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李莲英为什么可以得到慈禧的欢心长达几十年?

崔中鹤


1861年咸丰皇帝死后,同治继位,原叶赫那拉氏成为慈禧西太后,此时慈禧26岁。深宫寂寞,不免需要一个陪伴。李莲英的形象,电视剧《走向共和》中有非常形象的刻画。

李莲英本名李进喜,8岁入宫之后,直到同治六年19岁时,才崭露头角,被封为二等总管。同治六年,安德海失宠被杀,李莲英从此替代了安的位置,成为慈禧宠信53年的大太监。

李莲英比慈禧小13岁,乖巧且善解人意,千方百计地讨慈禧喜欢,同时也谨小慎微,不做越轨之事,史称:事上以敬,事下以宽,如是有年,未尝稍懈。同治十三年,李莲英26岁时,被任命为储秀宫掌案首领大太监,从此飞黄腾达。

李莲英作为大红人,不给自己带来威胁导致警惕,也是其深宫大院之内长青的原因之一。慈禧非常喜欢和依赖李莲英,不仅每天见面叙话,傍晚时分经常跑步遛弯,逐步就离不开这位太监的陪伴了。李莲英也懂的太后的心思,往往是妥帖的处理一些麻烦事。慈禧对李莲英的恩宠,还在于她打破雍正定下来的惯例,在光绪二十年(1894年),授予46岁的李莲英二品顶戴花翎,虽然没有实际职务,但也在朝野上引发争议。

慈禧太后生性多疑且对身边人多有防范。清代的太监势力不如明代那样显赫,虽然晚清有多位权监出现,但基本在皇权的框架之内,难以直接干预朝政,没有达到权倾朝野,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程度。慈禧太后重用李莲英,也有办法制约李莲英,李莲英本身也忠心耿耿,故而没有形成宦官酿祸的局面。

李莲英也会做人,给皇帝分忧。光绪帝与慈禧逃难西安期间,寒冬腊月,李莲英给光绪找来被褥,以至于光绪说:若无李安达,我活不到今天。可见李其实是多手打牌,虽然太后与皇帝不和,也圆滑处事,不得罪皇帝。李莲英怎么死的,众说纷纭,比较可靠的是痢疾而亡。

历史传讯社,传播历史,资鉴现实,做有情怀的自媒体。

秦右史


李莲英是清朝最有权势的宦官,侍奉了慈禧几十年,慈禧身边的太监换了一茬又一茬,而李莲英却始终陪伴在慈禧左右。对慈禧来说,其他人都是她生命中的过客,只有李莲英走进了她的心里。随着慈禧独揽大权,李莲英身价亦水涨船高,备受恩宠几十年。李莲英仅仅是一个卑贱的太监,他凭什么让慈禧宠信了几十年?


一.生平简介

李莲英原来叫李进喜,李莲英是后来慈禧太后给他改的名字,后来就一直用下去了。

1848年出生在顺天府大城县,兄弟四人排行老二,后随父母迁居北京,由于家境贫寒,为了寻条生路,就去当了当时社会上最卑贱的太监。

去宫里当太监可不是那么好进的,门槛高,要求多,必须先在宫外净身,接受基础的培训,才能进。

于是李莲英先去郑亲王端华府当了太监,第二年八岁的李莲英才被送进了宫。

李莲英在宫里摸爬滚打几年下来,看透了后宫的勾心斗角、起起落落,深刻意识到:在皇宫里,主子和仆人都是荣辱与共的,因此选对主子很重要,要想爬的高坐得稳,就得找一个后宫不倒翁做自己的主子。

而谁才是后宫主宰沉浮,独掌乾坤的人呢?答案是慈禧皇太后。


于是李莲英整天挖空心思想承宠于慈禧麾下,但是苦于没有门路。

关于李莲英是怎么来到慈禧身边伺候的,民间有种传说,说是慈禧特别注重仪表,每天花大量时间在梳妆打扮上,而伺候的太监宫女笨手笨脚,总是不能让自己满意,而李莲英机缘巧合之下获得了一套新式发型的技术,托人介绍,给慈禧梳了一次头,慈禧很是喜欢,就这样李莲英成为了慈禧的梳头太监,并由此开启了受宠之路。

