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你读过最绝望最悲凉的诗句是什么?

刘帮天下


(一)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正如一句似乎被说烂了的老话,人总是觉得失去的才是最好的。因为拥有而不珍惜,也因为不去珍惜,当失去时才会感到追悔莫及,这样的循环,也就是所谓人生了。

让人无比绝望的人生。

虽然诗作者元稹是个古今闻名的大渣男,娶韦氏也是为了盘上他岳父的高枝儿,可这首诗里能看到的只有一个鳏居的大叔,颓唐委顿目光呆滞的想着亡妻生前的音容笑貌,或许只有在这一刻,他才是真正爱着韦氏的,而也正如沧海巫山一样,亡妻在他心中的地位没人可以取代。

可是当他意识到这点时,身边的她也已经离去了。



(2)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苏东坡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一直都是讴歌爱情的名篇之一,与元稹的《离思五首》同为悼念亡妻之作。但不同的地方在于苏轼对亡妻王弗的态度。

元稹只是将韦氏单独作为妻子进行悼念,突出的是自己的内心痛楚,而苏轼则将亡妻王弗当成自己的灵魂伴侣,心灵之友。

众所周知,苏轼的一生并不顺利,基本上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而这样不被世俗容忍的他,最幸福的时候大概就是与妻子王弗相处的那段时间了。

她是苏轼的倾听者,同样也是苏轼的理解者,但我们也知道,王弗去世的时候年仅二十七岁。然后,苏轼带着对亡妻的思念,开始了漫长的贬谪生涯。

纵然他一直以乐观洒脱的形象面对世人,但他的内心是很苦涩的,这份苦涩不仅仅是仕途的绝望,更是无人倾听,无人倾诉,无人理解的绝望与悲凉。

而这句“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也是他漫长岁月里最深刻的体会。

因为自己的孤单和痛苦,已经没有谁值得诉说。



(3)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的这句诗总是让我想起一个失败的刺客——豫让。

豫让刺杀赵襄子失利被擒,只能央求赵襄子让自己刺几下他的衣服,当做刺杀他本人。

这是我第一次知道无能为力的绝望,以及失败的酸楚。而陆游的这句诗,也带有同样的意味。

尽管这两句诗看似和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意思相近,都是在抒发自己年迈迟暮却仍旧想建功立业的豪情,可越是这样也越让人感到悲凉。

宋代一直以来都处在强敌环饲之中,因此这一时期的人们也都对国家有着极为特殊的感情,既愤慨上层精英的不作为,又满怀壮志豪情想要靠自己来保护祖国,陆游也是其中的一员。

可英雄敌不过岁月,纵然陆游一生都期待着大宋朝廷能收复失地,可到了晚年也难免病痛缠身,这时的他纵然有戍边杀敌的雄心,可病痛侵蚀着的身躯也早已“僵”了。

可面对破碎的山河,已经垂暮的陆游只能徒然悲伤着老了的,不中用的自己。说“不自哀”,其实他的内心已经满是哀伤。


梁悦


没有“最”,只有“更”。此刻,凌晨两点半,窗外有淅沥沥的雨声,料想大多数的人都已进入梦乡,与我一样的不眠者又有几个?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年少时不知道愁是什么滋味,总念着愁啊愁,而当我们切切实实体味到愁之滋味,却又似乎再不愿提及,话到嘴边拐个弯儿,说起了旁的东西。

世事多如此,没真正体验时还可咋咋呼呼,真到深处,个中滋味,最是难言。


读书灯下


这个问题触动了我,前期刚看到了毛主席的《诉衷情》和陆游的《诉衷情》两首词,令人感慨万分,催人泪下,不忍卒读。

一、毛主席《诉衷情》

当年忠贞为国愁,何曾怕断头?如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

业未就,身躯倦,鬓已秋;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

这首词写于1975年,也就是在毛主席去逝前一年,他老人家写给周总理的。当时,读到这首词,我眼前就像是在放电影:从年轻时主席的飒爽英姿,意气风发的形象,到了现在主席已到了迟暮之年,老态龙钟的他,还在为国家操劳,对国家前途命运担心。关键时候他们想到彼此,伟人的两双大手始终握在起,因为他们都是为了革命、为了事业、为了国家,不图私利。

二、陆游《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这首词上片,追忆当年的雄心壮志,豪情满怀,单枪匹马保卫梁州,何等的英雄气概。但好景不长,这样的军旅生涯很快就结束了,英雄无用武之地。

下片,写现在家国还没有统一,敌人还没有消灭,自己却两鬓斑白了,老了。空留余恨,正应了那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陆游,一生都在为国家奔波,心系国家,胸怀天下。


窗外的白杨


这一句出自陆游的《示儿》,是诗人的绝笔。传达了耄耋之年的诗人临终前悲凉的思想情绪和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渗杂着满腔的悲愤,包含着对收复旧山河未竞大业的忿恨,表现了天不延年,再也不能"铁马秋风大散关"去抗击金国侵略者的无穷遗憾.


