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騰訊市值超過阿里,但為什麼在各種場合上,總是感覺阿里格局更高?

邊荒獵人


"格局"一詞,分開來看:"格"是對認知範圍內事物認知的程度,"局"是指認知範圍內所做事情以及事情的結果;即,合起來的格局就是對事物的認知和對事情的所作所為.我們可以從這兩個方面來分別分析騰訊和阿里之間的不同,從而就可以得出為何感覺阿里的格局更高了.

1. 對事物的認知差異

我們都知道,騰訊和阿里,一個社交遊戲,一個電商支付.不過這只是明面上的強項,不過這也能夠看出一些端倪:騰訊一向推出的就是"連接人和人\

stormzhang


這跟兩個公司的領導人有關係。在中國互聯網圈,馬雲肯定是格局最高的企業大佬沒有之一。

網上流傳的段子怎麼說,如果馬化騰馬雲李彥宏三個人一起走,結果淹死一個,那麼三個公司會怎樣?騰訊市值不變,百度股價會漲,阿里巴巴則會大跌。因為阿里巴巴的發展與馬雲關聯太深了,馬雲就是阿里的指向明燈。

客觀而言,這三家公司的成功肯定都跟中國的大環境相關,是中國經濟的強勁發展、中國勞動力的供給能力、中國新生代的消費升級需求給他們帶來了極大發展契機,但相對而言,百度是技術型公司,靠的是技術,騰訊靠的是產品,阿里靠的則是馬雲的格局而在開創一些前所未有的東西。

所以說,無視馬雲對阿里的意義是不客觀的。

馬雲的格局還可以從阿里巴巴對杭州的影響方面顯現出來,杭州有上位超過廣州的勢頭,與阿里的貢獻是不可切分的。同時,從馬雲在國際上的知名度也能夠看出其影響力之大——他是N多國家元首的座上客。

不誇張地說,馬雲現在的成功已經是全世界公認的成功,已經成功到了無法企及的地步,中國不會出現第二個馬雲,就像美國不會出現第二個喬布斯一樣。

此外,馬雲的格局還體現在個人魅力方面。比如馬雲的英語好、馬雲的口才、馬雲的思想等等。馬雲當過老師,對很多宏觀的問題思考比較多,從創業開始,馬雲就帶了一隻子弟軍,這保證了阿里的執行力,同時也使馬雲可以放手去放大阿里的格局。


政商內參


阿里發佈了新的財報,2018財年收入超過2500億,這一數字已經超過了騰訊去年營收的2377億。除此之外,阿里最近的市值也超過了騰訊。可以說,馬雲是雙喜臨門!最近幾年,在馬雲的主導之下,阿里的國際化步伐明顯加快。從全球來看,阿里巴巴是世界級的互聯網巨頭,在電商行業的地位僅次於亞馬遜。再加上螞蟻金服、菜鳥物流等公司,馬雲的阿里系在世界互聯網格局中佔據著至關重要的位置。按照現在的趨勢,阿里有可能成為最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互聯網公司。

在營收和市值方面

阿里巴巴2018財年收入為2502.66億元,同比增長了58%,其中核心電商業務收入為2140.2億元,同比增長了60%。阿里可謂是富可敵國,按照GMV來計算已經是全球比較大的經濟體之一。美國《財富》雜誌公佈了2017年全球500強公司的名單,阿里以235.17億美元的營收居第462位,騰訊則以228.7億美元的營收位居478位。從此,世界五百強中共有六家互聯網公司,中國和美國各佔一半(美國的三家為亞馬遜、谷歌、Facebook)。

近幾年的排行榜當中,阿里在全球科技公司中市值排名前十,大致處於第七的位置,居於騰訊之後。今年阿里的市值大約在4500億美元左右,最近超過了騰訊。目前阿里仍然在快速的發展當中,人們對於阿里充滿了信心。

在業務佈局方面

阿里的業務佈局非常廣泛,在互聯網行業裡面幾乎沒有什麼不做。阿里從電商起家,逐步向支付、金融、物流、大數據和雲計算進行發展,還通過投資併購發展了視頻、微博、瀏覽器、應用商店等業務。相對於亞馬遜而言,阿里的佈局會更加廣泛一些。在一些華爾街的分析師眼中,阿里在未來3-5年將會超過亞馬遜。

阿里在2017年提出的是“五新戰略”,包括新零售、新金融、新制造、新技術和新能源。馬雲集合包括阿里巴巴、螞蟻金服、菜鳥網絡等生態體系內的所有力量,在未來3-5年堅定推進“五新”戰略。以“五新”戰略為指導,馬雲希望阿里要做到“五個全球”,即全球買、全球賣,全球付、全球運、全球遊。“五新”打造的是商業基礎設施,將會重新定義很多產業和行業,但同時也會加速阿里巴巴“五個全球”目標的實現。