尤其在安德海被杀以后,李莲英成为了慈禧的独宠,从此一路高升,走上人生巅峰。

二.恩宠之至

李莲英到底多受慈禧宠爱呢?我们先从李莲英获得的殊荣说起。

同治十三年的时候,李莲英被慈禧任命为储秀宫掌案首领大太监,在太监圈里,这可是个很大的官,很多人熬了一辈子都当不上。

起码得有30年工作经验,才有资格提名,而李莲英才26岁,入宫更是才满17年,这属于大大的破格录用。

然而李莲英升职记并没有就此画上句号,在光绪五年的时候,年仅31岁的李莲英出任储秀宫四品花翎总管,由于慈禧的恩宠,李莲英已经可以与太监的总老大平起平坐了。


按照雍正皇帝的规定,太监最高就能获得四品品级,也就是说31岁的李莲英这个时候已经到头了。

然而慈禧为了李莲英竟然违背祖训,光绪二十年的时候,46岁的李莲英被赏戴二品顶戴花翎,这虽然不是什么职位,但是足见慈禧对李莲英是多么宠爱,并且最后还让李莲英当上了敬事房大总管。

多年的朝夕相处,在孤独的慈禧心里,李莲英早就不是一个奴才,而是自己的一个“伴”。

在《晚清宫廷生活见闻》中刘兴桥说:"每天三顿饭,早晚起居,他俩都互派太监或当面问候……在西苑、颐和园居住的时候,慈禧太后还经常来找李莲英:'连英啊!咱们遛弯去呀!'慈禧太后有时还把李莲英召到她的寝宫,谈些黄老长生之术,两人常常谈到深夜。"

在封建社会,被实际掌握实权的最高统治者认同为“伴”,这是多高的殊荣。

三.成功秘诀

李莲英从一个基层太监,到最后的敬事房大总管,从梳头太监到慈禧的“伴”,他一个卑贱的太监,凭什么让慈禧宠信了几十年?

第一.拍马屁

谁都喜欢被人奉承,被人称赞,李莲英那是深谙此道,为了讨好慈禧,李莲英那是挖空心思。


有一次,慈禧过大寿,他给慈禧安排了一个节目,叫放生鸟鱼。

他先把鸟、鱼饿了好几天,然后把它们放生,同时在鸟笼鱼篓里面投入大量的食物,很快,饿的发晕的鸟、鱼就又被食物引回来了。

这时李莲英趁机大肆吹捧慈禧说:“老佛爷洪福齐天,连鸟、鱼都舍不得走呢。” 老佛爷听后开心不已,大大的奖赏了李莲英。

第二.机灵

慈禧特别爱看戏,而且常常喜欢打赏演员。

有一次,一个叫杨小楼的演员,请慈禧赐字。

慈禧就顺手写了一个福字,谁知道,慈禧把“示”字旁写成“衣”字旁。

这杨小楼一看,急的是满身大汗,不知道如何是好。

慈禧也觉得不好意思,要回来吧,那就是自己打脸,不要回来吧,宣扬出去,那还不被人说自己没文化。

就在这个尴尬的时候,李莲英灵机一动,笑着说:“老佛爷之福,比世界上任何人都要多出一点呀。”

那杨小楼是见过世面的,立马附和道:“老佛爷福多,这万人之上之福,奴才怎么敢领呢!”

慈禧正愁没法下台呢,这一个小台阶送的太是时候了,立马走着台阶就下去了,说:“既然如此,那回头再赐一个给你吧。”

正是由于李莲英的这份机灵,一次又一次的维护了慈禧的脸面和作为一个最高统治者的威严,这样的员工,谁能不爱呢!