示儿 创作年代为南宋 ,收集在 《剑南诗稿》 中,文学体裁属 七言绝句 .原诗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就是写给我的儿子.意思 是,我临死时才知道,人间的一切对我无关紧要了,但唯一令我惦记,忧伤,痛心的是我永远也不能亲眼看到我的祖国的统一了.我的儿子们啊,当我朝君王的部队,向北挺进,抵御侵略,收复中原的那一天到来之际,你们一定要举行家祭,这个时候千万不要忘记把这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此诗悲壮沉痛、不假雕饰,直抒胸臆,可泣鬼神,可感日月.语言朴实无华,浑然天成,没有刀削斧砍的痕迹,四句字字包含热血,是情真意切的自然流露,尽管悲凉绝望已成现实,但依然奏出了激昂的曲调,"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体现的爱国主义情怀光照了千秋。


希望星晨58298869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纳兰性德《浣溪沙》


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

—— 曹雪芹《芙蓉女儿诔》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曹雪芹《红楼梦》

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卓文君《诀别书》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诗经《采薇》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 。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曹雪芹《自评诗》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古往今来,悲凉的诗句太多太多,可以说没有最悲伤,只有更悲伤!没有最绝望,只有更绝望!看见前面的大神们写了好多好多,所以随便写了几句不太常见的悲凉诗句,大家有什么好的又不常见的诗句,欢迎在下面评论,和大家分享


谁在风中低吟浅唱


说到绝望悲凉,不知道为什么就第一时间想起了这一首。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

这最后一句,难道就是悲凉两个字就能说的明了的?


其次。。。我只想说,老苏的心理是神+1级别的


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南乡子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谷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江城子(不是十年生死两茫茫那首)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余如许?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西江月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凉北望。


每次读到那句,长恨此身非我有的时候,我都怀疑人生。。

最后谢谢大家支持。


沈长生


这句诗的意思是,屈原在被流放后,晚年到沅水西上,独外深山而终生不乐,但独处苦闷他不肯改变投身报国的心志,所得结局,将是终身穷苦。

诗句举四例,接舆髡首、桑扈裸行、伍子逢殃、比干菹醢,用以证明"忠不必用,贤不必以,当时社会现实令屈原悲愤欲绝,难以遏抑精神情绪,选择投江,为保自己净洁志向。

中华民族单以为自己的爱国诗人在五月五曰设置端午节,用来纪念诗人屈原,这在世界民族史上,为首例。从而充分体现,为信仰而坚守的伟大民族精神。

以上浅见,请友斧正。








mqy147258


来,为了对应你的最后一句话,我把这首《诉衷情》念给大家听:

当年忠贞为国愁,何曾怕断头?如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
业未就,身躯倦,鬓已秋;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

这首诗我觉得是最绝望,也是最悲凉的一首诗!

首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非常让人难过,曾经并肩作战的一代人,在一个个的离去,留下的这个摊子,却没有人能够防守,难道我们这一代人的心血就此付诸东流了吗?

是啊,三个问号,问哭了多少人?

不知道大家读了这几句诗是什么感受,反正杨角风读来,非常感慨,为人民着想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生为之奋斗的宿命,是生命走到最后一刻,还在担心身后事的承诺!

至于这首诗是谁写的,大家搜一下吧,如果不知道这首诗,我觉得挺绝望的……

算了,就这样吧!


杨角风发作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这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让人读了不禁潸然泪下。此诗作于公元761年八月。公元759年秋天,杜甫辞官来到了到秦州(今甘肃天水),后来又辗转经同谷(今甘肃成县)到了巴陵。这个时候的杜甫又老又穷困,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只好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不料到了第二年,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杜甫由自身遭遇联想到战乱以来的万方多难,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诗。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这个时候杜甫已经年近五旬了,在古代这已经算很老了。但杜甫的报负始终没有施展开来,现在又辞官回家,再也没机会建立功名了,自己一生只能如此。好不容易盖个茅屋有个安身之所,不曾想却被一群孩子欺负,如今茅草全没,睡觉都没地方了。让人读了都会难受,同情杜甫遭遇。


一会后风停了,深秋天空渐渐黑下来了。杜甫此刻只好将就着回到茅屋休息。被子因为盖了很多年,又冷又硬,跟块铁板一样。孩子睡觉姿势也不好,把被子都蹬破了。外面一下雨,这个茅屋就漏水,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屋内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什么时候才能停雨呢?自已从安史之乱后,没有睡过一个好觉,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呢?唉!



虽然杜甫的遭遇已经如此悲惨,但他心里面装的仍是天下苍生“安得广夏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房子在风雨中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是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杜甫的博大胸襟和爱国爱民,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为之动容,不愧为诗圣。



历史小潮人


大家好,我是卷毛八一八!

有时候,简简单单的一句诗句,却包含无尽的情感,特别是一些绝望悲凉的诗句,让人忍不住红了眼眶,满满的心酸涌在心头。

陆游的《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胡人还未消灭,鬓边已呈秋霜,感伤的眼泪白白地淌流。这一生谁能预料,原想一心一意抗敌在天山,如今却一辈子老死于沧洲!

陆游作为南宋的爱国诗人,胡人未灭,壮志难酬,却要困死在沧州,诗人痛苦悲伤的情绪跃然纸上。

袁枚的《随缘诗话》

自古美人如良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自古美人和名将一样,都难以寿终正寝,红颜薄命,英雄迟暮,令人感叹不已。



卓文君的《白头吟》

大家都知道“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但有是否知道此诗前面说的是卓文君想与君决裂呢?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相传当时卓文君的丈夫司马相如日日周旋脂粉堆了,甚至想要纳妾,卓文君忍无可忍,便作了《白头吟》



原文如下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李颀的《古从军行》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年年的战骨埋葬在荒郊野外,只见西域的葡萄送入汉家,战士们死于战乱,却得不到任何的关注,作者借此诗讽刺君王好大喜功,冷漠无情,战士们的牺牲换来的不过是帝王的奢侈品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