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3 高黎貢山隧道:改寫現實,創造鐵路建設上的又一個奇蹟

高黎貢山隧道:改寫現實,創造鐵路建設上的又一個奇蹟

在祖國西南,青藏高原南部的高黎貢山和怒江大峽谷將滇西地區一分為二,在地理上形成天然的交通栓塞。如今,鐵路建設者正在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讓這裡的天塹變為通途,也讓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開放的道路越走越寬。大瑞鐵路由大理出發,一路跨越怒江,穿過高黎貢山,通連祖國西南邊陲瑞麗,進而實現與南亞東南亞國家的互聯互通。

高黎貢山隧道:改寫現實,創造鐵路建設上的又一個奇蹟

大瑞鐵路高黎貢山隧道

跨越怒江,就進入大瑞鐵路高黎貢山隧道,隧道全長34.538千米是亞洲最長的山嶺鐵路隧道,也是中國第一鐵路長隧。

高黎貢山是橫斷山脈西部斷塊帶,地質條件極為複雜,幾乎囊括了隧道施工中所有不良地質和重大風險,被行業內譽為“世界上最難修的鐵路”。

高黎貢山隧道:改寫現實,創造鐵路建設上的又一個奇蹟

中鐵隧道局大瑞鐵路工程項目經理部二分部機械總工程師 李增:

到雲南這邊才發現一切基本上都是從頭開始,別的地方這個推進壓力、推進速度都是一個平穩的狀態,但云南這邊地質不一樣。它的推進壓力可能是在1萬,但是1米推完之後馬上推力就降到了5000。管控的難度更大,對我們管理的要求更高。

高黎貢山隧道:改寫現實,創造鐵路建設上的又一個奇蹟

針對這一情況,由我國自主研製大國重器彩雲號派上了用場,彩雲號是世界最先進的大直徑敞開式硬巖掘進機(TBM),整機長度230米,刀盤開挖直徑達到9.03米,重達1900噸,相當於1000多輛家用汽車的總重,是國內最大的岩石掘進機,它被譽為“地下工程施工的航空母艦”。

就在4月27號,彩雲號創下了投入使用以來,一天掘進32.527米的最高紀錄。如何保障彩雲號能夠安全高效地工作,作為這艘航母的大管家,李增他們費了不少心思。在彩雲號的右前方400米處,施工方通過一套小型硬巖掘進機彩雲1號,進行平導掘進。

高黎貢山隧道:改寫現實,創造鐵路建設上的又一個奇蹟

高黎貢山隧道:改寫現實,創造鐵路建設上的又一個奇蹟

中鐵隧道局大瑞鐵路工程項目經理部二分部總工程師 馬亮:

平導就是開頭先鋒的作用,提前掘進、超前大TBM掘進,提前探明前方的地質條件,為大TBM(彩雲號)掘進施工,提供一些數據上的支撐。

高黎貢山隧道:改寫現實,創造鐵路建設上的又一個奇蹟

為了幫助彩雲號進一步探明前方“路況”,項目方還為它安上了“眼睛”,這就是地質預報系統。

高黎貢山隧道:改寫現實,創造鐵路建設上的又一個奇蹟

中鐵隧道局大瑞鐵路工程項目經理部二分部機械總工程師 李增:

我們隧道里面是全封閉的,是看不到的,地質預報系統就相當於我們的眼睛,告訴我們,前面50米有個坑,前面100米有一大灘水,你需要處理了過後才能過去。

高黎貢山隧道:改寫現實,創造鐵路建設上的又一個奇蹟

雲南通火車已有百年曆史,但高黎貢山和怒江大峽谷,卻從來沒有火車通過,如今的鐵路建設者正通過,自己的汗水和智慧,改寫這個現實,創造鐵路建設上的又一個奇蹟。

高黎貢山隧道:改寫現實,創造鐵路建設上的又一個奇蹟

中鐵隧道局大瑞鐵路工程項目經理部二分部機械總工程師 李增:

正在施工的34公里的隧道,單設計就設計了十年,選了24條線路,為什麼這樣呢?就是因為,我們這邊高黎貢山有三高四活躍的特點,它這個地質條件太過複雜。

“十年磨一劍,大瑞鐵路也一樣,建設週期長達十年,建成後從昆明到瑞麗的乘車時間將縮短一半以上。工地上的這些建設者多半都是年輕人,他們把最好的青春年華獻給了我國的鐵路事業,多年後再回首,必然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

高黎貢山隧道:改寫現實,創造鐵路建設上的又一個奇蹟

中鐵隧道局大瑞鐵路工程項目經理部二分部機械總工程師 李增:

雖然說是十年青春奉獻在咱們滇西地區,但是用我們這個十年的奉獻,能夠換來咱們西部地區、滇西地區一個大的發展,一個大的進步,我覺得對我們是一個最好的回報或者是一個嘉獎。我希望這條線路建成後,我能帶著我的家人來坐一次我親手修建的這條鐵路,我非常自豪地告訴他們,我是有幸能夠參與到這個項目工程的建設當中,我是這個工程的建設者、參與者,我為此感到自豪。

保山市廣播電視臺網絡廣播電視臺

記者:雲南臺 馮偉 龍陵臺 陳仟山 儲永娟 李開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