在品牌影響力方面

阿里已經是全球最有影響力的互聯網品牌之一。根據brandz發佈的中國最具價值品牌百強榜,騰訊品牌價值達到1060億美元位居第一,阿里的品牌價值是580億美元緊隨其後排名第二。阿里巴巴在美國紐交所整體上市,獲得了華爾街投資人的高度關注,以及美國媒體的大力報道,讓阿里的全球影響力大幅度提升。另外,阿里旗下也有一些面向全球商戶和製造商的英文批發服務網站,在全世界擁有一定用戶規模和市場影響力。馬雲提出了的“NASA”計劃以及將服務全球消費者的“新經濟體”概念,這些被國際媒體廣泛報道。此外,馬雲倡議建立eWTP平臺,得到聯合國官員和國際政要的認同。

在領導者方面

馬雲是全球最有影響力的互聯網企業家之一。馬雲演講能力強,社交能力強,頻繁和海外政界商界要人會晤,甚至獲得了和美國總統共進午餐的機會。2017年3月馬雲登上美國《財富》雜誌封面、被評為“2017年度全球領袖人物”。2017年4月美國商業期刊《福布斯》雜誌評選出2016年最有投資價值的10大公司,阿里巴巴位居榜首,超過了第二名Facebook和第三名優步。對於很多外國人來說,他們最熟悉的中國企業家可能是馬雲朵。


光榮與夢想1987


這個問題我覺得很有意思。關於騰訊和阿里一直是公認的中國互聯網兩大巨頭,他們兩個之間也有或多或少的摩擦和對比,那麼一直以來兩個巨頭都是不相上下的,但是可能在很多人眼裡,阿里可能會棋高一招,接下來我就簡單的說一下自己的感覺。

首先我覺得阿里和騰訊的市值並不是判斷他們唯一的標準。因為我們都知道,市值受很多方面的影響,也許一段時間內,某家公司的某一個產品做得比較好,他們的市值就會比較高,但是這並不能決定兩家的體量或者是說其他的方面就更好一點。所以我們不能單純的從市值來去判斷兩家公司。

其次,我們需要考慮到騰訊和阿里的對外公關,我們可以看到作為騰阿里的掌門人,馬雲是一個活躍在媒體上的掌門人的形象,而相對騰訊的掌門人馬化騰來說,則是非常的低調。這也是我們會直觀的覺得,阿里的格局可能會比騰訊更高的原因,就是因為馬雲作為一個發聲者,他已經把很多的構想或者是策略通過媒體傳達給我們,使我們產生了這樣的感覺。而相對來說,騰訊則可能是悶聲發大財,選擇較為低調的處理方式。兩種不同的品牌策略也會讓我們覺得,阿里的格局會比騰訊更高一點。

綜合來說,我覺得兩家目前在自己的格局和生態的建設上面都是穩步前行的,應該是大差不差的,因為本身兩者的體量是差不多的。只是在對外策略上,阿里比較外向,而騰訊則較為低調。


姑婆那些事兒


首先,這是一個偽命題。市值並能完全代表企業實力,對於阿里和騰訊這樣的企業來說,四千五百億美元至以上的市值上下波動很正常,並不存在騰訊一直高於阿里或者阿里一直高於騰訊的假設。

除此之外,兩家公司的主營業務也並不完全相同。

眾所周知,騰訊以聊天工具QQ聞名,並憑藉微信穩居國內社交軟件首位,也因此獲得了大量的用戶支持。隨後,騰訊開始在遊戲行業發力,這一點從今年爆紅的《王者榮耀》、《吃雞》等就能看的出來。

而阿里之所以為大眾所熟知,淘寶功不可沒。馬雲憑藉著這一平臺,顛覆中國乃至全球的零售行業,並同時推動中國形成了獨一無二的物流體系。而為了讓用戶更方便的進行網絡交易,馬雲又推出了支付寶,徹底改變了人們日常的收付款形式。

在騰訊和阿里之間有個非常有趣的競爭,其實騰訊推出微信並不是想將其做成社交軟件的,因為他們已經有了QQ,完全沒必要在做一款類似的產品。騰訊做微信是想做微商,對標阿里的淘寶。

而支付寶打搞搶紅包活動,例如“大名鼎鼎”的敬業福,並不是真的送福利,而是為了讓大家在支付寶上互加好友,將支付寶的社交功能做起來。顯然,結果沒有達到預期。

但隨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發展,阿里和騰訊都開始基於原本的互聯網技術與用戶基礎佈局更為高端的佈局,如雲計算、智能硬件、計算機視覺、深度學習等。