第三.不干政

后宫不得干政,这是历朝历代的祖训,然而慈禧却不甘寂寞,走到了政治的前台。

权欲熏心的慈禧在手握大权之后,她最忌讳的就是别人干预她的朝政。

知道了主子的禁忌,是明哲保身也好,没有政治智慧也罢,反正李莲英对朝政那是敬而远之。

戊戌变法后,尽管慈禧已经胜券在握了,李莲英出言都很谨慎,没有明确表态站在慈禧这一边。


第四.处事圆滑

李莲英广种善因,多方讨好,八面玲珑,从不得罪人。

《墓志铭》中说他"事上以敬,事下以宽,如是有年,未尝稍懈。"说的就是他对上恭敬,对下宽厚。

身为慈禧身边的红人,面对妃嫔、宫人犯的错误,能美言两句的他从不嫌麻烦,尽量帮忙。

因此他的人缘很好,作为礼尚往来,在慈禧面前为他说好话的人自然也不会少,说得多了,慈禧也就信了。

第五.谨慎小心

前任老大安德海,由于恃宠生娇,过分张扬,最终命丧黄泉。

李莲英深以为戒,时刻谨记自己的身份,绝不给人留下话柄。


有一次,慈禧派李莲英和醇亲王去检阅北洋海军,李莲英并没有摆着钦差大臣的高姿态,反而在醇亲王面前表现的恭恭敬敬,而且穿着朴素,点头哈腰的伺候着醇亲王抽烟,回到住处也是闭门谢客,生怕落人口舌。

尽管如此,还是受到了朝臣的抨击,没办法,人红是非多。

有人说他结党营私,卖官鬻爵,有人说他干预朝政,还有人说他收受贿赂,但是没人能拿出证据。 最终,上奏的人还被慈禧处罚了,你污蔑人家小甜甜,能不处罚你嘛。

(参考资料:《李莲英》、《晚清宫廷生活见闻》、《宫女谈往录》)


渣哥哥


太监这一特殊群体,在中国算的上的是源远流长,在特殊的历史节点上,他们甚至影响到一个王朝的兴衰。

而距离我们年代最近的晚清时节名声最大的太监,则当属李莲英。

据说,恩济庄关帝庙的西偏殿里有一张李莲英的全身坐像,赭黄脸,高颧骨,长脸,肿眼泡子,小眼睛,大鼻子,厚嘴唇,长下巴。从历史图片来看,李莲英的相貌确实挺丑的。

当时宫里太监们有些戏谑而不伤雅的绰号,李莲英的绰号就叫“佛见喜”。“佛见喜”是一种梨,皮发黑,外表不漂亮,可是吃起来又甜、又酥、又嫩,慈禧特别喜欢吃。

李莲英之所以得这个绰号,便是因为他的外表长相难有印象分,但他又深得太后的喜欢。

那么,这位横跨晚清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见证人,他颜值不高,是凭什么得到最高权力掌控者慈禧的欢心的呢?有书君认为,不外乎有这么几个原因。

一、练就一身绝活儿,很会投其所好。

李莲英是直隶河间府人,才九岁时就通过同乡、大太监沈兰玉的介绍,进皇宫当了一名小太监。

李莲英从小十分聪明乖巧,他很快就学会了揣摩主子的脾气和爱好,千方百计地讨主子欢喜。

慈禧太后再强也是个女人,女人没有不爱美的。李莲英抓住这一点,学会并掌握了一套为女人梳头发的技巧,还因此混了个“小篦李”的称呼。

据说李莲英为了学艺经常出宫,用小篮子装些胭脂水粉来卖,和妓女搞好关系。他常常隔着珠帘看那些妓女们梳头。

李连英细细观察揣摸那些发式,一一记在心里。经过一段时间的模仿、苦练,李连英终于熟练地掌握了30多种新发式的梳理方法。

感到火候已成,李莲英找到同乡沈兰玉,恳请他向慈禧推荐自己。第一次给慈禧梳头的时候,他大着胆子将青楼妓女的发型梳在了慈禧的头上。

梳头完毕,慈禧对着镜子反复察看,随后不禁凤颜大悦。慈禧太后对梳头极为重视,自从有了李莲英后,不管是挽髻还是簪花,慈禧太后都指定要李莲英亲自动手,不然的话,她整天都会觉得不自在。

就这样,李莲英获得了梳头太监的地位,能够天天接近慈禧,从此迅速发迹。掌握梳头绝技成为了李莲英人生轨迹的拐点。可见,要想人生开挂,没点绝活儿是不行的!

