺起床的好習慣呢?對於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叫醒方式也可以有所不同:

叫醒幼兒

媽媽可以在寶寶需要醒來的前10分鐘,用溫柔的語氣呼喚寶寶的乳名並輕撫,給寶寶足夠的安全感。也可以用做遊戲的方式喚醒寶寶,遊戲要輕鬆簡單,是寶寶喜歡的,主要是活動寶寶的四肢使之興奮,大腦收到信號進入起床狀態。只有當孩子覺得在你身邊是舒適和安全的,ta才會更樂意配合。

千萬不能這樣叫孩子起床!否則毀掉的可不只是一天的狀態

叫醒學齡兒童

這時候孩子的已經有了自主意識,習慣一旦養成,形成生物鐘,到點自然就會醒來。但畢竟這麼大的孩子的自控能力還不夠,偶爾會因為天氣、生理等原因賴床,這時候就需要父母的鼓勵,配合孩子起床,這考驗的是父母的反應性、耐心,鼓勵孩子,積極解決問題,而不是沉浸在過度擔憂,糾結於遲到會造成的不良後果上。

恰當的做法式讓孩子先帶著愉快的心情去上學,可以把今天早上遇到的問題留到晚飯後一起討論,找到解決的辦法。比如,在晚飯後我們可以採取不評判的方式,和孩子一起坐下共同探討早上遲到的原因,分別說出各自的感受和需求,找到大家都可以接受的方式——是不是要把鬧鐘再調整的早10-15分鐘?或者晚上早半小時到一小時睡覺?再或者就是按照原來既定時間不變,加快穿衣和洗漱的速度……和孩子把所有的想法都寫下來,找出哪些是你們能接受的,哪些是不能接受的,哪些是可以付諸行動的,這個過程中教會孩子適應環境、應對不可預期事情。

千萬不能這樣叫孩子起床!否則毀掉的可不只是一天的狀態

叫醒青春期的孩子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心智日漸成熟,無論是否有起床困難和遲到的問題,都必須學會使用鬧鐘這項生活技能。青春期的孩子日漸叛逆,父母不應該糾纏於瑣碎的生活細節爭鋒相對,而是應該給予孩子更多的鼓勵和指導,對於如何安排好早上的時間,給予孩子相應的建議。

最後,還要強調一點:不要拒絕孩子的起床發洩行為,如果孩子起床時脾氣很大,一被吵醒就會大哭大鬧,而任何方法都無法安撫時,父母可提早一些時間孩子兒起床,先讓他發洩一頓再說。在孩子哭鬧的時候,父母不要責罵他們,試著讓他們宣洩情緒,等鬧夠了,安撫好,再去做出門前的準備工作。

千萬不能這樣叫孩子起床!否則毀掉的可不只是一天的狀態

不批評、不評價、不貼標籤,不強化孩子的無能感,偶爾一次沒有按時起床要被允許,一味的指責孩子是父母無力的表現。父母要通過鼓勵來引導孩子學會合作,做自律、自控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