然而,行業才剛剛開始發展,技術也在初步研發階段,即便是騰訊、阿里這樣的大企業,也難在現在就分出勝負,更不用說格局高低了。未來的格局,其實尚未形成。

更多優質回答,請持續關注鎂客網頭條號~


鎂客網


兩家公司都已經做到寡頭的程度了,從市值排名上來看,騰訊阿里遙遙領先中國的其他公司。都是四千五百億美元上級別的,騰訊甚至一度突破了五千億美元。排在他們後面滴百度和京東只有六七百億美元。所以這兩家公司已經是穩穩的寡頭了,能做到如此龐大的企業格局都不會低的。。無論是公司的部署還是未來的發展以及戰略性的眼光絕對都是一等一的。企業文化方面肯定也是能凝聚自己企業的員工。包括在社會責任承擔方面,這兩家公司現在也都非常重視。只不過兩家公司的表述方式不太一樣,阿里巴巴公司他更像一個文科生創辦的公司,非常擅長表達情懷,而這種情懷篇文藝方向,是普通大眾更能解毒的情懷,就像馬雲經常講一些理想,講一些家國天下。它更像是公眾類的演講人物,普通大眾都能夠實時把握住它說的點很容易煽動人的情緒。。而騰訊呢,他是一個理科生創辦的公司,不是說他沒有家國天下的情懷,只是他目光聚焦之處是具體能幹什麼,他不會把這些上升到民族國家這個高度,他只是有什麼問題應該怎麼解決。。同樣從公益的角度出發,阿里巴巴脫貧作為重要的戰略馬雲,還說每一個部門要承擔脫貧的KPI考核要發動所有的人。行動起來。馬化騰代表騰訊呢,就是羅列現在目前有多少項目需要幫助,這些項目應該怎麼操作,怎麼執行,騰訊太擅長扯民族情懷,這些東西,還是典型的理科生的思維。

阿里喜歡說我為什麼要做,騰訊擅長說,我會怎麼做


火星瞭望週刊



中國互聯網產業從無到有、再到做強做大,很多公司通過自己不同方式的努力在業內獲得了一定的成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而截止目前最大的兩家公司當屬騰訊和阿里,這兩家公司市值旗鼓相當,早已脫離了簡單的獨角獸層面,更多的是中國互聯網產業風向標,很多小公司都或多或少要看他們的臉色,才有生存的可能。

以上是騰訊、阿里的共同點,而要說區別,很多人感覺阿里比騰訊格局更大、更高,這一點也確實存在。為什麼會有這種區別,天檀認為跟兩位創始人的風格和企業文化有關:


1、馬化騰是理科生出身,馬雲是文科生;


2、騰訊是產品驅動型,阿里是營銷驅動型;


3、馬化騰性格內斂,馬雲性格外向,激情滿滿;

4、馬化騰會講話,但不會演講,講話和演講完全是兩碼事;而馬雲這方面則不用多說,演講方面絕對是高手中的高手;

5、英文口語水平差距很大,在網絡上基本看不到馬化騰說英文,但馬雲的英文口語水平那叫一個流利,這讓馬雲有更多的機會和世界溝通交流,他與多國元首侃侃而談的視頻相信大家早已看過;

這不僅提升了阿里自身的格局、拓展了阿里的邊界,更讓普通大眾有一種自豪感,我們中國也可以有這麼牛的企業,歷史上還沒有哪個企業創始人像馬雲這樣天馬行空!

綜上所述,企業家需要懂專業,還需要懂溝通,更需要懂英文溝通,這樣格局會顯得更大!同樣,我們所有人也都要學會更有效、更生動的溝通!

(諮詢加助理公號:LY_1898)




天檀


首先,雖然騰訊市值超過了阿里,但是阿里無論是在一些互聯網企業榜單還是大眾的認知度中,阿里幾乎都位居騰訊之上。

比如在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公佈了的2018 年中國互聯網企業 100 強榜單中,根據榜單顯示,阿里巴巴集團位居榜首,騰訊排名第二,百度第三。

根據報告分析, 2017 年,互聯網百強企業的互聯網業務總收入達到了1. 72 萬億,互聯網業務收入同比增長50.6%;營業利潤總額為2707. 11 億元,較去年同比增長82.6%。前兩名的阿里巴巴和騰訊互聯網業務收入佔百強企業互聯網業務總收入的25%以上,營業利潤佔總體比重近60%。

以下為 2018 年中國互聯網企業百強榜單:

其次,阿里重電商,騰訊重社交。兩家公司的側重點不同,也不能輕易拿來比較。

阿里在電商領域無疑是巨頭,無論是主力業務淘寶,還是支付寶。但是阿里不滿足於只做電商,近年來,阿里在其他領域的大動作越來越多,而且得到了大眾的認可。

例如,阿里收購了優酷,開拓了文娛業務;阿里收購餓了麼,開始在外賣行業做手腳;以及最近的阿里餓了麼又與星巴克達成合作,成為星巴克外賣的合作人......這一系列的動作都彰顯著阿里不滿足於只做電商的野心。更何況,阿里要麼不做,一做則鳴的原則深得大眾的認可。

在來看騰訊,騰訊一直在為維護微信的地位而努力,而其他領域的動作相比就比較小了。今年以來,頭騰大戰一直戰火燃燒,想必騰訊忙著擊退敵人,也沒有那麼多心思去開拓疆土了吧。

因此,從全局來看,阿里頗有統一全國之大將風範,而騰訊專注一家便已足夠,這也難怪阿里的格局會略高騰訊一籌了。


36氪


這是一種品牌營銷戰略。馬雲個人品牌、阿里品牌的營銷,其實我們更多是看到馬雲演講、馬雲唱歌、馬雲演小品、馬雲與國際偉大名人牽手融合等,這都是對創始人與企業的品牌打造最直接落地的方法。所以你看到的是阿里馬雲親生的?更多故事、演講、媒體與論的見聞形成的品牌效應。

相反。騰訊馬化騰本人並沒有高聲叫唱、四處論演,這應該是性格比較隨、安穩實打的創始人。所以你看到的是表面,這是兩家企業家不同的品牌戰略營銷方向。我本人作為多年的策劃師,我更喜歡馬雲先生的品牌營銷方法。第一,更強提升企業的知名度、活躍度。第二、減少企業的傳播成本。第三,增強品牌好感度、美譽度等溢價價值。


其實,阿里騰訊是兩家不同戰略企業。在一次互聯網大會中,

馬化騰說:“我是負責連接人與人的企業”。馬雲說:“我是負責連接人與物的企業”。也就是說騰訊主要業務是社交板塊,阿里主要業務是電商板塊。

騰訊用戶量絕對領先於阿里

互聯網天下,得人心者得天下。用戶就是企業的無形資產,也是企業估值的重要考量數據。在兩大巨頭,各家公司都有不同板塊的量級現象產品,如阿里有:天貓、淘寶、支付寶、優酷、微博、UC等等,騰訊有:QQ、微信、QQ空間、騰訊視頻、QQ瀏覽器、QQ安全管家、王者榮耀等等,QQ微信幾乎掌握了互聯網所有用戶,超越10億基數,基於騰訊連接人的社交巨頭,用戶量絕對領先於阿里,這是廣為人知的。

入口之爭、流量之爭、市值之爭、首富之爭等

隨著兩家企業的龐大,兩家公司生態業務必然重複,出現兩虎之爭的形象。國內騰訊為了抗衡阿里電商野蠻增長,戰略入資京東;為了抗衡阿里盒馬鮮生,入資永輝超市;線上線下的支付寶V微信支付之爭,相互關係到金融帝國兩家水火不容,根據比達諮詢(BDR)發佈的今年Q3季度的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報告,支付寶佔據了52.2%,財付通則佔比37.8%,支付寶領先微信支付。市值之爭相差800億左右,騰訊又領先;

福布斯排行榜財富值相差30億左右,馬化騰再次領先,相互之間首富的位置你追我趕、你上我下。

在國際市場上,兩家公司也不斷的加大規模性併購、擴張、融合。收購更多國外獨角獸公司。10月中,阿里影業國外又邁進一步,與Amblin Partners合作,首次投資好萊塢;今年初,阿里在國際上又再一次影響全球的動作,成為奧林匹克奧運會全球合作伙伴,是民族的驕傲,是民族的偉大。當然,騰訊在國際上大規模實施併購與融合,盡力成為全球最大的社交公司。


目前來說,還不能說誰超越誰。商業趨勢不斷變化,或許主要的結局看騰訊與阿里所佈局的新零售、無人車、人工智能、AI、大數據雲、物聯網等戰略佈局,2019年或許將會拉開雙方的距離。

放眼遠看,騰訊的競爭對手是全球的Facebook,阿里的競爭對手是全球的亞馬遜,我們更多是希望騰訊、阿里兩家巨頭超越它們成為全球第一,這才是我們民族的復興與偉大,全球的影響力經濟地位。

本文由商智機構市場的分析與研究,回覆悟空問題。


商智執行家


騰訊做娛樂,阿里做消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