二、做事周到细致,擅长解人烦忧。

除梳头外,李莲英还有个专长就是善于逢迎并揣测慈禧太后的心意。李莲英性格诙谐,喜欢说笑话,虽然小时候读书少,但讲出来的笑话玲珑圆转,并不粗俗,很是招人喜欢。

慈禧太后没事的时候,经常让李莲英说几个笑话来给大家解解闷,遇到这种时候,李莲英总有本事把大家逗乐,即使是说一些街面上讽刺官府的政治笑话,他也能说得委婉诙谐,让人听不出有讽刺抵触的意思。

作为宫中的大总管,李莲英对于宫中的各项管理工作也精通熟练得很。

比如宫中物品的陈设位置和礼仪程序,李莲英无不烂熟于心,太监们遇到难题往往都要向他请示指教。

碰到宫里有喜庆等大事,李莲英最善于安排调拨,样样完成得很出色,以至于其他王公大臣家有什么喜事,特别是慈禧太后要“临幸”的话,往往都要请李莲英先来指点一下礼仪和布置,以讨得慈禧太后的欢心。

31岁的时候,李莲英已经可以和敬事房大总管平起平坐了。可令人不解的是,李莲英虽受慈禧恩宠,却始终未能离开慈禧去当敬事房大总管。

敬事房大总管,那可是宫中太监们最高的位置啊。这是为什么呢?

三、做人低调谨慎,毕生忠心耿耿。

慈禧在政治上是一个权力欲望极强、心狠手辣的独裁者,但同时他也是一个感情脆弱、害怕孤独的老女人。

几十年来,慈禧身边的奴婢换了一茬又一茬,始终对她忠心耿耿又做事妥贴的就是李莲英了。

晚年的慈禧跟李莲英的感情确实非同一般。他们经常互派太监或当面问候,慈禧太后还经常来找李莲英一起遛弯,慈禧太后有时还把李莲英召到她的寝宫,谈些长生之术,直到深夜。

可见,李莲英实际上成为晚年慈禧生活中一刻也不能离开的“伴”了。

相比较安德海等人,李莲英最大的特点是为人很低调,从不会恃宠而骄。

北洋水师初具规模时,李鸿章奏请朝廷派员前来检视阅兵,慈禧太后派李莲英陪同醇亲王奕譞一同前往。

太监作为朝廷钦差大臣外出视察,这在清朝历史上可是第一次。这要是换了安德海,尾巴都能翘天上去了。可李莲英是怎么做的呢?

为了避免别人说闲话,李莲英在出发前特别把慈禧太后破格赏赐给他的二品顶戴换成了四品顶戴。

一路上,他也没有一点钦差大臣的架子,而是一直跟在醇亲王的后面好生伺候,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是专门派来伺候醇亲王的。

就连晚上醇亲王洗脚,都是李莲英亲自给打热水,还说自己以前没机会伺候王爷,这次一定要尽点孝心。一下把醇亲王感动得连连拱手,回去后自然在慈禧太后的面前极力称赞李莲英的忠诚可嘉。

