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如何評價西班牙電影《看不見的客人》?

資源俠


《看不見的客人》是一部2016年上映的西班牙懸疑電影,故事以插敘的方式講述男主角Adrian Doria陷入的謀殺案。男主是一位富有的商人,最近剛憑藉他的高科技公司和他與亞洲市場的貿易協議而被評為年度人物。故事一開始,他會見了Virginia Goodma,她是一位資深的律師,來幫助他建立一個可靠的辯護。由此案件序幕打開,鏡頭切換到過去,在酒店房間裡男主角被警察逮捕,而他的情人的屍體則在他身邊。隨著律師的步步緊逼,男主角逐漸透露出自己和情人在過去牽涉的一場車禍……

我很喜歡這部電影的風格,男主面對陌生的律師,最初的一版故事是情人開車撞死了一個年輕人,並由此操縱男主,最終意外死去。而女律師並不相信Adrian的證詞,她用自己的自信、氣勢和堅定,迫使他講清楚他的歷史暗點,真理和謊言由此發生了翻天覆地的逆轉,第二版的真相揭露才讓人意識到謊言的諸多不合理之處,可謂是酣暢淋漓。

女律師這個角色也是非常吸引人,一方面她是強大、自信的,看起來就像一個久經風沙、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士。而最終她身份的反轉雖然在前段劇情裡已經有了提示,但是觀看時還是感到震驚。雖然我對西班牙演員都不太熟悉,但我認為這部電影裡的表演確實很好。

總體而言,當你想看一部懸疑犯罪驚悚片的時候,這個故事就是你想要的一切。它從不無聊,有很多跌宕起伏,你所要做的就是知道故事的結局,而這部電影能使你的注意力從第一秒一直持續到最後一刻。《看不見的客人》幾乎實現了一部完美驚悚片的所有元素,劇本迫使你快速思考,你不能因為錯過一個重要的細節而分心;故事以一種令人困惑的方式講述著,讓你感覺你終於知道發生了什麼,只是為了把你的期待與一個新的令人震驚的真相分開;音樂也是非常吸引人的,旋律所扭曲的感覺讓你陷入了故事中,音樂的不同音調和音量實際上與情節的強度一致。

這部電影感覺確實是精心製作的,有很多讓人想重看的吸引點,相信即使再看一遍,也會被影片的細節牢牢抓住,不會覺得乏味。


美劇販


《看不見的客人》別出心裁的敘述方式使整個探究真相的過程跌宕起伏,封閉的室內兩人對峙,形成二元對立的局面,不時有新的問題被提出,然後被掩飾被解決,使劇情發展出現新的可能,再出現新的問題,週而復始,並且每個問題的導向都有故意給觀眾指引錯誤的推論方向而產生畸形的真相,就好像在吃力搬運堵在通路上阻礙視野的大石塊,使將要通往的路開闊清晰起來,每當觀眾以為邏輯順暢事景如此自以為看到真理時,又一塊大石頭被撤除,觀眾恍然意識到之前看到的仍然是錯理誤景。結尾處的大反轉,也正是所有的障礙都被徹底粉碎之時。

影片中女律師一直在強調細節,影片表現上也確實在細節處理方面用盡心力,不論是推理邏輯上的精準把控,還是刻意而為的鏡頭凸顯,演員一閃即過的眼神動態,細膩微妙的表情變化,不尋常的細微動作,秘而不宣的肢體語言,都使影片具有一種縝密的美感,最後的大反轉,也是因為在前部分做了大量的細節鋪墊,使之既顯驚奇也不至於突駭。影片節奏控制上也非常精煉,張弛有度,高潮迭出,緊緊抓住觀眾的注意。

魯迅對俄國作家陀思妥耶夫斯的寫作藝術有這樣的評價:“……能從人的靈魂的潔白表面拷打出汙穢,又從這汙穢中拷打出真正的潔白”,《看不見的客人》在懸疑之下也是對人靈魂的拷打,對人性的層層挖掘與解讀。在影片中,人性的偽與真,狡與誠,善與惡,汙穢與潔白都得到盡致與真實的表現。

整部電影可比於法國作家薩特筆下的極限境遇劇,律師與被告之間的由於撲朔迷離的真相而形成的微妙關係使他們處在一種緊張對峙的境遇之中,進退維谷又不能待機不動,騎虎難下又必須當機立斷。同時,“他人即地獄”,如果你只費盡心機保護自己的利益而不惜以毀滅他人為代價,那麼他人便是你的地獄。


17313204語二鄧鈺瀅


電影的名字叫做《看不見的客人》,再加上故事是從一個密室殺人案開始的,所以觀眾一開始會誤以為,這個故事主要是在探討密室裡的那位“看不見”的兇手到底是誰?結果隨著故事的不斷推進,我們會發現,原來這個密室殺人案只是一個幌子,真正的故事講的是背後的陰謀。而這個真正“看不見”的客人指的是律師弗吉尼亞。

劇情簡要解析:

《看不見的客人》講述的是一位成功的企業家艾德里安請到了“從來沒有打過敗仗”的金牌律師弗吉尼亞為其脫罪的故事。導演給到的鏡頭,是在二人的對話下發生的故事,其中也穿插著二人相互試探的謊言,所以觀眾看到的鏡頭是現實與謊言的交織。

從密室殺人案裡,牽扯出了艾德里安與死者勞拉的另一個案子——

少年失蹤案

在艾德里安的描述裡,勞拉是她的情人,二人在回去的路上因為一頭鹿衝了出來,於是與相對而來的汽車發生了車禍,那輛車的車主已經當場死亡,勞拉不想讓這件事暴露二者的關係,所以不讓他報警。

結果二人還是被路過的司機看見了,二人掩蓋了過去後,被目擊的二人決定處理掉屍體。於是艾德里安去處理汽車和車裡的少年,而勞拉打電話找人幫忙修理自己損壞的汽車。

結果一位叫做托馬斯的中年人幫助了勞拉,托馬斯表示自己以前是汽車的工程師,而妻子以前是個劇團的演員,但妻子得了癌症,一家人在附近的房子裡待一段時間。結果勞拉托馬斯的家裡發現,那位車禍的死者正是這對夫婦的兒子。在托馬斯幫助勞拉修好汽車後,她匆匆地離去。

勞拉與艾德里安碰頭後,表示二人再也不見面了。而艾德里安讓自己的律師去辦自己這幾天在巴黎的證明。

從這個少年失蹤案後,電影再次聊回了最初的那宗密室殺人案。經過律師弗吉尼亞的旁敲側擊下,在艾德里安和盤托出,描述道:勞拉主動聯繫上了自己,表示她被人威脅,已經有人知道他們做的所有事情,並且索要一大筆現金。艾德里安帶上現金,與勞拉抵達了約定的酒店(就是密室殺人案的那間酒店)。

之後自己在酒店被人砸暈,而當自己醒過來的時候,勞拉已經死在自己旁邊的廁所了。之後他聽到了警察的敲門聲......

結果律師在一段“詭辯”下,幫助艾德里安還原了酒店的“密室案”:兇手其實是當初少年的父母,父親托馬斯行兇,而母親埃爾韋拉就是酒店的服務員,她協助丈夫製造了密室現場。

艾德里安聽後馬上附和,但是律師再次拿出證據,說關鍵的照片是合成的,所以受害者應該就是艾德里安殺的,並且編造了一個所謂的“密室殺人”。在一系列證據勉強,艾德里安承認是自己殺了勞拉,並且一切的事情其實都是他乾的。從此真相水落石出

之後弗吉尼亞表示要將所有的案子推到死者勞拉身上,可以找到當初被艾德里安處理的汽車,並且在後備箱裡放上勞拉的首飾,這樣就能嫁禍於她。艾德里安畫出了藏屍的地方後,律師表示要出去休息一會,之後便是電影的最後一個反轉:原來這個律師就是失蹤少年的母親埃爾韋拉,並且在父親托馬斯的幫助下進行了錄音......

電影評價:

《看不見的客人》豆瓣評分8.8,排名86。IMDb評分8.1。影片在內地的票房1.7億,在沒有什麼明星的情況下,算是相當成功,這樣側面說明了《看不見的客人》的精彩。

電影在細節上的把控十分細膩,所有的反轉之前都有足夠的鋪墊,而我們第一次觀影的時候卻常常會忽略掉這些細節,因為我們的思緒和注意力完全在事情是如何發生的上面,當我們再次回顧電影,才發現電影實在是用心良苦:

比如艾德里安和勞拉一起驅車回去的時候,開車的人是艾德里安。有一個小鏡頭:他為了節省時間,不顧勞拉的勸阻,選擇不按導航的大路,而是容易發生車禍的小路來走。這一個小小的鏡頭,完全是暗示男主角並不是一個好人,不過觀眾幾乎不會注意到這個細節。

電影的臺詞也十分考究:當托馬斯幫助勞拉修理汽車的時候,表示自己以前是汽車的工程師,而且也閒聊到自己的妻子以前是劇團裡退休的演員

。重點來了,一直扮演律師的正是妻子埃爾韋拉,她出色的演員功底把男主角給徹底擊垮;而作為工科出身的托馬斯,製作了錄音筆和竊聽工具。所以最後的反轉其實並不突兀,只是我們的觀眾重心被導演有意地帶偏了,所以忽略了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

而電影的主題也很明顯,謊言終將會被擊穿,而事實早晚會水落石出。各位小夥伴有什麼看法或者補充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想要獲取更多影視資訊、電影推薦?這裡是映畫情報局,歡迎關注,不虛此行。


映畫情報局


2017年西班牙懸疑驚悚電影《看不見的客人》在國內上映,獲得國內觀眾一致好評,因口口相傳的優良口碑,斬獲了1.72億元票房。此前名不見經傳的西班牙導演奧里奧爾·保羅也因本片名聲大噪,為今年在國內上映的電影《海市蜃樓》打下了伏筆。

事實永遠是最曲折、最複雜的,人們往往通過自身的邏輯能力和知識水平,去判斷事情的真假,這就是《看不見的客人》最核心的趣味點。

但這樣層層遞進,抽絲剝繭的手法,對劇本和剪輯的要求很高,所以,看過太多打著懸疑的幌子、拿明星和演技撐場面的國產懸疑電影,觀眾的牴觸情緒越來越強,於是,憑藉紮實劇本、深刻內涵的《看不見的客人》,才能在2017年的國內院線鶴立雞群,創造票房奇蹟。

對於《看不見的客人》,用慣常的懸疑電影觀看習慣是“行不通”的。一層接一層的反轉,令觀眾在高度緊張中,緊跟著電影的敘述推倒劇情,而劇情一次又一次的推倒重來,讓觀眾在不斷修正中接近事實的真相。最終,本片能夠被人記住的,只有荒誕的騙局和狠毒的人性。

從被害人到殺人犯,男主艾德里安與為他辯護的“律師”,用了五個版本的故事去尋找真相,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將男主艾德里安心口不一、心狠手辣、巧舌如簧、推諉扯皮的性格特點顯露無疑。

人性的險惡、狠毒與毫無下限,不過如此。

包括《看不見的客人》,以及今年上映的《海市蜃樓》,都具有奧里奧爾·保羅自己獨特的風格,但深究起來,這種像拼圖遊戲一樣將細節全部打亂、重組的過程,頗具懸疑電影大師希區柯克的神韻。

之所以能讓人不由自主的融入其間,在於通過不斷的推導與否定。本片最後,“律師”在白紙上寫下的五個詞組——懦夫、兇手、正義、騙子、自大,直擊重點的概括了艾德里安的故事梗概和自身用意。

簡單回顧一下男主艾德里安的故事,艾德里安在一間賓館中被警方抓捕,房內還有一個死掉的女人,名叫勞拉。艾德里安被帶到警局,他的律師也隨後趕到,在開庭之前,他們必須確定辯護策略。

在第一版“懦夫”故事中,艾德里安承認了他與女攝影師勞拉的偷情關係,將勞拉在賓館之死,推給了所謂“看不見的客人”,自己也是被栽贓陷害的受害者。在這一版故事中,焦點依然是“看不見的客人”。

在第二版“兇手”的故事中,艾德里安承認了他與勞拉坐車出去偷情時與丹尼爾的車相撞、將丹尼爾和車推入湖中、陷害丹尼爾偷銀行錢等事實,雖然,艾德里安說出了關於車禍的一些事實,但這個版本中,艾德里安不過是共謀、從犯的身份。這一版故事中,焦點是“誰是事件的主導者”。

第三版“正義”的故事,將主線重新回到第一版“懦夫”的故事,目的是確定勒索犯。將艾德里安被“勒索”的嫌疑犯,確定為丹尼爾的父親托馬斯,托馬斯一直懷疑艾德里安與勞拉,是尋找失蹤的丹尼斯的關鍵,因此具有充分的“作案動機”。這一版故事中,將“看不見的客人”確定為有動機的托馬斯。

第四版“騙子”的故事中,將第二版“兇手”的故事和第三版“懦夫”的故事相結合,目的是確定勒索案與肇事殺人案的主謀。艾德里安在“律師”提出有目擊證人的前提下,自作聰明的指認了勒索犯正是托馬斯,併為進一步將責任推給死掉的勞拉。這一版故事中,確定了勒索案與肇事殺人案的關聯的關聯性。

第五版“自大”的故事中,將第三版“正義”與第四版“騙子”的故事相結合,目的是引誘男主艾德里安認罪。在“律師”的步步緊逼下,艾德里安面對一系列事實,承認丹尼爾肇事案中自己是主謀,承認勒索案中是自己殺了勞拉。

至此,真相大白:艾德里安為了隱瞞偷情的事實,夥同勞拉毀屍滅跡,將奄奄一息的丹尼爾隨車沉入湖底,隨後,勞拉開車遇到並認識了丹尼爾的父親托馬斯。

後來,勞拉要將真相告訴托馬斯夫婦,想在酒店和艾德里安商量自首,為隱藏偷情、肇事殺人的真相,艾德里安殺害了勞拉,不想警察到來,他就將計就計,試圖隱藏真相。

而最終揭露真相的“律師”,就是丹尼爾的母親佛吉尼亞。


迷影生活


《看不見的客人》

豆瓣評分8.6,將近兩萬人作了評價

很多導演喜歡把懸疑放在出軌的故事裡,這一部也不例外,渣男出軌偷腥引發了一系列的意外,不得不展開自救運動......

劇情科普

(含部分劇透,慎入)

影片採用回憶的方式來講述整個故事:

艾德里安是事業有成的企業家,但是卻被爆出在一家酒店殺害自己情人的新聞(或者說他是最大的嫌疑人)。

大名鼎鼎的女律師弗吉尼亞·古德曼登門拜訪,欲幫助艾德里安走出困境,在法庭上扳回一局。

在梳理整件事的過程中,艾德里安說出了前因後果:

他厭倦了與妻子索尼婭一成不變的生活,在外與一名叫勞拉的女子保持關係。二人都是有家室的人,所以儘可能低調行事。

某天艾德里安假借出差的名義去見勞拉,這一次的偷腥也是整件事故的序幕。

二人開車行駛在野外的公路上,突然竄出一隻狍子,一個急轉彎避開了狍子,但是,卻直接撞上了迎面駛來的一輛車上,車主是一個年輕人,當場死亡。

路上有人經過,艾德里安和勞拉佯裝鎮定地掩飾了過去,

為了避免被更多的人發現,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勞拉讓艾德里安去拋屍,自己則留下來喊人過來拖車——撞擊之後他們開的車出了故障難以發動。

艾德里安開著對方的車到一個湖邊,戰戰兢兢,雖然不忍心,但還是連車帶屍體沉進了湖中。

相比艾德里安沉屍的順利無比,勞拉的處境就有意思多了。

打電話給拖車公司無人理會,這時碰到了路過的一位老人,聽聞是撞上了狍子導致車發動不了,主動提出把車拖回自己家裡幫她修車。

勞拉的目光躲躲閃閃,行為也表現的很不自然,引起了老人對她的特別留意。

修車的過程中老人發現了車上的打火機,以及勞拉開車時需要向前調整座椅,所以他判斷之前開著車的一定是個男人。

更加蹊蹺的是,勞拉在和老人的妻子寒暄聊天的過程中,發現了一個難以相信的事實:

剛才撞死的年輕人正是這對老夫妻的兒子丹尼爾!

(可能有觀眾已經猜到會有這一幕了)

勞拉急忙說要離開,這時丹尼爾給老人來電說沒見到丹尼爾,於是二人撥通了兒子的電話,

最關鍵的是,勞拉在搬屍體的時候把死者的手機拿出來裝了起來!

勞拉躲進了另一個房間,把手機扔在了沙發裡,營造出是丹尼爾把手機落在家裡的假象,然後匆忙離開。

拋屍後二人會合,並把自己的車處理掉,不留一絲蛛絲馬跡。

這是丹尼爾失蹤多日的新聞已經引起了很大的關注,也就是說找不到他的屍體,這件事就不會消停,尤其是他的父母。

狠角色勞拉再次出馬,搬屍體時她不僅把丹尼爾的手機留下,還有錢包,裡面放有各種證件,

她利用自己在銀行工作的丈夫向丹尼爾的銀行卡里轉了一筆錢,偷的還是丹尼爾公司的資金,

這樣,丹尼爾失蹤的原因顯而易見:盜竊公司鉅額錢財後潛逃

案子似乎平息了,但是對於艾德里安和勞拉,噩夢才剛剛開始。

他倆接到陌生人的電話說知曉他們所做的事,要他倆帶著錢在指定的酒店出現。心虛的二人照做了。

等來的卻是艾德里安被打暈,勞拉被殺。兇手卻逃之夭夭了。

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是誰把二人引到了酒店?以及是誰殺害了勞拉?

這也是弗吉尼亞·古德曼登門想要弄清楚的一個問題。

從這裡開始,影片正式進入高潮。

以上事件過程的說辭完全是艾德里安一個人的說法,有多少信息是可信的呢?

古德曼律師開始挖掘殺人兇手:

失去兒子的父母面得不到公正的解決辦法,必然會想盡一切辦法尋找兒子的下落!因此,最有可能傷害艾德里安和勞拉的必然是丹尼爾的父母。

他們記下了勞拉所開的車的車牌號,順著把目標鎖定了艾德里安。

丹尼爾的父親以敲詐的形式將二人騙到了酒店,他提前躲在房間裡,趁二人不備,襲擊了艾德里安,並殺害了勞拉。

至於為什麼警察趕到的時候房間裡只有艾德里安和已經死亡的勞拉,房間門卻是反鎖著的,而且窗戶其他逃生出口完全是封閉的呢?

原來,是因為丹尼爾的母親在這家酒店上班,暗中協助丹尼爾的父親逃走,

同時這也能解釋為什麼艾德里安和勞拉被要求來這個偏僻的“指定”酒店。

看似完美的解釋和推理,但是這時的觀眾卻發現,艾德里安的自述和古德曼的推理卻是倆人互相猜忌的“內戰”,

律師不相信當事人說的話,所以想通過惡化他的處境套出真話,而作為當事人的艾德里安,商場上精明的生意人,又怎會輕易相信眼前這個女人,把自己所做的醜惡之事全盤托出

劇情越來越撲朔迷離,究竟是誰殺害了勞拉?古德曼律師的咄咄逼人真的是為了當事人著想嗎?以及她堅決要求艾德里安說出拋屍地點又有怎樣的用意?......

結局叫人大吃一驚,更加叫人驚歎的是整個案件的推理過程完全是被導演牽著鼻子走,各種反轉叫人眼花繚亂,以至於看客都不知道誰的話才是事件的真實過程了。

(片頭)

(片尾)

後面的劇情就交給各位看官自己去發現,親自去體驗這場扣人心絃的燒腦盛宴吧。

(登上豆瓣口碑榜榜首)


神的電視機


經歷了《調音師》的過山車體驗,我突然就想起了《看不見的客人》這一部經典懸疑劇,一樣送我入雲霄,一樣推我入懸崖,相較於《調音師》的稍顯拙劣的細節問題,這部劇在細節的處理上可謂是巔峰之作了。

嗨到高潮,即為反轉

經典的懸疑劇在營造懸疑的技法上大多都會選擇使用反轉這一技巧,即在故事敘述大多采用倒敘手法,

營造一個既定故事,讓觀眾無比信服,卻又突然轉折,再用之前大量的細節伏筆進行講訴,使得觀眾心理落差極大,從而達到“嗨”的感覺。

大體上,懸疑劇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如《調音師》、《網絡迷蹤》那種在最後給你瞠目結舌的震撼,即一次反轉,嗨上天另一種就是像《看不見的客人》這種,不斷在故事的敘述中進行真相的揭秘,即無數次反轉,小嗨到大嗨,相較於前者的懸疑轉折手法來說,過程轉折的拍攝難度更高。《看不到的客人》在這一方面來說,做得十分的好。

兩個殺人故事的真相揭露都是在假女律師與男主不斷的語言博弈,討價還價中不斷的進行反轉的,讓人如同坐雲霄飛車一樣,興奮的觀影體驗幾乎貫穿全程,過程的多重懸疑,乃是本劇最大的看點。

不過細胞中的腎上激素達到最高點卻還是最後律師身份的揭露這一條線,它不是單純的將電影伊始的一個高智商女性還原到受害者母親,而是有大量的細節鋪墊作為事實的基準以及對情感的昇華。

1.電影開頭,從無敗績的律師卻在見男主之前整理著裝,還深吸一口氣,看起來很緊張

2.受害者的父母是在劇院認識的,為假律師的演技、人皮面具做鋪墊

3.假律師每次接電話都是對著窗戶接的

4.受害者的父親從一開始就站在對面倒數第二個窗格。

懸疑劇、推理劇不是單純的發生命案,再根據證據進行真相的揭露,高級的懸疑劇是將反轉的證據融入到既有的劇情中,最後進行推翻,從而達到對人性的探討。

人心莫測,莫過於此

導演高超的拍攝技藝並不是我喜歡這部電影的主要原因,劇中表達的人性弱點才是最吸引我的地方。所謂西班牙的宣傳語裡講,“有95%的人都猜不到真正的結局”,其實是貫穿整部劇的人性碰撞。

男主作為優秀的精英人士,從出軌攝影師開始,就已經扣錯了衣服的第一顆釦子,從而導致此後的死局。
電影中比較耐人尋味的是,他向律師坦白的故事是這樣的:勞拉與她偷情之後,為了抄近路而意外撞死了過路男子——丹尼爾,為了掩蓋兩人偷情的事實,

勞拉主導了之後的犯罪,讓他將屍體與的汽車處理掉,也是勞拉通過丈夫的職務之便,陷害丹尼爾是攜款潛逃。

而實際上的故事卻是,撞傷人之後的犯罪行為主導是男主,是他讓勞拉等候拖車,而自己去處理屍體,並且在處理屍體的過程中,當男主發現還活著的時候,將他殘忍殺害。同時勞拉的死亡也是因為勞拉萌生了自首的念頭而被男主殺害。

同樣的結果,同樣的人物,卻是不一樣的過程。第一個故事中的男主是一個懦弱、膽小的男人,第二個故事中的男主卻是一個殘暴、不擇手段的人。

第二個故事的魅力在於,男主其實有很多時候可以不用一錯再錯,撞傷人之後他原本可以報警,但是他在意外撞傷人與掩蓋自己婚外情之中,選擇了掩蓋婚外情;在發現丹尼爾並沒有死亡的時候,他原本可以救活他,但是他同樣選擇了將錯就錯;在勞拉提出自首之時,他原本可以低頭認錯,卻還是選擇殺了勞拉。

剝繭抽絲掉懸疑的部分,你會發現這部劇就是人性之間的對抗,最近比較熱的《調音師》也是如此,在善與惡之間不斷的選擇,只不過大多數時候我們選擇的都是在惡中一錯再錯。回過頭看到主角口中敗壞的真相,心中真是說不盡的感嘆和唏噓。

高級懸疑

縱觀中國這幾年的電視劇、電影,很容易會發現這樣的通病,大BOSS通常都是劇中的正派且領導人物,這是電影、電視劇事業發展到這一階段的成果,不能一概的否認,因為只要邏輯推論對,一樣能讓觀眾形成心理落差。

比如去年大火的《人民的名義》的最大反派就是高育良書記,其實只要敘述合理得當,就不會給人以突兀感。

但市面上大多數的作品做的真的不是太好,最新熱播劇中的《紳探》雖然運用了很多反轉的設定,但是技術還不是特別的成熟,比如第一個案件,男子尋歡作樂,誤殺妻子反轉為妻子出軌,與情人密謀私奔的故事設定,所有的反轉都是在白宇飾演的“羅非”口訴推理中進行的,這樣的反轉其實是比較低級的,只能讓觀眾感受到恍然大悟,而缺少如《看不見的客人》結局這樣的驚人震撼。

即使《看不見的客人》的結局逃不開惡人伏法的俗套,但整個劇情推進過程卻讓人更為鍾情,除了真相的揭秘還有人性的披露,最終再用受害者父母不懈尋找真兇的情感昇華結局。

不僅僅侷限於揭露殺虐的真相還選擇迴歸人性,這是這部懸疑劇最為可貴的地方。


四月辣椒


今年在電影院看完了《調音師》後,讓我對西班牙的懸疑電影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於是我找到了於2017年上映的西班牙的懸疑電影《看不見的客人》,這部電影在豆瓣上一直居於8.8的高分,我覺得這部影片還是做到了宣傳片中講的那樣“有95%的人都猜不到結局”的懸疑效果。

此影片以受害人的母親扮演的律師和男主艾德里安為雙主演來講述整部影片的情節內容,男主艾德里安是一名成功的企業家,但其陷入了一場謀殺案,古德曼律師受男主律師的委託來幫助男主完善其將要在法庭上呈現的脫罪的證詞,就這樣一場男主於律師之間令觀影者細思極恐的高縝密邏輯思維較量就展開了。這部電影給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這部影片的細節處理。



首先,這部影片一開始,對律師的出場就進行了很細節的描寫,律師在電梯中對著鏡子整理完衣裝後完成了一次深呼吸才走出電梯的門,鏡頭也在律師提起包的時候給包上的logo一個特寫,這與最後真正的古德曼律師登場的時候包上的logo特寫相呼應。並且在男主的描述中,我們可以知道在意外的事故中撞死丹尼爾後男主處理屍體的這段時間,勞拉遇見了丹尼爾的父親,其父親主動要求幫助勞拉將車拉回自己的住處進行修理,在回其住處的過程中,丹尼爾的父親向勞拉提及了自己的家人和生活現狀,講到自己與妻子實在劇場認識的,這也為最後丹尼爾的母親在窗前面對男主揭下人皮面具告示真實身份坐下了鋪墊。




整場室內二人的思維較量中,男主所闡述的事情的真相不斷被律師推翻,整個真相就像捏泥人一樣不斷地被重塑,在整個過程中導演用男主肢體動作的變化來暗示真相慢慢浮出水面的節奏,全程隨著律師的不斷逼問,男主由最開始的正襟危坐到左手不斷摩擦自己下巴最後變成雙手握拳。

在整個過程中,律師不斷強調“真相基於細節”,在男主到最後說出其實自己在將車推入水中之前發現丹尼爾在車禍的事故中並沒有失去生命,但男主為了保護自己的事業和名聲,不惜將丹尼爾連帶著車推入河中活活溺死的時候,由丹尼爾母親扮演的律師便無法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對著男主大吼,你就是個敗類,這時如果也從另一個方面在律師自己身上印證了那句“真相基於細節”,如果男主跳出律師為起營造出的信任,就會發現律師的反常。

還有最後男主的律師在機場找到那個車禍事故發生時經過的男司機,其實也一個之前伏筆的揭示點,讓車禍事故發生時出現的人都有了合理的經過那條路的理由,男主是因為經常去機場所以知道這條小路,男司機是因為在機場工作所以知道走小路比較快,而丹尼爾和他的父親則是因為在這裡生活了很長一段時間所以熟悉這裡的路段,一切意外的事故到了片尾總會得到一個合理的解釋,從而讓觀者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其實也有很多懸疑劇的影迷吐槽這部劇看到一半就能猜到結尾,但是我覺得這部劇最妙的就在不是為你可以營造了一個多大的像迷霧森林一般摸不透的大局,而在於將細節無縫的插進整部影片中,在通過層層反轉和遞進揭示出來,引導真相漸漸清晰浮出水面。

這部劇在刺激的燒腦懸疑的劇情背後,也蘊含著很多發人深思的道理。在律師不斷為男主尋找最完美的說辭的時候,我不禁感嘆語言是人類最偉大創造,卻也是最可怕的兇器,有權勢有目的的人甚至能運用其殺人於無形。簡單來說,這是一部失去孩子的父母,不惜一切代價尋找造成孩子死亡的兇手的一部片子,在這部片子中托馬斯夫婦與男主的抗衡也映射了在一定時期下層無權的人民與上流社會甚至國家權力的抗衡,這部最後正義勝利的影片,也是一場救贖的完成,是對托馬斯夫婦的救贖,也是對男主艾德里安的救贖,最後是對觀影者內心的救贖。

總之不得不說這是一部邏輯縝密且迴歸人性的高質量影片。


魚子醬劇場


絕對是難得的低成本好電影,推薦喜歡懸疑犯罪片的人看看,保證不會讓你失望。《看不見的客人》,是2017年出產自西班牙的一部精彩犯罪劇情片,看了許多資料發現這部電影只花了大約400萬歐元的成本,好看程度卻比當今許多砸重金的商業片優秀太多。

這部電影的西班牙文片名是"contratiempo",本意為「意外;挫敗」,而英文片名就翻得很有意思了:《The Invisible Guest》,也就是「看不見的客人」之意,在看完整部電影之後,才會瞭解原來所謂這個「看不見的客人」到底是誰。

男主角Adrián由Mario Casas飾演,他是一個事業蒸蒸日上的商人,卻因為一場意外改變他的一生。女主角Laura由Bárbara Lennie飾演,她是Adrián的外遇對象,因為同一場意外重重影響她的人生。

整部電影的脈絡是律師Virginia來到Adrián家中,代替有事不克前來的Félix來幫Adrián找到脫罪的說法,於是Virginia希望Adrián能把事實真相說清楚。然而Virginia的來訪,正是轉動了一切被矇蔽真相的齒輪。

論劇情,電影的峰迴路轉,並不是特別複雜懸疑,但也讓人難以輕易猜到,十分精彩。論演技,主角Adrián從一開始的無辜無奈,變成了最後的冷血自大;女主角Laura從一開始的自私無情,變成最後的罪惡恐懼,你可以從整部電影裡看見兩個角色的細微轉變,用不同的心態觀之,潛意識也會對角色造成「偏見」。

論後期剪輯,絕對是順暢緊湊,每一幕都沒有多餘,讓這100分鐘左右的電影看來非常過癮,沒有艱澀的專有名詞,也沒有草率的過場,看得出是去蕪存菁的作品。論音樂,本片絕對不會讓人失望,除了最後我很喜歡的段落,前面在鋪陳角色、製造懸疑的時刻,背景音樂都下的得宜,讓人深怕一眨眼就錯過了細節。

總而言之,我的評價如此正面,雖然不是一部深得我心的神片,卻也是我滿喜歡的佳作。推薦喜歡懸疑犯罪片的人看看,保證不會讓你失望。



書裡閒情


《看不見的客人》無疑可以稱作是一部優秀的懸疑片,他不同於以往的懸疑片那樣藉助事件去推動故事發展,而是通過唇舌之間的辯論層層撥開事件的真相,是一場智者的思維博弈。整個故事反轉後再反轉,真的有些韓國電影《辯護人》的風格,在嚴密的邏輯下擊潰對方的思想防線。縱觀全局不得不說此片是一部令人震撼的電影,結構精巧縝密,故事載體也豐腴,可以算是年度懸疑片的翹楚了。

影片講述了一個男子因為一起密室殺人案牽扯到牢獄之災。其實故事是這樣的,男主本想和小三幽會回來的途中,卻不料因為酒駕撞死了一位夫婦的兒子,然後他們兵分兩路,男主去水庫拋屍毀車,勞拉去修車處理其他事,卻誤打誤撞入了受害男子的父母,善良的父親幫她修理好了車輛,而勞拉身上卻帶著死者的手機,正好父母在撥打這部手機,慌亂的勞拉將這部手機放入家裡,匆忙就走,這時這對老年夫婦已經對勞拉起疑心了。

而另一方面受害人並沒有死,當男主拋屍時發覺他根本沒死,但是為了不讓這件醜事讓大眾知道,他將受害人活活溺死於水庫,於是後來決定自首的勞拉也被男主害了,結果男主拒不承認是自己害的,所以請了一位律師來為自己洗脫罪名,

結果他依然對律師有所隱瞞,但被律師一一擊破了他編制的謊言,不但查出是他殺了自己的兒子,並且用錄音比記錄了所有證據,律師直接卸下面具,直擊男主的內心,原來律師是死者母親假扮的身份,是來調查男主的,結果男主正好中了他們的全套。

這裡有一個專業術語,叫做悍跳,就是惡人假扮自己為好人,其實電影一開始就以男主是好人的視覺在講故事,但是中途拋出一些疑點開始讓我們懷疑他,直到結局真相揭開,讓觀眾瞠目結舌。

其實《電鋸驚魂》也用過這類手法,直接讓兇手假裝死人,然後觀察這些受害人,而我們絕對不會懷疑死者是兇手是一個道理,這裡是讓我們不會懷疑律師是受害人家屬一個道理,而《無人生還》裡又有過這樣的橋段,其中讓兇手連環作案之後,開始假裝死亡,然後繼續暗中殺人,沒有人會懷疑一個死人會殺人,這也是影片的高明之處,當結局警察發現孤島上的十具屍體,一定會驚訝這起案件的驚人之處。

而一般懸疑片往往都會使用這類反轉的套路,結局好人變壞人,壞人變好人,甚至直接讓所有的人都變成壞人,這也是為了讓整個劇情具備故事性,《記憶碎片》曾也有過這樣的反轉,一部優秀的懸疑片所具備的血統就是給人意料之外的反轉,但卻合乎於情理。這也是值得國產懸疑片值得學習的地方,其次才是角色塑造的立體性,因為懸疑片不僅要講好一個故事,更是要塑造一些稜角分明的角色,這也是經典不被人忘懷的主要原因,角色不僅是為故事單獨服務的,更是要與故事的格調相輔相成。

近期這部西班牙的高分懸疑片在內地上映了,讀哥將這部優秀電影推薦給大家,因為這是一部打破傳統的懸疑片,僅通過唇槍舌戰的辯論,卻給我們帶來了一部低成本的震撼電影,這類依靠劇本撐起的電影也是很難量產的。


未來電影局


上一次讓我產生這種震撼是《盜夢空間》,這一次在折服之餘還頻頻被扇耳光。《看不見的客人》可是說是今年內最好看的懸疑片,暫時沒有之一。

跟《盜夢空間》很像:開門見山燒你的腦,讓你高度緊張,保持警惕,深怕錯過任何一個細節影響你對案情的判斷——沒錯,就是這麼強的帶入感。

《看不見的客人》為什麼好看?

第一:案件錯綜複雜

這不是一個普通的命案,光是這宗案子的關鍵詞就足夠吸引你關注:遙遠的雪山旅館、互聯網新秀情婦曝光、密室殺人、滿地鈔票......

而這只是開始,女主被殺後還引發出快要沉入水底的郊外事故命案。兩件看似沒有關聯的事,被抽絲剝繭一般捋清楚後,真相竟然這麼醜陋。

獵奇是大眾普遍存在的心理,離奇的命案更是博人眼球的利器,而這一次接連解開兩個驚天命案,真是過癮。

第二:表現手法新穎

破案的電影很多,像這樣把案發和偵破完全割裂開的,真的很奇特。

影片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律師和被告方(男主)的博弈,他們不斷還原現場,不斷拼湊故事,因此沒有一個連續的時間順序和邏輯順序,每一次推演都可能重來,每一次你以為案情就如剛剛羅列的一樣時,你就會被打一記耳光,你的好奇心反而吊到極致。

它絕不是常規意義的破案,沒有證據、沒有細節,甚至沒有真相,全憑律師的猜測和驗證,把兩個案子的前因後果清晰呈現出來。

第三:鋪墊到了極致

有些破案的電影,案情告終後總讓人覺得不舒服,因為最後給的解釋太過牽強,這是由於講故事的過程中鋪墊不夠。觀眾的心裡還沒有織起那張密密的大網,一陣大風過來我們心裡自以為是的證據被吹得稀碎,就會不開心。

《看不見的客人》裡一開始大叔和女主聊天時談到的“他們在話劇社認識”為結局撕下面具做了很好的鋪墊,便沒有人會訝異律師完美的偽裝;大叔為女主修好車後,特寫了副駕駛的金屬打火機成為了鎖定兇手的關鍵;女主後來剪了短髮,也與真相中“她不堪承受心理上的愧疚大量落髮”呼應。

所以當一切水落石出時,你會覺得“哦!原來是這樣的……”而不是“槽?怎麼是這樣的?”

令我印象很深的還有兩個點,一是大叔拿著打火機試探男主時,將打火機扔進池子裡,那個水花跟男主把汽車推進湖裡的重疊,鏡頭太妙了,非常驚豔。二是律師得知郊外事故里少年原本沒死時的失控,那一段顫抖和咬牙切齒令人感同身受。

這部電影給人帶來的驚歎,真的一定要親自觀看才能領會一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