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古代的青铜器是怎么铸造的?

周名湖


在中国古代,青铜被称为金或吉金,指的是红铜和其他化学元素的合金。我国先秦时期制作的青铜器,多为铜锡合金或者铜锡铅三元合金。相较于纯铜,铜锡合金或铜锡铅合金的熔点更点,流动性更好,就有更好的可塑性。青铜器的制造的方法是铸造法,通过考古专家对古代青铜器铸造的作坊、青铜器本身以及历史文献的研究,基本上可以得知在古代青铜器铸造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陶质块范铸法

这是青铜器制造中出现最早,也是最常用的一种制造青铜的方法,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多是利用这样的方法制造出来的,其过程大致如下:

1、用特质的泥制成实心的模型,如果要制造一个爵,就做成爵的形状,并在实心模型上雕刻事先设计好的纹饰;

2、将整个泥范倒置在底座上,然后敷泥分范,制作出外范;

3、对外范进行修整,在上面刻画精细的纹饰,并将外范分成两块或者三块;

4、将泥范上(内芯)的纹饰均匀的刮去,将外范和内芯合在一起,中间行程的空隙便是待浇筑青铜器的厚度;

5、将泥范阴干,并在600度的温度下烧制成陶范,在浇筑铜液之前需要将陶范进行加热,然后再灌注铜液,打碎外范,取出青铜器。

石范铸造

除了用陶范铸造一些器物,先秦时期,还会使用石范铸造青铜器,石范铸造的青铜器一般是小器型,石范的优点是能够耐高温和能多次重复使用,但是石质坚硬建工困难。因为石头的特性,不适合做容器或大的情形,所以石范铸造的器物一般是工具还有武器。

失蜡铸造法

失蜡法铸造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失蜡法的工艺的发明,是青铜铸造史上一座里程碑。目前出土的青铜器中,可以确定用失蜡法的有河南博物馆珍藏的云纹铜禁和曾侯乙墓葬出土的尊盘,失蜡法工艺的步骤一般是:1)采用容易融化的材料,如黄蜡、动物油等制成欲铸器物的蜡模型;2)在蜡模表面有细泥浆多次浇淋,在蜡模表面形成一层泥壳,3)在泥壳表面涂上耐火材料,让模型硬化形成铸型,如果不使用耐火材料涂抹,也可以用范土填充,将蜡模空隙处填实,封裹成圆柱状,4,烘烤这件模型,是蜡油融化流出,形成空腔;5,往空腔内浇筑金属溶液,便可得到无范痕、光洁精密的铸件。


公子想


我国的青铜器主要指从夏朝晚期到先秦两汉的青铜器物。青铜器,顾名思义,其材质为青铜,是铜与锡、铅的合金铸造出来的器物。商周时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出现了众多的青铜器物,其中不乏体积巨大的青铜器,如商朝最大青铜器司母戊鼎,重达832.84公斤。


青铜器的铸造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整体一次铸造成型,一种是分体多次铸造铸接成型。整体一次铸造成型的方法叫作“块范法”。所谓“块范法”,就是先通过铸造“外范”和“内范”来确定鼎的模型,然后在“范”中添加青铜溶液一次铸造成型的铸造方法。它一般用来制作体型巨大、结构简单的青铜器件。“外范”一般选用陶或木、竹、骨、石等各种质料作为底坯。形状细长扁平的器物,用竹、木削制底坯;小巧玲珑的器物,用骨石雕刻为底坯;比较大的鼎、彝等器物,则选用陶土来塑成底坯。底坯表面的形状、花纹和即将铸造出来的青铜器物完全一致。底坯做好后,外层用特制的泥土敷上,等到半干,再用刀划成若干块范,然后揭下来做好标记。


内范的制作方法和外范基本一致,它塑造的则是器物的内部,内范外壁要和器物内部的大小、尺寸完全吻合。块范做好后,工匠们根据铸造要求,对它们仔细打磨、加工。随后,工匠把内、外两个范合在起,再把熔化的青铜液倒入范中。等到溶液冷却,除去内范和外范,青铜器就铸成了。

如果青铜器结构复杂、造型奇特怎么办 呢?工匠们会把它分成各个部分,分体多次铸接成型,这就是分铸法。比如殷墟妇好墓出土的卣(you)(古代一种盛酒的器具,口小腹河南安阳股墟妇好墓出土的龙 大,有盖和提梁)样式非常奢华,它就采用了头提梁 分铸法,分两次从五个部位铸接,才把七个部件和卤体联成一体。再如著名的四羊方尊体型较大,造型复杂,也是用分铸法铸造的。

铸造一件体积巨大的青铜器,则往往需要块范法和分铸法的结合,这种铸成过程,实在是一种大规模的生产过程和复杂的工艺过程。


尚武菌


古代可能用石蜡铸造。这适用于精密件。

石蜡,用矿蜡(内含硬脂酸)和蜂腊按比例溶入。

先做铸件泥塑,后涂蜡,有一定厚度,形成蜡模。

凝固后,切割成若干块儿,便于取下。

然后拼装蜡模,浸入带比例成份的涂料,提出,撒上石英砂,再风干冷却。

如此反复七次。

干后,放入热水中,里面的蜡成液体流出。

这样,就洗得到铸件的型腔。

放炉中烘干,冷却后,半埋入砂中,待浇注。

青铜件,亦属于有色铸造,其熔点要低于灰铁。

熔化后,倒入浇包,抬包浇入型腔,

冷却后,打开型腔,获得毛坯铸件。

切割掉浇口,修补一些细节,就是成品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