按说李莲英也是检阅人员之一,但检阅时,他刻意和醇亲王、李鸿章保持距离,退后半步,低眉敛目,帮醇亲王拿着大烟袋,看起来就像是给醇亲王站班伺候的。

在沿途当中,李莲英也不像安德海那样,随意结交地方大员,他基本不出去,那些准备好了贵重礼品想要讨好李莲英的人,也就没啥机会了。

这次出差,李莲英算是给慈禧太后挣足了面子,也堵住了那些大臣们的嘴,慈禧太后也喜滋滋的说,“总算我没白疼他”。

如此看来,李莲英的头脑相当清醒。审时度势,做人处事不是一般小聪明能概括的。也难怪慈禧太后生前会那么喜欢他了。

据说李莲英生前曾用八个字总结了自己的一生。那就是“事上以敬,事下以宽”。此八字是处世真言,可以说,也是他深得慈禧喜爱的根本原因的总结。

有书君认为,一个太监能做成这样已经不易了,作为后世人,我们似无必要对其过多苛责。

有书君语 :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1000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私信回复:福利,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本次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李连英为什么能在大内宫中,不得慈禧欢心,而且长达几十年不倒,靠的无非是两样本事。第1个是熟悉业务,第2个是摆正位置。


要知道,偌大的紫禁城之中,要想混得好,只靠留须拍马阿谀奉承,是不可能的,还必须要熟悉业务。太监说白了就是皇帝的家奴,李莲英所担任的太监总管,不过是家奴的头头。皇宫里一切打杂的事务,都需要太监和宫女来处理。大太监李莲英就能很好的领导他手下的小太监和宫女们完成这些家务事。

比如李连英接任太监总管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为同治皇帝筹办婚礼,理应很好的完成了这件事,把皇帝的婚礼办的非常的壮观,慈禧对她大为夸赞。

另外,宫中各种礼仪事务,比如说,各种祭祀活动,各种礼仪程序,李莲英无不熟记于心。到后来,宫里的太监,甚至宫外,王公大臣家里遇到什么重大的事情,都要向他来请教礼仪方面的事务。


李莲英尤其了解慈禧的喜好,在各种情况下经常顾及到慈禧的想法,颇得慈禧的欢心。

摆正位置就是,李莲英对自己的定位,就是皇帝的家奴,不敢有任何逾越。

李莲英对主子是真的忠心耿耿,而不像其他人那样,两面三刀,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趋炎附势。八国联军侵华进入北京城,慈禧和光绪匆忙向西奔逃。在途中,李莲英不仅没有自己匆忙逃命,仍然尽到了作为奴才的本分。在慈禧做的车即将跌入深山之时,是李莲英拼命拉住下滑的车驾,保住了慈禧的性命。

光绪皇帝饥寒交迫,冻得发抖时,李莲英把自己的被褥抱来给光绪使用,自己反而受冻生病。后来,光绪皇帝还经常说到,要是没有李莲英,他恐怕早就死了。


另外,李莲英对于下属也是爱护有加。慈禧老佛爷脾气大,对于稍有错误的宫女,妃子就加以惩罚,这时候李莲英总是挺身而出,尽量美言,加以回护,宫里的许多人对他存有感激之心。 李莲英的墓志铭中有一句话:“事上以敬,事下以宽”,足以看出,他是一个有操守的太监。

另外,李莲英虽然是慈禧太后身前的大红人,但他却从不干政。比如说1886年,北洋海军初成规模时,李鸿章请朝廷派人请了阅兵,慈禧皇太后,便派出醇亲王奕譞和李莲英分别作为正副使前往阅兵。派太监作为钦差大臣外出视察军队,这可是大清国历史上第1次。

李莲英深知此次外出干系甚大,而自己作为太监监军已经算是参与政治。自古以来,太监干政是没有什么好结果的,李莲英深知这个道理。


一路上,她穿着朴实,丝毫不摆出钦差大臣的架子,每天就跟在醇亲王后面,好吃好喝好伺候着,甚至晚上亲自给醇亲王打洗脚水。他说慈禧皇太后,身边的大红人,外出这一路上,很多人想巴结他,但李莲英每到住处便闭门谁也不见。

终于熬到阅兵的时候,在检阅北洋海军时,李莲英十分刻意的和醇亲王还有李鸿章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而且还低眉顺眼的静静站着,就像是前面两人的小跟班伺候一样。这一趟下来,醇亲王对他赞赏有加,慈禧得知他的行为之后,也说出了“总算没白疼他”这样的话。


李莲英牢记自己的定位,当然,他也敛财也营私,但是,他时时谨慎,处处低调,不干政,不结党。李莲英死后,清政府特批1000两白银,为他修建了豪华的坟墓。


一盘拉条子


李莲英是慈禧太后老佛爷的贴身太监,慈禧太后对李莲英的宠爱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他打破太监官位不能过4品的祖制,硬是封了李莲英为2品大员。不光如此,晚年的慈禧太后几乎跟李莲英形影不离,据说慈禧到哪都带着李莲英。


原来的慈禧太后老佛爷梳头的是一位老太监梳的头重又好李莲英是看在眼里 记在心里找各种宫女苦练梳头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练成了绝世梳头本事后来给慈禧太后梳头梳各式各样的头型又不会掉一根头发再加上他又会拍马屁会给主子往脸上贴金老佛爷这个称呼就是由他开始叫的

慈禧太后和李莲英这种关系 早就超过了主子和奴才,甚至慈禧太后下葬的每一件珠宝都是李莲英亲自放进去的这也成了后人的谈资和笑谈


姐依旧霸气2018


李莲英原名李英泰,生于1848年,直隶河间府大城人。因家境困难,七岁时李英泰就被净身,两年后托人送到了宫中。李英泰入宫后赐名李连英,后来被误写成了李莲英。十分幸运地,李莲英被分配到了当时还是懿贵妃即后来的慈禧太后的储秀宫里当差,负责梳头房。

入宫后的李莲英聪敏过人,秉性乖巧机警,又善于揣摩主子的心意,所以深得慈禧的赏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打入北京城,咸丰皇帝带领后宫和百官逃往热河,此时李莲英一直在慈禧身旁侍奉。咸丰皇帝病死后,慈禧积极拉拢恭亲王奕,夺取最高权力。而联络慈禧与奕的正是李莲英,辛酉政变成功后,李莲英也被提拔为太监副总管。

1869年,大总管安德海南下办差,途径济南被山东巡抚丁宝桢捕杀。李莲英因此升为大总管,李莲英一改安德海嚣张跋扈的作风,为人处事小心谨慎,与朝臣也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既没有惹得朝臣怨恨,也更加获得慈禧的宠信。


老照片


李莲英,9岁进宫,16岁开始伺候慈禧。

慈禧非常喜欢这位其貌不扬的小太监是有很多原因:

1:李莲英非常有眼力劲儿,嘴甜,会说话,特别会看慈禧的脸色说话,慈禧的喜怒哀乐都被他处理的恰到好处。

2:慈禧喜欢梳头,他为了讨好慈禧,他去北京八大胡同里面学习各种各样发型。给慈禧变着花样梳头,让慈禧高兴的不得了。

3:李莲英非常会奉承慈禧,懂得尊敬上边的领导,上边的人都喜欢这个其貌不扬的太监。

4:李莲英对手下认宽容,懂得尊重人,不拘小节,下边的人也很佩服他。

5:自己做事儿谨小慎微,善于帮助别人,人缘非常好。

后来李莲英墓志铭上“事上以敬,事下以宽,如是有年,未尝稍懈”。后来人们对李莲英一生为人处世的好的总结评价。他的为人处世态度也是他被慈禧宠信十几年的原因。


史话情话健康话


这是个很有理想的小太监,一开始他是不在慈禧面前当值的,而且地位还很低,应该是负责采买的小太监,经常出入风月场所买卖点胭脂水粉类的东西,因为可以经常看到妓女盘一些新潮的发鬓,他就学了几款发型,然后让慈禧身边跟自己比较要好的近侍推荐自己,慈禧让他试了一下就相中他梳的头了,从此就带在身边。一步步升成各种最年轻的高管,再到最后的大总管。


分享到:


相關文章: